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哈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开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节课。这节课可是我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的精华内容哦!我们将会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奇妙的化学之旅吧!🚀🎉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的敏感性;增强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严谨性及安全性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假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同学们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化学知识,如物质的分类、简单的化学反应等。他们对于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但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究这些原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们对化学实验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对未知现象充满好奇。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来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新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理解燃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二是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安全问题;三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实验经验而感到迷茫,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蜡烛、火柴、酒精灯、集气瓶、烧杯、试管、导管、镊子、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白板、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在线化学实验视频、相关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指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文章。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演示实验、课堂讨论。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蜡烛燃烧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蜡烛会燃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产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燃料、氧气和点火源,并举例说明。

2.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介绍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解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原因。

3.实验演示:展示蜡烛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火焰颜色、烟雾等。

4.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如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防止火灾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

-如何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它们的燃烧条件和产物是什么?

2.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什么从蓝色变为黄色?

2.提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提问3: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它们的燃烧条件和产物是什么?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原理,如燃烧条件、化学反应等。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的知识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蜡烛燃烧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蜡烛燃烧的热量取暖?

-如何利用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进行能源转换?

-如何提高蜡烛燃烧的效率?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个简单的蜡烛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撰写一篇关于蜡烛燃烧原理的短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深入了解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包括烃类物质的燃烧过程和产物。

-燃烧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火焰、烟雾、温度变化等现象来分析燃烧过程。

-燃烧实验的安全操作: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火灾预防措施等。

-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燃烧在能源、照明、烹饪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燃烧与环境保护:分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讨环保燃烧技术。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燃烧现象的观察和结论,促进知识交流。

-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能源企业,实地了解燃烧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等,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如何减少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网络平台或图书馆资源,让学生了解燃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安排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内容逻辑关系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燃料、氧气、点火源。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_nH_2n+2+O_2→CO_2+H_2O。

-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②本文重点词句: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三个条件。”

-“蜡烛燃烧时,烃类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和烟雾的变化。”

③本文内容逻辑关系:

-首先,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为后续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其次,讲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通过化学方程式展示反应过程。

-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现象。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燃烧产物的检验方法。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_nH_2n+2。当蜡烛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已知25克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了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求蜡烛中碳和氢的质量比。

答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C_nH_2n+2+O_2→CO_2+H_2O,可知碳和氢的摩尔比为1:2。

首先计算蜡烛中碳和氢的摩尔数:

碳的摩尔数=(44克/44克/摩尔)=1摩尔

氢的摩尔数=(36克/18克/摩尔)=2摩尔

由于碳和氢的摩尔比为1:2,因此蜡烛中碳和氢的质量比为:

碳的质量=1摩尔×12克/摩尔=12克

氢的质量=2摩尔×1克/摩尔=2克

碳和氢的质量比=12克:2克=6:1

2.例题:

一个蜡烛燃烧了5小时后,剩余蜡烛质量减少了20克。假设蜡烛的燃烧速度是均匀的,求蜡烛的燃烧热值。

答案:

蜡烛的燃烧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由于蜡烛的燃烧速度是均匀的,我们可以假设蜡烛的燃烧热值是恒定的。

蜡烛燃烧了5小时,质量减少了20克,因此蜡烛的燃烧热值为:

燃烧热值=减少的质量/时间=20克/5小时=4克/小时

3.例题: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内焰、外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已知内焰的温度约为500℃,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焰心的温度约为1000℃。假设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周围的空气,求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与加热空气所需热量的比值。

答案: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与加热空气所需热量的比值可以通过计算火焰各部分的温度和体积来估算。

假设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一个体积为V的空气,则:

加热空气所需热量=V×温度变化×比热容

由于温度变化是火焰温度的差值,我们可以近似认为:

温度变化=外焰温度-内焰温度=800℃-500℃=300℃

比热容可以取空气的平均比热容,约为1.01kJ/(kg·K)。

因此,加热空气所需热量约为:

加热空气所需热量=V×300℃×1.01kJ/(kg·K)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蜡烛的热值来估算,假设蜡烛的热值为30MJ/kg。

因此,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与加热空气所需热量的比值约为:

比值=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空气所需热量=30MJ/kg/(V×300℃×1.01kJ/(kg·K))

4.例题:

一个蜡烛燃烧了30分钟,生成了150克二氧化碳和135克水。求蜡烛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

答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C_nH_2n+2+O_2→CO_2+H_2O,可知碳和氢的摩尔比为1:2。

首先计算蜡烛中碳和氢的摩尔数:

碳的摩尔数=(150克/44克/摩尔)=3.41摩尔

氢的摩尔数=(135克/18克/摩尔)=7.5摩尔

蜡烛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为:

碳的质量分数=(碳的摩尔数×12克/摩尔)/(碳的摩尔数×12克/摩尔+氢的摩尔数×1克/摩尔)=0.5

氢的质量分数=(氢的摩尔数×1克/摩尔)/(碳的摩尔数×12克/摩尔+氢的摩尔数×1克/摩尔)=0.5

5.例题:

一个蜡烛燃烧了2小时,消耗了60克石蜡。假设蜡烛的燃烧热值为40kJ/g,求蜡烛燃烧放出的总热量。

答案:

蜡烛燃烧放出的总热量可以通过蜡烛的燃烧热值和消耗的石蜡质量来计算。

蜡烛燃烧放出的总热量=燃烧热值×消耗的石蜡质量=40kJ/g×60g=2400kJ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蜡烛燃烧的奥秘,感觉挺有意思的。回顾一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做得还不错,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环节挺成功的。通过展示蜡烛燃烧的视频,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对燃烧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问环节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燃烧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演示环节,我让学生们亲自操作,这样他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不过,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可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实验技能培养。

巩固练习环节,我安排了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这个环节挺有成效的,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少新的想法。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者不自信,不太愿意在小组中发言。所以,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提问环节,我提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事实上,有些问题的回答并不理想,可能是我的问题设计得不够好,或者是学生的准备不足。今后,我会更加注意问题的设计,确保它们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们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