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针灸学》任课教师:职称:
所属系部:针灸推拿系教研室:针灸临床教研室
授课对象:针推专业本科授课时间:
课程内容:是否掌握好经络的循行,腌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因
此,划经点穴操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节主要内容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
肠经、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腌穴的定位。
第一节实验课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的划经点穴(总体安排)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
手太阴肺经的划经点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划经点穴
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有腌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
内侧的前缘,经鱼际部止于手拇指梯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肌腱,肘横纹,楼骨茎突,腕
横纹,槎动脉,第一掌骨,赤白肉际,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腌穴,从中府一一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胸部1穴
(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有腌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食指楼侧指甲角旁的商阳穴,经
食指棱侧,循行在上肢外侧前缘,上肩、颈,至面颊,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
翼旁的迎香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指甲角,第一、二掌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腕
背横纹,肘横纹,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鼻翼,鼻唇沟等。
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腌穴,从商阳一一迎香共20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手部3
穴(商阳、合谷、阳溪),前臂部3穴(偏历、手三里、曲池),上臂部1穴(臂腌),肩部
I穴(肩蒯),面部1穴(迎香)。
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腌穴的定位。
1学时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
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
足太阴脾经的划经点穴
手少阴心经的划经点穴
手太阳小肠经的划经点穴
3.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有脸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眼眶下缘的承泣穴,经嘴角旁,至
下颌角前,一支向上经耳前,至额角(头维穴)。另一支从下颌角前向下过颈部,经胸前正
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循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走足背,止于足第二趾外侧端的
厉兑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瞳孔,眼球,眶下缘,眶下孔,口角,咬肌,飘弓,
下颌骨(下颌切迹),额角发际,胸剑联合,肚脐,耻骨联合上缘,骼前上棘,骸底,胫骨
前崎,足背踝关节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趾间的纹头。
分布于胃经上的腌穴,从承泣一一厉兑共45穴,其中常用的脸穴有:头面部6穴(承
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腹部3穴(梁门、天枢、归来),大腿部2穴(伏兔、
梁丘),小腿部4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2穴(解溪、内庭)。
1.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有月俞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足大趾内侧端,足内踝前,小腿内侧
中间,在内躁上8寸处交于肝经前,行膝股内侧前缘,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前正中
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
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黑,骸骨内上缘,肋间隙,腋中线等。
分布于脾经上的腌穴,从隐白一一大包共21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足部2穴(隐白、
公孙),小腿部2穴(三阴交、阴陵泉),大腿部1穴(血海),胸部1穴(大包)。
2.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有腌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腋窝中的极泉穴,走上肢内侧后缘,
止于小指梯侧端的少冲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腋窝正中,腋动脉,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镰,尺
侧腕屈肌腱,腕横纹,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少阴心经上的腌穴,从极泉一一少冲共9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腋窝部1
穴(极泉),前臂部4穴(少海、通里、阴郑、神门)。
3.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有腌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经手掌
尺侧,走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经颈,上面颊,止于耳前的听宫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指甲角,第五掌指关节,尺骨茎突,尺骨鹰嘴、肱骨
内上股、腋后皱裳,肩胛冈、冈下窝、冈上窝、第一胸椎棘突、第七颈椎棘突、喉结,胸锁
乳突肌、下颌角、飘骨、耳屏、下颌骨黑状突等。
分布于小肠经上的腌穴,从少泽一一听宫共19穴,其中常用的腌穴有:手部2穴(少泽、
后溪),前臂部1穴(养老),肩背部1穴(天宗),面部2穴(颊髅、听宫)。
要求掌握的体表
循行路线、常用月俞穴定位
【实验目的】
1、掌握经穴的常用定位取穴方法及体位;
2、掌握足三阴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太阴脾经一一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
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镰、股四头肌内侧头、耻骨联合上缘、胸骨角、乳头、锁骨中点、肋
间隙、腋中线等。
足厥阴肝经一一趾甲角、第一、二跖骨结合部、胫骨前肌腱、胫骨内侧面、胫骨内侧牌、股
骨内上牌、缝匠肌、耻骨联合下缘、第11肋游离端、第六肋间隙等。
足少阴肾经一一足底、舟骨粗隆、跟腱、内踝尖、胫骨内后缘、脑横纹、半腱肌腱、半膜肌
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锁骨等。
【实验课时】
2课时
【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2、月俞穴演示课件;
3、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踝上8寸以上
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脾经上的腌穴分布于脾经循行所过的足内侧,下肢内侧
中间、前缘,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
经穴定位
隐白一一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
太白一一关节后下缘凹陷中的赤白肉际处
公孙一一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一一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一一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一一胫骨内侧震下缘凹陷中
血海一一屈膝,大腿内侧,能底内侧端内上2寸
大横一一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脐
大包一一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中
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踝上8寸以上的
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肝经上的脸穴分布于肝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侧前缘、
中间,腹部、胸部。
重点经穴定位
大敦一一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一一第1、2趾间纹头
太冲一一第1、2跖骨结合部前缘凹陷中
中封一一足背踝关节横纹上,胫骨前肌腱内侧
曲泉一一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纹头上方凹陷中
章门一一第十一肋端之下际
期门一一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中
3、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从足走腹到胸,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后缘。肾经上的胸穴分布于肾经循行所过的
足部,下肢内侧后缘,腹胸部的第一侧线。
经穴定位
涌泉一一足底(去趾)前1/3凹陷中
太溪一一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一一内踝正下方凹陷中
复溜一一太溪穴直上2寸
大赫一一前正中线旁开0.5寸,脐下4寸
《实习四足三阳经点穴操作》实习指导
实习四足三阳经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足三阳经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2、掌握足三阳经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阳明胃经一一瞳孔、眼球、眶骨、眶下孔、鼻翼、口角、咬肌、颤弓、下颌骨(下颌
切迹)、额角发际、胸锁乳突肌、喉结、锁骨、肋骨、乳头、肚脐、耻骨联合、骼前上棘、
臀横纹、眼底、藤尖、胫骨前崎、足背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跖骨结合部、足
二、三趾间的纹头、趾甲角。
足少阳胆经一一目外眦、眶骨、屏间切迹、下颔骨踝状突、颤弓、鬓发、耳尖、耳廓根、
乳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第七颈椎、肩峰、腋中线、第四、七肋间隙、乳头、第11、
12肋游离端、肚脐、骸前上棘、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股骨外上股、腓骨小头、腓骨、外
踝、趾长伸肌腱、小趾伸肌腱、第四、五跖骨结合部、趾蹊缘、趾甲角。
足太阳膀胱经一一目内毗、眶骨、眉头、前发际、枕外隆凸、斜方肌、胸椎棘突、腰椎
棘突、骼后上棘、舐正中崎、舐后孔、尾骨、臀横纹、股二头肌肌腱、胭横纹、腓肠肌、跟
腱、外踝、骰骨、第5跖骨粗隆、第5跖趾关节、趾蹊缘、趾甲角。
【实验课时】2学时
【实验步骤】
I教师讲解示范;
2放腌穴演示课件;
3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前缘。胃经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胃经循行所
过的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足部。
经穴定位
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中
地仓平口角
颊车一一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下关一一额弓下缘,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头维一一额角发际上0.5寸
梁门一一正中线旁开2寸,脐上4寸
天枢-一一正中线旁开2寸,平脐
归来一一正中线旁开2寸,脐下4寸
伏兔一一骼前上棘与版底外侧端的连线上,版底上6寸
梁丘一一骼前上棘与旗底外侧端的连线上,能底上2寸
犊鼻一一骸骨下缘,骰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足三里3寸
上巨虚胫骨前崎旁开一横指,犊鼻下6寸
下巨虚9寸
丰隆一一胫骨前崎旁开二横指,犊鼻下8寸
解溪一一足背横纹上,拇长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内庭一一足二、三趾之间的缝纹端
厉兑一一足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2、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中间。胆经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胆经循行所过的
侧头部、耳后、颈项、侧胸、侧腹部、下肢外侧中间、足部。
经穴定位
瞳子髅一一目外眦外,眶骨外缘凹陷中
听会一一屏间切迹前,张口凹陷中
率谷一一角孙直上1.5寸
阳白一一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临泣一一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风池一一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肩井一一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日月一一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中
环跳一一舐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外1/3折点处
风市一一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胴横纹上7寸
阳陵泉一一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
光明一一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悬钟一一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丘墟一一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足临泣一一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缘,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侠溪一一第四、五趾之间的缝纹端
足窍阴一一足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3、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后缘。膀胱经上的腌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经循行
所过的头面部、背腰部、下肢外侧后缘、足外侧。
经穴定位
晴明一一目内眦稍上方的凹陷中
攒竹一一眉头凹陷中
大杼一一平第1胸椎棘突下
风门一一平第2胸椎棘突下
肺俞一一平第3胸椎棘突下
厥阴俞一一平第4胸椎棘突下
心俞平第5胸椎棘突
膈俞一一平第7胸椎棘突下
肝俞一一平第9胸椎棘突下
胆俞一一平第10胸椎棘突下
脾俞一一平第11胸椎棘突下
胃俞一一平第12胸椎棘突下
三焦俞一一平第1腰椎棘突下
肾俞一一平第2腰椎棘突下寸
大肠俞一一平第4腰椎棘突下
小肠俞一一平第1舐后孔
膀胱俞一一平第2舐后孔膏肓一一平第4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3
志室一一平第2腰椎棘突下
次髅一一第2舐后孔中
委中——胴横纹正中
承山一一腓肠肌肌腹交角处昆仑
昆仑一一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申脉一一外踝正下方的凹陷中
至阴一一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实习五任、督脉、经外奇穴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人体常用的骨度分寸;
2.掌握脉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以下的体表标志:
任脉一一耻骨联合、脐窝、胸剑联合、胸骨角、胸骨柄、胸骨上窝、第一、二、三、四肋间
隙、舌骨体、喉结、须唇沟;
督脉一一尾骨、舐管裂孔、各脊椎棘突、枕骨粗隆、发际、人中沟、上唇系带及骼崎高点、
肩胛下角、肩胛冈。
经外奇穴一眉梢、目外眦、眶下缘、鼻唇沟、舌系带、指总伸肌腱、棱侧腕屈肌腱、腋前
纹头、儆骨、能韧带。
4.掌握任脉督脉常用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5.掌握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实验课时】
2学时
【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2.放脸穴演示课件;
3.教师指导操作;
4.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任脉
任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任脉腌穴分布于任脉循行所过的会阴部、腹胸前正中线、
颈部、须部。
重点经穴点穴:
(1)下腹部穴:(仰卧位取穴)(脐至横骨计5寸)
⑵中极4寸募穴
关元脐直下3寸募穴
气海1.5寸
(3)*神阙:脐中(仰卧位取穴)
(4)上腹部:(仰卧位取穴)(8寸)
下院*脐直上2寸
中脱4寸,募穴,八会穴之一
⑸胸部:(仰卧或正坐位)
膻中一一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募穴,八会穴之一
天突一一上窝正中
(6)颈部(正坐仰靠位)
廉泉:舌骨体上缘
(7)颐部(正坐仰靠位)
承浆:颁唇沟正中凹陷处
2、督脉:
督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后正中线和头正中线上。督脉腌穴分布于督脉循行所过的舐腰背后正
中线上,头部,面部
重点经穴点穴:
(1)尾能部,伏卧位或胸膝位。
长强一一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2)腰背部,取伏卧位。
腰阳关四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
至阳一一第七胸椎棘突下
大椎一一第七颈椎棘突下
(3)头颈部,取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哑门0.5寸
风府前发际正中直中1寸
百会7寸
上星1寸
(4)面部,取正坐位,或仰卧位。
素修鼻尖正中
水沟人中沟上1/3折点处
人体各部的奇穴
(1)头颈部穴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太阳在颍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金津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玉液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右侧的静脉上。
牵正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2)胸腹部穴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3)背部穴
定喘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腰眼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4)上肢穴
腰痛点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
侧二穴。
八邪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蹊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四缝在第2〜4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5)下肢穴
胆囊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阑尾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八风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躁缘后方赤白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实习六毫针进针法练习》实习指导
实习六毫针进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I
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
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
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J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镜子等,学生自备棉团、纸垫、纸板。
[实习步骤]
一、纸垫和棉团练针
(-)纸垫练针
选用1.0〜.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
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潮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
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
(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二)棉团练针法
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
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
2、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的
幅度大小,上下层次分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
作配合练习。
技术要点:(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2)提插要求深浅
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二、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即左手按压爪切,右手持针刺入,双手配合进针的操作方法。
(1)爪切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左手拇指或食
指的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速刺入穴位。
技术要点:指甲爪切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适当。
(2)夹持进针法:用3寸以上长针,取环跳穴,左手拇、食指捏持针体下段,露出针尖,
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迅速将针刺人皮下,并逐步深入直至所
要求的深度。
技术要点:注意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2.5〜3寸毫针,取天枢穴,左手五指平伸,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
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之间刺入穴位。行针时,左手中、食指可夹持针体以
防止弯曲。或用左手拇、食指向两侧用力,绷紧皮肤,以利进针。
技术要点:左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
(4)提捏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印堂穴,左手拇、食指按着针穴两旁皮肤,将皮肤
轻轻提捏起,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
技术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为15°〜30°。
2、单手进针法:用较短的毫针,如1〜1.5寸毫针,取合谷穴,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
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
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三指两用,在双穴同进针时尤为适宜。
技术要点: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一)针刺角度
1、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进针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如90°角。
2、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进针法,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皮下。
3、横刺法:(1)取百会、神庭穴,沿皮下进针,横刺腌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
针体几乎贴近皮肤。(2)取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沿皮下进针,横刺腌穴,使针体与皮肤
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
(-)针刺方向
取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
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选择针具作进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
进针方法
针刺角度和深度
针感和疼痛程度
实习七毫针行针法和补泻手法
[目的要求]
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
得应有的针感:掌握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技能,重点区分补泻手法的技术要点;依据单式补
泻手法的操作规律,进而熟悉复式补泻手法操作的方法。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镶子等,学生自备棉团。
[实习步骤]
一、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
1、捻转法
针体进入穴位一定深度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持针,并用中指微抵针体,通过拇、食指来回旋
转捻动,反复交替而使针体旋转。
技术要点:捻转时,拇指与食指必须均匀用力,其幅度与频率可因人而异。
2、提插法
进针后,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下插与上提的幅度、速度相同,均不分
层操作,一上一下均匀提插。
技术要点: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二)辅助手法
1、循法操作:进针前后,使食、中、无名指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用指腹沿针刺穴
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地循按或叩打。
技术要点:循时用力要适度,用力过大会阻碍经气的流行,使肌肉紧张度增加,产生疼痛。
用力过小达不到目的。循法一般沿经而循。
2、弹法操作(弹叩针柄法)
拇指与食指相交,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使针体发生微微振颤;也可用食指一
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
技术要点:弹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弹不可过频,以免产生相反作用,促使经气
速去。弹法应在留针期轻轻弹叩,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操作
(1)单手刮针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针柄由上而下;用食指抵住针尾,拇指
指甲轻刮针柄,由下向上;也可用食、中两指扶持针柄,刮针柄用拇指,由上向下或由下向
上。
(2)双手刮针法: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柄头上,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指弯曲,指背相
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下轻刮之。
技术要点:刮针时要求指力关节要灵活,用力均匀。刮时指甲不宜过长或过短,要修剪平整、
光滑。
4、摇法操作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
动边退针,摇时要上下、左右摆摇,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5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
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技术要点:飞法贵在轻柔,细细捻搓,动作轻柔。
6、震颤法操作
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技术要点:颤法贵在轻柔,细细动摇,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续消毒,选择针具作行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依上法行针,注意行针后的得气。
二、针刺补泻法
(-)单式补泻手法
1、提插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轻提(即慢提急按)。针上提时速
度宜慢,用力宜轻;针下插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
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轻插重提(即急提慢按).针上提时速
度宜快,用力宜重;针下插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重插轻提为补法,重提轻插为泻法。
2、捻转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左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
右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右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
左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拇指左转用力为补法,拇指右转用力为泻法。
3、徐疾补泻法
补法:将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随之将针徐徐地向内推进到一定的深度,疾退针至
皮下;出针时,快速出针并疾按其穴。重在徐入。
泻法:将针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疾速插入深层得气,随之徐徐地向外退针至皮下;出针时,
缓缓出针并且不按其穴或缓按其穴。重在徐出。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以徐进疾退为补法,疾进徐退为泻法。
4、迎随补泻法
补法:针尖顺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泻法: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技术要点:正确区分针刺方向与经脉流注方向的关系。
5、呼吸补泻法
补法:令患者鼻吸口呼,在呼气时进针,行针;吸气时出针。
泻法:令患者口吸鼻呼,在吸气时进针,行针:呼气时出针。
技术要点:以进针、行针、出针之时,结合病人的呼吸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
6、开阖补泻法
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技术要点:以出针后,是否按压针孔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
(二)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法
呼气时将针刺入腌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将针重插轻提9次,再将针刺入中
1/3(人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
之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温热感,吸气时即将
针体轻快地拔出皮肤,并疾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补法组成,为针刺补法的综合应用。
操作分浅、中、深三层(又称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
数,呼进吸出,出针扪穴。
2、透天凉法
吸气时将针刺入腌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将针重提轻插6次,再将针提至中
1/3(人部),得气后重提轻插6次,然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再重提轻插6次,
此为一度。之后将针插至下1/3处,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凉感,即将针提至上1/3
留针片刻后,随呼气时徐徐出针,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泻法组成,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
操作分深、中、浅三层(又称地、人、天三部),先深后浅,一进三退,重提轻插,行六阴
数,吸进呼出,出针摇大针孔,不闭孔穴。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行针方法或补泻手法施术过程针感性质和程度
实习八灸法、拔罐法练习
[目的要求]
1、通过实习,熟悉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的操作技术;掌握各种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术,
艾炷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通过练习艾条灸、温针灸的
操作技术;重点掌握艾条悬起灸和实按灸的不同操作方法、温针灸捏加艾团的技巧。
2、通过拔罐法的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拔罐方法及其操作技术,熟悉各种不同拔罐器
具的操作。
[实习时间]2学时
[器材用具]
艾绒、清艾条、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毫针,75%酒精、生
姜、蒜头、食盐、附子末、小刀、粗针、镣子、剪刀、凡士林,消毒棉球,艾炷器、圆棒,
火柴等。
[实习步骤I
一、制作艾炷
小炷可用左手拇、食指搓揉艾绒,右手持小镜子取麦粒大艾团即成。中、大炷则须将艾绒置
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
技术要点:要求搓捏紧实,能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且耐燃而不
易爆。每个同学分别作出符合规格的大、中、小艾炷各10个;要求在2分钟内作出符合规
格的大、中、小艾炷5个以上。
二、间接灸法操作
(一)隔姜灸法操作
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
姜片中心施灸,若被灸者有灼热感可将姜片提起。一般每次施灸5〜10壮,皮肤潮红湿润为
度。
(二)隔蒜灸法操作
将独头大蒜横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
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次施灸4〜5壮,更换新蒜片,继续灸治。此种隔蒜灸法,每穴
1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三)隔盐灸法操作
将纯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患者有灼痛,即更换艾炷。一般可
灸3〜9壮。
(四)隔附子灸法操作
取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作饼,大小适度,直径-2cm,厚0.4cm,中间用针扎孔,
置穴位上,再以大艾炷点燃施灸,附子饼干焦后再换新饼,直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
晕为度。日灸1次。
三、艾条灸法操作
(一)悬起灸法操作
取清艾条或药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
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如有温
热舒适感而无灼痛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如遇到局
部知觉减退时,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灸者的手指来测知被
灸者局部受热程度。
2、回旋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高处。使艾条在
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
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移动范围在3cm左右。
3、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足三里穴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
如小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技术要点: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实按灸法操作
用加药艾条施灸。
1、雷火神针灸:取“雷火针”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时,在
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置于施灸部位上约3cm高处,对准穴位直按其
上,稍停留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如此5〜7次。
2、太乙神针灸:系在雷火针基础上改变药物处方而成的灸法。其操作与雷火针同,取太乙
神针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
或布,将艾条点燃置于施灸部位上约3cm高处,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留1〜2秒钟,使
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如此5〜7次。
技术要点:艾条垂直于皮肤,起落迅速。
、四、温针灸法操作
1、捏加艾团操作
取适量艾绒,夹在左手拇食指尖之间,食指要向上,拇指要向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尖在左
手拇、食指尖向内向左挤压,即可将艾绒,搓捏成枣核形状大小适合的艾团,中间掐出一痕,
贴在针柄上,用拇食中指围绕一搓,使艾绒团紧缠于针柄上。
技术要点:捏加的艾团要求紧实光圆,轻轻摇晃不松散脱落。每个同学须达到在2分钟内捏
加符合规格的艾团5个以上。
2、温针灸法操作
先将毫针刺入胸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搓捏成枣核形状
大小适合的艾团,中间掐出一痕,贴在针柄上,用拇食中指围绕一搓,使艾绒团紧缠于针柄
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约2〜3cm,从艾团或艾条的下端
(近皮肤端)点燃施灸。若觉艾火烧灼皮肤发烫,可在皮肤隔一后纸片。待艾绒或艾条烧完
后除去灰烬,施灸完毕将针取出。
五、拔火罐法操作
1、闪火法: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上),另一手将用锻子夹住的一个沾有95%乙醇的棉球或
闪火器(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于7〜8号的粗铁丝的一端并蘸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
即伸入罐内,闪火后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将罐吸附在皮肤上。
技术要点:动作迅速。棉球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2、投火法:将蘸酒精的棉球或拆叠的软质白色纸片(卷)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
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将罐吸附在皮肤上。
3、贴棉法:将直径约1〜2cm的薄脱脂棉片略蘸酒精后,贴于罐体内侧壁中1/3处,点燃
后迅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
技术要点:操作时所蘸酒精必须适量,酒精过多或过少,易发生棉片坠落,且酒精过多尚易
流淌于罐口,均易引起皮肤烫伤。
六、煮水罐法操作
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镶子将罐倒置夹起,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
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
拔后轻按罐具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技术要点:操作应适时,出水后拔罐过快易烫伤皮肤,过慢又易致吸拔力不足。
七、拔罐法运用操作
1、闪罐法操作
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启罐(取下),再吸拔、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
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为延续温热效应,停止闪罐后,可将罐口向上,以罐底热熨其部
肌肤或留罐3〜5分钟。
技术要点:动作要快而准确,并按闪火注意事项拔罐。操作时,温热度以患者舒适能接受为
准。
2、走罐法操作
先于施罐区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最佳),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闪火法
吸拔后,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
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吸拔后应立即走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动。
技术要点:动作轻柔,用力均匀、平稳、缓慢,罐内负压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
3、针罐法操作
于相关腌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留罐,5〜10分钟后,至皮肤潮红,启罐、
出针。此法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易引起气胸。
4、刺络罐法
于施术穴位或患处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出血,然后拔
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表1灸法名称施灸穴位艾炷大小壮数或时间灸感和皮肤温度变化
表2拔罐方施术部位吸力大小留置时间皮肤血管形态变化
实习九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水针练习
[目的要求]
1、通过实习,熟悉三棱针针具的结构、型号和特点,掌握三棱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熟悉皮肤针针具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皮肤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熟悉皮内针针具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皮内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熟悉电针仪器的性能,掌握操作规程,了解仪器使用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5、掌握腌穴注射法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了解操作注意事项。
[实习时间]2学时。
[器材用具]
大、小号三棱针,大、中、小号玻璃罐,软柄皮肤针、硬柄皮肤针,各型皮内针,G6805
型电针治疗仪、WQ1002韩氏多功能电针治疗仪,各种规格毫针(或一次性毫针)、2〜10ml
注射器、5〜7号注射针头,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25%
乌拉坦,2%碘酒、75%乙醇、95%乙醇,生理盐水,龙胆紫、消毒棉球,镣子、血管钳、剪
刀、针盘、棉球缸,橡皮管,无菌敷料、胶布等。
[实习步骤J
一、三棱针刺法练习
(一)持针姿势
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的侧面,露出针尖2〜3mm。
(二)人体实习
】、点刺穴位
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
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
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
2、点刺血络
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点刺,快进快出,宜斜刺,即针体与小静脉血管的角度呈45。左右,
针尖朝上,针尾朝下,这样既可防止针尖贯穿血管而留瘀,又有利于血液顺势流出,一次可
出血5〜10ml。若出血量不足,可加用拔罐。
技术要点:动作要求稳、准、快。
3、散刺法
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
点刺。也可加用拔罐。
(三)动物实验
1、点刺静脉
将用乌拉坦麻醉的家兔固定在兔台上,剪去施术部位的兔毛,取家兔的“曲泽”或“委中”
穴,找到静脉后,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
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针刺深度以针尖刺中血
管,使针孔处自然流出5〜10ml血液为度,出血停止前松开橡皮管,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
孔,并以75%乙醇棉球擦尽针孔周围的血液。有适宜病例可进行实体操作。
2、挑刺法
可用上述家兔实验。挑刺时左手捏起施术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进入皮肤,挑破皮肤
0.2~0.3cm,再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并挤出一定量的血
液,或挤出少量液体,然后以无菌敷料保护创口胶布固定。有适宜病例可进行实体操作。
二、皮肤针刺法练习
(-)持针姿势
软柄和硬柄皮肤针有不同的持针姿势。
1、软柄皮肤针将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2、硬柄皮肤针用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中段的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
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二)叩刺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如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大椎、脾俞、胃俞、大肠
俞、眼眶周围等),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即将针尖垂直扣击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
如此反复进行。
技术要点:运用腕力,垂直叩刺,速度均匀,起落迅速。
(三)刺激强度
按照弱刺激、中等刺激和强刺激的不同要求练习。带教老师也可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操作示
范,供学生观摩学习。
1、弱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
者无疼痛感觉。
2、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
者有明显疼痛感觉。叩刺后迅速拔火罐子叩刺部,使局部出血适量。
3、中等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
者稍觉疼痛。
三、皮内针刺法练习
1、颗粒型皮内针埋藏常规皮肤消毒后,用镶子夹住针柄,使针身与镣子成90°角,对准
穴位,使针身与经脉循行径路成十字交叉状,将针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
0.5~1.0cm,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肤外的针柄固定。
2、揪钉型皮内针埋藏常规皮肤消毒后,用镶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使
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然后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埋针后,如该处感觉疼痛或妨碍
肢体活动,应将针及时取出,另选穴位重新操作。
四、电针操作练习
在应用电针之前,必须熟悉仪器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每次使用电针仪之前,应当检查旋钮位置电源开关是否在“关”的
位置,输出强度旋钮是否在最小位置或“零”位(无输出).
(一)选择好适当的波形和频率,将其旋钮置于相应位置,让学生逐一体验不同刺激强度和
波形的不同感受,并且如实填写实习记录。
(-)联接电极
根据刺激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种。
1、针刺后通电:选择常规的穴位,如足三里、曲池、内关等,使用消毒的毫针(或一次性
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针体通电(EA)。把脉冲电针仪上每对输出的2个电极分别
连接到2根毫针的针柄上。单穴电针时,可将另一电极接在用水浸湿的纱布上作为无关电极,
固定在同侧经脉循行路线的皮肤上。
2、皮肤片状电极:对穴位进行皮肤接触式电刺激(TENS),即将金属电极片或导电橡胶电
极片固定在选取的穴位皮肤表面,在电极与皮肤接触处涂以导电膏或淡盐水。
3、皮肤锥状电极:将皮肤锥形金属电极对穴位进行皮肤接触式点状电刺激(SSP),多用于
毛发浓密处穴位。锥形金属电极尖端尽量准确地置于穴位点上,皮肤表面涂以导电膏,妥善
固定。
(二)接通电源
根据波形和电流强度的不同,调节规定波形,并逐渐调整输出电流至所需要的电流强度。强
度由小到大,至患者出现能耐受的痿麻感为佳。如果刺激强度对个别患者感到不够时,可采
取迭加法(即串联接法)。具体应根据该病性质、病情、患者耐受性而定,可分为强、中、
弱三种:
1、强刺激:通电后,肌肉收缩明显,针感强,伴疼痛。适用于瘫痪和某些慢性疾病。
2、中刺激:通电后即出现肌肉收缩,无痛感。适用于大多数疾病。
3、弱刺激:通电后无肌肉收缩可见,亦无痛感。仅适用于痉挛性瘫痪和眼周穴位的治疗。
(四)通电时间
根据病情、患者耐受性和选择的波形等决定。一般疏波、疏密波为5〜15分钟,断续波为
5〜20分钟,连续波可达3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通电刺激后会产生
适应性,感到刺激逐渐变弱。这时应当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改变频率,以保持相对恒定的刺
激量,也可采用通电一断电一通电的刺激方法。
(五)治疗完毕后,应首先缓慢旋转输出强度旋钮回到零位,然后切断电源,撤去导线电极,
退出毫针。
五、水针操作练习
I、根据注射剂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将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液抽吸好备用。
2、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曲池、足三里等),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3、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穴位皮肤下,进针后缓慢推进或上下轻轻提插,刺到腌穴局
部出现“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一般可用中等速度推入药
液;体质较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
4、推药完毕,缓慢将针退至皮下,再快速拔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药物进行腌穴注射操作。
技术要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进行腌穴人体注射时,应该向学生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会出
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一天。
注意养成认真检查使用药物的所有情况,如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过敏反
应、毒副作用、药物的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对于某些中草药制剂有时也可能
有反应,应当予以重视。
如腌穴注射中,针尖触到神经干,有触电样的感觉,应及时退针,不可盲目地反复提插。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表1
三棱针法针刺部位出血量点刺穴位法点刺血络法散刺法挑刺法
表2
皮肤针法针刺部位局部反应弱刺激中等刺激强刺激
表5注射用药注射剂量针刺穴位注射反应
实习十耳针、头针练习
由的要求I
1、通过实习,熟悉耳廓表面解剖的基础上,掌握20个耳穴的正确定位。熟练掌握耳穴毫
针刺法和压丸法的操作技术,了解其他耳穴刺激技术方法。
2、在熟悉头部经脉月俞穴基础上,掌握头皮针治疗线的正确定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取
定之。
3、掌握头皮针操作技术,包括快速进针、推针,快速捻转手法等。要求每个同学能达到熟
练操作,局部无痛,针体在帽状腱膜下层自如进退及行针。
[实习时间]2学时
[器材用具]
耳针模型,耳穴探测仪,头皮针模型,皮尺,0.5〜1寸28〜30号毫针,消毒棉球,2%碘酒、
75%乙醇,皮内针,三棱针,磁珠,灯草、艾条,王不留行籽,胶布,耳压板,镜子、剪刀、
针盘,6805治疗仪等。
[实习步骤]
一、耳穴
(一)20个常用耳穴
1、耳中: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2、风溪: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3、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
4、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5、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6、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7、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
8、对屏尖: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9、胃:在耳轮脚消失处。
10、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
11、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
12、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13、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
14、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15、脾: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
16、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17、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18、三焦:在外耳门后下方,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19、内分泌:在耳屏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20、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
(二)分组示范及实体点穴
1、观看耳针模型,并对照耳廓,熟记耳穴。
2、老师找一学生作示范点穴。
3、2~3人一组进行实体点穴。
二、耳针操作技术
(一)耳穴望诊法
1、在自然光线下,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郭,从内至外,顺着耳郭的解剖位置,由耳甲腔、
耳甲艇、三角窝、对耳轮等仔细观察辨认耳郭表皮,然后区别皮内或皮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
病理反应特征。
2、发现可疑病理反应区(点)时,宜用食指顶起该反应部位,用拇指对其进行上推、下拉、
外展,由紧到松,由松到紧,仔细辨认分析其病理反应的性质、范围,双耳对照观察,然后
再综合病候进行判断。
3、对皮下或皮内可疑结节、条索状隆起等病理反应,肉眼不能诊察时,用拇指和食指进行
推、揉等,以触认其大小、硬度、压痛等。
4、询问病史以助诊断。
(-)耳穴电测定法
1、将探测仪的耳塞插入仪器探测孔内。
2、打开电源,患者握紧握极或固定在病人内关穴上,术者手握探极在耳郭上由内到外均匀
地缓慢探测,当发出嗡嗡声时病人有灼痛感,即为“阳性点”。
3、将“阳性点”随时做好记录,待全部探测完毕后切断电源,拔出电极插头,综合病症作
出诊断。
(三)耳穴刺激方法
1、毫针刺法:常规消毒后,术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郭,然后
用拇食指持针,采用速刺法将针刺入己选定的耳穴处(速刺为快速垂直刺入,力量适中)。
在留针过程中可作小幅度捻转,也可将针刺入后不再行针,留针20〜30分钟后出针,并用
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2、电针法:是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先把电针仪的电流输出调节旋钮拨至“O”位,然后
将一对输出导线之正负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的针柄上,选择好所需的波形和频率,打开电
源开关,慢慢地由小到大调节电流输出旋钮,强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一般通电时间为
10〜15分钟为宜。治疗完毕后,先将调节旋钮回到“O”位,再关闭电源,然后撤去导线出
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3、埋针法: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绷紧埋针处的皮肤,右手用银子夹住消毒的皮内
针柄,将针刺入所选耳穴皮内,用胶布固定。
4、压丸法: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后,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用左
手固定耳郭,右手将小方块胶布连同王不留行籽贴敷于所选耳穴处。
5、温灸法:一般有3种灸法。一用艾条灸,主要是灸整个耳郭或较集中的部分耳穴,将艾
条一端点燃后用温和灸3〜5分钟即可;二用灯草灸,即将灯草一端浸蘸香油后,点燃并迅
速点灸所选耳穴,每次1〜2穴;三用卫生线香灸,即将卫生线香点燃后,距耳穴皮肤约1cm,
施温和灸3〜5分钟即可。
6、按摩法:用按摩、提捏、点掐的方法进行全耳按摩、手摩耳轮和提拉耳垂法。全耳按摩
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按摩耳郭正、背两面至耳郭充血发热为止;手摩耳轮法是双
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摩至耳轮充血发热即可;提拉耳垂法,双手自
行提捏耳垂,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5分钟。
三、头部经脉腌穴与头皮针治疗线
(-)额部
1、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取神庭(督脉),额角发际上0.5寸取头维(足阳明经),自神庭至
头维为4.5寸。神庭穴旁开3寸为本神穴,旁开1.5寸为曲差穴,曲差至本神连线之中点取
头临泣(足少阳经)。神庭穴旁开0.5寸取眉冲穴(足太阳经),约当目内眦直上入发际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肯德基管理组工作总结
- 医院食堂厨师承包合同范本
- 软件著作权买卖及授权使用合同
- 显微根管治疗操作指南
- 成都住宅租赁合同范本
- 股权收益权交易合同
- 房地产转让合同正式文件
- 标准购房合同范本:自然人专用
- 胸腔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 芬兰的早期幼儿教育
- 2025年4月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押题及答案
- 代办转学合同范例
- 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高中主题班会 高一下学期《自律自主自觉-成就更好的自己》主题班会教案
- 猎头公司简介介绍
- 2025年ACR痛风管理指南
- 智能建筑 停车场管理系统安装及验收规范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中学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GB/T 45233-2025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 广东省汕头市2025年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