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信息类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1.(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②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是叠合的。且看第五回: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这个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所见之景就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这八个字的放大;就心情而言,小说后续交待:“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作者再三点醒我们大观园不是现实,而是理想,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③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作者清楚地叙述了大观园的建造:园子的基址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再看报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大观园的基址主要是由两处旧园合成的:宁府的会芳园和贾赦住的荣府旧园。作者细说大观园的来历是要特别提醒我们,这两所旧园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什么消息呢?作者在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荣府主人贾赦,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再看会芳园,这个舞台发生过多件秽事,其中就有贾瑞贪恋凤姐、殒命相思局的秽事。④《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肮脏的现实世界基础之上,两个世界形成强烈对比。大观园里的人物对两个世界的态度能否证实我的观察呢?第二十三回那个落红成阵的春日,黛玉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作者借“黛王葬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分野。⑤我强调两个世界鲜明对照,有必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大观园中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干净?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交代,即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的故事。这个故事看似和我所谓大观园是清净理想世界说最为矛盾,但细加分析,正合乎我两个世界的理论。这个绣春囊当然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的,但查明有犯奸嫌疑的人是司棋时,她只是低头不语,毫无畏惧惭愧之意。司棋的勇气是从哪来的?司棋显然是深深地爱恋着她的表弟,根据我所分析的“清”与“淫”分别的说法,这种世俗所不谅的“奸情”未必肮脏,更不是罪恶。乙文:《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整一性郭华春许隽超①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以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关系为例。余英时先生认为两者是重叠的:“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尽管宝玉在为园中诸景题对额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仙界的园林移至人间也需要红尘中的水木砖瓦。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间理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就完全可以避免对作品整体性的人为割裂。②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却不是唯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红楼梦》中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而被创造出来的。③《红楼梦》中的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否定基础上的理想,与之相对应,《红楼梦》中的现实是包孕着高度理想的现实。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但把作品的理想性仅仅局限在大观园之中,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1)如果要了解大观园的建造过程,下列回目中须展开阅读的一项是A.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C.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D.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2)为了得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结论,甲文作者引入虚拟论敌的质疑。第②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3)假如以下说法为真,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一项是A.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B.贾赦欲强纳贾母丫鬟鸳鸯为妾,邢夫人帮忙做媒。C.黛玉认为花瓣如果随水流出大观园就会被糟蹋了。D.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真心相爱却被当作犯奸嫌疑人。(4)乙文对甲文作者所持“《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评析。(5)从《红楼梦》的以下情节中任选其一,阐释乙文第③段中何其芳的观点。共读西厢海棠结社香菱学诗探春理家(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耿大膀子于德北这家抻面馆是姐儿仨开的,姐姐带两个弟弟,在市医院的后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长春,抻面馆如雨后春笋,遍地生根。就是这家抻面馆,闹出过一个笑话。一个穿旧工作服的汉子,一脚路进门来,叉着腰,在门口站半天。服务员问他吃什么,他略一沉吟,大叫:“来个红烧熊掌、鲨鱼翅,银耳燕窝粥一例。”女服务员扑哧笑了,回答他说:“大哥,你走错门儿了。”那汉子绷着脸,遗憾地叹口气,说:“没有啊?那来一个炝拌干豆腐丝儿,外加一碗抻面、一碗酒。”坐定,待吃食上来,他先一口把酒喝尽,然后把干豆腐丝儿倒在抻面里,呼噜呼噜吃完,结账走人。所有的吃客都愣在那里,看着他出门才发出大笑,有好几位把嘴里的酒都喷了出来。他们说:“这气势,和耿大膀子有一拼。”话说着,耿大膀子就进屋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她一进屋,服务员就替她喊了:“三碗抻面,一宽一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一碗酒。”那架势,像炸了半扇山!说耿大膀子,一定都以为是个男人,实则不是,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高一米七左右,体重约一百八十斤,两条胳膊比一般女人的腿都粗,腰与肩是一齐的,刀削一般。《水浒传》中说顾大嫂是怎么说的?“胖乎乎的,满脸横肉,眉粗眼大,胖面胖腰。”说的正是这耿大膀子。一头乱发,不梳不洗,用一块粗布系着;腕上一副银镯子,有碗口大小;穿跨栏背心,下身一条手工黑布裤子,脚上懒汉鞋,却多打了一层橡胶底子,踏地扎实,不溜不滑。细打听,家是外五县的,二十岁嫁人,给婆家生了俩闺女,生二闺女时出了点儿医疗事故,不能再生养了。她婆婆是个刁蛮人,又一心想要孙子,就撺掇儿子和她离了婚,一勺烩,把她们娘儿仨都给驱赶出门。耿大膀子啥也不要,铁定要自己的医疗赔偿,不给,就天天在婆婆家门前叫骂,一天得喝一桶水。婆家终是熬不过,把钱吐给了她。她带着两个闺女来长春,投奔一个远房姑姑。老太太街道主任退休,能量大得一般人不能比。她在任上时诚心帮人,所以结下不少好人脉。老太太帮侄女租了一个便宜的房子,又把两个孩子安排到学校读书,然后就张罗着给耿大膀子找个活儿干。可是,耿大膀子不会干细活儿,什么浆洗缝补、扫地做饭都不行,安排她做保洁,三天弄坏俩洁具。姑姑半嗔半怒:“你还能干啥?啊?你还能干啥?”“我会种地!”“这是城里,哪有地给你种?我的小园倒有二分地,不够给你转身的。”耿大膀子嘿嘿笑。姑姑气不过,也笑。笑着,骂着,让耿大膀子摸出了一条道。耿大膀子问姑姑:“有没有啥粗活儿?”“粗活儿?上车站扛大包,你行啊?”“行!一准儿行!”姑姑哪能让她去扛大包,却吃不住她磨;再加上家里的米袋子一层层往下下,像沙漏似的,一咬牙,应了她。火车站一东一西,东边是老站,西边是新站。老站有大库,调度吞吐已成流水,所以留下来未动,装卸工一律在这里等活儿。耿大膀子来了,所有工人都笑。这一行也有年头了,从来没见过女的。扛包计件,多个人多分一份钱,这帮人笑是笑,却也有笑里藏刀的。牛二、牛三是亲哥儿俩,互相使个眼色,心里设下一条毒计,准备施在耿大膀子身上。他们哪里知道,耿大膀子在粮库干过临时工,麻包上的手段,早就上了心窍。一节车皮,两排“大跳”。装卸工来了,一哈腰,二百斤的袋子,往肩上一悠,半截“跳”上去了。到了耿大膀子这里,牛二和牛三将大包抬起,直上直下,四个膀子都较上了劲儿!这叫“砸跳”!挺不出劲儿,腰非折即伤。耿大膀子挺到了劲儿,身子往下一顺,牙一咬,上了跳,把包码上。接下来就不是她了!她怒吼了一声,直接从车皮上跳下来,奔上前,双膀用力,把牛二、牛三往横里拽,一边一个夹死,几步来到月台边上,左拧右晃,电光石火,把那哥儿俩都扔铁道上了。不远处,火车头正要挂车,呼哧呼哧倒过来,一声汽笛长鸣,把那哥儿俩的尿都吓出来了。都说牛二、牛三也是体重一百七八的汉子,咋恁熊?让这娘儿们给治了?都是耿大膀子出手太快、太猛,一切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耿大膀子一战成名。这一天黄昏,耿大膀子干了一天的活儿,挣到手的票子已经过百了——那年头,机关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如此,主动歇了工,接上俩闺女,去澡堂子洗了一个澡,之后,一手一个,领到抻面馆。人一掀门帘子,女服务员就喊:“三碗,不,五碗抻面……”喊到这儿,喊不下去了。耿大膀子替她喊上:“五碗抻面,一宽三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两盘酱牛肉……”喊到这儿,也喊不下去了,拿眼看大闺女。大闺女红着脸,小声说:“今儿喝点儿吧,干了一天了。”耿大膀子高兴了,音量翻了一倍:“再加一碗酒!”众人都看这娘儿仨。吃面,喝酒,两盘酱牛肉耿大膀子却一口没动。那是紧着闺女的,她舍不得吃!(节选自《芒种》)(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耿大膀子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撑起一片天,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等社会现实问题。B.穿旧工作服的汉子点菜和服务员看到耿大膀子的喊话等情节,体现了人们爽朗的性格和说话随意的现实。C.小说以长春为背景,通过描写抻面馆和耿大膀子等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很浓的时代特色。D.耿大膀子带女儿到抻面馆的场景很生动,拉孩子“一手一个”体现了耿大膀子的温情,其与女儿、服务员的对话也很有趣。(2)关于文中耿大膀子与姑姑对话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大膀子和姑姑对话的口气、内容自然真实,表现出家人之间交流的真实性。B.面对姑姑的质疑,耿大膀子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姑姑只得答应让她到火车站扛包。C.姑姑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长辈,言语上有嗔怒,但心中仍旧十分关心耿大膀子。D.耿大膀子在姑姑的帮助下不断地探索出路,体现了女性的坚韧自强和亲情的温暖。(3)面对牛二、牛三的“砸跳”行为,小说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耿大膀子的反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茅盾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了饭店的世俗生活特征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材料二:五鸡①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节选自清华简②《系年》)材料三: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节选自《史通•疑古》)[注]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五鸡将A吴人以田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H之汜。(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B.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相同。D.凭,指凭据,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中的“凭”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君臣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B.吴国公子光认为,诸侯国小力微,甘心追随楚国,但联盟内部有矛盾,楚国朝堂权力分散,政令紊乱,两国交战,吴国有胜算。C在鸡父大战中,楚国军队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要文笔隐晦,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的含意。(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②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5)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三)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吕】四块玉•闲适(其四)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1)下列对这两首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作者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想象无感情的动物竟能闻乐起舞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洞箫声可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箜篌声能使“”。(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3)唐宋诗词中有不少以反问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表达强烈情感的诗句,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液体的传输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是生命体正常运转①的部分。血液通过血管网络实现机体中的循环,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维持着生命系统的稳定。植物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拉力,驱动根部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导管系统将其输送到需要水分的部位,从而(A)。在动植物体内,液体的传输通常都是沿着固定的方向单向传输,具有单一性。比如,白杨树体内的水分输送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B),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经由相通的根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再向上运输给叶、花、果实等,供树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那么是否存在可以沿着任意方向选择性传输的液体通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若绿是一种景天科、青锁龙属多肉植物,原产于南非和纳米比亚,以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著称。若绿的外观奇特,叶片小巧,排列散乱,它的分枝除了垂直方向分布外,还存在横斜匍匐分布,在多肉植物中②。若绿能够博得园艺爱好者的喜爱还有另一个原因,(C)。在日照充足时,若绿顶部的叶片会变成红色,为单调的植株增添了一抹光亮。研究者在为若绿浇水时发现,液体在若绿水平分布的茎上,竟然可以选择性地朝着茎尖或根部这两个③的方向单向流动,这种具有选择性的液体传输方式与传统液体传输方式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若绿多肉叶片的选择性定向液体传输能力揭示,我们有望实现液体传输的可重构性与传输方向的智能化凋控,进一步实现自主、长距离的定向液体输送。这一能力在生物医学检侧、化学反应分析、微流控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极为广阔且诱人的应用潜立。(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天的天气还可以,不算太热,适合出门散步。B.草木灰可以做肥料,我们要物尽其用,不要浪费。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这次机会很难得,你可以去试一试。(4)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5)班里建立了一个“百科知识科学角”,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例写一则关于“植物水分传输方式”的知识介绍。四、作文(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茅盾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信息类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1.(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②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是叠合的。且看第五回: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这个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所见之景就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这八个字的放大;就心情而言,小说后续交待:“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作者再三点醒我们大观园不是现实,而是理想,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③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作者清楚地叙述了大观园的建造:园子的基址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再看报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大观园的基址主要是由两处旧园合成的:宁府的会芳园和贾赦住的荣府旧园。作者细说大观园的来历是要特别提醒我们,这两所旧园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什么消息呢?作者在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荣府主人贾赦,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再看会芳园,这个舞台发生过多件秽事,其中就有贾瑞贪恋凤姐、殒命相思局的秽事。④《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肮脏的现实世界基础之上,两个世界形成强烈对比。大观园里的人物对两个世界的态度能否证实我的观察呢?第二十三回那个落红成阵的春日,黛玉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作者借“黛王葬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分野。⑤我强调两个世界鲜明对照,有必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大观园中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干净?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交代,即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的故事。这个故事看似和我所谓大观园是清净理想世界说最为矛盾,但细加分析,正合乎我两个世界的理论。这个绣春囊当然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的,但查明有犯奸嫌疑的人是司棋时,她只是低头不语,毫无畏惧惭愧之意。司棋的勇气是从哪来的?司棋显然是深深地爱恋着她的表弟,根据我所分析的“清”与“淫”分别的说法,这种世俗所不谅的“奸情”未必肮脏,更不是罪恶。乙文:《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整一性郭华春许隽超①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以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关系为例。余英时先生认为两者是重叠的:“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尽管宝玉在为园中诸景题对额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仙界的园林移至人间也需要红尘中的水木砖瓦。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间理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就完全可以避免对作品整体性的人为割裂。②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却不是唯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红楼梦》中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而被创造出来的。③《红楼梦》中的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否定基础上的理想,与之相对应,《红楼梦》中的现实是包孕着高度理想的现实。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但把作品的理想性仅仅局限在大观园之中,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1)如果要了解大观园的建造过程,下列回目中须展开阅读的一项是BA.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C.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D.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2)为了得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结论,甲文作者引入虚拟论敌的质疑。第②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那“太虚幻境”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3)假如以下说法为真,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一项是AA.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B.贾赦欲强纳贾母丫鬟鸳鸯为妾,邢夫人帮忙做媒。C.黛玉认为花瓣如果随水流出大观园就会被糟蹋了。D.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真心相爱却被当作犯奸嫌疑人。(4)乙文对甲文作者所持“《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评析。(5)从《红楼梦》的以下情节中任选其一,阐释乙文第③段中何其芳的观点。共读西厢海棠结社香菱学诗探春理家【解答】(1)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的主要事件:贾政生日,元春封妃,贾府筹建省亲别墅,秦钟之死。故选B。(2)结合“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是叠合的”可知,第②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那“太虚幻境”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3)A.结合“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可知,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是: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故选A。(4)反驳有力。结合“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但把作品的理想性仅仅局限在大观园之中,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可知,乙文遵循小说构思对揭示主旨作用的创作规律反驳:“两个世界说”人为割裂了作者创造的整一艺术世界,大观园这个理想境界只是小说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只有将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置于宝黛爱情线和贾府兴衰线编织的故事中才能体现其揭示主旨的作用,才能完整把握作品从黑暗中展现希望的主旨。乙文没有完全否认甲文的观点,结合“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却不是唯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的兴衰,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而是作为《红楼梦》中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而被创造出来的”可知,肯定“两个世界说”揭示了小说的内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凸显小说的创作意图,但将甲文的大观园“理想世界”换称“理想境界”,将“两个世界一条线索”换作“宝黛悲剧”“贾府兴衰”两条线索,实则是对甲文观点及构思用不同概念作了补充阐释,如此能更完整地把握小说的主旨。(5)结合“《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可知,第二十三回叙述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桃树下共读西厢,展现了一幅景美情真的画面。宝玉忘却了仕途经济,他俩抛却了礼教束缚,这一情节突显了小说反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主旨,让读者与宝黛一起感受到追求自由的美好。结合“《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然而它却从这个阶级的叛逆者和奴隶们身上写出了黑暗王国的对立物。残酷、污秽和虚伪并没有完全压倒诗意和理想,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可知,香菱忘却了侍妾身份,不顾宝钗纺织是女孩本分的规劝,在黛玉的鼓励与教导下,学写诗歌到了呆魔的境地。香菱学诗既展示她聪颖与好学,又映衬了黛玉的学识与教育艺术,她们不顾礼俗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生活的诗意,展现青春之美。答案:(1)B(2)那“太虚幻境”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3)A(4)答案示例1:反驳有力。乙文遵循小说构思对揭示主旨作用的创作规律反驳:“两个世界说”人为割裂了作者创造的整一艺术世界,大观园这个理想境界只是小说主要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只有将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置于宝黛爱情线和贾府兴衰线编织的故事中才能体现其揭示主旨的作用,才能完整把握作品从黑暗中展现希望的主旨。答案示例2:乙文没有完全否认甲文的观点,肯定“两个世界说”揭示了小说的内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凸显小说的创作意图,但将甲文的大观园“理想世界”换称“理想境界”,将“两个世界一条线索”换作“宝黛悲剧”“贾府兴衰”两条线索,实则是对甲文观点及构思用不同概念作了补充阐释,如此能更完整地把握小说的主旨。(5)答案示例1:第二十三回叙述宝玉与黛玉在大观园桃树下共读西厢,展现了一幅景美情真的画面。宝玉忘却了仕途经济,他俩抛却了礼教束缚,这一情节突显了小说反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主旨,让读者与宝黛一起感受到追求自由的美好。答案示例2:香菱忘却了侍妾身份,不顾宝钗纺织是女孩本分的规劝,在黛玉的鼓励与教导下,学写诗歌到了呆魔的境地。香菱学诗既展示她聪颖与好学,又映衬了黛玉的学识与教育艺术,她们不顾礼俗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生活的诗意,展现青春之美。(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耿大膀子于德北这家抻面馆是姐儿仨开的,姐姐带两个弟弟,在市医院的后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长春,抻面馆如雨后春笋,遍地生根。就是这家抻面馆,闹出过一个笑话。一个穿旧工作服的汉子,一脚路进门来,叉着腰,在门口站半天。服务员问他吃什么,他略一沉吟,大叫:“来个红烧熊掌、鲨鱼翅,银耳燕窝粥一例。”女服务员扑哧笑了,回答他说:“大哥,你走错门儿了。”那汉子绷着脸,遗憾地叹口气,说:“没有啊?那来一个炝拌干豆腐丝儿,外加一碗抻面、一碗酒。”坐定,待吃食上来,他先一口把酒喝尽,然后把干豆腐丝儿倒在抻面里,呼噜呼噜吃完,结账走人。所有的吃客都愣在那里,看着他出门才发出大笑,有好几位把嘴里的酒都喷了出来。他们说:“这气势,和耿大膀子有一拼。”话说着,耿大膀子就进屋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她一进屋,服务员就替她喊了:“三碗抻面,一宽一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一碗酒。”那架势,像炸了半扇山!说耿大膀子,一定都以为是个男人,实则不是,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高一米七左右,体重约一百八十斤,两条胳膊比一般女人的腿都粗,腰与肩是一齐的,刀削一般。《水浒传》中说顾大嫂是怎么说的?“胖乎乎的,满脸横肉,眉粗眼大,胖面胖腰。”说的正是这耿大膀子。一头乱发,不梳不洗,用一块粗布系着;腕上一副银镯子,有碗口大小;穿跨栏背心,下身一条手工黑布裤子,脚上懒汉鞋,却多打了一层橡胶底子,踏地扎实,不溜不滑。细打听,家是外五县的,二十岁嫁人,给婆家生了俩闺女,生二闺女时出了点儿医疗事故,不能再生养了。她婆婆是个刁蛮人,又一心想要孙子,就撺掇儿子和她离了婚,一勺烩,把她们娘儿仨都给驱赶出门。耿大膀子啥也不要,铁定要自己的医疗赔偿,不给,就天天在婆婆家门前叫骂,一天得喝一桶水。婆家终是熬不过,把钱吐给了她。她带着两个闺女来长春,投奔一个远房姑姑。老太太街道主任退休,能量大得一般人不能比。她在任上时诚心帮人,所以结下不少好人脉。老太太帮侄女租了一个便宜的房子,又把两个孩子安排到学校读书,然后就张罗着给耿大膀子找个活儿干。可是,耿大膀子不会干细活儿,什么浆洗缝补、扫地做饭都不行,安排她做保洁,三天弄坏俩洁具。姑姑半嗔半怒:“你还能干啥?啊?你还能干啥?”“我会种地!”“这是城里,哪有地给你种?我的小园倒有二分地,不够给你转身的。”耿大膀子嘿嘿笑。姑姑气不过,也笑。笑着,骂着,让耿大膀子摸出了一条道。耿大膀子问姑姑:“有没有啥粗活儿?”“粗活儿?上车站扛大包,你行啊?”“行!一准儿行!”姑姑哪能让她去扛大包,却吃不住她磨;再加上家里的米袋子一层层往下下,像沙漏似的,一咬牙,应了她。火车站一东一西,东边是老站,西边是新站。老站有大库,调度吞吐已成流水,所以留下来未动,装卸工一律在这里等活儿。耿大膀子来了,所有工人都笑。这一行也有年头了,从来没见过女的。扛包计件,多个人多分一份钱,这帮人笑是笑,却也有笑里藏刀的。牛二、牛三是亲哥儿俩,互相使个眼色,心里设下一条毒计,准备施在耿大膀子身上。他们哪里知道,耿大膀子在粮库干过临时工,麻包上的手段,早就上了心窍。一节车皮,两排“大跳”。装卸工来了,一哈腰,二百斤的袋子,往肩上一悠,半截“跳”上去了。到了耿大膀子这里,牛二和牛三将大包抬起,直上直下,四个膀子都较上了劲儿!这叫“砸跳”!挺不出劲儿,腰非折即伤。耿大膀子挺到了劲儿,身子往下一顺,牙一咬,上了跳,把包码上。接下来就不是她了!她怒吼了一声,直接从车皮上跳下来,奔上前,双膀用力,把牛二、牛三往横里拽,一边一个夹死,几步来到月台边上,左拧右晃,电光石火,把那哥儿俩都扔铁道上了。不远处,火车头正要挂车,呼哧呼哧倒过来,一声汽笛长鸣,把那哥儿俩的尿都吓出来了。都说牛二、牛三也是体重一百七八的汉子,咋恁熊?让这娘儿们给治了?都是耿大膀子出手太快、太猛,一切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耿大膀子一战成名。这一天黄昏,耿大膀子干了一天的活儿,挣到手的票子已经过百了——那年头,机关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如此,主动歇了工,接上俩闺女,去澡堂子洗了一个澡,之后,一手一个,领到抻面馆。人一掀门帘子,女服务员就喊:“三碗,不,五碗抻面……”喊到这儿,喊不下去了。耿大膀子替她喊上:“五碗抻面,一宽三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两盘酱牛肉……”喊到这儿,也喊不下去了,拿眼看大闺女。大闺女红着脸,小声说:“今儿喝点儿吧,干了一天了。”耿大膀子高兴了,音量翻了一倍:“再加一碗酒!”众人都看这娘儿仨。吃面,喝酒,两盘酱牛肉耿大膀子却一口没动。那是紧着闺女的,她舍不得吃!(节选自《芒种》)(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A.耿大膀子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撑起一片天,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等社会现实问题。B.穿旧工作服的汉子点菜和服务员看到耿大膀子的喊话等情节,体现了人们爽朗的性格和说话随意的现实。C.小说以长春为背景,通过描写抻面馆和耿大膀子等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很浓的时代特色。D.耿大膀子带女儿到抻面馆的场景很生动,拉孩子“一手一个”体现了耿大膀子的温情,其与女儿、服务员的对话也很有趣。(2)关于文中耿大膀子与姑姑对话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耿大膀子和姑姑对话的口气、内容自然真实,表现出家人之间交流的真实性。B.面对姑姑的质疑,耿大膀子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姑姑只得答应让她到火车站扛包。C.姑姑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长辈,言语上有嗔怒,但心中仍旧十分关心耿大膀子。D.耿大膀子在姑姑的帮助下不断地探索出路,体现了女性的坚韧自强和亲情的温暖。(3)面对牛二、牛三的“砸跳”行为,小说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耿大膀子的反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茅盾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了饭店的世俗生活特征的。【解答】(1)A.“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等社会现实问题”夸大其实。从文章整体来看,只能说耿大膀子在婆家地位低下,但如女服务员、姑姑等,文中并没有体现出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另外,耿大膀子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撑起一片天的故事,其意图在于表现人性美、人情美和奋斗美。B.“体现了人们爽朗的性格和说话随意的现实”错误。旧工作服汉子点菜是为了制造笑点,体现幽默,服务员喊话是熟识与快人快语的体现,并非随意性格。D.理解过于片面。拉孩子“一手一个”确体现温情,但对话主要体现她和服务员、女儿的坦率与真实,没有特别突出趣味。故选C。(2)B.“耿大膀子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姑姑只得答应让她到火车站扛包”错误。在与姑姑的对话中,面对姑姑的质疑,耿大膀子只是口头说自己能种地和扛大包,没有实际展现她的实力,且最后姑姑之所以同意让她去扛大包,是因为“吃不住她磨”以及迫于“家里的米袋子一层层往下下,像沙漏似的”的经济压力。故选B。(3)①正面动作描写。小说中“奔上前”“往横里拽”“左拧右晃”等描写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耿大膀子动作的快速、利落和果敢。正面动作描写直接展示了人物的身体行动,使读者能感受到耿大膀子在紧张时刻展现出的力量和气魄。这样的描写不仅强调了她在身体上的强悍和能力,也传递出她性格中的勇猛和果断,符合其一战成名的情节发展。②侧面描写。由“都说牛二、牛三也是体重一百七八的汉子,咋恁熊?让这娘儿们给治了”“都是耿大膀子出手太快、太猛,一切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等可知,小说中通过描写牛二、牛三体重达到一百七八十斤,也算是壮汉,却在耿大膀子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以及其他装卸工人对事件的惊讶与笑谈,体现出耿大膀子的力量与反应超乎常人。尽管她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并且体态也较为壮实,但她凭借过人的勇猛和机智,在遭遇“砸跳”陷害时,能迅速反击并掌控局面。这种对比和其他人物的反应,不仅突出了耿大膀子的强悍和能力,还反映出她在面对难题时的勇猛和机智等。从而在侧面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形象的立体感。(4)小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饭店的世俗生活特征。首先是人物形象与行为方面,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饭店这个特定场景中的表现,反映了世俗生活中的人们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文中穿旧工作服的汉子和耿大膀子等人物,都是普通市井之人。由“一个穿旧工作服的汉子,一脚路进门来,叉着腰,在门口站半天。服务员问他吃什么,他略一沉吟,大叫:‘来个红烧熊掌、鲨鱼翅,银耳燕窝粥一例’”等可知,汉子用夸张的方式点名贵菜品,随后又选择简单的餐食,体现出世俗生活中人们的幽默与接地气。耿大膀子一进门便径直让服务员准备特定的食物,她的穿着和豪爽的行为,展示了她特立独行的性格和生活状态,也反映出她在逆境中靠自己的力量艰难生存,为女儿撑起一片天。通过这些细节,饭店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展现了不同个性的人物在同一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气和真实感的世俗生活画卷。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其次,小说中通俗的语言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饭店的世俗生活特征的重要体现。饭店内的人物互动都充满了生活气息,特别体现在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以及顾客之间的交流上。由“女服务员扑哧笑了,回答他说:‘大哥,你走错门儿了’”等可知,文中服务员面对顾客幽默点菜的反应,女服务员干脆地回应“大哥,你走错门儿了”,体现了人物的直接和率性。同时,顾客之间互相调侃耿大膀子与牛二、牛三等事件时,语言风趣且带有俚语,极富生活气息。这种语言风格平易近人,非常符合大众的日常交际,因而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接地气的市井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那个年代饭店里的市井生活与人情冷暖。最后,饭店提供的食物和日常的经营行为体现了饭店的世俗生活特征。由“她一进屋,服务员就替她喊了:‘三碗抻面,一宽一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一碗酒’”“耿大膀子替她喊上:‘五碗抻面,一宽三细一韭叶,多放香菜,外加两盘酱牛肉……’喊到这儿,也喊不下去了,拿眼看大闺女”等可知,首先,饭店提供的食物种类都是价格适中、平易近人的家常菜,符合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及日常饮食需求,展现了城市生活的接地气特点。同时,顾客在饭店中的消费行为如点餐和结账都是常见的日常活动,体现了这种小型饭店的平凡性和正常运作,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场景之一,进一步揭示了饭店作为一个普通生活场所的世俗特征。这种描写不仅给予读者鲜活的时代感,也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生态,折射出市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答案:(1)C(2)B(3)①正面动作描写。通过描写“奔上前”“往横里拽”“左拧右晃”等耿大膀子的动作来表现她反击时的果断和勇猛。②侧面描写。通过对比耿大膀子和牛二、牛三的体重,以及牛二、牛三和其他装卸工人的反应来侧面表现出耿大膀子反击时的勇猛和机智等。(4)①人物身份与行为。饭店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穿着普通,身份和性格不同,展现了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真实状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俗画卷。②通俗的语言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简单直接;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谈随意自然,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深刻感受到浓厚的世俗生活氛围。③饭店提供的食物和饭店的经营活动。饭店提供的是日常食物,贴近大众生活;顾客点餐、吃饭、结账等行为,也体现了小饭店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世俗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材料二:五鸡①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节选自清华简②《系年》)材料三: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节选自《史通•疑古》)[注]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五鸡将A吴人以田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H之汜。(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B.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相同。D.凭,指凭据,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中的“凭”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君臣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B.吴国公子光认为,诸侯国小力微,甘心追随楚国,但联盟内部有矛盾,楚国朝堂权力分散,政令紊乱,两国交战,吴国有胜算。C在鸡父大战中,楚国军队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要文笔隐晦,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的含意。(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②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5)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解答】(1)“将吴人”和“围州来”均为动宾关系,不可断开,宾语“州来”即C处应断开。“为长壑”动作行为,句中作“汜”的方式状语,由表修饰关系的“而”连接,中间不停顿,在宾语“之”即E处应断开。“败楚师”是动宾关系,之间不断开,“是”是代词,作后面句子主语,领起判断,宾语“楚师”和主语“是”之间即G处应断开。句意: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故选CEG。(2)A.正确。胜过;约束。句意:干事威势胜过感情;约束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B.正确。均为“憎恨”。句意:顿国与许国、蔡国憎恨楚政;天下憎恨自己君王的人。C.错误。逃散;奔赴。句意:楚军一定大量逃散;楚薳越率领军队及诸侯的军队奉楚平王命率师奔赴救援州来。D.正确。凭据;靠着,引申为伏、伏身。句意:意思有的可依凭;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故选C。(3)B.“甘心追随楚国”错误。由原文“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可知,诸侯是畏惧楚国而不能自作主张,因此前来,并不是甘心追随。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4)①“同役”,一同出兵;“贱”,地位低;“整”,整肃号令;“威命”,威信。译文: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②“约”,与“繁”相对,简;“类”,同、相同;“固”,本来;“殊”,不同。译文: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5)由“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可知,读书应当探究而领会其中的思想和道理,互相研究考核,简单说就是用参会研核的方法。由“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推知,要讲客观,有质疑求实的态度,探求历史真相。答案:(1)CEG(2)C(3)B(4)①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②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5)以质疑求实的态度,用参会研核的方法,探求历史真相。参考译文:材料一:吴人攻打州来,楚薳越率领军队及诸侯的军队奉楚平王命率师奔赴救援州来。吴人在钟离这个地方抵御他们。子瑕去世,楚师士气低落。吴公子光曰:“诸侯跟从楚国的人有很多,但都是小的国家,畏惧楚国而不能自作主张,因此前来。我听说有句话说:‘干事威势胜过感情,即使弱小,必定成功。’胡、沈之君王年幼而狂躁,陈大夫啮正当壮年很顽固,顿国与许国、蔡国憎恨楚政。楚国令尹死;其师士气低落。将帅地位低、多受宠爱,政令不专一。七国同时出兵而不同心,统帅地位低而不能整肃号令,没有高的威信,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先来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三国一定先奔逃。三国被打败,诸侯的军队一定军心动摇。诸侯混乱。楚军一定大量逃散。请先行部队放松警备、减少威势,使军容不整肃,后续部队加强兵力整顿军威。”吴子听从他的意见。戊辰月末这天,在鸡父交战。吴子率领三千罪人率先攻打胡国、沈国与陈国,三国争抢着俘获他们。吴国组成三军跟在囚犯后面:吴王率领中军,公子光率领右军,吴王寿梦之子掩馀率领左军。吴国的囚犯们有的奔逃有的站着不动,三国混乱。吴国军队攻击三国,三国失败,抓获胡国、沈国的君王及陈国大夫。释放胡国、沈国之囚徒使他们奔逃到许国与蔡国、顿国,说:“我们国君死了!”率领军队大声鼓噪着跟从他们,三国奔逃,楚国军队大量逃散。《春秋》记载说:“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这是对君臣使用不同的措辞。没记载战争,是因为楚国没有列阵。材料二:五鸡率领吴人来围攻州来,挖了长沟用大水淹楚军,因此打败了楚军,这就是说的鸡父之汜。材料三:大概从《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都像这样。今选取其儒家经典、《诗经》之言,道理有难以明晓的,诸子异说,意思有的可依凭,探究而领会它,以之互相研究考核。如果和此不同,就不用说了。远古的史书与近古的史书,不仅仅是繁简不同,它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近古的史书也,言论周详完备,事很少甄别选择,使那学习的人看到一国之政,则善恶相检验;观一国之主的才能,而贤能愚劣几乎各占一半。至于远古就不这样。他们所记录的,简要叙述制定法度,致力于存扬善隐恶之事,追寻它们的始终,消失了的很多。尝试言之,假使让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使史官互换所处的地位而书,各自叙写时事,校对其得失,本来就不可估量。至于叫扁的斫匠称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孔子转述其中有疑问不能解决的部分,不任意揣测,强做解释,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三)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吕】四块玉•闲适(其四)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1)下列对这两首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作者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解答】(1)D.“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分析有误。“愚”应当是反语,自我嘲讽,委婉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故选:D。(2)其三中写到“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其四写到“南亩耕,东山卧”,所以都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其一“跳出红尘恶风波”,其三“世态人情经历多”都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黑暗的不满,都有不得志的抑郁苦闷之情的流露。第一首有一种跳出红尘俗事的庆幸与洒脱之情,也感慨名和利皆为虚幻。第二首“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意思是“贤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还争个什么呢”,显示出对社会贤愚不分的愤慨之情。答案:(1)D(2)相同点: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第二首表现对贤愚不分社会的愤慨。译文:拴住了意马又把心猿来锁,跳出那人心险恶的红尘风波,大白天南柯梦几人惊醒过。离开了名利争夺的场所,钻入自己手造的安乐窝,休闲的日子好快活。像陶潜一样在南边地上耕作,像谢安一样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样多。闲暇时把往事一一思量过。贤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还争个什么呢?赏析:(其三)第三首曲子反映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希望在归隐中安享晚年的内心呼唤。开头就活用了一个成语“心猿意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菩萨品》云:“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维摩诘经•香积品》云:“难化之人,性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能调伏。”这是把人的名心利欲,比作奔腾的野马、跳跃的山猿,只有将它牢牢地拴起锁住,才能安静下来。人往往为名利所支配,在社会上你争我夺,弄得疲惫不堪,结果害人害己,如幻梦一场。因此,在名利场中,尤其是处于阶级、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元代,一些知识分子看穿了名利,力图摆脱它的枷锁。关汉卿也多次流露出这种心态。这同样是元代许多文人的共同心理。如卢挚的“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庾天锡的“紧地心猿系,罕将意马拴”,都将这种心态表露无遗。现实的种种险恶,使得文人们不得不长叹。屈原沉江、伍胥伏剑、淮阴饮恨的悲剧在不断地重演着,即便是金榜题名,万里封侯,终忘不了“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于是立下决心“跳出红尘恶风波”,并感慨地诘问:“槐阴午梦谁惊破。”槐阴梦就是南柯梦。午梦等于说“白日梦”。世间人心险恶,人海风波浊浪翻滚,世人对未来的奢望乃至已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实质上与南柯一梦没有两样。但真能参破这白日梦的没有几人。这些观察与思考历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知识份子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产生出许多遁迹山林、隐居田园的隐士和逸人。特别是在元朝那种特殊的外族人统治、法律不平等、对知识份子苛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元代的大知识份子都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其中许多都作过一阵子官还包括一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当然先决条件是这些人心中得能保持正念看到官场污浊、人心险恶时才会退出。如果正念不坚、甚至毫无正念,还不是同流合污、与世沦沉而已。(其四)第四首曲子倾诉了自己为何愿意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苦衷,可看做是这组小令的总结。他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贤愚颠倒的混沌现实,没有什么可争的了。曲末一声“争什么”突出了与世无争的思想。“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南亩耕”,取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诗意。在此含有归田躬耕的意味。“东山卧”,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等人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在亲身经历纷繁万种的世态人情,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若有所悟。恍然回首,“闲将往事思量过”,明白了“世态”为何物,人情又为何物。虽然此处他没有明言,但这首小令之后却让读者心中泛起深沉凝重的波澜。《窦娥冤》中“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善恶颠倒;《裴度还带》中“红尘万丈困贤才”,“十谒朱门九不开”的人才悲剧;《鲁斋郎》中“利名场上苦奔波”,“蜗牛角上争人我”的奔波钻营;“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的淡薄世风,所有这些,历历在目,发人深省,又似过眼云烟,轻轻飘过。作者回首往事,反复思量的结果是:“贤”的是别人,“愚”的是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想象无感情的动物竟能闻乐起舞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洞箫声可以“舞幽壑之潜蛟”,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箜篌声能使“老鱼跳波瘦蛟舞”。(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3)唐宋诗词中有不少以反问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表达强烈情感的诗句,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解答】故答案为:(1)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重点字:壑)(2)此时无声胜有声往往取酒还独倾(重点字:倾)(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液体的传输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是生命体正常运转①的部分。血液通过血管网络实现机体中的循环,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维持着生命系统的稳定。植物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拉力,驱动根部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导管系统将其输送到需要水分的部位,从而(A)。在动植物体内,液体的传输通常都是沿着固定的方向单向传输,具有单一性。比如,白杨树体内的水分输送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B),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经由相通的根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再向上运输给叶、花、果实等,供树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那么是否存在可以沿着任意方向选择性传输的液体通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若绿是一种景天科、青锁龙属多肉植物,原产于南非和纳米比亚,以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著称。若绿的外观奇特,叶片小巧,排列散乱,它的分枝除了垂直方向分布外,还存在横斜匍匐分布,在多肉植物中②。若绿能够博得园艺爱好者的喜爱还有另一个原因,(C)。在日照充足时,若绿顶部的叶片会变成红色,为单调的植株增添了一抹光亮。研究者在为若绿浇水时发现,液体在若绿水平分布的茎上,竟然可以选择性地朝着茎尖或根部这两个③的方向单向流动,这种具有选择性的液体传输方式与传统液体传输方式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若绿多肉叶片的选择性定向液体传输能力揭示,我们有望实现液体传输的可重构性与传输方向的智能化凋控,进一步实现自主、长距离的定向液体输送。这一能力在生物医学检侧、化学反应分析、微流控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极为广阔且诱人的应用潜立。(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