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预习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预习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预习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预习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预习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预习卡4古诗三首

预习目标一:掌握字词音1.给多音字注音。挑()行()处()()()()

形2.形近字组词。径()残()挑()经()线()桃()

义3.多义字连线。锅盖、膝盖由上而下地遮掩,蒙上盖住、遮盖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房、盖楼造(房子)

预习目标二:整体感知读三首古诗,说说每首古诗都写了哪些景物?(圈一圈)

预习目标三:思考质疑想一想:这三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积月累积累关于秋天的古诗:

zèn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táng

sòngsushi

shao

[唐]杜牧

[宋]苏轼

[宋]叶绍翁

jingxie

xiāo

远上寒山石径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萧萧梧叶送寒声,

canyou

ào

白云生处有人家。

菊残犹有傲霜枝。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年好景君须记,

知有儿童挑促织,

cheng

1i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橙黃橘绿时。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0

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这首诗是写晚上发生的事情。

0

释疑诗题

书:①书写;

②装订成册的著作;

③书信;

④姓。

夜书所见

了解作者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他祖父曾是朝中丞相,后来被贬,叶绍翁受到牵连,从此家境日渐败落,常年独自漂泊在外。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

初读古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tiǎo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tiāo(挑选、挑担子)

tiǎo(挑逗、挑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意断句,把诗句读通顺。

xiāo

tiǎocù

0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圈画出来。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古人常常触景生情,在看到梧桐和秋风的时候都会觉得孤单,思念家人。

梧叶

秋风

梧桐树的叶子。

秋天的风。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感知“梧叶"

你能够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诗人这种思念?

“萧萧”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送寒声"写出了客居在外的人的感受——冷。

客,诗人自指,说明诗人远在他乡。“动客情”点明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诗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推测。

促织:蟋蟀。

0

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猜测的?

【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还能联想到其它的儿童生活的画面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意欲捕鸣蝉,

忽而闭口立。

放纸鸢

捕鸣蝉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思乡之情

寒冷凄凉

温馨快乐

押“ing"韵

送行赠送

sònɡ

tiǎo

luò

挑战挑逗

落日落叶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一想描写儿童的诗还有哪些,试着把它写下来。

作业布置

0

谢谢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help/help_extract.php

夜书所见

课时目标

1.继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一、学习《夜书所见》,感受思乡之情

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山行》《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夜书所见》。

作者简介: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一)学生朗读《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理解诗意。

1.分析诗题“夜书所见”:

“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就是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2.走进诗句,理解诗意。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借助注释了解“萧萧"在这里形容风吹梧桐树叶发出的声音;“客”说明诗人身在异乡。

②教师指导:这两句诗是写景,其中“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客情"即游子的思乡之情。可见诗人是触景生情。

③根据注释和插图,联想画面。

归纳诗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写景)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挑促织”是“拨弄蟋蟀"的意思;“篱落”是“篱笆"的意思。(结合注释)

②根据注释和插图,联想画面。

归纳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借助画面,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由悲到喜的变化:第一句中的“寒”尽显寒冷凄凉之意,转到第三句中的“挑促织”,则是一派温馨快乐。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一“寒”一“明”,一悲一喜,触动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4.拓展积累:读到“挑促织”,你还会联想到其它的儿童生活的画面吗?(拓展古诗)

放纸鸢、捕鸣蝉、挑促织(这些儿童生活画面让我们干到心情愉悦)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朗读指导:《夜书所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