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1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2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3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4页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基础达标】

L"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

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

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周口店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右图是在该遗址发

掘出土的北京人头盖骨,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I骨的是()

A.瑞典科学家安特生~3

B.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

C.中国科学家裴文中

D.中国科学家贾兰坡

4.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在《南非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他们发现了北京

人头盖骨"下落"的新线索。如果从特征上来判断是否是“北京人",你判断的

理由中不会有()

A.能够直立行走B.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C.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D.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5.右图是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老师要求学生看图描述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形成的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制作工具②能用石器挖掘植

物的根,表明已会使用磨制石器③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实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居民遗址

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0

①元谋人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

削器等石器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GG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

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预计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高170

一壬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奠基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

材料三"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

正确认识自已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

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Q)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

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

(2)观察材料二,图一是哪个古人类?结合图片,分析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京人劳动图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三北京人遗址上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较大的灰烬层有4个,第四

层最厚处超过6米……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

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木炭。从第13层上出土了几件打制石器。

请思考: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发现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特点?

(2想象一下北京人时代火的来源有哪些?火的使用对原古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

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

的最早的古人类。

2.A3.C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

颈骨突出等,即北京人的面貌保留了猿的一些特征,所以C项符合题意。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所以②观

点不正确,排除含②选项,故选B。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元谋人发现于我国云南省元谋县,它位于

长江流域,故④项叙述错误,排除含④选项,A正确。

8.答案:(1)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

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颈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3)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

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

提供了直接证据。

9.答案:(1)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的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生存环境恶

劣,必须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即过群居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

种。

(2)来源:森林自然生火、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煤的自燃等。(其它符合

史实也可)作用:火的使用改善了原古人类的生存条件,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

的进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基础达标】

1.右图是近年来海南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却湾的英

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同一时

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

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A.水稻B.粟C.玉米D.高粱

3.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籽之类的种

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B.白陶C.黑陶D.青铜器皿

4.西安半坡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一"史前工场”开始,孩子们回到了6000

年前的氏族社会,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次原始生活。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史实的

是()

A.建造木结构水井B.制作猪纹陶钵C.制作乐器陶城D.制作象牙雕刻

5.右图是发现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长江流域的陶制炊具,它G距今

约有()与j

A.170万年B.7000年左右

C.5000多年D.20GG多年

6.房屋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下列几幅图片中具有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并对中国古典

ABCD

7.(2017•山东东营)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

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织布机出土于()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陕西半坡D.浙江河姆渡

9.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

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禽饲养的出现③磨制工具的发展④禅让制的实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帮,,教民农作。《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

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在居住条件上有了什么变化?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能力提升】

1L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余姚新闻网:作为我市唯一的"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世博效应"带动下,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每逢周末

时段,更是游人如织。

材料二半坡博物馆是1958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包活遗址保

A.骨帮B.稻谷C.人面鱼纹彩陶盆D.猪纹陶钵E.纺轮F.骨哨

(2)愉悦之旅:

①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上图中任选一件文物或复原图向游

客介绍。

②一天的旅游活动结束,游客准备到半坡遗址餐厅去用餐。假如如你是半坡遗址

餐厅的一名厨师。你会制作一桌怎样的半坡人晚宴招待远方的客人?客人离开时,

你会赠送半坡的哪些特色纪念品。

参考答案:

1.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

区之一,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所以这个罐子可能是彩陶。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B、D都是河姆渡人的生产活动,这

与半坡人的生产活动不符,故选Co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由题干材料"远古时期""长江流域"

等信息,可判断使用该炊具的是河姆渡人,他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由题干"最早木构建筑""对古典建

筑产生重要影响”等信息,可判断该房屋为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观察图

片B图符合题意。

7.B

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分析所给选项"禅让制的实行"与原

始农业的出现无关排除含④选项,C正确。

10.答案:(1)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河姆渡人,种植水稻。(2)已经走出洞

穴,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3)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帮

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们已经挖握水井,

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等。

11.答案:(1)C.人面鱼纹彩陶盆彩、E.纺轮。(2)①A.骨帮:河姆渡人进行磨制加工,

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B.稻谷:说明河姆渡人会进行人工栽培水稻,水稻是

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D.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改善了生活方式,

提高了生活质量;F.骨哨:河姆渡人心灵手巧,会制作简单的乐器(意思相近即可)。

(任选一件即可)

②主食有粟,副食有猪、狗、兔等肉,还会有鱼、蔬菜等。会赠送彩陶模型、陶

城等乐器、骨锥、纺轮模型等做纪念。

UsefulDocuments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基础达标】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主

要氏族部落有()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

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一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

战役发生在()

A.周口店B.琢鹿C.南京D.西安

3.黄帝陵和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

绎不绝,这是因为()

A.炎帝和黄帝发明农耕、历法、船只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C.炎帝、黄帝打败蚩尤后走向联合D.陵园山环水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

4."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的

这句话反映了传说时代出现的哪一社会现象()

A.炎帝时期,首创耒粗B.黄帝时期,制作衣裳

C.炎帝时期,通商交换D.黄帝时期,开垦耕种

5."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这是新学期许多学校里的一项主

要工作。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仓颉B.嫖祖C.黄帝D.伶伦.

6.课堂上,老师展出以下历史文物,并给出结论:传说时代人们已2零"

经会制作陶器,已经使用船做交通工具,出现了原始音乐。可见()

A.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B.传说有时也能证明历史

UsefulDocuments9

UsefulDocuments

C.这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D.考古发现是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

7.(2017•贵州六盘水)《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

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8."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尚书》中便有《尧

典》等篇,详细叙述了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故事。下列关于部落联

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D.用柴草堵塞决口

黄帝尧舜禹

(1)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

(2)请你写出与黄帝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⑶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

人物有哪些?这种制度叫什么?

UsefulDocumentsio

UsefulDocuments

定指

古州

——

材料二2017年3月30日,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大典沿

用"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现场约8000名海内外华人华侨祭拜

祈福。祝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伟大祖国兴旺发达、人类世界和平和谐。

(1)材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对哪位人物的高度评价?材料中重点肯定了他哪一方

面的功绩?

(2)结合材料二和史实资料,你认为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

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3)我们中国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由题干"四五千年前"时间信息,可

判断禹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选项,B正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

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打败蚩尤。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相传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故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题干材料中"市""聚天下之货""交

易”等信息,可判断材料介绍的是通商交换的现象,它属于炎帝的成就。故选C。

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发明文字。

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远古时代留存下的先民活动遗址与文物,

印证了一些传说的真实性。对于久远的历史传说,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了解史前

UsefulDocumentsii

UsefulDocuments

社会历史。

7.C

8.D解析:传说,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方法

把部落联盟的位置传给禹,因此,D正确。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通大川""疏三江五湖”等信息,

可判断B正确。

10.答案:(1)黄帝、尧、舜、禹。(2)炎帝、蚩尤等。(3)尧、舜、禹。禅让制。

11.答案:(1)黄帝发明指南车,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东方蚩尤部落。(2)河南洛

阳等地发现距今四五千年的水井遗址,在山西发现了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

绢,在陕西宝鸡出土了船形陶壶,在甘肃出土了黄铜和青铜器等等,这些发现表

明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养蚕缥丝、编出乐

谱等,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嫁祖等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

探索实践的结果。

(3)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结成联盟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海内外的华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基础达标】

1.-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

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夏历"

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UsefulDocuments12

UsefulDocuments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

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3.某历史考查组想到夏朝统治中心去进行考古勘察,他们应该去的地点有()

①陕西西部②山西南部③河南中西部④山东东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右图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B鼠哪F

\YINXU)

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

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A.汤B.盘庚

C.纣D.武丁

5."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

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0

A.大禹B.商汤C.周武王D.周厉王

6.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叔虞的儿子后

改国号为晋。晋国的位置是右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7.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

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

因为()

UsefulDocuments13

UsefulDocuments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8.右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

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9.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①桀②汤③纣④周武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

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二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造)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

-------刘向《列女传》宓蜀

材料三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RW

傅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R

(陕西怖沧出土)

铜篇。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王武征商,惟甲子

朝……"(如右图)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何人开始?从此以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

(2)材料二是对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昏庸的描述,这位昏君是谁?灭亡他的是哪位

人物?

(3)说出材料三中武王伐纣的时间,战役名称叫什么?

UsefulDocuments14

UsefulDocuments

(4)一千多年的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教科书中。掩卷沉思,你想对

(1)材料一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

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

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又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

权力?

(3)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

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的哪个等级的人?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

统治历程?

参考答案:

1.B解析: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C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

一带,所以B正确。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由题干"殷墟遗址”及图片文字信息,

可知这里指"殷",商朝将都城迁到殷的是商王盘庚。

UsefulDocuments15

UsefulDocuments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应用能力。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军打败商军,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应仔细观察地图,并结合图

中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其中②处是晋国。

7.D

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观察图片并结合题干"西周后期""与

民争利”等信息,可判断图中反映的事件是国人暴动。

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桀和纣是暴君,失去民心,导致亡国。

汤和周武王是明君,关心百姓,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符合题意。

10.答案:(1)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夏桀商汤。(3)公元前1046年牧野

之战。(4)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爰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意愿;用人要做到

唯才是举,广纳谏言;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推翻。(言之有理

即可)

11.答案:(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

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⑶平民。公元前771年。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基础达标】

1.《越绝书》记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我国古代出现铜器是在什么时候()

A.原始社会后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

16

UsefulDocuments

UsefulDocuments

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3.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鹃卤"(如

和"愤怒的小鸟"。你知道这些精美

乍工艺高超的是()

A.人面鱼纹盆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兵马俑

5.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

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

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

6.右图是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文,商朝的下列哪些社会活动赳有

可能记载在这些文字中()辖'

①祭祀②医药③刑法④旅游⑤战争

A.①②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⑤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载体世代流传,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

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

UsefulDocuments17

UsefulDocuments

A.形声B.会意C.象形D.指事

9.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至今出土的甲骨文已有16万片以上②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陕西和山东等③

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④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铜是铜、锡、铅为主要原料熔炼而成的合金,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等优点,人们用它来制作各种工具。青铜在人类文明的早

「期文明时代,便称之为青铜时代。

图一图二图三

(1)根据材料一,我国到哪一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其功能发生了什么变

化?

(2))观察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

(3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中最著名的代表是什么?铸造这样一个大型的青铜器

需要二三百人,面对这么大的工程,人们却把它做得很好,你有何感想?

【能力提升】

1L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

朝后期(前14一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

匚口EZLK-Z_77rA白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

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张腿伸臂,安立不动,两个人组合在一起,

自然是成熟的大人的形象表示跟从的意思

UsefulDocuments18

UsefulDocuments

材料三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

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

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

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叫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甲骨文使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古老文字还有哪些。指出甲骨文的历史

价值。

参考答案:

1.A

2.C解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形身份

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特别是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

限,所以C正确。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所以B正确。

4.B

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王",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使用的文字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

骨文"。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丰富,包括祭祀、

战争、农业、数字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所以B正确。

7.B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

约40%都是象形字,所以它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UsefulDocuments19

UsefulDocuments

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分析所给选项①、②、④叙述符

合史实,所以A项正确。

10.答案:(1)商朝以后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

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2)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

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3)司母戊大方鼎。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

煌的青铜文明,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善于合作、敢

于创新的精神。(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会意。

(3)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

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基础达标】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

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070年1600年1046年770年

(I)@@'

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

2.右图是一个铁制农具,它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A.原始社会末期

UsefulDocuments20

UsefulDocuments

B.夏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

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用耒帮翻土B.用牛来耕地C.用石刀砍伐枯根D.用青铜农具耕种

4.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0

①青铜业②煮盐业③冶铁业④漆器制作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

还表现在()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贸易兴盛D.集市上出现商品交换

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

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微D.天子依附于诸侯

7.现在要拍一部反映春秋争霸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是不合适的()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8.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串联起了整个春秋

时期。春秋末年,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A.晋国、楚国B.吴国、越国C.齐国、晋国D.楚国、秦国

9.右图文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21

UsefulDocuments

UsefulDocuments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残杀

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

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

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

材料二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国家

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邺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

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

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

到周天子赏赐。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请回答:

Q)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出现这种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与西周

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中的"桓公"是哪一诸侯国的国君?他是怎样成为春秋

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不能照抄全文)

(3)春秋时期除桓公这一霸主外,你还知道春秋时期的哪些霸主?

(4)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能力提升】

11.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同

鼎中原"反映了()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UsefulDocuments22

UsefulDocuments

1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

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典故中的历史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利用历史典故可以

帮助我们识记历史知识。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较多,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请

搜集并写出这一时期的相关成语。

参考答案:

1.D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观察图示由④处"公元

前770年",可知D正确。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当

时出现了铁制农具,故选D。

3.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时期""新的耕作场景"可判断是牛耕,因A、C、

D的耕作方式在春秋以前就已出现,所以B正确。

4.C解析:春秋时期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在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

漆器制作等方面。

5.B解析:春秋时期,随着商品的增加,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鲁国国君向周天子朝贡

的次数还不如向齐国和晋国朝贡的次数,说明周王室的地位衰微。

7.A解析: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由题干信息"春秋争霸"信息,可判断A人

物不合适。

UsefulDocuments23

UsefulDocuments

8.B

9.A解析:有材料中"亡国五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等信息,可判断材料反

映了春秋时期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灭掉,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所以A

正确。

10.答案:(1)分封制(2)齐国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

队;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3)楚庄王晋文公

秦穆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4)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

掉,一些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促进了区域性的统一;在同周边少数民族交往

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消极: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11.C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正确理解春秋争霸战争的主

现动机与客观作用。春秋争霸战争有消极的一面,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但也

有客观的进步作用,大国为了争霸,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大国兼并小国,有利

于国家走向统一;同时,争霸也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13.答案提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一鸣惊人等。(其它符合题意也

可)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基础达标】

1.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

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B.齐C.楚D.秦

2.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

UsefulDocuments24

UsefulDocuments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有()

①马凌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0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

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

前年前年前年前年公元元年年年年年

40I030I020I01I00i10I0200I300I4001r

YYV▼

前4世纪前3世纪公元3世纪公元4世纪

ABCD

6.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

并六国、统

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C.推行县制D.重农抑商

7.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怪"。

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0

UsefulDocuments25

UsefulDocuments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56年C.公元前260年D.公元前446年

9."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

名工程?()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

10.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水

利工程主要有哪些功能()

①军事②防洪③灌溉④水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11.20世纪末,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关于都江堰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修建的B.位于成都附近的长江流域

C.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工程修建中,主要采取堵截方式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

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

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歼陌,教民耕战,是以兵

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Q)材料一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2)材料一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卫鞅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4)孝公死后,卫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UsefulDocuments26

UsefulDocuments

【能力提升】

至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时势造英雄,动荡

]梦。识读"造福千秋发展梦"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史书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根据材料一、二,请你说出这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人类、功垂千古的。今

天我们

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

夫瓜分,所以在《战国形势图》上晋国不会找到。

2.B解析:由图中①、②、③、④所在国家的都城信息"蓟、临淄、咸阳、呈,

可知B正确。

3.A解析: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后期的商周之间,所以排除含④选项,A正确。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的正确认识。春秋

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

垦出来的田地成为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

民。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故D正确。

5.A解析: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商鞅

变法,它开

UsefulDocuments27

UsefulDocuments

始于公元前356年,所以A正确。

6.B7.A

8.B解析: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怪”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它修

建于公元前256年。

9.A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与军事无关,所以B正确。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

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所以C正确。

12.答案:(1)商鞅、秦孝公。(2)改革变法的思想。启示:治理国家不应墨守成规,

需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改革、变法,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3)统

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新法继续推行,说明商鞅变法取

得了成功。

13.答案提示:(1)都江堰。李冰。(2)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建议:及时清理河道,加

固堤坝;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都江堰进行修缮等。

第8课百家争鸣

【基础达标】

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

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

于()

UsefulDocuments28

UsefulDocuments

A.老子B.庄子

C.孔子D.孟子

2."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0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

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欢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

祝愿。孔夫子生活在0

A.春秋早期B.春秋后期C.战国初期D.战国后期

4."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

育整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