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农业科技预警与应急方案TOC\o"1-2"\h\u20530第一章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预警 2209041.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2286301.1.1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2260581.1.2环境监测技术的手段 3107221.1.3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3259711.1.4预警模型建立 3282001.1.5预警系统平台搭建 426879第二章农业气象灾害预警 492201.1.6气象灾害类型 4289401.1.7气象灾害影响 4198701.1.8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5294601.1.9气象灾害预警技术 532413第三章农业病虫害预警 681801.1.10病虫害种类 623151.1.11病虫害危害 6234581.1.12病虫害监测技术 668391.1.13病虫害预警模型 6224311.1.14病虫害预警系统 657271.1.15病虫害预警技术展望 73559第四章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方案 739381.1.16以人为本原则 721561.1.17预防为主原则 7173561.1.18统筹兼顾原则 73531.1.19快速响应原则 740891.1.20组织指挥与协调 727791.1.21预警监测与信息发布 8287111.1.22应急救援与物资保障 883471.1.23农业技术支持与恢复生产 819581.1.24社会动员与舆论引导 823803第五章农业生物灾害应急方案 888481.1.25生物灾害特点 846801.1.26生物灾害影响 936241.1.27应急组织与协调 9215371.1.28监测与预警 9177491.1.29防治措施 962861.1.30应急处置 966121.1.31恢复与重建 95855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预警与保护 1020681.1.32生态环境监测 10313961.1.33生态环境评价 1048261.1.3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0294921.1.35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11115521.1.36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1114231.1.37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 1111210第七章农业生产安全预警 11258571.1.38引言 11179581.1.39生产安全风险类型 11106331.1.40生产安全风险分析 1290471.1.41预警技术概述 12247641.1.42预警技术体系 1292331.1.43预警技术应用 1213236第八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预警 13213381.1.44引言 13139281.1.45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13322981.1.46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3284931.1.47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 14125701.1.48引言 1483891.1.49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成 1452521.1.50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运行机制 1528681.1.5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的应用 158906第九章农业市场风险预警 15217001.1.52市场风险概述 15208871.1.53市场风险类型及影响 15276591.1.54预警技术概述 16200511.1.55市场风险预警技术方法 169533第十章农业科技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17120751.1.56体系设计原则 1734701.1.57体系设计内容 17177481.1.58管理体系运行 1738121.1.59管理体系优化 18第一章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预警1.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已成为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1.1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1)土壤监测: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污染等方面。(2)水质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灌溉水的水质指标,如pH值、总氮、总磷、重金属等。(3)气象监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降雨、光照、风速等气象因子。(4)生物监测:主要包括病虫害、植物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等。(5)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保证农产品安全。1.1.2环境监测技术的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手段,获取大范围农业生产环境信息。(3)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4)数据分析技术: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第二节环境预警系统构建环境预警系统是指在农业生产环境中,通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并向农业生产者发布预警信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以下是环境预警系统构建的主要步骤:1.1.3预警指标体系构建(1)确定预警目标: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明确预警目标,如病虫害、干旱、洪水等。(2)选择预警指标:结合预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预警指标,如土壤湿度、降雨量、病虫害发生面积等。(3)确定预警阈值:根据预警指标的历史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预警阈值。1.1.4预警模型建立(1)选择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标和预警目标,选择合适的预警模型,如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等。(2)模型训练与验证:利用历史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以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性。1.1.5预警系统平台搭建(1)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传感器、遥感等手段,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预警系统平台。(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提取预警指标信息。(3)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APP等方式向农业生产者发布。(4)预警系统维护:定期更新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保证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构建环境预警系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第二章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第一节气象灾害类型及影响1.1.6气象灾害类型气象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干旱:由于降水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作物生长的气象灾害。(2)洪涝:由于强降水、融雪等原因,导致农田积水、淹没,影响作物生长的气象灾害。(3)风雹:由于强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导致作物受损、减产的气象灾害。(4)冷冻:由于气温骤降,导致作物受冻、减产的气象灾害。(5)热害:由于高温、干旱等天气现象,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减产的气象灾害。(6)霜冻:由于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作物受冻、减产的气象灾害。1.1.7气象灾害影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作物产量:气象灾害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导致农业产量波动。(2)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为应对气象灾害,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灌溉、排水、防护设施等。(3)影响农产品品质: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4)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生态环境恶化。(5)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活品质下降。第二节气象灾害预警技术1.1.8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气象观测:通过地面气象站、气象卫星、雷达等手段,实时监测气象要素变化。(2)气象预报: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结合数值预报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3)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根据气象灾害类型和影响,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4)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1.9气象灾害预警技术(1)气象灾害预警模型:建立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灾害案例的预警模型,为预警提供科学依据。(2)气象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涵盖气象要素、作物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多因素的预警指标体系。(3)预警阈值确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气象灾害类型,确定合理的预警阈值。(4)预警时效性研究: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实用性。(5)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探讨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有效途径,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率。(6)预警效果评估:对气象灾害预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质量。第三章农业病虫害预警第一节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1.10病虫害种类农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植物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2)植物虫害:包括害虫、害螨、害线虫等。(3)杂草: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的杂草。1.1.11病虫害危害(1)病害危害:植物病害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死亡。例如,稻瘟病、小麦锈病、番茄病毒病等。(2)虫害危害:害虫取食农作物,造成叶片破损、果实变形、植株枯萎等,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如棉铃虫、稻飞虱、蚜虫等。(3)杂草危害: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同时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加剧病虫害的发生。第二节病虫害预警技术1.1.12病虫害监测技术(1)传统监测方法:通过人工调查、取样、观察等方法,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2)现代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等手段,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1.1.13病虫害预警模型(1)统计预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病虫害发生的统计预警模型,预测未来病虫害发展趋势。(2)智能预警模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病虫害预警模型,提高预测精度。1.1.14病虫害预警系统(1)病虫害信息收集与处理:对病虫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病虫害预警信息。(2)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广播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3)预警信息应用:指导农民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危害。1.1.15病虫害预警技术展望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病虫害预警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作物品种,运用生物技术控制病虫害发生等。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病虫害预警信息,提高全球病虫害预警能力。第四章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方案第一节自然灾害应对原则1.1.16以人为本原则在自然灾害应对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及相关部门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的主体作用。1.1.17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要求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加强预警监测,及时掌握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灾害损失。各级及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业自然灾害防御能力。1.1.18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原则要求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各级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自然灾害。1.1.19快速响应原则快速响应原则要求在农业自然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第二节自然灾害应急措施1.1.20组织指挥与协调(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工作。(2)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3)制定应急响应流程,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1.1.21预警监测与信息发布(1)加强预警监测设施建设,提高预警能力。(2)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3)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自然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1.1.22应急救援与物资保障(1)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方案,明确救援任务、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3)建立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拨、分发救援物资。1.1.23农业技术支持与恢复生产(1)发挥农业科技作用,推广抗灾减灾技术,提高农业自然灾害防御能力。(2)制定农业恢复生产计划,指导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3)加强农业保险工作,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1.1.24社会动员与舆论引导(1)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工作。(2)加强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3)开展灾害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第五章农业生物灾害应急方案第一节生物灾害特点及影响1.1.25生物灾害特点(1)种类繁多:农业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种类繁多,涉及多种生物。(2)突发性强:生物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爆发,短时间内可能造成严重损失。(3)传播速度快:生物灾害传播速度快,可通过气流、水流、土壤、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4)危害范围广:生物灾害可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范围广泛。(5)防治难度大:生物灾害防治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1.1.26生物灾害影响(1)经济损失:生物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生态破坏:生物灾害爆发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3)食品安全:生物灾害可能导致农作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影响食品安全。(4)社会影响:生物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第二节生物灾害应急处理1.1.27应急组织与协调(1)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部门间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生物灾害。1.1.28监测与预警(1)加强生物灾害监测,及时发觉疫情。(2)建立生物灾害预警系统,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1.1.29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采取农业措施,如轮作、间作、抗病虫害品种等,降低生物灾害风险。(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生物灾害进行有效控制。(3)化学防治:在必要情况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迅速降低生物灾害发生风险。1.1.30应急处置(1)及时隔离疫区,防止生物灾害扩散。(2)组织专业防治队伍,进行紧急防治。(3)对已发生生物灾害的地区,采取紧急措施,降低损失。(4)加强信息发布,引导农民科学应对生物灾害。1.1.31恢复与重建(1)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生产,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能力。(2)加强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水平。(3)完善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预警与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1.1.32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是农业生态环境预警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环境监测: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肥力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土壤环境质量。(2)水环境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水等水体中的污染物、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水环境质量。(3)气象环境监测: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监测,评估气象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生物多样性监测: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1.1.33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是在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生态环境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土壤、水体、气象、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2)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如土壤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等。(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1.3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1)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1.1.35农业生产技术改进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采用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1.1.36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1)治理土壤污染,提高土壤环境质量。(2)治理水体污染,保障水资源安全。(3)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1.1.37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1)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2)建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对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进行预警。(3)强化生态环境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第七章农业生产安全预警第一节生产安全风险分析1.1.38引言农业生产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分析这些风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警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1.39生产安全风险类型(1)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病虫害等,这些灾害会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2)农药、化肥污染风险: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3)农业废弃物处理风险: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4)农业生产技术风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不当或技术更新滞后,可能导致生产。(5)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对农业生产安全产生直接影响。1.1.40生产安全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类型。(2)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控性,对各种风险进行量化评估。(3)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第二节生产安全预警技术1.1.41预警技术概述农业生产安全预警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安全风险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的技术。1.1.42预警技术体系(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获取农业生产风险信息。(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建立农业生产安全数据库,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业生产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预警模型与算法:根据农业生产安全风险特征,构建预警模型和算法,实现对风险发生的预测和预警。1.1.43预警技术应用(1)农业灾害预警:通过遥感技术、气象数据等,对农业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2)农药、化肥使用预警:通过监测土壤、水体等环境指标,对农药、化肥使用进行预警,防止污染发生。(3)农业废弃物处理预警:通过监测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对处理效果进行预警,保证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4)农业生产技术预警:通过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对潜在的技术风险进行预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第八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第一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1.1.44引言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本节主要阐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及其实施。1.1.45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由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企业标准则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要求。(2)农产品质量要求:包括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3)农产品安全要求: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4)农产品包装、储存、运输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储存条件、运输方式等。1.1.46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1)制定原则(1)科学性:以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保证标准的科学性。(2)实用性:充分考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实际需求,保证标准的实用性。(3)先进性:借鉴国际先进标准,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制定程序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预研、立项、制定、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1.1.47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1)宣传培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2)监督检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监督检查,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第二节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1.1.48引言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是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决策和农业生产者提供科学依据。1.1.49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成(1)预警信息收集预警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环节: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2)市场流通环节:包括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渠道的质量安全信息。(3)消费环节:包括消费者投诉、舆情监测等质量安全信息。(2)预警信息分析预警信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整理、挖掘,找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2)风险评估:对预警信息中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预警模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为预警信息发布提供技术支持。(3)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警级别: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预警级别。(2)预警范围:根据预警级别和风险传播途径,确定预警范围。(3)预警内容:包括农产品名称、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预防措施等。1.1.50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运行机制(1)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收集网络,实现信息快速传递。(2)预警信息分析与处理设立专门的预警信息分析处理机构,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3)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建立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机制,保证预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应对措施的落实。1.1.5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的应用(1)政策制定:为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提供依据。(2)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质量安全风险。(3)消费引导: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4)舆情监测:及时发觉和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维护社会稳定。第九章农业市场风险预警第一节市场风险类型及影响1.1.52市场风险概述农业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生产要素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销售量和收益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风险。农业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价格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者收益的影响。(2)销售风险:农产品销售量波动对农业生产者收益的影响。(3)供需风险:农产品供需关系变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1.1.53市场风险类型及影响(1)价格风险(1)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产生传导效应,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2)国内市场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政策调整、天气等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2)销售风险(1)市场渠道变化:市场渠道不畅、销售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农产品销售风险。(2)消费需求变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需求变化,影响农产品销售。(3)供需风险(1)生产波动:农业生产波动导致农产品供需关系变化。(2)政策调整:政策调整对农产品供需关系产生较大影响。第二节市场风险预警技术1.1.54预警技术概述农业市场风险预警技术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农业市场信息,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农业生产者、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的技术。市场风险预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市场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2)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预测未来市场走势。(3)指标体系构建:构建反映农业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为预警提供依据。1.1.55市场风险预警技术方法(1)数据挖掘技术在市场风险预警中的应用(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农产品价格、销售量等数据,挖掘市场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2)聚类分析: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聚类,划分不同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3 呼啦圈表演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Unit7 Natural Worl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剑桥国际少儿英语Kid's Box5五年级下册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 海底世界小学语文
- 1 场景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 初中教学工作计划(10篇)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课时6 Read and write-Let's wrap it up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工业级无人机适航认证顾问合同2025年争议
- 2025餐饮服务承包经营合同书
- 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管理课件
- 行政事业差旅费报销培训
- 2025年第六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DEFORM-3D塑性成形CAE应用教程
- QCT457-2023救护车技术规范
- 风冷螺杆热泵机组招标技术要求
- 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招投标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