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_第1页
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_第2页
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_第3页
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_第4页
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五年级(19篇)研究报告五年级(通用19篇)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历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阅书籍和报刊;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三、资料整理1、历史名人有皇帝王莽,有书法家王羲之,又是诗人王维,还有的政治家王安石……2、现状据统计,20__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四、研究结论1、历,“王”姓名人辈出。有皇帝王莽,有的书法家王羲之,有诗人王维和王昌龄,歌舞家王昭君还有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2、20__年,我国户籍人口多的姓氏是“王”姓。研究报告五年级篇2一、问题的提出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平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二、对用水量的调查用水量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少要5千克水。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了。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三、资料的收集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平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1、平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四、建议与措施1、利用废水浇花,冲马桶等;2、公园的喷泉应立即改成循环的;3、公用水用完应关;4、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5、应该多点向人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6、多点写广告贴在醒目的地方;7、每一滴水都要珍惜,不能浪费。后,我倡议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否则,地球上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的眼泪。研究报告五年级篇3一、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写错别字。为了让大家不再写错别字,我决定探寻一下生活当中人们的书写情况。二、研究方法我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通过这个问卷调查,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三、资料整理同学们的错别字情况千奇百怪,我把它们归纳成了两点内容,具体如下:1、真的不会写。在我们平常写作业时,难免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之后就随随便便地填了上去。如把“树荫”写成了“树阴”,把“花园”写成了“花圆”。还有许多同学什么字也不会写,就乱写一通,后全部都写错。2、马马虎虎写错字。有许多同学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马马虎虎地写了错别字。比如老师讲了许多遍的“的”“地”“得”,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比如“拔草”写成“拨草”。这么多的字,谁会分得清呢?四、结语我认为,我们班同学们的错字问题是很严重的,全班64名同学中就有57个是有3个从别字以上,这说明了同学们对汉字的使用还不够了解。我建议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汉字,多写多练,让我们正确地使用规范字!研究报告五年级篇4一、前言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二、研究方法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三、研究内容(1)写错别字:在街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店牌、城市广告、招牌等,就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因为商家为了想夺人眼球,所以经常会把“鸡蛋”写成“鸡旦”又比如会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天”还比如会把“家具”写成“家俱”……(2)写繁体字: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把“电冰箱”写成“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3)写同音字: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四、研究结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研究报告五年级篇5一、问题提出眼睛是人类身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看世界重要的器官。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高,我们班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是其中一位。为了我们班不再有更多人近视,我决定做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保护眼睛的'知识合什么是近视眼的资料。2、调查近视人数,及访问近视原因。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上网什么是近视眼近视眼是i视力缺陷中的一种,能够看清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近处的都系。调查近视人数我班有51人,近视人数11人,大概占我们班的四分之一。采访他们为什么近视1、看电视太多。人数3人。2、躺着看书。人数3人。3、书写姿势不正确。人数3人。4、不爱做眼保健操。人数1人。5、玩电脑游戏。人数2人四、结论1、不注意用眼睛和长时间用眼,就很容易造成眼睛近视。如:看电视太多,躺着看书,书写姿势不正确,不爱做眼保健操,玩电脑游戏,等等。2、近视眼是可以避免的,但要做到“二要”“二不要”是: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距离要保持一市尺。2、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昏暗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2、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看书或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研究报告五年级篇6一、问题的提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二、研究方法1、查找图书2、网络搜索了3、请教别人三、资料整理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折等。金文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致均匀,粗细基本保持一致。隶书字形稍扁,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运转龙蛇、一气呵成。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四、研究结论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久远,其始于殷商,定形于宋代。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甲骨文始于商代,金文始于商代,小篆始于秦朝,隶书始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始于汉代,行书始于东汉。3、甲骨文图画性强,金文字数不多,小篆笔画横平竖直,隶书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一气呵成,行书飘逸易识。研究报告五年级篇7实验名称:友谊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增长友谊需要什么条件实验器材:金钱电源、真诚电源、时间电源、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实验一操作步骤:在电路中连入一节金钱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实验现象:小灯泡发出微弱的,断断续续的紫红色亮光,不久后灯丝被烧断,发出难闻的腐烂的臭味,友谊小灯泡熄灭。实验二操作步骤: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多加几节金钱电源,更换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实验现象,小灯泡的亮光依旧微弱,比实验一的亮光微强。几分钟后,友谊小灯泡依旧熄灭。实验三操作步骤:将电源换为真诚电源,更换完好的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实验现象:小灯泡发出温暖、耀眼的橘色亮光,友谊小灯泡没有熄灭。实验四操作步骤:将电源换为时间电源,其他条件不变。闭合开关。实验现象:友谊小灯泡一开始发出微弱的白光,随着时间的推移,灯泡越来越亮,并散发出温暖的味道。实验五操作步骤:在实验四的基础上,加一节真诚电源。闭合开关。实验现场:友谊小泡发出耀眼的橘色亮光,并散发出温暖的'味道,灯泡越来越亮,越来越温暖。实验结论:增长友谊需要真诚、时间。实验公式:友谊=真诚+时间实验经验,金钱不能维持友谊,不能作为友谊的动力源。友谊需要真诚和时间的滋养,真诚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时间是友谊之甜的雨露,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造成友谊的小船。研究报告五年级篇8周末的第一天,我们去做一个社会调查,调查车流及车牌地情况统计。一、简介为我县重要交通关口,为境内104国道和57省道交叉路口,也是通往萧江高速路口一个很便捷的路口。选择在这里调查,非常合适。二、调查方法开车到交通绿化带旁,不影响其他车通行,但又能方便看到两个主要方向来的车,一人主要负责一边,分工合作。三、调查目标主要是两个目标,一是测算每分钟平均车流量;二是统计1个小时内经过的'车牌地情况。四、发布结果(一)每分钟平均车流量:120辆;(二)1个小时内经过的车牌地情况:全国各省、直辖市、区24种不同车牌地车牌,车牌1种,共25种。其实在最初的半个小时内就出现20种以上。其余时间重复,出现新的车牌地很少。除了检测地:浙,本身,出现频率较高的为附近的福建:闽、江苏:苏、广东:粤;比较少的为四川:川,重庆:渝,_q:新。车辆只出现一次,即空。研究报告五年级篇9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戴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全班有多少人近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有关近视的调查报告。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2、询问同学,了解他们近视的`主要原因。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症状。4、通过班级里的调查问卷,看一看有多少人近视。三、调查情况据调查,我们班有25%的同学近视,近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⑴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⑵每天长时间的上网、看电视。⑶经常躺在床上看书。⑷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⑸经常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看书。四、建议⑴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子上写字。⑵看电子产品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看电视距离不要太近,至少两米远。⑶不要躺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⑷每日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或课间操。⑸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0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气氛十分热闹,近我进行了考察如下:一、市场,街道等忙碌的人们许多人都来到街上,非常的拥挤,看着应有尽有的货物,人们都忙着办年货,大家都满脸笑意,高兴就是卖货的,因为他们挣了很多钱,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大家都满载而归。二、三十晚上(除夕夜)三十晚上是热闹的'一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1一、问题的提出我没见到过和我一样姓付的人。在我以前的了解中,付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付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族。那么,付姓是怎样来的?是不是我们中国现人口极少的姓氏呢?历史上有没有姓付的名人?怀着这些问题,我对“付“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阅书籍和报刊。2、询问家里姓付的老人。3、网上查询。4、其他方法。三、研究过程1、向爷爷询问,查阅族谱,知晓历史:2、用电脑查询20__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付家族中最出名的名人。四、资料整理四、研究结论1、付姓大多是从傅姓在各地的后裔演变而来,而并非由上古时期传承下来的。2、历史上,“付“、”傅“姓人才辈出:有先秦时期丞相付说、领将付介子、将军付彤、宰相付游艺。他们都是付家的骄傲。3、20__年,付姓人口极少,在姓氏人口排名中排在300名以外。除了总人口榜上姓氏有名之外,其余关于姓氏的榜上没有排名。4、中国较多地方都有付家族谱、宗祀和名人的坟墓,但大多数并不知名。五、总结1、付氏家族进行了漫长的迁徒,在这个过程中人员逐渐的减少,最终人数才变得这样的少。2、付氏家族在各地皆有分布,但每个分支人数都十分的少。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2一、问题的提出我的姓氏是吴,我们家有很多姓吴的。“吴”姓氏怎么来的?历姓吴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吴”姓是不是我国人口多的姓氏?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吴”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二、研究方式1、查阅书籍和报刊。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三、资料整理“吴”姓来源:出自虞氏有虞氏。有关资料记载,仲雍后代周文王时被封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北),公共前658年被晋所灭,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姓虞。另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舜乃其领袖,桃姓,居于蒲阪(金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文中虞、吴字相通,其后亦有姓吴的,为山西吴氏。“吴”姓的历史名人:吴道子,又称吴道元字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画圣。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姓的现状:截止20__年,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数量2583万人左右。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四、研究报告1、上古时期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2、历,“吴”姓名人辈出。有俨峻拒之瑾怒的吴俨、侍孝宗东宫,秩满进石谕德的吴宽、宣德五年的吴宁、成化十七年进士的吴一贯……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3、吴姓也是第十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栎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排行第六。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3生活中每个人都说过粗话,人们因为什么而说粗话,人们反感别人说粗话吗?对此,我做了一次调查。一、调查的对象和问题我调查了三天,有两名学生、两位警察和两位医生参加了我的调查提问。我绞尽脑汁地问了三个问题:“我靠”是不是粗话?你的家人说过粗话吗?你经常说那些粗话?二、每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问题一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五个人认为“我靠”不是粗话。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人们对粗话的理解有问题,“我靠”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该怎么做才能让文明用语成为潮流呢?问题二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三个家庭的人说过粗话,还因为说粗话爆粗口,都快要把三个家庭拆散了。思考:家里人说粗话可能拆散整个家庭,这个现象值得重视。问题三的“回答和数据”,我经常说的粗话是“250”,“笨蛋”。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改正自己说粗话的坏习惯,也尽力帮助其他人改正这个缺点。我的研究结论和建议:结论一,说粗话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结论二,说粗话会影响家庭和谐,严重了甚至导致家庭分裂。结论三,不能让粗话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要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建议一,让别人认识到粗话的坏处。建议二:让家庭变得和睦,不说粗话。建议三,建议全社会都说文明话,忘记粗话。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4一、问题的提出在第二单元,我们上了《草船借剑》,文章中有一个人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诸葛亮”。除了他的足智多谋外,同学们对他的姓氏也很感兴趣。“诸葛”姓为什么是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诸葛”姓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对“诸葛”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阅书籍和报刊;2、上网查阅图片、视频资料;3、询问身边的人。三、资料整理略四、研究结论1、“诸葛”姓氏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诸葛”姓氏的起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历史上对于诸葛姓氏起源也有很多的说法。2、历史上“诸葛”姓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诸葛爽、诸葛高、诸葛尚,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我们知道了全国目前姓诸葛的至少有16000人以上,虽然“诸葛”姓很少,但也是大中华百家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次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的`8位同学共同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大家对“诸葛”姓氏的历史及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姓氏是人的根,是祖先的魂,是凝聚力,是和谐剂。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发展等学科。它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融合,凝缩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同祖、同源、同域、同质文化的综合象征。对姓氏的研究不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一堂生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5一、问题的提出书法家们的这么多作品,都有什么历史呢?如何保存历代名人书法作品?书法家的作品有哪些?二、研究方法1、请教历史,书法老师。2、翻阅书法家的作品,字帖中的介绍。3、搜集网络资料。三、资料整理1、书法作品的历史,中国书法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从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金文),再到小篆(篆书),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的`诞生。这原因可能是朝代变更,或许是社会变化。中国书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侧写。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那就是家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书法的演度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工巧:创作之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场之美。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3、如回保存过去的名人作品。中国书画用宣纸做绘画材质,由于宣纸本身性质很稳定,排除人为破坏,虫蛀,受潮这些情况,中国书画作品保存1000年左右都没有问题。宋代距离现代正好1000年左右,这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宋代以后的书画的根本原因。古代名家书画作品保存大概有以下几类:其一,装裱保存。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是保存书画的最好办法,既可以保持画芯的完整又能方便携带和保管。其二,临摹保存。东晋距离现在已有1700年,按理说,远远超出了宣纸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是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冯承素按照王羲之的书法笔意临摹出来的。四、研究结论1、书法作品的历史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已经六千年了。从图画,到文字,真的很漫长!因此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分水岭。所以认识它很必要!方正,整齐,粗细,是它的特点!3、如何保存过去的名人书法作品,这里提到了①装裱保存②临摹保存。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6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书籍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三、调查资料的整理朱姓的来源: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__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四、结论朱姓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7一、调查的对象和问题我一共调查了三个人,他们的身份分别是电工、老人和技师,年龄分别是38岁,66岁和39岁,性别是二女一男,我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一)你会乱丢垃圾吗?(二)你觉得乱丢垃圾,体现了一个人怎样的素质?(三)如何制止乱丢垃圾的现象?二、每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我的三个问题是和爸爸一起商量后决定的,我们主要想调查一下关于“乱扔垃圾”的.一些情况和其它存在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因为准备了三个问题,并且我的回答对象都是我的家人和朋友,所以调查的时间很短暂,在这里要感谢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我调查的三个人基本素养都很高,一般在小区里会看见一些小孩会乱丢垃圾。这时候他们就会去制止他,让孩子们明白他的错误。除了乱丢垃圾之外,还有很多人会闯红灯,随地吐痰和说脏话,那在公共场所这些其实都是不文明的现象。三、我的研究结论和建议研究结论一:乱丢垃圾与人的教育素质有关。研究结论二:不乱丢垃圾并不代表素质好。研究结论三:垃圾太多,垃圾箱太少,这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建议一:增加垃圾箱的数量。建议二:安排专门的文明宣传者。建议三:让乱丢垃圾的人来打扫卫生,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打扫垃圾时的辛苦。研究报告五年级篇18一、问题的提出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二、调查方法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到20__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