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  DBFORMTEXT36/FORMTEXTTXXXX—FORMTEXTXXXXFORMTEXT代替DB36/T541-2017、DB36/T542-2017FORMTEXT木荷培育技术规程FORMTEXT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ofSchimasuperbaFORMTEXT     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20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20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XX/XXXXX—XXXX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种子采集与处理 14.1采种时间 14.2种子处理 14.3种子贮藏 15苗木培育 15.1圃地选择 15.2整地做床 25.3播种育苗 25.4芽苗切根育苗 35.5苗木出圃 35.6包装、运输、检疫 46造林 46.1造林地选择 46.2造林模式 56.3苗木选择 56.4整地 56.5施基肥 56.6栽植 67抚育管理 67.1补植 67.2抚育 67.3间伐 68造林质量评价 69有害生物防治 610档案管理 610.1苗木档案 610.2造林技术档案 6附录A(规范性附录)木荷一年生苗木质量等级 8附录B(资料性附录)木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9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条例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6/T541-2017《木荷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36/T542-2017《木荷造林技术规程》,与DB36/T541-2017、DB36/T542-201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和描述语句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DB36/T541-2017第1章、DB36/T542-2017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DB36/T541-2017第2章、DB36/T542-2017第2章);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DB36/T542-2017第3章)将原文件种子采集与处理内容部分修改增加进本文件(见第4章,DB36/T541-2017第3章);将原文件苗木培育内容部分修改增加进本文件(见第5章,DB36/T541-2017第4章);将原文件造林地选择、苗木质量、整地、栽植、混交造林、防火林带造林修改合并成造林(见第6章,DB36/T542-2017的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9章);将原文件抚育管理内容部分修改增加进本文件(见第7章,DB36/T542-2017的第11章);增加了造林质量评价,删除了造林验收(见第8章,DB36/T542-2017的第10章);增加了有害生物防治,删除了病虫害防治(见第9章,DB36/T541-2017的4.3.5.5);增加了档案管理,删除了建立档案(见第10章,DB36/T541-2017的第7章、DB36/T542-2017的第12章);删除了苗木移植和苗木检疫(见DB36/T541-2015的第5章和第6章);增加了一年生芽苗切根苗(容器苗)质量分级标准(附录A木荷一年生苗木质量等级);增加了木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附录B木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江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天海、蔡同想、郑报进、蓝苑丹、余国东、董绍进、王伟、吴翔、余婷、许鹏云、严萍、李晓媛、王伟峰。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541-2008、DB36/T542-2008、DB36/T541-2017、DB36/T542-2017.木荷培育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的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造林质量评价、有害生物防治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木荷培育。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集与处理采种时间9月~10月,选择生长旺盛、树冠开张、无病虫害的壮年母树,在蒴果呈褐色微裂时采集。种子处理蒴果先阴干1d~2d,再暴晒3d~4d,筛取种子。种子检验参照GB/2772相关规定执行。种子贮藏种子晒干后用塑料袋封口包装,装入麻袋,放置干燥、通风的室内贮藏。苗木培育圃地选择选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整地前撒石灰粉30㎏/667㎡~40㎏/667㎡、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2㎏/667㎡~2.5㎏/667㎡,撒后立即翻耕。施基肥深耕细整,拣去石块、草根,做到地平土碎。结合整地施腐熟的厩肥1500㎏/667㎡~2000㎏/667㎡或碎饼肥150㎏/667㎡~200㎏/667㎡、磷肥50㎏/667㎡,与苗床土壤充分拌匀。做床床面宽100㎝~120㎝,床高20㎝~25㎝,床面平整,上铺黄心土2㎝~3㎝,步道底宽25㎝左右,步道与排水沟连通。播种育苗种子处理先用0.5%~1%硫酸铜溶液消毒0.5h,然后用30℃温水浸种催芽24h,捞去浮在水面上的瘪种,晾干待播。播种时间冬末春初。播种5.3.3.1撒播种子用火土灰拌匀撒播,播后覆盖厚0.3cm~0.5cm过筛黄心土,上覆一层稻草。播种量6kg/667㎡~8kg/667㎡。5.3.3.2条播条距25㎝,播种沟宽4㎝~5㎝、沟深0.3㎝~0.5㎝,将种子均匀放入沟内,覆盖厚0.3㎝~0.5㎝过筛黄心土,上覆一层稻草。播种量3㎏/667㎡~4kg/667㎡。苗期管理5.3.4.1揭草大部分幼苗出土后,选在傍晚或阴天揭除盖草。5.3.4.2松土除草松土深度早期宜浅,后期稍深。除草应“除早、除小、除了”,宜在雨后或灌溉后连根拔除,除了不伤苗。5.3.4.3间苗间苗在幼苗出现2~4片真叶时开始,选在雨后或灌溉后分2~3次进行,移密补稀。间苗应选择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间后苗行培土。8月中下旬进行定苗,定苗株数为40株/㎡~50株/㎡。5.3.4.4水肥管理苗田要做到“下雨不淹田,雨停不积水”,高温干旱时要适时灌水。4月下旬开始追肥,20d一次。初次施尿素1.0㎏/667㎡~1.5㎏/667㎡或复合肥2.0㎏/667㎡~2.5㎏/667㎡,此后用量逐渐增加,每次施尿素2.5㎏/667㎡~3.0㎏/667㎡或复合肥3㎏/667㎡~4㎏/667㎡。8月下旬至9月上旬停施氮肥,追施钾肥一次,用量5㎏/667㎡~6㎏/667㎡。芽苗切根育苗沙床的建立5.4.1.1沙床地选择选择苗圃地附近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建床。5.4.1.2沙床设置按东西向建床,用砖砌成长10m、宽1m、南墙高25㎝、北墙高50㎝的沙床。床与床之间留25㎝~30㎝步道。5.4.1.3沙床处理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在砂床内均匀铺放厚约15㎝的纯净细沙,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后耙平。播种催芽5.4.2.1催芽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5.4.2.2种子消毒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0.5h左右,取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5.4.2.3沙床催芽将种子按8g/㎡~10g/㎡均匀撒播在沙床上,覆盖厚约0.5㎝的纯净细沙。每隔50㎝用一竹片弯成弧形、两端插入南北墙内侧沙床内,然后覆盖农膜,四周用砖块压实。5.4.2.4催芽期管理播种后要适时淋水保湿,湿度以沙床面不发白为宜,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芽苗出沙后要适时揭膜换气和淋水降温。晴天的早晚、阴雨天中午揭开沙床两头薄膜通气0.5h左右。芽苗移栽前,在晴天早晚及阴雨天进行揭膜炼苗,时间由短到长,直到撤除薄膜。芽苗切根移栽5.4.3.1苗床准备床面宽100㎝~120㎝,床高20㎝~25㎝,步道底宽25㎝左右;在床面上铺一层防草布。同时搭建高2米左右、遮光度70%左右的遮荫棚。5.4.3.2移栽期催芽25d~30d芽苗出沙后,以第一片真叶展开时为宜。5.4.3.3切根移栽轻取芽苗,用单面刀片切除芽苗主根先端长0.2~0.3㎝,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切根后的芽苗直接移栽进8㎝×8㎝或10㎝×10㎝无纺布容器袋,用竹签在育苗袋基质上签洞,深度略深于苗木根长,将苗根放入洞中,再用竹签在苗旁斜插入土中、将土壤朝芽苗方向压实。亦可按定植株行距12㎝×15㎝栽入大田苗床。5.4.3.4移栽后管理芽苗移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移栽2-3天内发现芽苗萎蔫,要及时拔除补齐。移栽后15d内,适时、适量喷水,保持基质湿润;苗木进入速生期后,视基质干湿情况浇水。苗木进入速生期后开始施肥,施肥参照5.3.4.4。苗木出圃起苗在休眠期进行,起苗前一天浇透水,用齿耙起苗,保留根系完整,做到随用随起。分级1年生苗木分级标准参照附录A执行,Ⅰ级苗和Ⅱ级苗可出圃。苗木检验参照GB/T6000相关规定执行。5.6包装、运输、检疫5.6.1包装苗木按等级包装,用草绳捆扎。5.6.2运输出圃苗木严防风吹日晒和根系失水,做到随起随栽。长途运输时,根部浸蘸泥浆用稻草或编织袋包裹,并做好通风保湿。5.6.3检疫参照GB/T15569相关规定执行。造林造林地选择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旱地或四旁地,土壤肥沃、酸性或偏酸性的红壤、红黄壤、黄壤。造林模式纯林造林选择山地中、下坡,土层深厚的阳坡或半阳坡造林。栽植株行距2m×2m,初植密度167株/667㎡。混交造林6.2.2.1混交树种与杉、松针叶树种或闽楠、枫香等阔叶树种混交。木荷×针混交比例为1:2,木荷×阔混交比例为1:3。6.2.2.2混交方式带状或块状混交。6.2.2.3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为2m×2m。防火林带6.2.3.1林带设置在林班四周的山脊、山脚、沟谷风口、林缘处,沿地类分界线、行政分界线、森林资源功能分界线、居民房屋和生产点等周围布设。6.2.3.2林带宽度新建防火林带主防火林带宽度为20m-30m,副防火林带为12m-20m。陡坡和峡谷地段的林带加宽3m-5m;改建型和培育提高型林带依据现有林分情况、火险等级等因素确定。6.2.3.3林地清理新建防火林带,清理与工程造林整地同步进行。改建防火林带,带状伐除全部非防火树种,清除灌木和杂草。6.2.3.4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为1.5m×1.5m~1.7m,初植密度260株/667㎡~300株/667㎡。苗木选择裸根苗选择1年生Ⅰ、Ⅱ级苗。采用容器苗执行LY/T1000的相关规定。整地在冬季前完成林地内灌木、杂草及采伐剩余物的清理。穴垦整地,穴规格50㎝×50㎝×40㎝,“品”字形排列。施基肥在穴内回填二分之一表土后施腐熟的农家肥5kg或专用有机肥1.5kg,并充分与回填的表土搅拌均匀。栽植栽植时间裸根苗在2、3月份苗木芽萌动前进行;容器苗宜在春季,因急需也可在深秋或冬季栽植。栽植方法栽植时掌握“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点。裸根苗栽植应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栽植前剪去苗木过长的主、侧根,疏除苗木上2/3的叶片,用25㎎/L~30㎎/L生根粉浸根0.5h~1h。容器苗栽植时要去除容器,覆土踏实并浇透水。抚育管理补植当年造林成活率未达到要求的造林地,要在当年的冬天或次年春天使用同龄苗木补植。抚育造林后3年内开展松土除草,每年夏秋季各抚育1次。夏抚安排在5~6月份,以锄抚为主,进行扩穴培蔸,扩穴半径为50㎝,培土成龟背形,做好劈杂、扶苗、除蔓等工作。秋抚安排在8月~9月份,主要进行刀抚全面除杂。此后视幼林生长情况,每年刀抚1~2次直至郁闭。间伐在幼龄林阶段实施透光伐,夏初伐除生长迅速、萌芽能力强的非目的树种。在中龄林阶段实施生长伐,保留目标树采伐干扰树,或保留Ⅰ、Ⅱ级木采伐Ⅴ、Ⅵ级木。具体参照GB/T15781相关规定执行。造林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应含有作业设计施工率、造林成活率、造林面积合格率等,其中当年造林成活率应达到85%(含)以上,具体参照GB/T15776相关规定执行。有害生物防治木荷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可根据附录B和GB/T8321相关规定执行。档案管理苗木档案参照LY/T2289相关规定执行。造林技术档案造林技术档案应包括造林设计文件、图表、整地方式和标准,立地条件,造林时间、方法、密度,苗木种源、类型和质量,抚育管理措施,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有率,各工序用工量及投入等内容。具体按照GB/T15776相关规定执行。(规范性)木荷一年生苗质量等级苗木类型苗木等级Ⅰ级苗Ⅱ级苗地径(㎝)苗高(㎝)根系长度(㎝)长度﹥5㎝Ⅰ级侧根数地径(㎝)苗高(㎝)根系长度(㎝)长度﹥5㎝Ⅰ级侧根数播种苗﹥0.7﹥60﹥20≧60.4~0.730~6015~203~5芽苗移栽(大田)﹥0.6﹥50﹥15≧100.4~0.630~5010~155~9芽苗移栽(容器)﹥0.5﹥45﹥10≧100.4~0.530~455~105~9(资料性)木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病虫名称病虫害特征防治发法蛴螬危害木荷幼苗根系统,主要集中在4-5月危害。①在成虫期,可喷施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②在成虫期,可布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③因其成虫具假死性,可于夜晚进行人工捕杀。④利用茶色食虫虻、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东方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啃食木荷苗木根部、幼茎或种子,最明显的症状是将木荷幼苗根部啃食成乱麻状,3-4月为危害盛期。①可设置黑光灯或利用毒饵诱杀成虫。②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兑水2kg浇灌防治。③精耕细作,深耕多耙。小地老虎幼虫常造成缺苗断垄,常在地面下1-2cm处啃咬木荷幼苗根部,或者移动到苗木上破坏幼苗嫩茎和新芽。一年5-6代,其中第1代数量最大,危害风险最大,以老熟若虫或蛹越冬。①对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