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XXX备课学科数学
备课年级三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
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
本单元复习的内容主要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
主要内容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数
学广角”只要求学生了解,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相应的复习。
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与优
化。在内容设置上全面覆盖,但更重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素材,
单元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后续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
线形成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1.通过总复习,指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使学生初步
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全册所学内容的理解。
2.借助总复习中的数学活动,在回顾梳理、查漏补缺的同时,
教学目标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得到发展。
3.积累复习知识的经验,感受复习的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重点:对本学期收获内容全面梳理。
单元重点、难点
难点:认知重组和优化。
1.准备必要学具。
教与学建议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
1.量与计量1课时1课时1课时
2•数与代数2谡时2课时2课时
3.图形与几何1课时1课时1课时
本单元教学策略:
针对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策略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
单元教学策略连贯性。通过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注重差
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复习效果。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
备课年级三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
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第1课时量与计量
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总复习第一部分:度量。
1.对本册教学内容中的“时、分、秒”“测量”“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个
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2.通过“计量”“计数”“计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
教学目标
过程。
3.初步感受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再数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过
程,感知尸量(计数)单位与计量计数)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计量(计数)需要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计数的是计量(计数)
教学重点
单位的个数。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还有什么也可以数出
结果?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也是通过“数”计量单位
得到的。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时间单位。
(1)“数”时间,感知计量时间需要先确定时间的计量单位。
教师:让我们先来“教”时间,谁愿意来数一数?(出示钟面)
课堂预设:
预设1:利用钟面上的秒针可以1秒、1秒的数时间,秒针转过1
小格就是1秒,转1图圈就是60秒即1分;利用分针可以1分、1分
的数,分针转过1小格就是1分,转1圈就是60分即1时:利用时针
可以1小时、1小时的数,时针转过1大格(5小格)就是1小时,转1
圈就是12小时。
预设2:我们学过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板书)可以
这样数:1秒、2秒、3秒・••・・•1分、2分、3分…1时、2时、3时・・•・•・
过程教师:这些计数时间的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预设:1时二60分,1分二60秒。(板书)
(教与学)
(2)应用时间单位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09页第1(2)题的情景图。
教师:这位叔叔说的是什么意思?飞机是什么时间起飞的?你是怎
么知道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到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并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教师:时间是可以救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数时间的单位从大到小
有时、分、秒。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
2.质量单位。
(1)“数”质量,感知计量质量需要先确定质量的计量单位。
教师:“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你知道这些秤的种类吗?(出示
各种秤)
①②③④
课堂预设:
预设1:有弹黄秤、盘杼,还有电子杆。
预设2:它们能称出的最大质量和精度都不同。
教师:你能“数”出它们表示的质量的吗?
课堂预设:
预设1:在看盘秤和弹簧秤的表盘的时候,要先弄清每一格表示多
少,再数出有几格就可以了。例如,①号最大的称重量是3千克;整个
盘面被分成了6大份,每一大份是500克;每一大份,又被分成了10
小份,每一小格是50克。③号秤是体重秆,最大的称重量是150千克,
每一小格是500克。如果指针在某一小格中间,不能准确判断是多少克。
不过称体重的时候,我们知道大约是多少千克就可以了,没必要精确到
克°
预设2:④号杆是电子体重杼,表明体重是58.2千克二58千克+0.2
千克。我不知道0.2千克是多少克。(教师:0.2千克是200克,今后
我们会学到这个知识。)
预设3:要根据物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秤。例如,称体重时,就不
能用①号秤,而要用③或④号秤。
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刚才提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课堂预谩:我们学过的计量质量的单位有:克、千克.、吨.(板书)可以
这样数:1克、2克、3克……1千克、2千克、3千克……1吨、2吨、
3吨....
教师:这些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预设:1吨二1000千克,1千克二1000克。(板书)
教师:质量也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计数质量的单位
从大到小有吨、千克、克。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
3.长度单位。
(1)“数”长度,感知计量长度需要先确定长度的计量单位。
数师:“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你认识这些尺子吗?(出示各种
“尺子二)
课堂预设:
预设1:①号尺子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尺,最长是20厘米,1大格是
1厘米,1大格又被分成10小格,1小格是1毫米。
预设2:②号尺子是软皮尺,最长是150厘米,1大格是1厘米,1
小格是1毫米。
预设3:③号尺子是卷尺,最长是5米,1大格是1厘米,1小格
是1毫米。
教师:大家刚才提到了哪些长度单G?
课堂预设:我们学过的计量长度的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
米。(板书)可以这样数:1毫米、2毫米、3花米……1厘米、2厘米、
3厘米……1分米、2分米、3分米……1米、2米、3米……1千米、2
千米、3千米……
教师: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堂预设:1千米=1000米,1米二10分米,1分米二10厘米,1厘米二10
毫米,1米二100厘米。(板书)
课堂小结:
教师:长度也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过的计数长度的单位从大
到小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尺子是计数长度的工具。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2)先询问学生考查到了哪些知识,再询问你是怎么思考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复习了关于生活中常见的量的相关知识。
关于长度单便、质量单位或时间单位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为学生搜集相关题目,设置导学案。(如下图)
1.如果一头牛近500千克,()头牛的质证是1吨.
2.黑铅笔比白铅笔长()蔻米.
作业设计
再开家到公司开始工作
(1)爸爸每天早袅<)从家出发,到达公司的时间是(),路上用了().
<2)爸爸到公司时,距离上班时间还有25分钟,爸爸开始工作的时间是().请伊
在钟面上把爸爸开始工作的时间画出来.
量与计量
质量单位:1吨二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二10厘米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二60秒
☆质量、长度、时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学起来兴致不高。本节课在设置的时候
注意有针对怛地复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把同类型的知识用例题串
联,然后统一模式,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
教后反思
留在认识上,更是去体会知识深层次的联系与关联的地方。这也会给学
生以后学习同类型内容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类比思
考上有很大的进步。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
备课年级三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
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第2课时数与代数(1)
内容制1科书第108~110页总复习第二部分:分数。
1.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
数的大小,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2.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底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
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还有什么也可以数出
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光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是通过“数”计量单
导入
位得到的,分数也可以数。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如何“数”分数。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从数数入手,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也是可以计数的。
过程
教师:一个圆片的《表示什么意思?
(教与学)2
课堂预设: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片的工。
2
教师:这个圆片可以■!■、,地数,数2次就能数完1个圆片。这个
22
长方形呢?
11
22
引导学生反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1份、1份地数;1份是工,
2
数2次就是2个就是2二1。
22
2.从数数人手,让学生初步体脸“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分的份数
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111
课堂预设: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工。然后1份、1份地
3
数;1份是数2次就是2个」,即2,数3次就是3二1。
3333
教师: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分法吗?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要数几
次才能数完?
课堂预设:1.工、工、工、,等。
45678
教师:分数也可以“数”,我们把大家数过的分数砌成“分数墙”。
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
数的次数(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3.结合“分数墙”,回将以F问题。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些分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1里面有几个!、几个I、几个1……几个!?
2349
(3)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1?
(4)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
(2)集体展示,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比较大小
箍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适时板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钟面,钟面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课堂预设:学生会知道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
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1份。
(2)让学生根据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课件出示教科书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四第17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板演。
(3)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
易犯的普遍性错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复习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关于分数你还有
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为学生搜集相关题目,设置导学案。(如下图)
)块.涂色部分就占这个图形的"!・
在下图中,再涂(O
作业设计
数与代数(1)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读、写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结合前面复习计量单位的经验来复习。在带
领学生理解“分数墙”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分数也可以“数
在这里并没有介绍分数单位这一内容,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为后
教后反思
面五年级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然后结合“分数墙”去回顾旧知识,相对来
说比较顺利。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
备课年级三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
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第3课时数与代数(2)
内容故科书第1D9~110页总复习第三部分:三位数加减、多位数乘一位数。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掌握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
教学目标
位数的计算方法。
3.在回顾梳理、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倍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按照自己的经验说出计算算理,教师帮助规范语言。
总结: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位,哪一位不够
导入
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教师协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
教师:计算算式如何险算?
课堂预设: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一加数二加数。
减法:①被减数-差二减数:②减数+差二被减数。
2.回顾倍的相关知识。
教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倍的相关知识点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巡视观察,搜集案例。
教师: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梳理方法?
课堂预设:形式可能出现大括号形式、知识树形式、文字叙述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虎立信的悦命
告的认*得决实舔祖(京一个政是另一个数的儿信
求一个敷的几倍是多少
3.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根据学生发言出
示思维导图。
[It十、叠百、叠千效第一位效
口算氽法|黑位数病一位数(不建位)
(两、三位效柔一位数(不进便)
帚、三便效栗一位贵(进住)
,隹S第一位效畲美0的京淡
俏!估算解决阿奴
斛次同息
及戒、除法解决同意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活动1表格。
过程
航线北京一成部北京一广州北京一三正北京一乌鲁木•齐
(教与学)
飞行里程/千米1542190725412464
课件出示教材第(3)小题。
(3)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丑,
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先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
千米?
1907+690=](千米)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要注意什么?
-2541=||(千米)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C
教师针对列式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
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0页第(4)小题。
(4)1累飞机可以我*180人.3荣这样的飞机可以我.客
多少人,X--v_
一位盘♦过金委什Z?4/\
艺,
180x3>___(人>
佶一怙.5k这样的1机大妁可以箕客&少人
(1)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并计算。
(2)指名学生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算理。
教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哪
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改变问题求解。
教师: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大约”一词,复习估算的方法。(课件演示
估算过程)
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0页第(5)小题。
(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用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用的时
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一北京飞往乌华木齐大约用几小时?
□O□口时)
(1)读题并理酵题意,尝试列式并计算。
(2)指名学生列竖式计算2X2,让学生说说两个2所表示的不同意
义。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教师:只估算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算法,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课堂预设:学生有可能先转算,在笔算的基础上再进行估算。
在讨论估算方法时,允许学生根据积的前两位连线。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四第8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集中交流,说说各自列式的理由。
3.完成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四第9题。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出现理解错误,可提示他们画示意图,再来想一想。
(2)集体讲解。
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看看大家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笈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还有倍数和
多位数的乘法的相关知识。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课本第112页练习二十四5题、6题。
数与代数(2)
多位数乘一位数
算理: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来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
板书设计
就写在那一往的下面。
归一问题:先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再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归总问题:先求出总数,再根据总裁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复习课更应该如此。考虑
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计算领域中的表现与收获各不相同,上课一开始
教后反思就让学生自主整理,课中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处理与反馈,练习过
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认知局限,灵
活安排复习方案。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
备课年级三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
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内容教科书第110页总复习第四部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1.进一步认识四边形,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2.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会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进一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会利用周
教学重点
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C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方格纸(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
1.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整理的内容。
集体展示交流。展示多种四边形图片,唤醒学生的记忆。
2.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导入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整理的内容。
集体展示交流,细化分支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图形边|角|关系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IX.八7I>小]■W'JA/)717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宜角]
3.周长就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二(长+宽)X2
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X4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活动2。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它们的局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解决问题。
教师:这样拼完以后,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正
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课堂预设:长是6+6=12(厘米),宽是3厘米,边长是6厘米。
教师:自己算一算他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过程
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再全班集体汇报。
(教与学)(2)变式。
教师:它们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多少厘米?
你是怎么算的?
课堂预设:拼成长方形少6厘米,拼成正方形少12厘米。
预设1:先将它们的周长都求出来,然后减一减。
预设2:拼成长方形,有2条宽的长度隐藏在图形中间,少了3+3=6
(厘米);拼成正方形,有2条长的长度隐藏在图形中间,少了6+6:12
(厘米)。
2.课件出示。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影和一■个边长4cm的正方形。
(1)先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画的。
(3)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幸福乐园-湘美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五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20陀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Module 10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关系营销企业内部关系
- 竞凭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4节 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浙科版选修3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s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 班组工程量结算书
- 生产件批准申请书
-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 爵士音乐 完整版课件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绘图员级试卷1
- 除法口诀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精品资料
- 讲课实录-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