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横竖撇捺教学_第1页
点横竖撇捺教学_第2页
点横竖撇捺教学_第3页
点横竖撇捺教学_第4页
点横竖撇捺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横竖撇捺教学一、引言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而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如同搭建汉字大厦的基石,是书写汉字的入门关键。掌握好这五个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对于开启书法之门、培养书写习惯以及传承中华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教学文档将系统地介绍点、横、竖、撇、捺的书写要点,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这五个基本笔画的书写,为书写出美观、规范的汉字打下坚实基础。

二、点的教学(一)点的形态与分类点是汉字笔画中最基本、最简洁的形态,但却有着丰富的变化。常见的点有右点、左点、长点、竖点等。右点:形状如水滴向右下方落下,是点画中最常见的一种。例如"文"字的首点。左点:与右点方向相反,向左下方倾斜,如"小"字左边的点。长点:比一般的点要长一些,形态较为舒展,常用于一些特定的字中,如"心"字下面的两点,其中第二点为长点。竖点:垂直向下,类似短竖,如"雨"字上面的点。

(二)书写要点1.起笔:起笔时,笔尖轻触纸面,稍作停顿,确定笔画的起点位置。2.行笔:向右下方或左下方轻轻用力,逐渐加重笔锋,使笔画呈现出由轻到重的变化。3.收笔:收笔时,迅速将笔尖提起,形成一个圆润的端点,不可拖泥带水。

(三)练习方法1.空中练习:在空气中用手指模拟点的书写动作,感受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熟悉笔画的节奏和力度。2.笔画练习:在练习纸上反复书写各种点,注意笔画的形态和书写规范,每个点练习1020遍,逐渐掌握点的书写技巧。3.字例练习:选择一些包含不同点的简单汉字,如"立""头""少"等,进行书写练习,将点融入到实际的汉字书写中,加深对不同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横的教学(一)横的形态与分类横画在汉字中起着平衡和支撑的作用,有长横、短横之分。长横:长度较长,通常起笔较轻,行笔逐渐加重,收笔时稍作停顿后回锋收笔,如"一"字。短横:长度较短,起笔和收笔的动作相对简洁,行笔力度均匀,如"二"字上面的横画。

(二)书写要点1.起笔:长横起笔时,笔尖轻轻落下,向右上方轻轻顿笔,形成一个小尖,以确定笔画的起笔位置和方向。短横起笔较轻,直接向右行笔。2.行笔:长横行笔时,保持笔锋平稳,力度均匀,向右缓缓推进,笔画要写得挺直。短横行笔力度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3.收笔:长横收笔时,在笔画末端稍作停顿,然后向左下方回锋收笔,使笔画末端圆润。短横收笔时,直接提笔离开纸面。

(三)练习方法1.横画练习:在练习纸上反复书写长横和短横,注意笔画的长度、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每个横画练习1020遍,掌握横画的基本形态。2.对比练习:将长横和短横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书写,观察它们在长度、起笔和收笔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不同横画的理解。3.组合练习:把横画与其他笔画组合成简单的汉字,如"十""三""王"等,进行书写练习,体会横画在汉字中的作用和搭配方式。

四、竖的教学(一)竖的形态与分类竖画是汉字中垂直向下的笔画,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主要形态。垂露竖:收笔时,在笔画末端回锋收笔,形成一个圆润的端点,形状如露珠下垂,如"中"字的竖画。悬针竖:收笔时,笔尖逐渐提起,露出锋尖,形似针悬于空中,如"千"字的竖画。

(二)书写要点1.起笔:垂露竖起笔时,轻触纸面,稍作停顿,然后向下行笔。悬针竖起笔与垂露竖相似,但起笔力度可稍轻一些。2.行笔:行笔过程中,保持笔锋垂直向下,力度均匀,笔画要写得挺直。3.收笔:垂露竖收笔时,在笔画末端向左上方回锋,使笔画末端圆润。悬针竖收笔时,逐渐提笔,将笔锋轻轻提出纸面,形成一个尖锐的端点。

(三)练习方法1.竖画练习:分别练习垂露竖和悬针竖,每个竖画练习1020遍,注意笔画的垂直和起笔、收笔的动作。2.对比练习:将垂露竖和悬针竖放在一起对比书写,观察它们在收笔动作上的不同,明确各自的特点。3.字例练习:选择一些包含垂露竖和悬针竖的汉字,如"日""田""用""丰"等,进行书写练习,在实际书写中体会两种竖画的运用。

五、撇的教学(一)撇的形态与分类撇画是向左下方倾斜的笔画,有短撇、长撇、竖撇等多种形态。短撇:笔画较短,起笔较重,向左下方快速撇出,如"千"字上面的撇。长撇:长度较长,起笔稍重,行笔过程中逐渐减轻力度,向左下方舒展撇出,如"人"字的撇。竖撇:先写一段竖画,然后在竖画末端向左下方撇出,如"月"字左边的撇。

(二)书写要点1.起笔:起笔时,笔尖轻触纸面,根据不同的撇画形态,确定起笔的轻重和方向。2.行笔:行笔过程中,笔锋向左下方倾斜,力度逐渐减轻,使笔画呈现出由重到轻的变化。3.收笔:收笔时,笔尖轻轻提起,自然结束笔画,不可过于生硬或拖沓。

(三)练习方法1.撇画练习:分别练习短撇、长撇和竖撇,每个撇画练习1020遍,注意笔画的形态和书写力度。2.对比练习:将不同形态的撇画放在一起对比书写,观察它们在长度、起笔和行笔上的差异,加深对不同撇画的认识。3.字例练习:选择一些包含不同撇画的汉字,如"少""白""有""生"等,进行书写练习,提高撇画在实际汉字中的运用能力。

六、捺的教学(一)捺的形态与分类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展的笔画,有斜捺、平捺等形态。斜捺:起笔较轻,向右下方逐渐加重行笔,然后在捺脚处顿笔,最后向右上方出锋,如"大"字的捺。平捺:起笔与斜捺相似,但行笔较为平缓,在捺脚处顿笔后向右上方出锋,常用于走之旁等,如"之"字的捺。

(二)书写要点1.起笔:起笔时,笔尖轻触纸面,稍作停顿。2.行笔:向右下方行笔,逐渐加重笔锋,使笔画由轻到重,形成一定的弧度。3.收笔:在捺脚处稍作停顿,然后向右上方快速出锋,形成捺脚的形状。出锋时要果断、有力,不可拖泥带水。

(三)练习方法1.捺画练习:分别练习斜捺和平捺,每个捺画练习1020遍,注意笔画的形态和出锋的力度。2.对比练习:将斜捺和平捺进行对比书写,观察它们在形态和角度上的不同,掌握各自的特点。3.字例练习:选择一些包含斜捺和平捺的汉字,如"天""人""走""过"等,进行书写练习,熟练运用捺画书写出美观的汉字。

七、综合练习(一)笔画组合练习1.将点、横、竖、撇、捺这五个笔画进行随机组合,如"点横""竖撇""捺点"等,让学习者按照正确的书写顺序和方法进行书写。每个组合练习510遍,培养笔画之间的衔接和书写节奏感。2.给出一些简单的笔画组合示例,如"八"(撇捺)、"十"(横竖)、"二"(横横)等,让学习者进行书写。要求书写时注意笔画的长度、角度和力度,保证书写的规范和美观。每个示例练习1015遍。

(二)简单汉字书写练习1.选择一些由点、横、竖、撇、捺组成的简单汉字,如"日""田""人""大""小"等,让学习者进行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引导学习者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如"日"字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人"字先写撇,再写捺。每个汉字练习1020遍。2.给出一些包含不同笔画形态的简单汉字,如"千"(撇、横、竖)、"用"(撇、横折钩、横、横、竖)、"心"(点、卧钩、点、点)等,让学习者进行书写练习。要求学习者在书写时仔细观察每个笔画的形态和位置,确保书写准确。每个汉字练习1525遍。

(三)书法作品欣赏与模仿1.挑选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包含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运用。让学习者欣赏作品的整体布局、笔画形态和书写风格,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2.选择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片段,让学习者进行模仿书写。模仿时,要求学习者尽量还原作品中的笔画形态、书写力度和节奏,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模仿练习可以进行多次,每次模仿后对比原作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八、教学注意事项(一)姿势与握笔1.正确的书写姿势是书写规范和美观的基础。学习者要保持身体端正,纸张平放,手臂自然放松,眼睛与纸面保持适当距离,约一尺左右。2.握笔姿势也非常重要。一般采用三指执笔法,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捏住笔杆的不同位置。大拇指肚与食指肚相对,捏住笔杆的左侧;中指第一关节抵住笔杆的右侧,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辅助中指用力。握笔高度适中,以手指关节活动自如为宜。

(二)耐心与毅力学习书写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笔画写不规范、书写速度慢等问题,这是正常的。教师要鼓励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水平。

(三)个性化指导每个学习者的书写基础和接受能力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书写困难较大的学习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如放慢教学进度、增加练习次数、进行单独辅导等,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九、总结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