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
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
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
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
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
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
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
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观潮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21.通过初读一研读一
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
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
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走月壳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2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
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
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
阿妈浓浓的亲情。象。
3现代诗二首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
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
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1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
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
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
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的感受。
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口语交际:我们与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1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环境“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
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的环境问题。
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
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
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办法。
立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推荐一个好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2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
地方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选择身边的美景。
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
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作进行指导。
理由。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
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
作。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2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
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
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感官,激发联想和想
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象。
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行讨论交流。
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
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解诗意。
导学生积累古诗。
1观潮
授课
课题1、观潮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教学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目标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重点
教学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
难点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
教学
横贯”等词语。
目标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设计意图:通过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
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
导入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
()分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人们称颂,同时,为学
钟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
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
的学习语文的氛围,。1
潮》(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
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
荡荡、沸腾、涨潮……【设计意图:在学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
根据、踮脚、恢复……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新课
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
教学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e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
()
n生对字词的掌握。】
分钟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
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
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设计意图:引导学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课文分段,并概括大
下奇观”。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
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文的整体脉络。同时,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
苜和看到的景象。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化理解。】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课堂小结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设计意图:通过
及拓展延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
伸()2.朗读课文。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
分钟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I6nglong)霎时(shasa)屹立(qTyi)人声鼎沸(dTngting)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aotouzhujiandunshflongzhao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山崩()()人]-()()若隐()()
【答案】
Iongshaylding
—、潮头逐渐顿时笼罩
三'1.宽阔2.辽阔3.平静4.宁静
四、荡荡地裂鼎沸若现
第二课时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
教学
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目标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引入谈话
【设计意图:课件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
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导入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
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
()分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
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
钟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
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
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
生的阅读期待。】
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
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
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新课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
教学
的?
()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分钟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
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
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设计意图:通过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
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
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
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
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
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层次的对话。】
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
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
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设计意图:通过
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
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
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
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
地风号浪吼)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处。】
“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设计意图:引导
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
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
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
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
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生的阅读视野。】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
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设计意图:播放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
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
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
被震得颤动起来。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
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进一步深化】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设计意图:把第
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进行简略处理,可以使
面的句子)。学生能找准课文重点,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
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多,抓不住要点。】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
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
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
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设计意图:运用
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填空形式降低学生背诵
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难度,再结合视频让学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生去背诵,大大激发了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学生背诵的兴趣。】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
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
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
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
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
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
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学生再
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
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
四、总结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
课堂小结
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
及
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
()
呢?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
分钟
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
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
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
能力上的提高。】
/朝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板书「顺序:远近
潮来时J声音:闷雷滚动一一越来越大一一山崩地裂天
内容观潮Y广奇观
墟状:一条白线一一白色城墙一一白色战马
1
7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潮()锯()盼()
堤()朝()据()粉()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____________
风号浪吼(含有“风”)___________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陆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o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
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M)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be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e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提水堤岸大潮朝阳锯子根据盼望花粉
二、示例: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和日丽谈笑风生
三、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水墙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
时奔腾的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
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
凡的气势!
教学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
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
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
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
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
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
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
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一、激发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
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
读,谈感受,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
潮人群的惊奇。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
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
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
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
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
画面。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
想象力。
三、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
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
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而且朗诵水平得到了
一定的提高。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
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
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
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
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
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
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
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
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
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
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
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
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
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
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
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
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
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
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
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
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是
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yijukuankudchaoshuTgundong
()())()
二'精挑细选。
1.潮嘲朝
()笑()廷浪()
2.笼珑拢
合()鸟()小巧玲()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2.形容隐隐约约。(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四、句子练习。
1.大潮钱塘江天下奇观被称为(连词成句)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和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
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
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
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
到“";江面景象的变化,从“”到
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心情,由“人声鼎
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这些描写间
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
所想呢?
参考答案:
一、依据宽阔潮水滚动
二、1.嘲朝潮2.拢笼珑
三、1.人山人海2.若隐若现3.风平浪静4.人声鼎沸5.山崩地裂
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
五、42153
六'潮来时潮退后天下奇观
七、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江面风平浪静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迫切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2走月壳
授课
课题走月亮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目标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
重点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
教学
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标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设计意图:用问
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
导入
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极思考。】
()分
钟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意图:通过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
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文内容有了初步了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解。】
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
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
新课
是左右结构的字,“俗一浴”是形近字。【设计意图:让学
教学
2.书写指导。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
()
出示生字“淘、荤、鹅、卵、填、庄、稼、俗、跃、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
分钟
葡、萄、稻、熟”的兴趣。】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
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荤”是上中下结构的字,
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
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
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
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
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
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
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
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
多奇妙的想法。
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设计意图:激发
及拓展延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了他们主动搜集资料
伸()
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的兴趣。】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J”。
风俗(sugu)稻穗(hulsul)
二,看拼音写汉字。
putaotiaoyuezhudngjiaqianshou
()()()()
三、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答案】
——、susul
二、葡萄跳跃庄稼奉手
—丞壬廿直言主长
丞目丞1台壬廿胡壬配廿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
目标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
身体会。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设计意图:从学
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
怎么样,好听吗?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
导入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分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
钟
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走
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设计意图:请学生描
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读体会看到这美丽的
来的吗?景色时的心情。】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
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一 引导层动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桂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
-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杜鹃圆舞曲教案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1 ie üe er教学设计
- 高空车安全培训
- 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B教学设计及反思
- 颅内肿瘤健康教育
-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教案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2 一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防混管理培训
- 2024年广东省五年一贯制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社区时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专题讲座
- 2025年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答题模版(含练习题及答案)
- 充电桩行业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奉化市体育特长生初中升高中排球专业考试评分标准
- 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中职升学考试旅游服务类专业基础试题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6篇
- 2025年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评审标准分析
- 2025年中国防爆型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