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练语言文字运用+散文阅读(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了画卷B.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C.我行走的轻盈和目光的流盼徐徐展开了画卷D.画卷随着我目光的流盼和行走的轻盈徐徐展开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B2.D3.①原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音律和谐,改句是长句,显冗长;②原句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有强调突出作用,“刚刚画完”可以联想到墨尚未干,强调了雨后苏堤的湿润、清新。③原文用叠词“融融的”“润润的”,具体表现出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语句是说雨后的苏堤如画一般,强调的是画,所以括号内主语应为“画卷”,排除AC。括号后写的是随着我的游览而看到的美景,强调的是行走和目光,不是强调轻盈和流盼,且后文先写“步”,再写“眸”,所以应为“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排除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桃花满树,朵朵云霞”使用比喻,把“桃花”比作“云霞”。A.运用借代,用“烟尘”“鼓角”代指战争。B.运用的是比拟,用“欲”“偷”“知”“断魂”赋予“霜禽”“粉蝶”以的动作情态;C.运用的是互文,应是“东西左右”种植“松柏”“梧桐”。D.运用的是比喻,把“手指”比作尖尖的葱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原句与改句的不同之处,然后分析表达的效果。原句“雨后的苏堤”“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都是短句,节奏明快,而改句“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是长句,相对冗长;“融融的”“润润的”使用叠词,既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美,又强调突出了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原句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独立成句,有强调突出作用,“刚刚画完”可以联想到墨尚未干,强调了雨后苏堤的湿润、清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能想象吗?平时看上去似乎很安静的植物,除了能聊天外,()。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①;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更能证实,②,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③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B.还能辨识不同植物从而及时调整自己C.相邻植物的不同情况还会影响它的生长D.还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来改变自己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4.A5.①拿起武器发动战争②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③亲疏观念【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此句总领本段,下文有“反之,则和”一句,此句前的标点是“;”,由此可推测前面是写“和”的反面“战”。且后面说“最大程度减少竞争”和“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两种生长状态,所以,水稻之例是从和平和战争两个角度来说明的。分析,只有A衔接恰当。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说“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强调“威胁”“分泌物质”“抑制”,后面说“反之,则和”,此处是说“斗争”“战争”等,而且用“就像是”等词语,此处需要用一个比喻句,如“拿起武器作战”“拿起武器斗争”等。第二处,此处为对照句,由“;”隔开,后面主要讲“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的生长状态,如能够“减少竞争”“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抑制对方生长”等,和前面“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对应,故此处应对应“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填写“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第三处,主语为“植物”,后面说“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也就是说植物也有亲疏观念,且后面说植物具备辨识能力,此处围绕“亲疏”来说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读周庄许阳①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1)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②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③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④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⑤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⑥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⑦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⑧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⑨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⑩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⑪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注)(1)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6.下列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第⑤段中“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表达的意思是周庄已经衰落,大红灯笼见证了她曾经的辉煌。B.第⑥段中“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强调的是双桥代表了周庄的特色,表达了陈逸飞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C.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天、夜晚的周庄,精心选取了夜晩的街道、灯笼、小桥来现周庄本来的特点。D.文章最后两段既写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眷恋之情,再次表明在夜晚才能更好地解读周庄的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引出下文对周庄的夜晚美景的描写。B.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享受生活这一命题。C.文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周庄的桥是为了表现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写出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D.作者把周庄的夜比作王维的画卷、银发的老人、恬静的少女,写出了周庄独特的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8.作者夜读周庄,读出了周庄的哪些独特的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9.第③段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对这一段文字进行赏析。【答案】6.D7.B8.(1)纯真素颜之美,第②段总写周庄夜晚的纯真素颜之美。(2)宁静柔和之美,第③、④段描写夜色中的街道,写出了月色下街道的柔和与宁静之美。(3)诗意朦胧之美,第⑤段中描写的周庄的青瓦砖墙、流水、小船全都在因灯笼的映照变得诗意朦胧。(4)古朴空灵之美,第⑥、⑦段通过写周庄的桥来表现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9.(1)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多角度表现周庄夜晚清新、素淡、古朴、宁静等特征。(2)写景是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描写天空的月色再到地上的房子和石板;从远处的房子再到近处的老屋,井然有序。(3)写景手法上运用了比喻、以动写静的手法。“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这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喻成水,化无形为有形,描写出月光之皎洁与街道之寂静。“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这一句以动写静,衬托出夜晚街道的寂静。(4)运用“黯黯”“滑滑”“幽幽”“静静”等叠词,既有音韵之美,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周庄的宁静、素淡与古朴的特征,还表达了身处街道的悠闲之感。(5)风格上,整段语言凝练、细腻、具有典雅之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A.“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错,突出的是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繁华历史的见证。B.“强调的是双桥代表了周庄的特色,表达了陈逸飞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错,强调的是陈逸飞画出了双桥古朴和空灵,蕴含着古风和遗韵。他的《双桥》让人们关注双桥,进而关注周庄。C.“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天”错,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的是夜晚的周庄,略写白天的。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B.“哲理色彩……珍惜时光、享受生活”错,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类的散文,通过赞美周庄的夜景,表达的对本真、宁静的生活的追求。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②段“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表现了周庄纯真素颜之美。第③④段“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表现的是周庄宁静柔和之美。第⑤段“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表现的是周庄夜晚诗意朦胧之美。第⑥⑦段“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表现周庄古朴空灵之美,写出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1)通过嗅觉“吮吸着湿润的空气”,视觉“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听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等感官描写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周庄夜晚清新、素淡、古朴、宁静等特征。(2)由仰视“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望“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看“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向下俯视“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可见写景井然有序,是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描写天空的月色再到地上的房子和石板;从远处的房子再到近处的老屋,条理清楚。(3)写景手法上运用了比喻、以动写静的手法。“月华如水”中使用明喻手法,本体为“月光”,喻体为“水”,连接词为“如”,化无形为有形,描写出月光之皎洁与街道之寂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也使用了比喻(明喻)修辞,把眼前所见周庄的房屋特色比喻成“水墨画”,连接词为“如”,相似点“明暗色彩比照”,生动形象地表明周庄景色之美,柔和静谧,安宁和谐。“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衬托出夜晚街道的安静祥和。(4)运用“黯黯”“滑滑”“幽幽”“静静”等叠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周庄的宁静、素淡与古朴的特征,还表达了身处街道的自在闲适美好之感。(5)风格上,整段语言凝练、细腻、具有典雅之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学底蕴,能让人静下心来身临其境,感染力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驮马施蛰存我第一次看见驮马队是在贵州,但熟悉驮马的生活则在云南。那据说是所谓“果下马”的矮小的马,成为一长行列的逶迤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唯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了。西北有二万匹骆驼,西南有十万匹驮马,我们试设想,我们的抗战乃是用这样古旧的牲口运输法去抵抗人家的飞机汽车快艇,然而还能支持到今日的局面,这场面能说不是伟大的吗?因此,当我们看见一队驮马,负着它们的重荷,在一个峻坡上翻过山岭去的时候,不能不沉默地有所感动了。一队驮马,通常是八匹十匹或十二匹,虽然有多到十六或二十匹的,但那是很少的。每一队的第一匹马,是一个领袖。它是比较高大的一匹。它额上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常常是一面反射阳光的小圆镜子和一丛红绿色的流苏。它的项颈下挂着一串大马铃。当它昂然地在前面带路的时候,铃声咚隆咚隆地响着,头上的流苏跟着它的头部一起一落地耸动着,后边的马便跟着它行进。或是看着它头顶上的标志,或是听着它的铃声。因为后面的马队中,常常混杂着聋的或盲的。倘若马数多了,则走在太后面的马就不容易望到它们的领袖,你知道,驮马的行进,差不多永远是排列着单行的。每一匹马背上安一个木架子,那就叫作驮鞍。在驮鞍的左右两边便用牛皮绳绑缚了要它负荷的东西。这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不使那些形状不同的重载直接擦在马脊梁及肋骨上,因为那些重载常常有尖锐的角或粗糙的边缘,容易损伤了马的皮毛;第二是每逢行到一站,歇夜的时候,只要把那木架子连同那些负载物从马背上卸下来就行。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再把它搁上马背,可以省却许多解除和重又束缚的麻烦。管理马队的人叫做马哥头,他常常管理着四五个小队的驮马。这所谓管理,实在不很费事。他老是抽着一根烟杆,在马队旁边,或前或后地行进着。他们用简单的,一两个字——或者还不如说是一两个声音——的吆喝指挥着那匹领队的马。与其说他的责任是管理着马队,还不如说是管理着那些领队的马。马哥头也有女的。倘若是女的,则当这一长列辛苦的驮马行过一个美丽的高原的时候,应和着那些马铃声,她的忧郁的山歌,虽然你不会懂得他们的意义——因为那些马哥头常常是夷人——会使你觉得何等感动啊!在荒野的山林里终日前进的驮马队,决不是单独赶路的。它们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匹马,七八个或十几个马哥头,结伴同行。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每到日落时分,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天的最后一阵喧哗。马店常常是一所两层的大屋子,三开间的或五开间的。底卞是马厩,楼上是马哥头的宿处。但是那所谓楼是非常低矮的。没有窗户,没有家具,实在只是一个阁楼罢了。他们的晚饭也不由马店里供给,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布袋,袋里装着苞谷粉,歇了店,侍候好了马匹,他们便自已去拿一副碗筷,斟上一点开水,把那些苞谷粉吃了。这就是他们的晚餐。行走于迤西一带原始山林中的马队,常常有必须赶四五百里路才能到达一个小村子的情况。于是,他们不得不在森林里露宿了。用他们的名词说起来,这叫作“开夜”。要开夜的马队,规模比较大,而且要随带着炊具。差不多在日落的时候,他们就得在森林中寻找一块平坦的草地。在那里卸下了驮鞍,把马拴在树上,打成一围。于是马哥头们安锅煮饭烧水。天色黑了,山里常常有虎豹或象群,所以他们必须捡拾许多枯枝,烧起火来,做成一个火圈,使野兽不敢进前。然而即使如此警戒,有时还会有猛兽在半夜里忽然袭来,咬死几匹马。等那些马哥头听见马的惊嘶声而醒起开枪的时候,它早已不知去向了。在云南的西北,贩茶叶的古宗人的驮马队是最为雄壮的。在寒冷的天气,在积雪的山峰中间的平原上,高大的古宗人腰里捎着刀和小铜佛,骑着他们的披着美丽的古宗氍鞍的马,尤其是当他们开夜的时候,张起来的那个帐幕,使人会对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产生许多幻想。运盐运米运茶叶的驮马,现在都在西南三省的崎岖的山路上,辛苦地走上一个坡,翻下一个坡,又走上一个坡,在那无穷尽的山坡上,运输着比盐米茶更重要的国防材物。我们看着那些矮小而矫健的马身上的热汗,和它们口中喷出来的白沫,心里会感到怎样沉重啊!(1936年6月,有删改)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果下马”“矮小”等词语写出驮马矮小的特点,“重荷”“翻过山岭”等词语点出其负重前行、翻山越岭,突出其行动的艰难与缓慢。B.文章两次写到了感动,但原因却不相同,第一处是为驮马队在民族抗战中运输物资而感动,第二次是为艰难行程中的山歌而感动。C.文章具体细致地描写驮马队行进在原始山林中露宿时煮饭烧水和点起篝火警惕野兽的生活情景,展现了驮马队夜里住宿的简陋和险恶。D.文章细写了马哥头在路途中的食宿情况,表现了马哥头驱赶驮马队时路途遥远崎岖、环境艰难险恶的情况,表达了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1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为“驮马”,在介绍这一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时,从驮马的数量、排列,到驮鞍的解释及作用等方面,细致而有条理。B.文章通过列出具体数字,以“二万”“十万”进行对比,突出了驮马数量之多,表现了西南人民大力支援抗战的艰辛历程。C.文章结尾写驮马“身上的热汗”和“口中喷出来的白沫”,从细节上凸显驮马所运的是“重荷”,与开头遥相呼应。D.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抒情主体发生变化,由“我”转为“我们”,由个体情感上升为群体共同情感,表达了对驮马的肯定。1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驮马队的艰苦的。13.请简要分析“驮马”在文中有哪些意蕴。【答案】10.D11.B12.①负载物资沉重:作者在路上看到一队驮马,负着重荷,翻山越岭;②环境艰难险恶:行走于荒野森林,易遭野兽袭击;③马哥头生活艰苦:露宿荒野,生活条件极差;④路途遥远崎岖:无穷无尽的山坡,不断翻山越岭。13.①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唯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②蕴含了一种醇厚古朴、而又洋溢着自然宁静的原始之美;③代表了艰难困苦中的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的精神;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与抗战力量的象征。【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美丽的天空 人美版
- 2024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6课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设计 未来版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Period 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6 j q x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膀胱造瘘护理查房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心连广宇(问题探讨)单元序列写作(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
- 起重吊装操作培训
- Module5Unit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认识平面图形》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云计算服务应用理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浙江2025年桐乡市事业单位招考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管道直饮水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环境监测课件50张
- 高考复习专题练习专题20函数的基本性质小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学生版+解析)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职测》高频必练考试题(附答案)
- 广东省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专题04 文化自信-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课件)
- 【指导规则】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