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1/452/45考点一炼字品析(·潍坊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3/45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低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4/45例“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5【解题技巧】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字词,详细包含思想情感和表示效果这两类内容。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能力。炼字品析题中,即使只包括作品中某一个字,但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是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做整体分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去分析:6/451.准确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2.将该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歌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景象。3.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意境,或表示了怎样感情。也就是说,把该字和诗歌主题联络起来,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思想方面起到什么作用。7/45需要注意是,炼字品析“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利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8/45【解析】赏析重点词语表示作用,首先要了解词语含义。诗句中“鸣”“吠”意思非常明确,能够不用解释。其次是要将词语放在句中,再现诗歌所描绘景象。从诗中所写景物,结合“静憩”“午”,“荒寻”“昏”,能够看出诗句描写是“静”景。而诗句中“鸣”“吠”写则是“动”,显然这是以动衬静写法,目标是突出景物之“静”。9/45【答案】诗人用“鸣”“吠”两词,这是以动衬静写法,衬托出了山村宁静安谧。10/45①审题有误。题目要求分析这两个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而有同学了解为“描绘了怎样景物”,只是结合着这两个词语,把诗句意思解释出来,并没有分析其在写景方面起到作用。②解答不完整。有同学只以“以动衬静”四个字作答,没有详细分析衬托了景物怎样特点。11/45考点二名句赏析(·潍坊中考)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2/45【注释】①谷口:山谷入口。②辛夷:木兰树花,比杏花开得早。例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45【解题技巧】名句赏析,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名句,就其景、情、理、趣等方面为人称道之处进行品评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中被后人传诵名句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14/45假如是写景名句,则从它利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假如是抒情名句,则从它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假如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融合、哲理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假如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表示效果角度赏析。15/45鉴赏时要依据自己了解,用自己话语,通俗、简洁、明了地对名句给予阐释。详细说来,写景类名句,可将其“景”扩放,让人看得更清楚;抒情类名句,可将其“情”细致化,离别、忧愁、悲伤、思念、豪放、旷达等,让人体会得更细腻;言理类名句,可把道理内涵提醒得透彻些,让人看得更明白;修辞类名句,关键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表示效果。16/4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名句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赏析角度。这首诗前两句是写景诗句,赏析写景名句,应从分析诗句利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景物入手赏析。就本题而言,要先分析出景物特点,再分析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及在全诗中作用。诗前两句,从“鸟稀”“花尽”“杏花飞”等词中能够看出春光不再景色特点,诗人心情比较低落。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写“鸟稀”“花尽”,是为衬托“幽竹”“不改清阴”品格。17/45【答案】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气氛;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清阴“不改”。18/45考点三描绘画面(·潍坊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注】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19/45【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例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45【解题技巧】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了解内容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意境、主题和诗人情感。21/45
描绘图景要注意以下四点:1.用自己语言,切忌直接引用。2.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描绘诗中展现图景画面。3.为了增添语言生动性,能够利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要用自己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内容补充出来,语言力争优美。22/45【解析】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第一步,先找出诗句中描写到全部景物:日、鸦、家;第二步,找出这些景物修饰语:日(暮)、鸦(乱飞)、家(萧条,三两);第三步,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最终,利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答案】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景象。23/45描绘画面误区①只解释诗句,缺乏必要联想和想象。②只把景物简单罗列,没有连缀成画面。24/45考点四体会情感例(·潍坊中考)三、四两句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诗歌详见“考点二”《暮春归故山草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45【解题技巧】体会情感,即体会诗中传达思想感情、蕴含感情基调,以及诗人情绪等。这类题目考查是考生“披文入情”能力,即顺着文辞通道进入并解析诗人情感世界能力。26/451.抓住诗题。古诗诗题往往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送友人》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现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点明诗感情,抓住了这么关键词,也就能快速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词可知此诗表示是思乡之情。27/45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将古典诗歌分为若干类,同类诗歌感情基调大致相同。所以,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感情基调。常见题材以下:(1)伤别离情类。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示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28/45(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理想、反应或讽刺社会为题材诗歌。情感上多表示为壮志难酬苦闷与身处逆境时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示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诗歌,亦称“讽喻诗”,如《诗经》中《硕鼠》。29/45(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应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诗歌,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5)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示思想感情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惯用手法,如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冕《墨梅》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名篇。30/45(6)哲理诗。这是一个经过对详细事物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诗歌。有点明主题,有含而不露,如朱熹《观书有感》。(7)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追求,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望岳》等。31/45(8)田园诗。表现淳朴真挚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心境,如陶渊明《归园田居》。(9)羁旅诗。经过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张继《枫桥夜泊》。32/454.抓住意象特点。有些作品中没有点明情感字眼,而是寓情于景,这就需要分析诗中意象,即诗中所表现人、景、物。意象往往只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象征入侵敌人;“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鸿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唤起人思乡之情;“菊花”“梅花”象征坚强、高洁;“竹子”“松树”象征坚强不屈、节操高尚。33/45解答古诗词体会情感题,还要贮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要用到,不可不知。34/45【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了解把握。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绪入手思索:思绪1:抓住诗句中关键词。第三句中“怜”是“爱”意思,直接表明了诗人情感,写出了诗人对幽竹喜爱之情。35/45思绪2:抓住意象特点。三、四句中意象是“竹”,竹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中空、有节、挺拔、常绿特征,成为中国人所推崇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坚强不屈等美德生动写照。在这首诗中,诗人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翠竹“不改”,寄寓了诗人对幽竹赞美,对那种不为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高尚节操礼赞。36/45【答案】表示了诗人对翠绿葱郁幽竹喜爱,对不为俗屈节操礼赞。37/45体会情感误区①对词义了解有误。很多同学在解答此题时,不能区分“怜”字古今含义不一样,把“怜”了解为“可怜”,造成曲解了诗意,对情感把握自然也出现了偏差。②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有同学未能把握全诗意思,只注意到“待我归”三个字,望文生义,从而得出“对……思念”错误结论。38/45考点五技巧鉴赏例(·潍坊中考)请简明分析诗歌第三、四两句利用表现手法和表示效果。[诗歌详见“考点三”《山房春事(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45【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古诗词中常见表示技巧,它包含:1.修辞手法,主要包含比喻、拟人、对偶、夸大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含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衬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40/453.表示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4.语言特点,普通有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41/45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利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然后结合诗句和详细词语做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示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人物)什么样思想感情。42/45【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示技巧鉴赏。解答这类题,要先了解诗歌惯用技巧有哪些,然后结合诗句内容确定诗歌所用技巧。第三句中“庭树不知”,表明诗句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来到昔日繁盛梁园,先是感受到一幅暮鸦聒噪、人迹稀少萧条景象,而后细看竟发觉在这萧条废园中,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 7 汤姆 · 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天外来客-苏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3)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5周《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 10《古诗三首》(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制作在线宣传手册第二节(在线协作 选素材)》教案及教学设计
- 2《学做“快乐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 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学年高二体育上学期第2周 第1课教学设计
- 《第三单元 综合运用机器人 2 机器人工程日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六年级下册
-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
- GPS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
- DBJ∕T45-099-2020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龙湖地产]薪酬体系报告(全部图表说明)
- 主动脉夹层护理查房-PPT课件
- 零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 8251芯片(课堂PPT)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网生产业务外包管理办法(试行)
- 湿法炼锌电解车间设计论文
- 森林培育学复习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