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_第1页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_第2页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_第3页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_第4页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从本

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

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要

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的差异,深入理

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

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

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

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关于“种群”的学习具有较高的生活

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把握。学生们的主观愿望

是非常希望能参加实践活动,但学生的盲动性较大,观察、取样、获

取数据、分析数据、提炼其中的内在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能力有限。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提高综合探究

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学习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的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

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种群的概念,并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特征之间的

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种

群密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关注

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

效性

四.教学过程

课堂探究一:种群概念的理解

通过:例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③是否看作一个种群?

为什么?

①集市上所有的鲤鱼。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

玉米粒的玉米。

让学生总结判断是否为一个种群的要素,对种群的概念有一个深入的

理解

课堂探究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在学案中模拟样方法,

如例2,让学生学会使用样方法。■

例2.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一

25m2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圆

5

点只代表蒲公英),可用样方

法估算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I

样方在什么位置取合适?样方取多大合适?样方边缘上的个体如何

计数?如果每个样方计算的种群密度不同,应该如何处理?长方形

调查区域取样方时和正方形调查区域相同吗?

2.利用小桶和玻璃球模拟了标志重捕法,学生进行了展示,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并总结了标志重捕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3: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一一布氏田鼠进行了

222

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lhm=10f000m),随机布设100

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

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重捕个体中被

重捕只数(〃)

标记只数(财标记只数(4

32364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

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

度相比可能会偏o

课堂探究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通过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快速掌握其他的数量特征,并明确它们起到

的作用

资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青岛市全市常住人口871万人,

性别比例为101.58。年出生率8・27%°,年死亡率6・75%。,其中0T4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44%;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6.30%;

65岁及以上的人口总人口的10.26%。每天流入城区的人口为27.3

万人,每天流出城区的人口26.8万人。

资料二:甲乙两地的人口数目和面积都基本相等,但是甲地区人

口中儿童占的比例高于乙地,而老人占的比例低于乙地。

1.根据资料一分析,影响一个地方人口密度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决

定的直接因素?哪些是影响的间接因素?

2.根据资料二分析预测20年后两地区人口数目哪个多?

小结:把内容和时间又还给了学生,如学案中的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

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巩固检测:

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

2.右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

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

3.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0

A.现有居住人口年龄组成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

理是它能()o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

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

5.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o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

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6.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拾一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

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而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n?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布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

的个体数目

7.在一片约33hM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

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

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

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nf)约为()。

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

8.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

据:

样方XiX.XXXX.

x2x3567

种群密度(株

371524984

/m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n?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9.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

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床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

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命)。

\年份

种短、20072008200920102011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罗3.02.11.10.30.1

龙葵3.02.00.400

灰绿藜3.22.81.71.30.6

(1)调查表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

意o

⑶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以减少

误差。

⑸如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龙葵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

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种群的特征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

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

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关于“种群”的学习具有较高的

生活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把握。学生们的主观

愿望是非常希望能参加实践活动,但学生的盲动性较大,观察、取样、

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提炼其中的内在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能力有限。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提高综合探究

能力和信息素养。

种群的特征效果分析

木节课以“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精讲点拨、测评巩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树立“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

为自主积极学习,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发言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小组活动,模拟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体验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

密度成功的达到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学,关注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

种群的特征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从

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

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的差异,深入

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

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依据普通

高中生物的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为

L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种群的概念,并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特征之间的

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种

群密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关注

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

效性

种群的特征观评记录

种群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在学习的

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案,注重了讲练结合,通过模拟样方法和标志

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小组之间能够很好的互动,学生也进行了很好

的展示,课堂练习反馈效果较好。建议多增加一些学生的点评环节,

培养学生表述、判断能力。

种群的特物幼年■成年□老年征测评练

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

2.右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

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

3.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o

A.现有居住人口年龄组成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

理是它能()o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

5.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o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

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6.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

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而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而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n?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

的个体数目

7.在一片约33hn?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

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

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

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R/hm2)约为()。

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

8.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

据:

样方X1x2X3X.x5XeX7Xs

种群密度(株

371524984

/m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k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利用此方法可用于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9.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

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乐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

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产)。

\年份

种人、20072008200920102011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罗3.02.11.10.30.1

龙葵3.02.00.400

灰绿藜3.22.81.7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