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诉衷情 教案_第1页
陆游 诉衷情 教案_第2页
陆游 诉衷情 教案_第3页
陆游 诉衷情 教案_第4页
陆游 诉衷情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诉衷情》。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流畅准确地翻译全词。深入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精准分析词中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品味诗词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学习从诗词中汲取人生智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准确翻译全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词中表现手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全词。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情感,尤其是壮志未酬的悲愤。分析用典、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其对塑造作者形象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体会情感。2.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他们用诗词记录人生,抒发情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走进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一同学习他的《诉衷情》。

(展示陆游的画像)同学们,陆游大家并不陌生,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仕途坎坷。这首《诉衷情》就是他晚年的作品,饱含着他复杂深沉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聆听,走进他的内心。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他自幼好学,一生渴望抗金复国,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雄浑豪放。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流传至今的诗作有九千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创作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2.背景介绍这首词是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壮志未酬。此时他已年迈体弱,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饱含悲愤之情的《诉衷情》。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与不足。重点关注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有所体现。4.全班齐读读出气势,整体感知诗词内容。

(四)字词讲解(8分钟)1.重点字词释义觅封侯: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觅,寻找。戍梁州:在梁州防守。戍,防守。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指山川险要处。梦断:梦醒。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暗淡。这里借指多年没有披挂上阵。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秋,这里形容鬓发变白。空流:白白地流淌。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作者退隐的山阴故居。2.重点句子翻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白白地流泪。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谁能料想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天山,人却老死于沧洲!

(五)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2分钟)1.小组讨论词中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并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2.小组代表发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两句回忆了作者早年奔赴边疆、投身抗金事业的情景。"万里""匹马"展现出作者当年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豪情,为了国家,毅然奔赴万里之外,单枪匹马守卫梁州,体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梦醒,不知身处何方,只见旧时出征的貂裘已被灰尘覆盖,颜色暗淡。这两句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痛苦。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化为泡影,岁月流逝,一事无成,心中充满了感慨。"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胡人尚未被消灭,而自己却已两鬓斑白,岁月不饶人。作者只能白白地流泪,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悲愤溢于言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心在天山"表明作者至死不忘抗金大业,心中始终牵挂着边疆战事;"身老沧洲"则说明自己如今只能在山阴故居度过余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人生的无奈。3.总结作者情感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陆游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理想,只能在晚年回顾往事,徒留遗憾与悲伤。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六)分析表现手法(10分钟)1.用典"当年万里觅封侯":运用了"觅封侯"的典故。"觅封侯"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少有大志,常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出使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被封定远侯。陆游在这里用此典故,表达自己年轻时像班超一样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志向。作用: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雄心壮志。2.对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形成对比:昔日奔赴边疆、英勇杀敌的场景与如今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作者人生的巨大落差,更强烈地表现出他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胡未灭"与"鬓先秋"形成对比:胡人尚未被消灭,自己却已两鬓斑白,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体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作者抗金事业的艰难,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作用:通过对比,使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诵读指导与巩固背诵(8分钟)1.诵读指导上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要读出豪迈、自信的语气,展现作者当年的壮志豪情。"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语调稍转低沉,表现出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感慨。下片"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语速放慢,读出悲愤、无奈之情,突出作者内心的痛苦。"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要读得坚定而又饱含沧桑,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将悲愤之情推向高潮。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情感3.指名背诵请几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4.全班齐背巩固记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八)拓展延伸(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会有像陆游一样壮志未酬的时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九)课堂小结(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诉衷情》。通过这首词,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领略了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希望大家能记住这首词,更要学习作者爱国爱民、矢志不渝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困难,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十)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诉衷情》。2.以"读陆游〈诉衷情〉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学生对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