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验讲稿_第1页
针灸学实验讲稿_第2页
针灸学实验讲稿_第3页
针灸学实验讲稿_第4页
针灸学实验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实验课

2016-9-5

目录

一、《针灸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室所需设备及仪器

四、实验一点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

五、实验二点穴(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实验三点穴(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

七、实验四点穴(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经外奇穴等)

八、实验五毫针刺法操作

九、实验六、其他针法练习1(灸法、穴位注射、头针等针法练习)

十、实验七、其他针法练习2(拔罐、三棱针、皮肤针、电针、耳针等针法练习)

十一、实验八、病案分析

十二、实验九、病案分析

一、《针灸学》实训课的目的及要求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腌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

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腌穴、刺灸法与针灸治疗。针灸学的课堂讲授,上篇经

络腌穴理论部分尽管有大量的解剖图表,腌穴定位图及实物模型等,阐述经络的循行和月俞穴

的位置,但掌握准确腌穴的定位,还必须通过实验室点穴的方法来解决。毫针、艾灸、罐法等

刺灸法更是须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本实验课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掌握好月俞穴

的体表定位和刺灸操作基本技能,从而为今后临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每次实验内容、目的要求、步骤及方法。

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讲义的有关理论和教师讲授的有关内容,作好理论准备。

3、实验先由教师示范,并讲解要点难点,请同学仔细观察。

4、同学按步骤认真地在另一同学身体上点出腌穴,并请教师检查和完成实验报告。

5、实验后检查、整理好实验用具和仪器,并将教师发给的仪器设备完好无缺的交还给老师

清点后,其他可以离开实验室。

6,损坏的各项仪器设备(谁损坏谁赔偿),应照价赔偿并报告给实验室负责教师。

二、针灸推拿实验室规则

1、按时到达实验室,实验中不得无故早退和缺席。

2、实验室内禁止高声交谈和喧哗,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得任意搬动交换,对国家财产要爱护。

4、保持实验室整洁,每次实验后由一组同学负责室内清洁卫生,并关好门窗、水电、经负

责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去。

5、实验室的各项一起设备不得损坏,损坏映照家赔偿。

6、实验完成后,应将教师发给的仪器设备完好无缺的交还给老师清点后,并把

各小组耗材情况报给实验老师,出打扫卫生同学留下外,其他可以离开实验室。

7、实验结束后,留下值日生打扫卫生。

三、实验室所需设备及仪器

针灸推拿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有,针灸穴位发光模型,针灸穴位推拿按摩模型,语音提

示十四经脉穴位电动针灸模型,及各种针灸推拿模型和针灸推拿的耗材器械等设备。

南阳理工学院备课讲稿

教学内容备注

一、十二经脉循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腔走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

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二、手足三阴三阳循行分布规律:

1、在四肢分布

手足阳经: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

手足阴经: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

足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前、太阴中、少阴后

2、头面部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足太阳经

分布于头顶及枕项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耳颖部。由于手三阳经

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故说“头

为诸阳之会”。另外,足厥阴经从颅内止于头顶部。

3、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

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体侧面;足三阴

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

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4、体内分布

体内是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胸腹腔中,在

体内分布,与相关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属,隶属的意

思。络,联络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与其相表里经脉所属的脏或腑

相联络。手足三阴经属脏络腑、手足三阳经属腑络脏。即手太阴经属

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

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

络肾、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

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

此外,十二经脉中的某些经脉,在其循行分布中,还与其他有关脏

腑相联系。如手太阴肺经联系到胃,足太阴脾经联系到心,手少阴心

经联系到肺,手太阳小肠经联系到胃,足少阴肾经联系到心、肝、肺,

足厥阴肝经联系到胃和肺。

三、十二经脉循行交接:

手太阴肺经(食指)一手阳明大肠经(鼻旁)I

(足太阴脾经一(足大趾内侧)足阳明胃经

(心中)手少阴心经f(手小指端)手太阳小肠经(目内眦)I

I(胸中)足少阴肾经一(足小指端)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f(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I(目外眦)

(肺内)一足厥阴肝经一(足大趾外侧)足少阳胆经

三、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同名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四、十二经脉陪时辰: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03-05-07-09-11-13-15-17-19-21-23-01-

050709111315171921230103

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心胆肝

肠肠胱包焦经

实验一点穴(手太阴肺经一足太阴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主

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2.掌握该四条经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方法和取穴方法及和经脉在胸背部腌穴

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主要穴位的主治概要。

二、实验内容

(-)经络循行:

1.手太阴肺经循行:

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

肺脏。从肺系一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

手少阴,手

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机骨边缘(孔

最),进入寸口一一槎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

(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

(梯)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2.手阳明大肠经: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槎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

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

臂楼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髅),

经上臂外恻前边(手五里、臂脯),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胭、巨骨,会

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

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

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一左边的向右,右边的

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醪、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Fm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

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修),回出来挟口旁(地仓)环绕口

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颁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

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颔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

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

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皖、中院),

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

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一一由此

下行经靓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

旗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

溪、冲阳),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它的支脉:从膝下

足三里

巨虚

三寸

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

阴脾经。

4.足太阴脾经:

起自足大趾之端隐白穴,上循内仰I白肉除逢大都穴,优大都谩核骨之彼太

白穴,接延公孑系、商邱穴,在内踝前前廉三隙交,上循胸骨^膝裹腔骨接漏谷

穴,彳处漏谷穴交出足厥除肝^之前卷地檄穴、陵陵泉穴(合穴),至此上膝股内

前廉血海穴、上至腿中箕咒穴,入腹末端之衡咒穴。彳他衡咒穴腐脾、给胃。再

循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簧、天谿、胸娜、周荣、大包等穴,而上行咽

喉,挟咽速舌本,散舌下。其支者优胃之格,别行上膈,注心中以交於手少I修

心缸

1.手太阴肺经穴位:

(1)中府;

【定位】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简便取穴】

1、两手叉腰立正,取锁骨外侧端,下方凹陷就是云门穴,由此垂直直下一寸即往下推一条肋

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图1)。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2)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槎侧凹陷处.

【简便取穴】1、肘部微曲,手掌向前上方,触及肘弯里大筋(肱二头肌腱)的柳

侧(外侧),与肘横纹的交点,即是本穴

t/i.;、

天府Tenpu尺潭Shakutaku

出素网.茎真要大工

a素冏•素穴续TianfuChizv

(3)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简便取穴】:

1先取掌后第一腕横纹及肘横纹之间的中点,由中点向上量一横指(1寸),平该点水平线,

摸前臂外侧骨头的内缘(楼骨尺侧),即是本穴(图4)。

2伸臂仰掌,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向上1寸,槎骨内侧缘。

孔最穴(kongzui)

【定位】横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槎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见图

3-4)o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槎骨茎突上,

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简便取穴】1、两手张开虎口,垂直交叉,一侧食指压于另一侧的腕后楼侧高突处,当食指

尖所处赤白肉际的凹陷即是本穴(图5)。

2、自然标志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内,手腕稍下垂,腕后模侧可见一高突骨,其上方用

力握拳时可见之凹陷即是本穴。

列缺Rekketsu

Lieque

【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槎侧,槎动脉的槎侧凹陷中

【简便取穴】1、伸手置台面,掌心向上,手掌后拇指所在侧(梭侧),可触及一小

圆骨(大多角骨)的外侧(楼侧)下缘,当掌后第一横纹有脉搏搏动处即是本穴

太渊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简便取穴】1、屈肘立掌,手掌槎侧掌指关节后第一掌骨中间,赤白肉际处(即手掌面与背

2、侧掌,轻握拳,腕关节稍向下屈,第1掌骨中点之赤白肉际处

Gyosai

出复枢•本幡Yuji

(7)少商

【定位】拇指槎侧指甲角旁0.1寸

【简便取穴】1、伏掌于台面,伸出拇指,其内侧(楼侧)沿拇指甲底部与楼侧缘所引垂线之

交点处,即是本穴(图8)。

2、侧掌,微握拳拇指上翘,拇指指甲楼侧缘和基底部各做一线,两线相交就是。

少商shUtz

出窟枢•本赫Shaoshang

2.手阳明大肠经月俞穴:

(1)商阳

【定位】食指槎侧指甲角旁0.1寸

【简便取穴】1、沿食指指甲楼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两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Li5J:5商阳穴(shangyang)

商隔Shoyo

出■楸•本帏Shangyang

二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槎侧,第二掌指关节凹陷处。直刺:0.3-0.5寸

(2)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税侧的中点处(见图3-7)。简便取穴:以

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蹊缘匕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简便取穴】1、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

向前弯曲压在对侧的拇、食指指蹊上,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图11上)。

2、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本穴

(图11下)。

4公______

E3TTGokoku

出复框,本弊Hegu

(3)阳溪

【定位】腕背横纹槎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1、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腱,两筋与腕骨、楼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正中即是本穴(图12)o

2.J&W作用:和肘、伸腕、伸指及前臂旋后.

偏历:

定位:曲肘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上三寸处。直刺或者斜刺0.5-0.8寸

(4)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简便取穴】横肱屈肘立掌,柳侧肘横纹头(曲池穴)往前二横指(曲池穴与阳溪

穴连线上)处即是本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

【简便取穴】1、仰掌屈肘成45°角或者直角,肘关节柳侧,肘横纹尽头即是本穴

2、仰掌,微屈肘,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槎侧高骨(肱骨外上牌)的中点即是本穴

(6)臂膈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耦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简便取穴】1、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肩上三角肌下端的偏内侧处

即是本穴

(7)肩耨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

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简便取穴】1、上臂外展至水平时,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

前面的凹陷即是本穴(图18)。

2、上臂外展平举,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肌肉紧张,肩关节上可见一三角形

肌肉(三角肌),该肌肉的上部中央即是本穴。

扶突:

定位;喉结旁约三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直刺0.5-0.8寸,避开

颈动脉,不可深刺,不可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肩MX

肩鹘穴(iianyu)MBC-MMJianyu

(8)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简便取穴】:1、正坐或仰靠位,鼻唇沟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即是本穴

3.足阳明胃经腌穴:

(1)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简便取穴】1、平视,瞳孔直下,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即是本穴。

2、正坐或仰卧,正前方平视,瞳孔直下、眼球直下,框上缘之间。

(四)鼓骨29块

・脑皮骨:8块

赖杳1《尊至)、象育2、

期膏2、枕音】、伟雷(江

实)),媒讨W?)1

・百辰骨:】5块川HX

卜树

鼻廿2、汨廿2、上便中,甲

t(I分丁)2、下鼻甲许,中第

卜鼻甲

*2,Wt2,隔畲人里畲

)下倾曾】、右廿】

听小合:6块

(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简便取穴】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之交点即为巨髅穴,巨髅与瞳孔

间的中点即是本穴(图20)

(四)颅骨29块

•盾皮骨:8块

频皆〕(制事)、象膏2、

熨曲2、枕育】、仰育(W

褰)1.蝶育(螺1

•田潢桃15块

鼻件?,yflt2.上筑

f(上籁7)2、下鼻甲

t2,Ut2,腭育2、里雷

】下颔首】、吉有)

折小6块

四白穴

(3)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简便取穴】正坐位,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即是本穴.

(3)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简便取穴】1、食指第一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一横指处即是本穴(图22)。

2、由下颌角向前上方摸有一凹陷,用手掐切有酸胀感,上下牙咬紧时局部有一肌肉隆起

处即是本穴。

2下颌骨

下家甘位于

上鳗白下方.分

体和支.体呈弓

我.上箜生有下

牙情.外面前对

第三披牙槽下方

处旬蛇L.下强

支末■分又再戌

比方的君突.启

方的偎突.鼻突

上考寥大.留下

骐头.其下精

■.山下祭2r

在支的内面中央

有下便乱.娶下

会管我向魏江.

支与体钝接合至

回做下雪角.角

的外面有咬黑电

衰.

(4)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骸状突前方,当颔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

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简便取穴】1、闭口,以食指第一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一横指处是本穴即题弓下。(图

23a).

2、闭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突起),这一凹陷

即是本穴

5.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外耳道,♦弓,耳窝

翼点:

位置:颗离内,顿弓上方

组成:额、顶、颗、螺四

骨会合处

特点।置质薄弱,内有脑

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啮床意义:翼点处骨折,

可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

引起顽内血肿

(5)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一,头正中线旁4.5寸.

【简便取穴】鬓角前缘向上直线与前发际交点上5分(约半横指)处即是本穴,咬

牙时,该处可见一肌性隆起

人迎穴;定位:喉结旁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之后。避开颈总动脉,

直刺0.3-0.8寸。

(6)梁门;

【定位】:脐中上四寸前正中线旁开四寸。

(7)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简便取穴】:1、由脐中水平旁外四横指(食、中指,同身寸)处即是本穴(图27)

2、由脐中作一垂直于腹正中线的水平线,再由两乳头各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者(过乳

头平行线与过脐水平线)之交点,再取本交点与脐中的中点即是本穴。

水道:

定位:脐中下三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直刺1-1.5寸

(8)归来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简便取穴】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一横指,中极穴旁外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9)伏兔

【定位】在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骸骨外上缘上6寸,

【简便取穴】1、正坐屈膝成90度,医生以手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骸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

押在大腿上,当中指尖端所到达处即是本穴(图30)。

2、仰卧,下肢伸直,足尖用力向前屈,可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股直肌)隆起,状如伏兔,

这一肌肉的中点即是本穴

(10)梁丘

【定位】屈膝,在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骸骨外上缘上3寸。

【简便取穴】1.当下肢用力蹬直时,鹘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股外直肌与股直肌之间结合

部),该凹陷正中即是本穴。2.正坐屈膝骸骨外上缘直上2寸。

潺匚0:5»7

Li^ngqiu

(11)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一横指处。

【简便取穴】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犊鼻)往下四横指,小腿两骨之间(胫、腓骨),距

胫骨约一横指处(中指)是本穴(图33)。

2、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骸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处即是本穴。

EJ—miAo

AshiSanri

出案Fit解Zusanli

(12)上巨虚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简便取穴】外膝眼(犊鼻)穴向下直量二次四横指处,当胫、腓骨之间即是本穴

『日,JtfirJokokyo

•太穴xSh*ngjCxii

」R«tir

溟I戛条口穴;上巨虚穴下2寸直刺1T.5寸。

(13)下巨虚

下巨虚Gekokvo

出素W1•Xiajuxu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14)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二横指处。

【简便取穴】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中点,距胫骨前脊约二横指处即

是本穴

(15)解溪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跪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平卧足背屈,踝关节前横纹中两条大筋(伸趾长肌腱与伸姆长肌腱)

之间的凹陷处,与第二足趾正对处即是本穴。

(16)内庭;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简便取穴】足背,第二、三趾缝纹端正中后上5分(约半横指)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前凹陷

中即是本穴

历兑穴:第二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浅刺0.1寸。

(1)隐白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一。

【简便取穴】1、足拇趾内侧,由拇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作一垂直线之交点即是本穴(图38)。

0白穴(yinbai)

府X也礼

【定位】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公孙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简便取穴】由足拇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

下缘人凹陷(第一跖骨基底内侧前下方)即是本穴

次分

(4)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简便取穴】以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

点,即是本穴

(5)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Aih-MifchJ

郎族5iki

DijT

(6)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镰下方凹陷处。

【简便取穴】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

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时本穴。

(7)血海

【定位】屈膝,在骸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见图3-27)o简

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骸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

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简便取穴】1、仰卧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骸骨内上缘上约二横指处鼓起之肌肉(股内收

肌)的中点即是本穴(图42)。

2、坐位,屈膝成90度角,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骸骨中央,手掌伏于膝

盖上,其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8)大横【定位】脐中旁开4寸(见图3-28)。。

【简便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

两个交点即是本穴

(9)大包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三、实验器材

实验用多媒体,挂图、人体针灸模型,电子针灸穴位发光模型。点穴笔等器材。

四、实验步骤

1.由带教老师先示教,在学生身体上显示常用的骨度分寸及重点穴位;

2.学生两人•组,相互进行点穴划经,教师随时进行疑难解答。

3.学生实习完毕后老师可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4.完成实验报告。(用表格的形式写出本次实验常用穴位的定位、功能主治,

操作方法)。

南阳理工学院备课讲稿

教学内容备注

实验二点穴(手少阴心经一足太阳膀胱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

治概要;

2.掌握该三条经脉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方法和取穴方法。

3、了解特定穴属性和个别经脉在胸背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

(-)经脉循行:

1.手少阴心经:

①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②下过膈肌,络于小肠。

上行支脉:③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食道旁,联结于眼和脑相连的系带(目系)。

外行主干:④从心系(即心脏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⑤沿上臂内侧后缘,

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⑥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

郑、神门),⑦到掌后碗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槎侧出于末端(少冲),接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2.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

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

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靓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

关节部(肩贞、麝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

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

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脱、中皖),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颔髅),到外

眼角(会瞳子髅),弯向后(会和修),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额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

足太阳膀胱经。

3.足太阳膀胱经:

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

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

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

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

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

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

旁,通过臂部(上醪、次髅、中修、下髅、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

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

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骸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

外侧后边下行(浮那、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一一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

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跑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

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仆今

足太阳膀代经

(-)穴位定位(含定位、主治、操作):

1.手少阴心经腌穴:

(1)极泉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2)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限连线的中点处(见图3-32)。

【简便取穴】

1、仰掌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头内侧(尺侧)即是本穴(图45)。

2、仰掌伸臂,肘稍屈,肘关节纹头内侧与肘关节内侧突起高骨(肱骨内上骨果)间之凹陷

处即是本穴。

3、屈肘举臂,以手抱头,肘横纹内侧端凹陷即是。

少海Shika,少海穴(shaohai)

■It-ShaoMi

(3)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梯侧缘(见图3-33)。

【定位】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梯侧缘(见图3-33)。

【简便取穴】、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摸到一条大筋,沿

着这一大筋之外侧缘(税侧)上移一横指,作一标记,再取这一标记与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即是

本穴

(5)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模侧凹陷处(见图3-33)。

【简便取穴】

1、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扪及一条大筋,这一大筋外侧缘

(棱侧缘)与掌后腕横纹的交点即是本穴

2、仰掌,豌豆骨后缘榜侧,掌后第一横纹上。

图12-6T

(1)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见图3-37)。

(简便取穴】沿手小指指甲底部与尺侧缘引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2)后溪

3.后溪(H6uxi,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见图3-37)o

【简便取穴】

1、伸掌,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裂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2、仰拿半握拳,手掌第二横纹尺侧端即是本穴。

3、仰掌半握拳,手掌尺侧,小指掌指关节后,即第五掌骨头后缘凹陷处,其手掌面、背面交

界线(即赤白肉际)处即是本穴。

(3)腕骨

【定位】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见图3-37)。

4.手骨

腕骨8块:

舟、月、三角、S.

大、小、头状、钩

掌管5块:

底、体、头三部

指骨M块:

底、体、滑车三部

(4)支正

【定位】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5)天宗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简便取穴】1、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作连线,上1/3与下2/3处即是本穴用,

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图52)。

2、垂臂,由肩胛冈下缘向肩胛骨内侧推摸,当抵肩胛骨内侧缘定为“甲点",月需俞在与肩贞

连线人中点为“乙点",甲乙两点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6)颔修

【定位】目外眦直下,额骨下缘凹陷处。

(7)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见图3-41)。

【简便取穴】1、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下凹陷

处,下颌跳状突后,该处即是本穴(图55)。

3.足太阳膀胱经腌穴:

(1)睛明

【定位】目内毗角稍上方凹陷处。

【简便取穴】1、正坐合眼,目内眦角内侧一分并向上一分处,即眼眶内缘与眼睑内侧之间,

即是本穴

腑WI大

(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毗直上(见图3-44),眶上切际处。

【简便取穴】

1、皱起眉头,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图56)。

2、顺眼眶边缘内侧循摸至眉毛内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3、右眼眶按顺时针定位,位于11点处在眼眶边缘上即是本穴(左眼为1点处)。

(3)天柱

【定位】:后发际正中之上0.5寸(哑门穴),旁开1.5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

中。

(4)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取穴法类似大抒,由大椎穴往下推两个椎骨,取其下缘为一点,

作一水平线,由大抒穴作一与后正中线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5)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由大椎穴(参考大椎穴)往下推三个椎骨即为第三胸椎,由此椎棘突下双侧旁开

两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6)心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3-47)。

【简便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七胸椎)往上推两个椎骨即第五胸

椎骨棘突下双侧各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木穴。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从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七胸椎,由其胸椎棘

突下(即至阳穴)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图58)

(8)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体位如上,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两个椎体,即第九胸

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D处,即是本穴。(图58)

(9)胆俞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三个椎体,即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

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图58)

(10)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

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三个椎体,即为第十一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二横

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图58)

(11)胃俞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

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二个椎体,即为第十二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食、

中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图58)

(12)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先取命门穴(参考该穴取穴法),由命门穴旁开双侧各

二横指(中食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图58)

(13)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骸靖最高点之联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四腰椎棘突下,

由此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图58)

第四节下肢骨

组成制:皆'股皆、胫皆、腓皆、谖皆和足食。

(14)膀胱俞

【定位】第2慨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舐后孔。

【简便取穴】俯卧位,先摸到骼后上棘内缘下,其与背脊正中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