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11月摸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11月摸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11月摸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11月摸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11月摸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学校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材料二: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害处更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进阶级一旦掌握了正确思想,就会将其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B.一个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就能证明其正确性。C.抗日战争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促使中国开启了对自身历史的研究。D.单纯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加实践,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是非常有害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就是指人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并将之与实践相结合的行为。3.下列成语与材料二中所述的“缺点”,对应不够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光掠影B.拔苗助长C.数典忘祖D.囫囵吞枣45.材料一属于经典理论文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4分).读书札记是把读书过程中的收获、感想、评价等随手记录下来的一种笔记形式。现要求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党费(节选)王愿坚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成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眯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哪!”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摘青菜,就是这咸菜啊!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说:“千难万难也不差这一点点,我宁愿十天不吃啥也不能让孩子受苦!……”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白鬼来搜人了。”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树……”给卢进勇同志。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来的人在哪?”她摇摇头:“不知道!”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我原来想事情可以平安过去的,现在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了冲动。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并村“我”来八角坳的原因。B.黄新家屋里地上破坛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腌菜,这些咸菜是几个党员省吃俭用凑出来的,体现了党员爱党奉献之情。C.黄新哄孩子不要拿咸菜,说等卖掉之后给她买烧饼,这痛苦的谎言蕴含着对孩子的心疼,更表现了她对党的赤诚之心。D.黄新喊“程同志,往西跑啊”,《荷花淀》中水生嫂等人遇敌时把船往荷花淀里摇,都是想把敌人引开,表现了她们的机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咸菜”为线索,从黄新整理咸菜,不让孩子吃咸菜,到托付缴“党费”,再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情节结构脉络非常清晰。B.第3段中连用两个“啾了啾”,前一处体现出黄新作为母亲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后一处表现出黄新作为党员的内心纠结与抉择的困难。C.“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中的省略号起到了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说明黄新爱党之心和献身精神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现。D.“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一语双关,既指让孩子听话,表现对她的关爱与牵挂;也是对同志的殷切叮嘱,要听党的话,不要暴露。8.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典型性。请结合文本概括小说中“妞儿”这个形象的典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9.“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创作者共同的追求,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小说在讲述故事时使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材料二:远哉!而于樽俎之间坛坫之上争言暴气取当而止英伟之士不亦可羞哉?(节选自司马光《廉蔺论》)10一处给1分,涂黑部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于樽A俎之间B坛C坫之上D争言E暴气F取当G而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于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B.布衣,古代平民穿麻布,故“布衣”指百姓,与材料二的“黔首”所指相同。C.急,使⋯⋯急,逼迫,与《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急”用法不同。D.爱,吝惜,与《过秦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爱”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相如,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这些都体现了秦王的傲慢、无礼。B.蔺相如在秦廷取回和氏璧,面对秦国逼迫,要将璧击破,都表现了蔺相如抗节不挠的品质。C.秦王答应斋戒五日并款待相如,能表现出他以城换璧的诚意;司马光的评价与此观点相似。D.司马迁善于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廷斥秦王的情节就足以表现相如的勇敢无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2)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14.司马迁和司马光对蔺相如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杜甫的故乡在洛阳,此诗为杜甫于上元元年(760)流寓成都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妙用数量词抒发深重的家国之悲。“四千里”,从空间着笔,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从时间着笔,伤战乱之久。B.颔联描述自己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既点明季节,又以草木喻人,将自己飘泊憔悴之状具体化、形象化。C.本诗题为“恨别”,作者在整首诗中紧扣题目,层层渲染,感情一以贯之,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的愤懑之情。D”和“急”,使全诗浑然一体。16.杜甫善于用细节来表情达意。请结合颈联进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1)近期,同学的成绩无法突破,你想用《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坚持不懈。(2)自古以来上元节就有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就描写了元夕之夜灯火辉煌的热闹场面。(3“______”;或用“烟”字形容水雾弥漫,如“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7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18~19小题。再看一看本能吧。某些本能(),可是根据连续、微小、有利变异的自然选择学说,它并能时是采取____________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隐()。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与英国的那受害时,就无须______了。18.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处不超过12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3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是怎样地映黄这野滩荒地!那时候,又让我怎么描写①你?②你看!这一埂子花!油菜开花了,大豆开花了,还有这白的蓝的胡麻花!一埂子全是花!让我从哪儿走?这花吗?我今日踏碎一些野花,明日又会开出很多,可我实在无法把它们只当做是一些野花。20.文中多处使用了问号和叹号,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赶明儿,又是怎样地映黄这野滩荒地!”句中的叹号强化了对沙旋覆花盛开的期待之情。B.“你看!这一埂子花!”两个叹号连用,强烈地表达出看到眼前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的喜悦。C.“那时候,又让我怎样描写你?”句中的问号凸显了作者对将会出现的美好景色难以描述的无奈。D.“一埂子全是花!让我从哪儿走?”句中的问号更好表达出作者对这些盛开的花儿的怜爱之情。221.文中两个加点的“你”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2.请参照划线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仿写一句话。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4分)四、写作(60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有人说“要勇于和自己较劲”,有人说“要学会跟自己和解”。班级打算以“该跟自己和解还是该跟自己较劲”为辩题举行辩论会,作为其中一方的辩手,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辩论稿来陈述己方观点。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A项偷换概念,不是“物质力量”而是“精神力量”;B项,说法绝对,“就能证明C项,理解不当,原文叙述的是“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历史”。)2A(“三次一标准”。)3BA光掠影强调只是注重表象;C项,数典忘祖强调忘记祖先;D项,囫囵吞枣强调不经过消化,笼统接受。)4.①语言具有准确性/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运用关联词“只有……才”准确表达逻辑关系,“此外再无别的”排除了其他方法。②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没有过多复杂的修饰和生僻词汇。例如“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能够轻松把握关键信息。(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①研究语文新高考改革,了解新高考反套路、反刷题(考查能力与素养等)的导向,让复习与时俱进。②③研究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的底层逻辑、命题规律,让复习更高效。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D(“都是想把敌人引开”理解错误,水生嫂等人是想摆脱敌人。)7B”说明此时黄新的党性战胜了母爱,心中已有明确的决定。)8①身份的典型性:革命者的后代。②③(经历的典型性:革命时期与家人一起经历艰难。意义的典型性:未来希望的承载者。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可得4分。答对“妞儿”的具体形象特征只给2分。)9①选用恰当的叙述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真实可信,增强了感染力。②③设计典型的情节: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故事,情节起伏变化。采用多样的叙事方法:运用大量对话,抓住细节讲故事,增强了生动性和节奏感。④(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用短句,渲染了紧张氛围,增强现实感。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回答,内容合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0.BDF11.A【解析】A项,《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是“依靠、凭借”之意;C项,《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急”是形容词,并非使动用法;D项,《过秦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爱”是“喜欢、喜爱”之意。12.C【解析】C项“表现出秦王以诚换璧的诚意”错,被逼之下谈不上诚意。“这与司马光的观点是一致的"错,材料二司马光并未评价秦王的诚意。13(1)于是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和氏璧,从小路逃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乃”“衣褐”“怀”“亡”各1分。)(2)当蔺相如举起和氏璧斜视庭柱并呵斥秦王侍从时,这种形势下不过是被杀,然而士人有的因为胆怯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这样做/发作)。(“引”“诛”“亡”“发”各1分。)14.不相同。(1分)①②(司马迁赞美蔺相如,认为他智勇双全。(1分)司马光认为蔺相如不值得称道,他的做法可能危害国家,不是真正的爱君。(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15C6②③(通过这种坐卧不宁、夜立昼眠、颠倒错乱的活动细节,给读者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知。表现了漂泊思乡、念亲忧国的情怀,突出了“恨别”之意。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