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_第1页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_第2页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_第3页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_第4页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章节测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1、以下哪些类别属于《尔雅》的内容分类之一。A、专门解释词义字义的B、有关天文的C、有关植物的【答案】:D2、《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B、辟邪C、粗佚D、以上都是【答案】:D3、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B、行动坐卧C、眼之所视【答案】:D4、原始社会的劳动不包括()。A、采摘C、石器制造D、书写【答案】:D5、“人之性”普遍性价值的选择的来源是()。B、民意C、天意【答案】:B6、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动组织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在1999年6月举办的第()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答案】:B7、古代贵族注重自己的“祭祀”、“丧礼”,这不仅指向自己的(),还指向()。C、对民众的教化D、对民众的禁锢8、下列哪项是属于孟子所概括的人伦关系()。A、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9、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C、贵族垄断学术D、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10、从道德论的层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C、司马光D、王阳明【答案】:D11、正确劳动分类是()。A、学习劳动与实践劳动B、家务劳动与工作劳动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D、智力劳动与非智力劳动【答案】:C12、“吾侪所学关天意”之句出自()。A、龚自珍B、陈寅恪【答案】:B13、对《大学》文本最后一段特点的总结错误的是()。A、是对古代朴素的政治经验的继承B、可总结为得天命尊贤才C、对古代政治经验进行了一种内向性的阐释D、深刻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答案】:D14、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C、导人向善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答案】:D15、下列释义中,可以解释“本”的是()。A、事物的根源B、草木的根C、树干D、树顶16、被称为亚圣的是()。A、庄子B、荀子D、曾子【答案】:C17、工会的组织类型包括()。A、行业工会B、产业工会C、企业工会【答案】:ABCD18、下列哪些属于“正名”()。A、桌之为言卓也B、椅之为言倚也C、饼之为言并也19、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答案】:C20、关于司马光对“格物致知”的训诂,理解不正确的有()。A、司马光的训诂否定了郑玄的训诂C、定型了格物致知的两种阐释方向D、阐明了格物致知的道理【答案】:D21、体面劳动不包括()的内容。【答案】:D22、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B、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答案】:ABC23、絜矩之道的“絜”是指拿在手中,而“矩”则是指()。B、普遍的规则C、特殊的规定D、自然的规则【答案】:B24、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的观念。A、劳动最光荣B、劳动最崇高C、劳动最伟大D、劳动最美丽25、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A、物指事B、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C、致知是致良知D、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26、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青”B、从“争”C、古同“净”D、只有无声的意思【答案】:D27、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B、墨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AB28、我们对二程的“格物穷理”的理解不包括()。A、格物能提升到穷理的境界B、理是万事万物在本体上的映射C、包括了事物之理【答案】:B29、我们该怎么认识取象的思维()?B、认知物的一个基础的行为D、从殊象到共象的过程【答案】:ABCD30、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情境可以塑造人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答案】:B31、从“治国”到“平天下”,意味着从局部有限的标准进入到()的标准。D、以上都不是【答案】:C32、以下会导致“心不正”的情感有()。A、恐惧33、未来劳动者的通用技术一般不包括()。A、英文写作技术B、数据处理技术C、互联网沟通技术D、计算机应用技术【答案】:A34、“格物”的思想进程的内涵包括()。D、知类【答案】:ABCD35、孟子是如何辨别人和兽的()。A、人具有超越自身种类的普遍悲悯B、人具有突破生存技能的自由意志C、人具有对自身存在的深切反思能力D、人有知而兽没有36、对“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从成C、本义为实打实的说话D、本义为忠诚的态度【答案】:D37、未来劳动环境中,()技术将解决互联网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A、大数据B、云计算【答案】:C38、《大学》中政治的三个层面分别是()。A、得天命D、生财有道【答案】:ABD39、郑玄对“一人贪戾”的“戾”的解释为(),形容在欲望的追寻中出现的人与人的矛盾状态。B、乖戾D、锋利【答案】:C40、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答案】:A41、3.根据《尔雅》的内容分类,哪些内容是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A、《释亲》C、《释器》42、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劳动阶段是()的转化。A、劳动潜能→劳动价值;B、使用价值→劳动潜能;C、劳动价值→新使用价值;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答案】:D43、“少说些漂亮的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这句名言作者是A、毛泽东B、马克思【答案】:D44、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是()。B、畜牧业C、铜器【答案】:A45、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延续在于()A、自身的传承B、自身的深化C、自身的怀疑D、自身的推翻【答案】:AB46、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A、本义是“来”B、“格也”即“至也”C、“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词D、仅是“克服”的意思【答案】:D47、未来的人类劳动呈现的特征不包括()。A、交叉复合性B、乐生性C、创造性D、数据性【答案】:D48、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A、修身立德B、为政之德【答案】:B49、《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答案】:B50、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法定制度,根据责任人员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不同,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A、间接责任者B、领导责任者C、次要责任者D、重要责任者【答案】:B51、一般来说,高技能人才指的是获得了()职业资格等级的人。A、中级C、技师D、高级技师52、先秦时期节制的方式包括()。A、以乐节制B、以法节制C、以礼节制D、以心节制【答案】:CD53、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蕴含在词意中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答案】:D54、静而后能安:“安”的内涵“安”所强调的秩序是()。A、外在的规范B、内在的自然C、外在的自然D、内在的规范【答案】:B55、国家(也通过国有企业)利用自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劳动者个人只需交纳很少的退休保障费,甚至不交。这一退休保障制度是A、统筹型退休保障制度B、强制储蓄型退休保障制度C、投保资助型退休保障制度D、商业保险退休保障制度【答案】:A56、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是什么意思()A、万物B、颜色C、好色【答案】:A57、传统政治中天命的来源以德感天是《大学》对于传统的()的延续和继承。A、为民之道B、先王之道C、处世之道【答案】:B58、工会最初的职能是()。A、政治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经济职能【答案】:D59、诚意思想的内在结构:至诚感通对“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从亡C、即“不识也”D、“不忘”就是单纯指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答案】:D60、“格物致知”的抉择标准是()。A、政治【答案】:D61、“劳动创造世界”是()的观点。B、马克思C、列宁D、恩格斯【答案】:B62、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三纲八目”的起点B、《大学》是格物致知的起点C、在文献上没有太多训释D、郑玄等先儒对此的阐释存在义理上的不足【答案】:B63、先秦时期,理指的是()。B、常见事理C、自然理由D、自然规律【答案】:D64、朱熹认为对待“格物”应抱有什么心态()。A、怀有敬意B、内心的高度专注C、整个是理性的凝聚状态D、以上都不是65、《大学》明德的建立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A、《论语》B、《大学》C、《礼记》D、《中庸》【答案】:D66、“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这句名言作者是()。B、马克思【答案】:B67、价值循环运行三阶段中,生产阶段是()的转化。D、劳动潜能→劳动价值。【答案】:C68、什么是评价“感格”的唯一标准?()C、感悟D、以上都不是【答案】:B69、()的根本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修身D、平天下【答案】:D70、以下学者中,谁偏向从“学”的角度阐发“知”,把“知”和“学”紧密联系起来?()B、朱熹C、程颢【答案】:D71、《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A、人的出身B、天命所归C、格物致知D、延续传统【答案】:C72、儒家的“三大德”不包括()。A、仁【答案】:C73、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D、以上都是【答案】:D74、今本《大学》的致命破绽是什么()。A、是对历史文献不严谨的态度B、是对传统的否定C、与王阳明对新民的批评相悖D、以上都是75、“正心”意味着由心之中正走向()A、身之中正B、人之中正C、思之中正D、以上都不是【答案】:B76、生活自理能力不包括()。A、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B、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C、在心态上依靠父母和朋友疏解各种压力;D、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