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水工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给水系统:由水源、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等组成的,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要求的系统。2.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饮用和生活用水,应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3.设计用水量:根据各种用水要求确定的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等。4.水质标准:对水中各种杂质的含量和性质所作的规定,是衡量水质优劣的尺度。5.水源选择:从多种可供取水的水源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最适合作为给水水源的方案。6.取水构筑物:从水源取水的工程设施,如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等。7.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颗粒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过程。8.过滤:通过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使水进一步澄清的过程。9.消毒: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10.泵站: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等,用于提升和输送水的场所。11.输水管渠:将原水或处理后的水从水源或水厂输送到用水地区的管道或渠道。12.配水管网:由配水管道、管件、阀门等组成的,将水输送到用户的网络。13.调节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等,用于调节水量和水压的设施。
二、填空题1.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可分为(地表水)给水系统和(地下水)给水系统。2.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3.设计用水量由(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等组成。4.水源选择应考虑(水量充沛可靠)、(水质良好)、(便于取水和保护)、(经济合理)等因素。5.取水构筑物按取水位置可分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6.沉淀的类型有(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和(压缩沉淀)。7.过滤的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粒度级配)等特性。8.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9.泵站按其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10.输水管渠按材料可分为(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等。11.配水管网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树状网)和(环状网)。12.调节构筑物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和(调节水压)。
三、选择题1.以下哪种水源不属于地表水()A.江河B.湖泊C.泉水D.海洋答案:C2.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CFU/mL。A.100B.1000C.5000D.10000答案:A3.以下哪种沉淀类型不属于沉淀的基本类型()A.自由沉淀B.化学沉淀C.区域沉淀D.压缩沉淀答案:B4.过滤时,水头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后应进行()A.冲洗B.反冲洗C.消毒D.加药答案:B5.以下哪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较大()A.氯消毒B.紫外线消毒C.二氧化氯消毒D.臭氧消毒答案:A6.送水泵站通常设置在()A.水源处B.水厂内C.管网末端D.用水地区答案:B7.输水管渠设计流量应按()确定。A.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B.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C.平均日平均时供水量D.设计用水量答案:B8.配水管网中,()布置形式供水可靠性较高。A.树状网B.环状网C.混合网D.以上都不对答案:B9.水塔的作用主要是()A.调节水量B.调节水压C.储存水量D.以上都是答案:D10.给水系统中,()是整个系统的核心。A.水源B.取水构筑物C.水处理构筑物D.配水管网答案:C
四、简答题1.简述给水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答:给水系统由水源、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等组成。水源:提供给水所需的水。取水构筑物:从水源取水。水处理构筑物:对原水进行处理,去除杂质,使水质符合要求。泵站:提升和输送水。输水管渠:将水从水源或水厂输送到用水地区。配水管网:将水分配到用户。调节构筑物:调节水量和水压。2.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答: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如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等,以保证饮用者的舒适度。3.简述沉淀的原理及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答:沉淀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颗粒下沉,从而与水分离。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有: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颗粒越大、形状越规则,沉淀速度越快。水温:水温升高,水的黏度降低,沉淀速度加快。水流速度:水流速度过快,会影响颗粒的沉淀,导致沉淀效果变差。水质:水中杂质的性质和含量会影响沉淀效果,如含有胶体物质会使沉淀效果变差。4.简述过滤的作用及过滤的过程。答:过滤的作用是通过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使水进一步澄清。过滤过程:原水由上而下通过滤料层,水中的悬浮颗粒被截留在滤料表面和滤料层孔隙中,从而使水得到净化。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料层的孔隙逐渐被堵塞,水头损失不断增加,当水头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滤料进行冲洗,以恢复滤料的过滤性能。5.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等。氯消毒:优点是消毒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缺点是会产生氯代有机物,可能对人体有害,对水的pH值有一定要求。紫外线消毒:优点是消毒速度快,无化学残留,不影响水质;缺点是设备成本高,对水中杂质和浊度有要求,消毒效果受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二氧化氯消毒:优点是消毒效果好,不产生氯代有机物,能去除水中的色、味、铁、锰等;缺点是成本较高,二氧化氯气体有毒,需注意安全。臭氧消毒:优点是消毒效果好,能氧化分解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味等;缺点是设备成本高,臭氧不稳定,需现场制备,运行成本高。6.简述泵站的分类及各类型泵站的作用。答:泵站按其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取水泵站:从水源取水,并将水提升至水厂或其他水处理设施。送水泵站: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配水管网。加压泵站:当管网水压不足时,对水进行加压,以满足用户对水压的要求。循环泵站:用于工业企业等的循环用水系统,将使用后的水进行循环处理后再利用。7.输水管渠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答:输水管渠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水量:根据设计用水量确定输水管渠的流量。水压:保证输水管渠在运行过程中有足够的水压,满足用水地区的要求。管材:根据输水管渠的管径、工作压力、敷设方式等选择合适的管材。敷设方式:包括埋地敷设、架空敷设等,应根据地形、地质、环境等因素确定。附属设施:如阀门、排气阀、排泥阀等,应合理设置,以保证输水管渠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8.配水管网布置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配水管网布置形式有树状网和环状网。树状网:特点是构造简单,投资省,但供水可靠性较差,一旦某一段管道损坏,其下游地区就会断水。环状网:特点是供水可靠性高,当某一段管道损坏时,可通过环状网的其他管道继续供水,保证用户的用水需求。但环状网的投资较大,构造复杂。
五、计算题1.已知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10×10⁴m³/d,用水变化系数Kd=1.2,求该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解: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公式为:$Q_{h}=K_{d}\frac{Q_{d}}{24}$其中,$Q_{h}$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_{d}$为最高日用水量,$K_{d}$为用水变化系数。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Q_{h}=1.2\times\frac{10\times10^{4}}{24}=5000m³/h$答:该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5000m³/h。2.某水厂设计规模为5×10⁴m³/d,水厂自用水量占设计规模的5%,求该水厂的设计取水量。解:水厂的设计取水量计算公式为:$Q_{取}=(1+\alpha)Q_{设}$其中,$Q_{取}$为设计取水量,$Q_{设}$为水厂设计规模,$\alpha$为水厂自用水量系数。已知$Q_{设}=5\times10^{4}m³/d$,$\alpha=5\%=0.05$,代入公式可得:$Q_{取}=(1+0.05)\times5\times10^{4}=5.25\times10^{4}m³/d$答:该水厂的设计取水量为5.25×10⁴m³/d。3.某圆形沉淀池直径为20m,有效水深为3m,进水流量为2000m³/h,求该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解: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计算公式为:$q=\frac{Q}{A}$其中,$q$为表面负荷,$Q$为进水流量,$A$为沉淀池的表面积。已知沉淀池直径$D=20m$,则其表面积$A=\frac{\piD^{2}}{4}=\frac{\pi\times20^{2}}{4}=100\pim^{2}$。$Q=2000m³/h$,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q=\frac{2000}{100\pi}\approx6.37m³/(m^{2}\cdoth)$答:该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约为6.37m³/(m²·h)。4.某快滤池面积为50m²,滤速为8m/h,求该滤池的过滤水量。解:过滤水量计算公式为:$Q=vA$其中,$Q$为过滤水量,$v$为滤速,$A$为滤池面积。已知$v=8m/h$,$A=50m²$,代入公式可得:$Q=8\times50=400m³/h$答:该滤池的过滤水量为400m³/h。5.某输水管管径为DN500,管材为钢管,管道长度为1000m,管道糙率n=0.012,设计流量为1000m³/h,求该管道的水头损失。解:根据谢才公式$v=C\sqrt{Ri}$,其中$v$为流速,$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i$为水力坡度(即水头损失与管长之比)。水力半径$R=\frac{D}{4}$($D$为管径),已知$D=500mm=0.5m$,则$R=\frac{0.5}{4}=0.125m$。谢才系数$C=\frac{1}{n}R^{\frac{1}{6}}$,将$n=0.012$,$R=0.125m$代入可得:$C=\frac{1}{0.012}\times0.125^{\frac{1}{6}}\approx61.97$流速$v=\frac{Q}{A}$,$A=\frac{\piD^{2}}{4}$,已知$Q=1000m³/h=\frac{1000}{3600}m³/s$,$D=0.5m$,则:$v=\frac{\frac{1000}{3600}}{\frac{\pi\times0.5^{2}}{4}}\approx5.66m/s$由$v=C\sqrt{Ri}$可得:$i=\frac{v^{2}}{C^{2}R}$将$v=5.66m/s$,$C=61.97$,$R=0.125m$代入可得:$i=\frac{5.66^{2}}{61.97^{2}\times0.125}\approx0.0064$则水头损失$h_{f}=il=0.0064\times1000=6.4m$答:该管道的水头损失为6.4m。
六、论述题1.论述给水系统中水质处理的重要性及主要处理工艺。答:给水系统中水质处理至关重要,原因如下:保障人体健康:去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质等,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工业生产对水质有特定要求,良好的水质处理能保证工业产品质量;生活中使用符合水质标准的水,可提高生活质量,如洗涤、烹饪等。保护水资源:合理处理水质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主要处理工艺包括:沉淀:利用重力使悬浮颗粒下沉,初步分离水中杂质。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消毒: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特殊处理:对于含有特殊杂质的水源,可能还需要进行除铁、除锰、除氟、软化、除盐等特殊处理工艺,以满足不同的水质要求。2.论述配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意义及主要优化方法。答:配水管网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供水可靠性:合理的管网布局和管径设计可减少故障时的影响范围,保证用户持续用水。降低成本:优化管径、减少管材用量和水头损失,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提高水质:减少水在管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入股协议合同样本
- 培养专家型校长的策略与实践路径探索
- 上海重型吊车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购买燃气合同样本
- 2024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1
- 滑坡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 高中职普融通策略与实施路径探讨
- epc项目审计合同样本
- 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认识电路3.1 电现象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 多发性骨髓瘤NCCN患者指南中文版2022
- GB/T 13441.4-2012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4部分:振动和旋转运动对固定导轨运输系统中的乘客及乘务员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中绿的制度课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 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问题解决型)
- DBJ41T 074-2013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Q∕SY 05262-2019 机械清管器技术条件
- DBJ51 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环境监测课件: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