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留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安徽六安高三四模)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宝贵的甲骨卜辞。这反映出商朝时期()A.珍藏了第一手的探讨资料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C.具有贯穿古今的历史观点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答案:A解析:材料中“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宝贵的甲骨卜辞”表明商朝时期珍藏了第一手的探讨资料,故A项正确;商朝时期只是“留下了宝贵的甲骨卜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史学体系,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具有贯穿古今的历史观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商朝时期“留下了宝贵的甲骨卜辞”,没有反映编辑历史典籍,故D项错误。2.(2024贵州遵义高三冲刺)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猛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无论如何敌对,都不称对方为“戎”,说明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民族认同感,不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两种文明的冲突,C项错误;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分封制,D项错误。3.(2024河北石家庄高三质检)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改变反映出()A.分封制起先走向瓦解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D.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改变说明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贵族垄断仕途被打破,这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项正确;分封制起先走向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并不是当时的显学,故D项错误。4.(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一模)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答案:B解析:材料中“变其俗、革其礼”等,体现了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说明白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也未体现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D两项错误。5.(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三模拟)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改变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分封割据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经丢失殆尽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桓公喜好“正色”之外的紫色,齐国的百姓仿效齐桓公穿着紫色的衣服,这体现等级制度的破坏,即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并未走向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服饰突破等级限制,无法说明礼乐制度已经消逝殆尽,该说法过于肯定,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的齐国仍是周王室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并未彻底独立,故D项错误。6.(2024河南信阳高三模拟)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化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A.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B.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C.使学校教化起先普及D.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主见将贵族文化大众化,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化的局面,推动了官学下移,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建了条件,进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与选官制度无关,且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尚未结束,故B项错误;孔子首开私学之风,材料未体现学校教化模式,“普及”说法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7.(2024宁夏银川高三一模)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觉,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斗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铁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采纳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斗争,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运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状况,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的耕作方法,解除D项。8.(2024新疆高三二模)《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疆安,主位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材料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利于国泰民安B.该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D.商业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源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假如人民“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惹许多是非,因此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国泰民安,故A项正确;材料认为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主见限制商业发展,B项解除;商业发展的悠久历史与材料无关,C项解除;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缘由,D项解除。9.(2024四川宜宾高三二模)荀子主见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服侍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见体现了()A.法治思想 B.礼治思想C.仁政思想 D.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不是为了服侍君主的”“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可知荀子认为君主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与“法治思想”对立,故A项解除,D项正确;“礼治思想”“仁政思想”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解除。10.(2024河北衡水高三一模)战国时代存在一种分封体制,其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但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心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驾驭兵权。这表明战国时期()A.传统分封体制基本持续B.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C.封建割据经济基础强化D.周王室权力日渐衰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心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驾驭兵权”,可见封君的权力受到制约,有利于国君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有利于国君中心集权的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是封君经济权力的持续,并不能体现经济基础的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管理体制的改变,没有涉及周王室权力的信息,D项错误。11.(2024湖南长沙高三三模)稷下学宫是齐国闻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实行了非常优礼的看法,封了不少闻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争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A.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B.适应了诸侯变法须要C.实现了诸子百家同等共存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封了不少闻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争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探讨的一面,又有争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B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同等共存的,C项错误。1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表明荀子思想()A.兼综道家、调和儒法B.超越了儒家体系的范畴C.与无为而治一脉相承D.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则可谓至人矣”可知,荀子思想兼取了道家的顺应自然、法家的主动进取和儒家的“仁”的思想,A项正确;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B项错误;荀子继承的并非无为而治的思想,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共生共存”,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7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3.(2024内蒙古北师大分校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改变。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探讨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起先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加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学问,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参考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亲密(家国一体)。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留意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合力。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办法识和同等权利受约束,肯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同等和法制观念相违反。(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调,与政治关系分别。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归纳概括即可。其次小问影响,在分析宗法制的影响时,应从主动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从事家族立宪”“规定族众有参加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探讨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起先近代化”“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归纳概括。其次小问背景,宗法制从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与政治亲密相关的制度、观念)变为渐渐与政治相分别,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关,即政治的近代化;宗法观念和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等明显与当时宗族成员思想观念改变有关,这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此外,社会制度或观念的变革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上来考量,即资本主义的发展。14.(2024广西钦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公私商业仍旧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比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状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遗漏,只有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全部。——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史学探讨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商鞅变法后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