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屋面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3.建筑规模: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地下[X]层,地上[X]层。斜屋面位于[具体楼层],屋面最高点标高为[X]米,最低点标高为[X]米,坡度约为[X]%。4.结构形式: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斜屋面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二、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5.本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三、施工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高支模施工开始时间:[具体日期]高支模施工完成时间:[具体日期]详细进度安排:施工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开始日期][准备阶段结束日期]):完成材料采购、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等工作。支架搭设阶段([搭设开始日期][搭设完成日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钢管支架的搭设。模板安装阶段([安装开始日期][安装完成日期]):安装斜屋面模板及支撑系统。钢筋绑扎阶段([绑扎开始日期][绑扎完成日期]):在模板上进行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浇筑阶段([浇筑开始日期][浇筑完成日期]):浇筑斜屋面混凝土。2.材料与设备计划材料计划钢管:采用φ48×3.0mm钢管,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性能。方木:采用50×100mm方木,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腐朽、虫蛀现象。对拉螺栓:采用M12对拉螺栓,用于固定模板。设备计划塔吊:用于垂直运输钢管、模板、方木等材料。电焊机:用于焊接钢筋和对拉螺栓。电锯:用于切割方木和模板。水准仪、经纬仪:用于测量放线和控制模板标高、平整度。

四、施工工艺技术1.高支模设计支架布置:根据斜屋面的坡度和结构特点,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架。支架立杆间距为[具体间距],水平杆步距为[具体步距]。在立杆底部设置垫板和底座,垫板采用50×200×2000mm的木方。剪刀撑设置:在支架四周外立面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每隔[具体间距]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支架水平杆层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模板支撑:斜屋面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方木背楞间距为[具体间距]。模板拼接处应严密平整,相邻模板高差不应大于2mm。在模板底部设置木方作为支撑,支撑间距应根据模板跨度合理确定。对拉螺栓设置: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在斜屋面模板外侧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为[具体间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交错布置。对拉螺栓两端应设置塑料套管,以便于拆除。2.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测量放线→支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及支架拆除3.施工要点基层处理:在搭设支架前,应对基础进行平整夯实,确保基础坚实可靠。如基础为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如换填、夯实等。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斜屋面的位置和标高,并弹出模板安装控制线。支架搭设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支架立杆的搭设,立杆应垂直于地面,不得倾斜。立杆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不在同一高度内。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牢固,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水平杆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水平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剪刀撑应随支架搭设同步设置,剪刀撑杆件的连接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模板安装模板应按照测量放线确定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安装,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拼缝严密。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确保模板符合设计要求。对拉螺栓应按照设计间距安装,拧紧螺母,确保模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钢筋绑扎钢筋应在模板上进行绑扎,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应牢固,钢筋接头应符合规范要求,相邻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模板,避免碰撞和损坏。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具体厚度]。在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振捣棒直接触模板和钢筋。斜屋面混凝土浇筑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应及时调整模板的支撑,确保模板的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具体天数]。模板及支架拆除模板及支架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拆除模板及支架时,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严禁暴力拆除。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及时清理、堆放整齐,并妥善保管。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2.高支模安全措施高支模支架应牢固可靠,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和底座,防止立杆下沉。剪刀撑应设置齐全、牢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拼缝严密,防止漏浆。对拉螺栓应拧紧螺母,确保模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高支模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3.施工用电安全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TNS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开关箱应符合标准要求,箱内电器元件应完好无损,漏电保护器应灵敏可靠。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漏电现象。电工应持证上岗,严禁非电工人员擅自接电、拆线。4.施工机械安全措施塔吊、电焊机、电锯等施工机械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施工机械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发生安全事故。5.消防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动火作业前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时应配备灭火器材和看火人员。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动火作业。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管理目标确保斜屋面高支模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达到合格标准。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验标准。3.质量控制措施材料质量控制:对进场的钢管、扣件、模板、方木等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拼缝严密,尺寸准确。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钢筋工程质量控制: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应牢固,接头位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应计量准确。混凝土浇筑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4.质量检验与验收高支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拼缝严密性,支架的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剪刀撑设置等。高支模工程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交付使用。

七、应急处置措施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施工班组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等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分工。2.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带、急救药品、担架、对讲机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3.应急救援预案制定高支模坍塌、火灾、触电等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程序、方法和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4.事故报告与处理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救援,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计算书及相关图纸1.高支模支架计算书立杆稳定性计算水平杆强度和刚度计算剪刀撑计算2.模板计算书模板面板计算方木背楞计算3.相关图纸高支模平面布置图高支模立面图模板及支撑系统节点图

九、结论本斜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