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

3、能熟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

便计算•

4、在练习中训练观察数据,抄题后复核,边计算边检验的良好作业习惯,且

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能力,认真的观察能力,仔细的分析能力和

灵活解题的能力。

1、三位数的乘法

(1)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2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算理,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

熟练的进行计算。

2、认识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5X35X17100X513X40

3X1517X5100X220X5

先口算以上各题,并说出算理。

(-)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演示操作: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在银幕上出示一排圆片,指出一排是100

个,然后再出示一排,问:几个一百?同理。

(2)教师板书:100X=500,然后要求学生接着看。如何列式?教师板

书:5X100=500

(3)5X100=500,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出示例2:13X400。引导学生与例1比较,怎么列式?

(2)集体总结方法。

(3)口算练一连第2题。

3、教学概念“因数”。

(1)口算100X9600X50200X41

9X10050X60041X200

独立完成,校对后比较区别。

(2)认识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概念,并板书:

100X9=900

9X100=900

因数因数积

(三)巩固练习与深化

I、巩固对因数的理解。

练一连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反馈讲评。

2、巩固算理、算法。

练一连第3题,说说各组的积有什么区别?

3、应用规律,深化算理。

投影出示:根据1314=182直接写出下列得数。

I30X14130X1401300X14

学生读题后指名口答。

(四)小结

复习书本“练一连”之前的内容,然后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过程怎样?

积有什么规律?

(五)作业

《作业本》[1]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P2-4例3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笔算,学会验算。

2、结合应用题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独立完成后校对)

21X524X10013X40025X400

21X5024X30014X300125X800

2、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214X32并说出题目特征,及计算法则。

(-)教学新知

1、总结法则。

(1)出示例3:214X132

(2)比较:铺垫2与例3的区别?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3)学生尝试完成,请好、中、差三位学生板演。

(4)对照板演,讨论各部分意义。

(5)试一试:接着把下面各题做完。

先说出两个分步积的意义,再把余下的部分做完。快的学会补充:326X148。

并要求学生演示后思考计算法则。

(6)总结法则。

2、自学例4,一家商店卖出黑白电视机265台,每台473元,一共收进

多少元?

(1)读题:说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然后完成书本中未完成的内容。

(2)反馈讲评。问:乘法是怎样验算的?

3、“练一连”第1题

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完成后反馈讲评。

4、小结质疑。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练习。

319X142527X269254X473

计算并验算。眼球独立完成,快的补充:418X163603X348365X612

完成后讲评。

2、应用题练习。“练一练”第3题

(1)集体独立完成。

(2)反馈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五)作业

《作业本》12]

(3)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4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计算,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仔细的习惯。

3、结合应用题,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二)分层训练

1、口算练习“练一练”第1题。口算

口答后说一说每组题目的口算方法。

2、笔算训练

(1)第2题下面一排:387X229629X3963154X141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批。完成后反馈讲评,校对板演后说一说计算法则。

(2)练习一第4题判断改错。

(3)计算并验算。246X147368X225435X382

(4)先说一说乘法的验算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讲评。

3、文字题训练。

“练习一”第5题

(1)讨论列式。每题列出两个式子。

(2)集体计算

(3)反馈讲评。

4、应用

5、“练一练”第6题

(I)读题审题。

(2)说出思路。

(3)根据思路列出算式:54X4X123或54X(4X123)

(4)计算解答与反馈。

(三)总结反思

通过以上练习,哪些地方要注意?

(四)作业

《作业本》[3]

(4)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P5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学会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学习例5及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算训练。

42X10034X300105X20704X20

403X549X20204+60734+76

3、竖式计算并验算:206X358

学生独立完成: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巡视,以上两种不同演算方法分别叫学生扮演。学生完成后,观察比较

演算方法区别。

方法择优

2、课本试-一试

独立完成后学生互批。

3、阅读课本例5,画出关键句。

(三)巩固练习

1、模仿练习。“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讲评。

2、判断改错,巩固简算法则。“练一练”第3题。

(I)小组讨论找出错误。

(2)集体讨论,说明原因。

(3)订正错误

3、速度训练“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3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反馈讨论。

4、应用。“练一练”第4题

(1)读题、审题。

(2)说说解题思路

(3)列式解答

(4)反馈讲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学的?

(五)作业

《作业本》[4]

(5)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会正确就进行简便计算。

2、能更正确的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口算训练

练习二第1题再补充:7X4+55X9+86X6+72X7+5

25X4024X5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分钟后校对答案,讲评错处。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请学生列举出前几节课中不同类型的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算式,教师分一

般与乘数中间有0这两类板书,例如:

324X625135X427

603X204312X505

分层训练

1、专项训练(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练习二”第2题。

学生3分钟之内独立完成,前三题为必做题。说明算理。

专项训练(2)一般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268X134449X253382X279

集体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完成后同桌互批,再集体反馈讲评。

2、综合训练(1)列竖式计算学生列举的4道计算题,比一比谁做得既对又

快。完成后反馈讲评。

综合训练(2)文字题训练。

课本第4题,独立完成后反馈讲评。

综合训练(3)应用题。课本第5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完成后,重点讨论不同的竖式计算?

强调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和被乘数相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

齐。

3、思维训练。

4、思考题(见教材P6)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四)作业

《作业本》L5J

(6)因数末尾是0的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P6、7例6

教学目标:

I、理解、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学会正确的进行简算。

2、通过例6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50X7060X900700X30024X40

72X300450X200

2、列竖式,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J

380X402600X50

先讨论怎样摆竖式计算才算是简便计算,然后计算。完成后,反馈讲评,划

出积末尾添上的0,问添0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准备题(2)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引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学生尝试完成。

(3)反馈讲评。

2>试一^1试:

24003500(1)独立完成。

X3000X800(2)反馈讲评

3、模仿练习。“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讲评

4、小结:到现在为止,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简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比较练习

392X1402600X37060300X280

392+1402600+37060300—280

(1)观察审题。这6道题目可以分成几类?每类题目的计算法则有什么不

同?

(2)学生独立完成。抽三位学生各板演一组题目,如发现学生两种法则用

错,及时纠正,并挑选几个典型错误板演到黑板上。

(3)反馈讲评。数位对齐;0不要忘

2、巩固与发展

210X1501080X400420X7001300X504

405X6003800X420560X4000600X390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错。

(2)反馈讲评,重点讲解1300X504的对位与600X390交换因数位置后摆

竖式计算。

(3)小结。在简算中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法则。

3、应用题:“练一练”第3题。

(1)审题,说一说解题思路。

(2)例外、列式解答

(四)总结

今天学的知识与以前学的哪一类知识是同一类的,要与哪类知识相区别?还

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第6页[6]

(7)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7-8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2、结合应用题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过程

(一)口算

83X2012X700785X0600X900758+1

24X5011X6000X346204X70758・1

32X4024X300962+0758X1758—1

(1)独立完成。

(2)校对结果。

(3)概括规律。根据758(0,0X346,962+0,758X1分别概括出各类题

目的计算规律。

(二)引出课题,提出目标

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先后学习了乘数中间

有0或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进行学习,把

计算本领学得更扎实。板书课题。

(三)笔算训练

第一层:简算比较练习

出示398X2042080X3041300X504

(1)观察后回答以上几题是否可以简算。各根据因数的什么特征?

(2)独立计算。

(3)反馈讲评。重点讨论1300X504的竖式摆法,哪种计算更便利?

第二层:计算综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08X269180X500345X467

(1)独立完成。

(2)反馈讲评。180X500的验算,可以采用不变换位置重新、算一遍的方

法。

第三层:四则混合运算训练

7408+3250X204526X(420+14)—4789

(1)审题,口算计算顺序。

(2)递等式计算,教师巡视。

(3)反馈讲评。

第四层:应用题练习

工艺美术厂有223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组装110件工艺品。照这

样计算,15天可以组装多少件?

(1)独立审题。

(2)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做得快的同学同时思考课本第6题:

(3)反馈讲评。

A、必做题列式并说出思路。方法:110X15X223

110X223X15

B、选做题先集体读题审题,然后请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画图辅助分

析:

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再独立列式(不计算)

第五层:思维训练

思考题。见教材第8页

(四)总结反思

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错误?如何补救?

(五)作业

《作业本》⑺

(8)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P8-9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并能应用估算

判断枳是否错误。

2、培养学生应用估算等手段进行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值。

21448795495

由学生逐题口答结果与思路:如214-200。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1,

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进“1”。这里重点讨论95与495两题取的近似数。

2、估算:196X31的积大约是多少?并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196><31^200X30=600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421义298=95458。问:如果不计算,你能说明这个积一定错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明判断方法:方法1:摆竖式计算。方法2:

估算。

讨论哪些能用估算发现错误,哪些不能?

2、估算练习

课本“试一试”请学生按要求写出中间过程并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

校对。

(三)巩固与应用

1、巩固估算

“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要求写出中间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校对。快的同学思考

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比,是偏大还是偏小?

2、应用估算改错。

“练一练”第2题。估算各题,看积的最高位是否有错,并指出错误原因。

由学生独立思考,指出错误,大部分学生指出后,四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接着同桌互说,最后订正题目。

3、发展练习

估算:152X294大约是多少?要求学生估算出结果,然后比

较出大小,发现学生误差很大后,请学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

4、应用题练习

“练一练”第3题,请学生当堂完成,并校对。

(四)总结

学了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18J

2、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材PII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运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口算

30X4006X900480X70

400X30900X670X480

分组口算HI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组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新知

1、例题教学

(1)感知定律。

2X3()3X211X50()50X1130X200()200X30

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

结果进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

(2)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

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

(3)巩固定律:“练一练”第1题,练完后校对。

2、运用定律。

(1)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17234

X234X17

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7X234”。

这个算式可以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进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运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应用。

课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

算。

(三)巩固练习

I、简便方法计算练习

“练一练”第2题。

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

2、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3题。

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它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别的怎么样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五)作业

《作业本》19J

(2)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P11-13例2、3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定律教学

1、感知乘法结合律。

出示:求3、25和4的积。

学生审题后口答算式,并互相补充,得到左边部分。

3X25X43X(25X4)

3X4X253X(4X25)

25X4X325X(4X3)

25X3X425X(3X4)

4X25X34X(25X3)

4X3X254X(3X25)

接着问:这几题都是从左往右计算,那么可以先算后面的乘,再与第一

个数相乘吗?结果会相等吗?第一题示范列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四人小组分工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最后总结: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数相乘,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

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数相乘。)

2、验证与巩固

(1)验证

教学例2,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完成后校对思路、式子与

答案,把结果连成等式:(3X10)X2=3X(10X2)

(2)总结。自学课本第12页(2),先计算,再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

系?

完成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给书本中的定律填空,齐读后再

给出a、b、c三个字母,要求学生概括出定律,

(3)巩固。

“练一练”第1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横线上填

入适当的数。

请学生填空,并口头说出依据,校对时第(3)(4)小题重点讨论:第

(3)题比较5X(7义80)、7X(5X80)哪重填法简便?第(4)题

(8X125)X(14X16)与其它填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一种简便,

简便在哪里?

(-)简便计算

1、教学例3:25X13X4

自学书本例3,思考并回答旁注,然后补充完成。

2、课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巩固定律。

“练一练”第2题,判断各题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过来。

由学生独立判断,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快的组可以订正。

最后指名学生做出判断,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指出错误,并订正。

总结提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什么变了,

什么没有变?

2、简便计算练习。

“练一练”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独立完成后校对讲

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10]

(3)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4例4

教学目标

1、根据算式中数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填空:25X()=100125X()=1000

2、把下面各数改成用其中一个数是上题括号中因数表示的

数:36=X12=X16=_X

32=____X28=X24=X

44=X

第2题中有符合要求的多种填法,要求学生均能填出。

(二)教学新知

1、例题教学。

(1)用25与准备题等号左边的数相乘。学生四人小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寻找特征。

(2)用125与下面哪些相乘,便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使计算简便?为什

么?由四人小组先组织讨论这一问题,教师巡视,选取典型的做法

让学生上台板演,大部分完成后讲评。

(3)小结: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特点?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在下面各题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

学生填上合适的数后,校对■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和最后结果。

(2)“练一练”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纠错。完成后板演、校对、讲评。

(3)变式练习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校

对。如发现大部分学生后面3题错误严重时,可停下来让学生口答讨论。

(4)应用题

“练一练”第4题。先请学生读题,再根据题意说出解题

思路,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三)总结

(四)作业

《作业本》[11]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数的特征灵活的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2、通过简便计算的推理过程,提高学会应用公式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独立口算

“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体进行校对•,接着让学生说出各组数的特点:

第一组最基本的步骤是5X2,第二、三组分别是25X4和125X8。看到这些

计算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二)启迪计算

从口算训练引入,揭示课题——乘法中的简便计算练习。接着老师提出

目标。

(三)分层训练

1、应用乘法结合律为主的简算。

教材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X(19X50)250X3640X2X75X5

(8X16)X125125X4825X6X40X3

先审题,说一说哪几道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分别怎样计算?

讨论后由学生同桌合作,各选择每一组中的•组进行计算,完成后相互

批改。

2、运用乘法交换律的简算。

课本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由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全对的同学多。学生完成

后检查并自批。教师巡视纠错,最后校对,评比哪一组全对的人数多。

3、小结反思。通过以上两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你认为已学

的乘法中的简算有哪些特征?依据是什么?

回答问题时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回答2时学生口答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

回答后再让学生根据简算特征编儿道可简算的题目。

4、综合应用

在第三步编题的过程中,教师再问在连加和连减中我们还

学到过怎样的简便计算?让学生举例,并说出依据,如324—127—173,428—

(128+253),484+347+216+453,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然后学由学生口算出

结果并说出依据。

独立完成第4题,并补充:计算24X13X50。教师巡回纠错,校对时

重点讲评:125X32X5

=125X(8X4)X5

=(125X8)X(4X5)

=1000X20

=20000

补充题学生可能会计算成24X13X50=(24X50)X13=1000

X13=13000。学生指出错误并订正后,教师讲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特

征与变化,不能想当然的做。

5、应用题,

课本第5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回辅导后进学生,完成快的

同学说一说思路,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思路和简算的依据,列式为24X5

X20=24X(5X20)=24X100=2400或直接列为24X(5X20)。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重点练了哪些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四)作业

《作业本》[12]

(7)乘法运算定律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19练习五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

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口算训练

课本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二)揭示课题。

上面这组口算25X400、4X25等题目,你认为这些题目还在哪一类计

算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练

习。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要进一步搞清三个运算定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乘

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分类练习

1、回忆乘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回答后

完成书本第二题。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批改,教师巡回检查。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先观察,提问:这组题目的简便计算要应用什么定律?把

怎样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中间两题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同桌

合作。

(2)应用乘法分配律为主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观察,根据题H的不同特征,你能把第4题分成不同的儿

类?学生回答,教师板演。同时说明应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特别强调

“4X(25X30)”不要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相混淆,教师补充

一道对比题:4X(25+30)o

接着由学生按分类的顺序进行计算,完成快的同学自批后再列举同一类

中不同形式的题目。

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同时请编题的同学汇报。如;

第一类:24X125第二类:99X56

第三类:125义(8+10)第四类:199X56+56

每类中各选择1道典的题目,由学生完成。

3、综合练习

(1)课本第5题,怎样筒便就怎样算。

先观察、质疑:上面6个题目中你对哪些题目的解法还有

疑问?同学之间相互质疑、释疑,教师适当引导。然后计算各题。全部学生

完成后校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33X774+113X666999X999+999

学生根据板演讲解思路与理由。教师反馈出示14X42+14X58,思考:

把这题改编成第1题的形式。(28X21+14X58或14X42+7X116)

4、应用题。课本第6题。

(四)总结

(四)作业《作业本》115J

3、复习

(1)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P20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进•步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和被乘数、乘数中间、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回忆知识,形成结构

师:今天我们复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

知识?学生回忆,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举例

口算13X200

/一般的426X324

竖式计引

[乘数、被乘数中间有0的3080X460

估算308X492g300X500=150000

「乘法运算定律aXb=bXa

简便计算W(aXb)Xc=aX(bXc)

简便计算(aXb)c=aXc+bXc

25X24102X32...(二)独立

口算,掌握方法

这节课重点U算与竖式计算,通过复习,要求能进一步掌握方法,能熟

练的进行计算。

1、出示第1题口算。

50X4420+6025X300130X630X700

583—583310+19012X5004004-80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1由学生找出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5X30030X70012X500

问:选出的儿题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2、整理

(1)怎样进行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

(2)为什么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在乘德的数的后面添两

个0?

(3)如30X700又可以怎样计算?(先3X7得21,再

在21的末尾添上3个0)

(4)编出3道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题。计算时同桌

互相交流与批改,教师巡回检查。

3、掌握法则,正确计算。

1、出示练习题。

476X5245X36357X283

用竖式计算,全班练习,三人板演。

2、整理。

(1)这三题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为什么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

就和哪一位对齐?XXXXXXXXXXXXXXXXXXXX

(3)完整的说一说整数乘法的通用法则。

3、判断改错。

集体讨论订正。

4、练习。

第2题最后两题:634X275729X318

反馈矫正。

(二)突破难点快捷计算

1、出示练习题。

第3题上面-行:109X257360X5204050X220

全班练习:3人板演,完成后反馈矫正。

2、整理。

(1)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被乘数中间的0

能不能不乘?

(2)说•说乘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

3、改错练习

集体讨论,指出错误,独立订正,反馈矫正。

(三)反思归纳,强化计算。

1、练习:P21(―)4。

估算:782X94607X293928X2901825X396

2、整理。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得数分别是儿?估算有什么用处?

(四)反思小结

对照结构图提问,通过复习,改正了哪些缺漏,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116]

(2)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P21复习(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

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总结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

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复习定律

1、简算。

4X13X25125X(8+80)

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

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

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

1、课本第6题

(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

算符号。

(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习。

(1)400X(25+1)=400X25+1

(2)(64+4)X25=64X25+25

(3)25X32=25X(4X8)=25X4+25X8

(四)综合练习

1、练习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

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

(3)独立练习。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

(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

3、应用题练习。

(1)独立练习第10题。

(2)反馈讲评,对25X400+25X40025义400X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4、思考题指导。

(1)独立思考2分钟。

(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

(五)巩固知识结构

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

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作业:《作业本》[17]

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性质、乘除法的关系及估

算。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除法是两位数除法的计

算法则和试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掌握除数是三

位数除法,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对今后学习及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这部分内容应当使学生在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基础上.模仿演算步骤和试

商方法,充分应用迁移规律来学习新知。

商不变的性质和应用这个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是学生容易学习和应用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知识的前奏。因此

学生应当深刻理解商不变性质的道理。

乘、除法的关系和简单估算是小学生早就涉及过的,本单元应当明确各

部分名称的联系及区别,学会估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笔算法则并能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2.掌握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3.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学会简单的估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和乘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在试商过程中的调商。

3.教学疑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

法。

1.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能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能准确熟练地进行整百数的口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在下面括号里应填几?(投影出示)

20里面有()个1090里面有()个10

360里面有()个40180里面有()个60

2.在下面方框里应填儿?(投影出示)

2004-50=2004-54-□4004-80=4004-84-□

12004-30=12004-3-?□1600+40=1600+4+口

要求:

(1)口答填数。

(2)观察: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3)启发归纳:一个数除以整十数的思考方法。

(-)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1)板书例1第①小题:3004-100,设问:

300里面有几个100?

3004-100=?为什么?

(2)板书例1第②小题:5004-100,设问:

5004-100=?你是怎样想的?

2.讨论例2。

(1)板书例2:12004-300,引导分析例2与例1有何异同点,揭示课题

并板书: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2)设问:1200+300=?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看课本第22页的例2。问:你的想法与聪明姐姐的想法是否一

样?

(4)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可能还有两种说法:A、因为12个百里面有4

个3百,所以12004-300=4oB.因为12+3=4,所以1200+300=4。)肯定B

种方法的正确性和简捷性。

3.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例1与例2。设问:

①用整百数除以整百数是怎样口算的,(一个数除以整百数,先除以百位

上的数,再除以100。)这就是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②用整百数除以整百数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吗?(先去掉被除数和除数

的两个0,然后再除)这种方法最简便。

(2)试一试。

1400+700=8504-500=

口算并说说口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练一练”第1题,请学生口答得数。

2.投影出示第2题。

请一生投影片中练习,其余在书本中练习,然后校对,讲评。

3.“练一练”第3题。(投影片出示)

(1)指3名同学各口答一组。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商是怎么变化的?

(3)启发归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

变。

(四)归纳小结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可类推。

(五)作业:《作业本》第18页【十八

(2)整育数除整百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3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例3、例4的学习,能掌握除数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商

的定位方法。

2.会正确计算用整百数除的笔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用投影片出示)

70+10=80+10=64004-800=1200+300=

7004-100=8004-100=21004-700=56004-800=

2.笔算。(用投影片出示)

482+42=4032+48=

42)48248)4032

(1)两生在练习投影片中练习,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中练习,然后校对。

指出错误并订正。

(2)引导比较两道题的商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3)启发归纳。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商的定位方法:先算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

就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新课教学

1.讨论例3。

(1)板书例3:600+200。问:口算怎么想?

(2)尝试笔算。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一生板演。

(3)启发引导,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置的?

(4)试一试。

900・300=800+400=6004-200=4004-200=

①每组一题,四生板演、校对。

②找出相同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数除以整百数,商在个位上面。

2.教学例4。

(1)板书例4:29004-400o

(2)•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中试做。

(3)与例3比较,发现什么?(被除数的前三位比除数小)

(4)讨论:被除数的前三位比除数小怎么办?商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5)启发归纳:整百数除以整百数的笔算,先算被除数的前三位,如果

前三位比除数小,就看前四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

面。

(6)I,nj:整百数除以整百数的笔算商的定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什么笔算

的商的定位方法相同?

(三)巩固归纳

1.同学们学习了例3和例4,应该明白这节课所学的新内容了,谁来说

说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整百数除以整百数的笔算,我们还

应该会确定商的位置,也就是商的定位方法。

2.试一试。

计算,说说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为什么?

15004-500=46004-600=

3.“练一练”第:题。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200X()<1500300X()<2000

400X()<2300500X()<3800

600X()<4000700X()<6700

“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再计算。

4005800300)2000600)4600

2005900500)3700800)5300

(1)说说商应写在哪一位上。

(2)计算,巡视,辅导差生。

(3)指名复述商的定位方法。

(四)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说说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商的定位有几种情

况?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课外完成)

1.书本“练一练”第3题。

2.《作业本》第19页(十九)。

(3)除数接近整百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4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通过对例5、例6的学习,能掌握除数“四舍”后用整百数试商,初商出

现过大,需要调商的三位数除法,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0X()<700300X()<2500500X()<2600

700X()<2300400X()<2500600X()<3700

2.口答:

(1)用“四舍五人”法把下面各数用整十数表示出来。

3254Q73Q92s®

(2)用“四舍五人”法把下面各数用整百数表示出来。•

137弋149、128仁119«=

3.练习:

32J12854)259200J438

(1)指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练,然后校对,纠正错误。

(2)问:第(1)(2)题用什么方法试商的,第(3)题又用什么方法

试商的?

(3)如果把2nl改成219,那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除数接近整百数的除法(一),,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5。

(1)板书例5:438+219。问:

①除数219接近于几百,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多少来试商?

②商几?你是怎样得到的?

③用商数2去乘以200还是219?为什么?

包二4384-219=2,_

^200j21碗[2

219)438—>219)438—>219)438

438

0

2.尝试练习。

115)?75321J663206)412417)842

先请学生说说把除数看成几百来试商,再计算、校对、讲评。

3.教学例6。

(1)板书例6:6924-137

①尝试练习。

②问:你是怎样试商的?试商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处理

的?

100100

655

板书:137a页137)692137)692

822685685

商6大了改商57

4.练一练。

534)1592628)2483

学生练习,投影校对,并说说计算过程。

5.比较归纳。

(1)试一试。

868・43412034-324

①学生练习,投影校对,同桌互说算理。

②提问:两题的计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都用“四舍”法试商:第①小题不调商,第②小题要调商)

(2)归纳。”

①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来试商?

(接近于整百数,用“四舍”法试看,如果初商偏大,可将初商减。再

商)

②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中是怎样四舍的?(生打开课本第24页自行看书)

(三)巩固提高

1.课本“练一练”第3题。

2.《作业本》第20页(二十)。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4)除数接近于整百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5页例7。

教学目标

通过例7的学习,学会除数“五人”后,用接近整百数试商,出现初商

过小,通过进行调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200X()<936400X()<335

300X()<1208700X()<4238

500X()<2764600X()<5041

2.练习

26J130575462316)1158

(1)指名板演,其余自练,然后校对、纠正。

(2)第一、二小题用什么方法试商?第三小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

3.导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板书:除数接近整百数的除

法(二)。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7。

(1)如果我们把板演题③的除数改成386,你会试商吗,怎么试?为什

么?(一生板演,其余草稿本中自练)

板书:11584-386=3

233

386)1158386)358386)1158

077211581158

3860

商2小改商3

(2)1158里面有几个400?能商2吗?为什么商偏小?

(3)3个386还是3个400?为什么?

强调:确定商后,商必须与原数相乘。

(4)启发归纳:除数接近整百数的除法,运用“四舍五人”法来试商,

由于“五入”除数增大,商就容易过小,对商就要进行调整。

(板书:小----A大》

(5)指导学生看书,把疑问提出来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