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_第1页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_第2页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_第3页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_第4页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篇一」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概述全文的内容。2、学会用“惊心动魄”、和“闪烁”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复习1、听写词语。快捷肆虐汹涌惊心动魄危急嶙峋闪烁日夜兼程2、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二、学习第三段1、齐读。2、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点明中心)三、回顾全文1、概述全文的内容。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说话训练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领起说一段话。2、1998年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五、作业1、造句。(1)惊心动魄(2)闪烁2、写一读后感。3、收集抗洪救灾中的故事,在班会上讲听。六、板书设计:大堤抢险(面)英勇8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勇救群众(面)铭记教学反思:《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篇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能在课文中读正确,书写正确,临写美观。2、读通课文,逐步达到熟练。3、理清文章层次,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重点:1、读好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并能说出主要内容。2、重点指导写好“赛、魄”字。学生学习难点: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生字,把课文读2遍。课件准备:生字词检测,课文内容,主持学生准备,三、四、五项由主持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1998年的夏天,是一个灾难的夏天,每一个经历过那场暴雨和洪水的中国人都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很多的解放军战士,在洪水和灾难面前,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排除一切困难,全力紧张营救洪水中群众的英雄事迹,那场景至今让我们震撼,让我们难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史诗般的英雄场景中:大江保卫战(板书)读课题。二、出示目标和学习流程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2、出示学习流程:生字词―读课文―理层次,说内容―练习写字―课堂收获(1分钟)三、检查指导:(15分钟)1、出示生字词:日夜兼程

()赛

崩塌

扛(

)惊心动魄(

)稀泥

冲锋舟

劈波斩浪学生先同位或小组内自我检查,再找学生展示读,集体读,小组内人人过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出示“脚趾”“铮铮铁汉”“嶙峋”“一绺布条”“鏖战”,读读,再在课文中读读这些字词。本过程以学生自我检查和学习为主。教师适当提醒或质疑一两个问题,比如:你可以很快记住这些生字是怎么写的吗?怎么记住的?“劈波斩浪”是写什么的?“铮铮铁汉”是形容谁的?2、放声读一遍课文,感觉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一读。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订正,并适时进行指导。学生自我订正为主,也可以学生自我指导。比如:谁能读好这儿?或这儿应该怎么读?自己练习一下,再指名读。4、自我练习读课文。要求:你喜欢哪儿?就认真练习读好。5、学生自我展示,其他学生点评。师适时肯定或示范。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10分钟)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自我说说每节所讲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可以写标题。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怎么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本部分学习,以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为主,教师作为参与者之一,可以质疑并影响。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很简练的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本文主要记述了1998年夏天,长江沿岸遭遇洪水险情时,解放军战士在危险面前,奋不顾身保大堤、营救群众的生动感人场面,这是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抗洪抢险之歌。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及读过后的初步感受。(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去说出来,在读每节内容的时候引导。)五、指导写字:(7分钟)1、问大家: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美观?示范指导“赛、魄”。2、学生练习写字:描红一遍、临写一遍。然后自我评价,同位评价。六、再放声读一遍课文。写写收获。(5分钟)最后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1、写会生字词。2、把课文读熟练。3、做做课后第三题。4、思考课后第四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交流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解放军战士的英雄行为。2、了解并认识本课的场面描写方法:面――点――面。3、练习背诵第五节。指导重点:重点指导交流课文第二节和第四节。理解两节不同的写法。学生学习难点:理解场面描写的不同效果。课件准备:部分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决战的场面视频。有一个学生主持,我是主持学生的助手。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5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学习流程:分节自主阅读―交流―质疑―收获3、检查第三题的完成情况:哪些地方令你最感动?指名学生读一读。评议。二、播放洪水场面,引导读好课文第一段。51、出示:新华社消息: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2、

播放洪水到来时的危急场面,找学生读这则消息。3、问:大家有什么感受?4、质疑: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情况危急呢?(疯狂的撕咬、告急)5、你划下来了吗?三、过渡:大江保卫战的序幕拉开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挺进了抗洪抢险的战场。让我们首先来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学生自读第二节。81、出示思考: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这一节,了解在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中,人民子弟兵是怎样表现的?你有什么感受?出示:这是一群()的人民子弟兵。要求:自我阅读,画出有关词语,写出你的感受。同位可以互相交流。(救援神速、奋不顾身、乐观)2、师生交流:(1)场面:“一条长龙、肩扛、穿梭、赤脚奔跑、奋然跳入、筑起人墙。”引导概括: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想象场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出示:这长龙、这人墙,是指什么?他们当时有危险吗?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哪句话体现了他们的想法?齐读“大堤,保住大堤!”这句话的背后含义是什么?(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很重要,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质疑)(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指导读好这一节。你们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当时场景的紧张,解放军战士那种奋不顾身的情形吗?学生练习、个别读、集体读,反复读。(4)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从这幅对联中,你读出了什么?“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是一家,心连着心,是鱼水关系,在灾难面前,大家同甘苦共患难,相互依存。”引导拓展,质疑:你们知道这句话仿照哪句话引申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朝顾宪成的一幅名联,意即:读书不忘国家。四、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过渡句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课文中说谁是铮铮铁汉呢?哪儿体现呢?61、指名读第四节,质疑:为什么专门描写黄晓文呢?学生充分发言。2、质疑:这儿的描写,你认为和第二节一样吗?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引出面和点的描写概念,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相当于电影镜头:一个是全景式扫视,一个是对指定人物或景物的特写。(可以播放一下,让学生具体感受。)3、齐读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4、该怎样读好这节呢?学生自由读,展示读。五、过渡:这样的英雄场面,你认为还有吗?学生找读课文第五节。8质疑:1、省略号是表示什么?2、最后两句话,你读懂了吗?写出你的感受,交流。3、怎么快速记忆这节内容?自由记诵这节。(可以谈谈记忆的方法)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对“铭记”的理解。“铭记”什么?能举例说说吗?3七、总结:51、你们想说什么吗?我们评选9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给他们写一段颁奖词。在抗洪抢险中,

你们

……你们……

哪里……哪里

……为此,你们被评为1998年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来。3、再有感情的读读课文,感受一下那让你激动地英雄场面。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积累相关场景词语,品析人物描写,进行具体的场面描写。课前准备:学生每人找好一至两个描写人物的片段。教学过程:一、积累词语,出示3电闪雷鸣波涛汹涌千钧一发

铮铮铁汉劈波斩浪大雨倾盆巨浪滔天危急关头

铜墙铁壁冲锋陷阵二、人物描写101、品读: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2、赏析:读了这段文字,你是否感觉到语言表达很清楚,人物形象很清晰呢?黄晓文的一连串动作及有个性的语言,很形象的描写出了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这段在写法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描写人物时,需要通过具体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还可以通过神态和外貌来表现,从而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其内在的品质。例文赏析:梁好是我四姨的独生女儿,今年快四岁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就逗着她问:“梁好,你为什么不叫优秀呀?”她一听,就扬起那胖乎乎、白嫩嫩的小手,噘着嘴,瞪着眼,装出历害的样子对我说:“我打你!”大家看着她那怒气冲冲的滑稽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梁好长得很招人爱。稀稀拉拉几绺黄头发,随意贴在她那高高的脑门上。天热时梳成的辫子,活像两根炮竹捻儿。深深的眼窝,长长的睫毛,一对很神气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笑起来眯成缝,一发脾气瞪得像小圆球。3、找人物描写的片段,欣赏。让学生分别找一段类似的人物描写,读给大家听。三、写作训练点41、场面描写――点面结合要想写好活动场面,观察中,必须做到视野要全面和细致,既要看清看整个活动的全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分别逐一进行描写,做到点面结合。“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面一般是概括去描写,不必很详细和具体,常常是用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活动的大致情形、参加活动人的表现、当时的环境气氛等等。“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抓典型就是要细致描写,精心刻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点面结合的写法,其实就是从整体到部分,从全景到特写。在文学写作中和电影电视的镜头处理中,这些都是常用的表现手法。2、再读课文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分别找出点面描写《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3.拓展迁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思想感情或理解句意。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入境导入1.情境渲染,入境揭题:出示第一段(配乐)教生合作读第一段。朗读读题。2.回顾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主要是通过哪两个方面来反映这场大江保卫战的?二、精读感悟(一)初步感受“铮铮铁汉”。1.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保卫大提,救护群众,与肆虐的洪水展开了生死搏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你会用文中的哪个词呢?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2.组织交流。出示第三自然段。板书:铮铮铁汉。理解词语,朗读句子。提问:那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那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呢?(二)【保大提】学生默读课文的第2~4段,思考圈画。1.组织交流,以学定教。【一声令下】(1)学生交流。(2)随机点出“一声令下:上!”就从这简简单单的“上”字上,你读出了什么?(3)指导朗读。过渡:除了一声令下能感受到铮铮铁汉的本色,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一个念头】(1)你特别从哪里词语中感受到的?(2)抓住“全然不顾”,指导体会。(3)抓住“一个念头”,反复指导朗读。【一道人墙】(1)抓住“一道人墙”,这是一道怎样的墙?就这血肉之躯铸就的人墙要抵挡的是什么?(2)让我们再来回顾那感人的一幕幕。播放抗洪录像。(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这些他们全然不顾。此时,你想用那些词语来赞美他们?【一副对联】除了这些词语来赞美他们,还有一副对联也正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出示对联。读了这幅对联,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体会,指导朗读。2.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第四段。(1)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位铮铮铁汉的?(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体会。3.写法指导。(三)【救群众】过渡:刚才我们在保大堤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那么在救群众时,哪些语句能让你感悟到这铮铮铁汉本色的?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画画。1.组织学生交流。2.随机出示语句,指导体会与朗读。▲“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1)你特别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指导体会三个“飞向”和三个地方。(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安造垸……生的希望……”。(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抓住“三天三夜”、“九个小时”体会危险到极点,而后得到解救。(2)抓省略号引导体会。播放录像。▲“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大救星”。(1)从四个“哪里”你体会到了什么?(2)句中的“红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这是运用了借代的手法。(3)学到这里,读着这些感人的语句,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小结,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写话练习播放图片,引导观察,学生片段练习。组织交流。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保大堤大江保卫战——铮铮铁汉救群众《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篇四」1、他善于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解放军官兵抢险那一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镜头,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来谈体会。2、他较好地做到了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运用。例如在感受黄晓文勇敢坚强,奋不顾身时,他让学生联系自己被针扎时的感受来体会。3、他在每个环节都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善于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有时让学生代作者来告诉我们解放军官兵的心声;有时以奖励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时以范读为学生引路。在重要的地方让学生反复练读,读出感情,读出感悟。其次,我觉得教师在课上始终注重激励性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朗读完后,没有象其他老师一样说“读的很好”,而是说“好的朗读是代作者说话!”,“听了你的朗读,我看到了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第三,我觉得教师的嗓音很好,他在最后设计了一首歌曲<为了谁>并亲自为大家演唱这一新颖的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第四,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还注重了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记,在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听完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很重要,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从现在起,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随时注意搜集激励性评价语言,时刻关注时尚元素,让语文与生活“共舞”!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素养,使自己的课堂能平淡而扎实。《大江保卫战》语文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体会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而又乐观向上的精神。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学习实际中运用。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二、学习2—4自然段1、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板书)2、认真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体会。(生默读、批注,师巡视。)3、交流,相机出示(1)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闻讯”“顿时”体会子弟兵不畏凶险,救援行动的神速。“一条长龙”表现齐心协力。(2)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穿梭”形容跑得速度很快。“嶙峋”嶙峋的片石像锋利的小刀一样插在泥水中,而战士们却在泥水中来回奔跑,任片石把自己的脚趾割得鲜血淋漓,他们却全然不顾。“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疼痛,生命危险)顾的又是什么呢?(保卫大堤)课文中就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的铮铮铁汉.★插入朗读感悟黄晓文连长的事迹。用心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黄晓文的哪些举动令你特别感动呢?交流:①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②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哦,是他的语言和动作让你惊心动魄!A、抓住动词体会他的奋不顾身。从这些果断的语言和动作中,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黄晓文?B、同学们,你们有过被小刺或小钉子扎过的经历吗?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可黄晓文连长呢,他却果断地拔下铁钉,简单快速地捆了一下伤口,就继续在泥水中来回穿梭。C、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黄晓文艰难地穿行于稀泥中的情景吗?(他连走路都走不稳,每迈出一步脚底总是钻心地疼痛。稀泥地里他走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鲜红的血水。)小结1:黄晓文只是千千万万子弟兵中的一员,他们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却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铮铮铁汉)小结2:同学们,铁钉扎进脚底,嶙峋的片石把脚割得鲜血淋漓,战士们的身体经受着巨大的疼痛。可他们全然不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大堤,保住大堤!”。此时,你看到了一群()的子弟兵。(英勇无畏)(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①“奋然:”可以换个什么词?奋不顾身。“人墙”:是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肆虐的洪水,能不让我们惊心动魄吗?②战士此时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时的自然环境怎么样?“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堤岸。”说明当时雨大、风狂、浪大。人跳下去很可能被洪水冲走,被巨浪吞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非常恶劣自然环境吧![播放课件]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师述:看,此时风大浪大,雨大,洪水肆虐,眼看我们辛苦垒来的沙包全都冲走了,眼看大堤救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A、战士们,狂风来了怕不怕?暴雨来了怕不怕?巨浪来了怕不怕?对,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一起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B、狂风、暴雨、巨浪会为我们呐喊、助威、加油吗?你们喊出这样的口号,是想告诉狂风,告诉暴雨,告诉巨浪什么呢?小结:战士们,你们也是血肉之躯,却在江水中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雷打不动,风刮不翻的人墙。你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真是一群铮铮铁汉![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通过朗读来表现我们内心的震撼。(3)“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①“鏖战”是什么意思?(激烈的战斗,残酷的战斗。)②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鏖战?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从战士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从官兵们被割得鲜血淋漓的双脚。从黄连长被铁钉扎伤后又爬上大堤。在98年的大江保卫战中,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黄晓文这样的优秀战士,才取得了这次战斗的成功。然而也有许多年轻的战士失去了生命:高建成,杨德胜等17位战士,他们最年轻的只有20岁,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永久的丰碑。(指名读)(4)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还是一场充满着风声雨声涛声的大江保卫战,更是一场充满着血汗的大江保卫战。让我们带这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幅对联。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就是铮铮铁汉们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总结写法,相机板书。四、学习第五小节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除了保护大堤,还要抢救遇险的人民群众。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哪句话最让你感动?1、你们看在“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战士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们一心想着解救群众。这句话连用了三个“飞向”,战士们驾驶的是冲锋舟,是船,船怎么会飞呢?用“驶向”不是更恰当吗?)①速度快;②被困的群众危险吗?他们身陷险境,心里急不急?但战士们比群众更急、此时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