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情分析一七年级语文(部编版)1~6课+9课+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前两首+名著《骆驼祥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第一部分(1~2题14分)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学校开展“家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活动一】1.根据要求答题。家国情怀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注定不是一个(píngyōng)的人。他是中国核理论研究(diànjī)人之一,他是“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他带领科研团队废寝忘食地工作,在一个个深霄中,埋头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中,用最原始的计算手段,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由于学习、工作繁忙,他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敏隐姓埋名,很少有人知道,连夫人孙玉芹都不知他在做什么工作,20多年后才恍然。他用气吞山河的气魂,用一生践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座右铭,为国家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píngyōng)______②(diànjī)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yūn)屏障(bīng) B.元勋(xūn)屏障(bīng)C.元勋(xūn)屏障(píng) D.元勋(yūn)屏障(píng)(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改为______(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来概括。(5)小冀同学制作了五国从成功研制原子弹到成功研制氢弹的时长表,他想用一组词语来评价于敏、邓稼先等“两弹”工作者。下列各组词语中,不恰当的一项是()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七年零四个月四年零七个月八年零六个月四年两年零八个月A.卓越 B.可歌可泣 C.榜样 D.不可捉摸(6)文段方框中“深霄”的“霄”应写作“宵”,小冀同学分不清这两个字的区别。请你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帮他解惑。【活动二】2.家国情怀留言——同学们纷纷在班级留言墙留言①小语:家国情怀,简而言之,是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它______是一种情感的寄托,______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的基调。②小文:我应该像先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家国情怀的真谛,好好学习本领,为建设强大的中国。③小博:家国情怀代表着我们对家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也代表着我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关心。(1)为小语留言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第②、③两条留言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部分(3~20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3.小文对本月学过的古诗文按照“境——情”主题进行了梳理,请完成填空。“①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让我们在宁静的环境中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此夜曲中闻折柳,②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伤离惜别的曲调唤起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③______,④______”(《木兰诗》),出征的路上,英雄也难免产生对亲人和家乡依依不舍的深情;“⑤______,⑥______”(《木兰诗》),前线的苦寒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木兰的坚强、战争的残酷。(二)(共6分)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可汗大点兵”中“可汗”正确读音是______;“愿为市鞍马”中“市”的意思是______。5.“女叹息”的原因是什么?6.节选的诗歌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三)(共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①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②。权闻之,益③以悲感。(选自《三国志·吴书》)[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④,将数百人故过侯⑤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国⑥米,各三千斛⑦,肃乃指一国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选自《三国志·吴书》)【注】①敕主者:吩咐管事的人。②约:节俭。③益:更加。④居巢长:即居巢县令。⑤候:问候。⑥困(qūn):圆形谷仓。⑦斛(h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3)遂相亲结遂:______8.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B.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C.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D.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权闻之,益以悲感。10.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吕蒙、鲁肃的形象。二、现代文阅读(一)(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①1992年6月28日,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②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1929年,钱三强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班学习,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当年清华大学的招考是极其严格的,只招收了28个人。③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钱三强酷爱体育锻炼,篮球、乒乓球都很拿手,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因此好友周丰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三强”。钱三强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个名字比自己原来的名字好记、好写,于是经过父亲的同意后,正式改名为钱三强,寓意着德强、智强、体强。父亲手书的“从牛到爱”④为了激励钱三强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父亲钱玄同于1933年为他手书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像牛一般勤勉,向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方向前进。⑤“从牛到爱”这则四字箴言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着他,是他终生行事的准则,也预示着他的人生发展轨迹:铆足牛劲、勇执牛耳、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⑥1937年,钱三强有了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此时父亲钱玄同已经病重,钱三强对出国颇为犹豫。钱玄同对儿子说:“日前我们的国家危难,处处落后,你不去求学、用科学救国,留在家里有什么用?”这句话,让钱三强铭记在心,爱国,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⑦1947年,34岁的钱三强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中国人。1948年,国内形势巨变,钱三强和何泽慧毅然决定回国,此时,他们的大女儿刚刚出生,还不到1岁。⑧面对大家的不解,钱三强回答:“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⑨临行前,导师约里奥·居里夫妇为钱三强共同签署了一份《个人品格评议书》:“钱先生对科学事业满腔热情,并且聪慧有创见。毫不夸张地说,十年期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代人当中,他最为优秀。”要走自己的路,把事情做好⑩钱三强经常教导孩子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总想着依靠父母。”而且,他不准孩子们对别人说自己的父亲是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只能说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生活上也要求孩子们简朴。⑪1983年,七十余岁的他在给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的钱思进的家书中写道:“你祖父和我们都是对社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虽有不少缺点,但是问心无愧的,希望你们也能做到问心无愧,并对社会作出有益贡献。”⑫钱三强院士一生脚踏实地、艰苦攻坚,创造了世界导弹研究领域的奇迹,为共和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最终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也实现了他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学以致用,报效祖国。”11.文中第一部分的“从牛到爱”中的“牛”有哪些含义?12.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1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14.本文和课文《邓稼先》一样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文的小标题写法有什么好处。(二)(共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铁血忠诚映湘江①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央军委发来命令,要求红三十四师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不惜一切代价,阻击尾随之敌,为先头队伍渡江争取时间。而作为师长的陈树湘没有一丝犹豫,当即掷地有声地代表整个红三十四师向中央军委表态:“三十四师坚决完成任务!”③11月27日,决定整个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打响。先头部队开始从全州、兴安地段强渡湘江,而陈树湘则率部在湘江东岸的灌阳一带布置兵力,阻击后追之敌。次日一大早,敌机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湘江两岸,只要发现红军部队,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便如雨水般落在江面和阵地上。随即,敌人的陆军部队也先后收紧包围圈,各系军阀的部队轮番向陈树湘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此时,红三十四师仅剩6000余人。而追击的敌军,再加上地方反动部队有近10万之众。④战前陈树湘给部队下了死命令:“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掩护党中央,为了掩护其他同志们安全过江!保留革命的火种救国,唯一死而已!我命令,哪怕战斗到只剩一兵一卒,打到全军覆没,也绝不退缩!”陈树湘极富激情的讲话感染了三十四师上下,战士们无一不斗志高涨。经过几个昼夜的浴血感战,三十四师将薛岳所率的国民党第三军压制在防线之外,不得寸进。⑤后来军委来电,命令三十四师残部迅速退回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山区休整。得到命令后,陈树湘带领剩余不多的部队且战且退,沿途同敌军激战多次,终于率余部来到了牯子江渡口。当队伍乘坐木船行至江心时,江对面的密林中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随即两岸的枪声响个不停,不时有机枪子弹击中渡河的战士。两岸都有敌军环伺,为今之计只有一往无前进行抢渡。陈树湘立刻指挥木船抢渡,他端起重机枪朝敌人的火力点不断扫射,为部队渡江进行火力压制。眼看部队即将靠岸之际,一颗子弹击穿陈树湘的小腹,腹部被撕开一个豁口,透过豁口能看见里面的肠子。陈树湘大叫一声,强忍疼痛,将皮带扎紧继续指挥战斗。⑥一路前行,进入道县。陈树湘腹部涌出的鲜血将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不哼一声痛,反而给战士们做起了思想工作:“同志们,现如今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甩开敌人,保留一切能革命的力量以图来日!说不定我们将来还要再回井冈山,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正在穷途末路、弹尽粮绝之时,江华、宁远、道县的保安团蜂拥而至,战士们来不及休整,立刻撤退。陈树湘知道自己的伤势严重,叫来了参谋长王光道,嘱咐他一定要将队伍带出包围圈,为革命保留力量。随即陈树湘不顾战士们的阻拦,强行翻身下了担架……⑦当最后一发子弹从弹夹中射出,陈树湘长叹了一口气,让警卫员搀扶着他走进敌人的视线。看着乌泱泱上前围剿他的敌人,陈树湘目光炯炯,毫无惧色。在敌人抬着他前往道县庆功之际,陈树湘趁敌不备,撕开绷带,绞肠而殁。他用自己最后一滴血,奉献出了一生的忠诚。(选自“新华网”)15.文章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仿照示例,概括红三十四师的战斗过程。16.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只要发现红军部队,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便如雨水般落在江面和阵地上。(从比喻修辞手法的角度)(2)陈树湘腹部涌出鲜血将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不哼一声痛……(从描写方法的角度)17.本文题目可否改成《血染湘江》,请说明理由18.本文表现了红军将士怎样的革命精神?请举出一例。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9.在名著推荐主题班会上,小文同学想向大家推荐《骆驼祥子》这本书,下面是他写的推荐词,请发挥你的想象,帮他补写完整。100字左右。同学们,“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引发亿万人的共鸣。新时代的中国,到处是追梦人奔跑的身影。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然而,_____________。20.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遇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影响着祥子的生活和思想。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说说他对祥子的影响。100字左右。备选人物:孙侦探曹先生刘四爷第三部分(21题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荣誉不仅是成功的标志,更是奋斗的见证。荣誉是个人的,是团队的,是国家的。荣誉是岁月的印记,它让人铭记过往,勇往直前;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照亮前行之路。请以“荣誉”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5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情分析一七年级语文(部编版)1~6课+9课+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前两首+名著《骆驼祥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第一部分(1~2题14分)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学校开展“家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活动一】1.根据要求答题。家国情怀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注定不是一个(píngyōng)的人。他是中国核理论研究(diànjī)人之一,他是“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他带领科研团队废寝忘食地工作,在一个个深霄中,埋头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中,用最原始的计算手段,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由于学习、工作繁忙,他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敏隐姓埋名,很少有人知道,连夫人孙玉芹都不知他在做什么工作,20多年后才恍然。他用气吞山河的气魂,用一生践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座右铭,为国家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píngyōng)______②(diànjī)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yūn)屏障(bīng) B.元勋(xūn)屏障(bīng)C.元勋(xūn)屏障(píng) D.元勋(yūn)屏障(píng)(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_____改为______(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来概括。(5)小冀同学制作了五国从成功研制原子弹到成功研制氢弹的时长表,他想用一组词语来评价于敏、邓稼先等“两弹”工作者。下列各组词语中,不恰当的一项是()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七年零四个月四年零七个月八年零六个月四年两年零八个月A.卓越 B.可歌可泣 C.榜样 D.不可捉摸(6)文段方框中“深霄”的“霄”应写作“宵”,小冀同学分不清这两个字的区别。请你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帮他解惑。【答案】(1)①.平庸②.奠基(2)C(3)①.魂②.魄(4)鲜人知(5)D(6)示例:和云、天空有关的词语就用“霄”,和夜晚有关的词语就用“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①píngyōng,平庸,意思是平凡、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②diànjī,奠基,指打下建筑物的基础,在这里表示于敏是中国核理论研究的基础奠定者之一。【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元勋,yuán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屏障,píngzhàng,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气魂——气魄。“气魄”指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或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而“魂”通常指灵魂、魂魄等,与“气”搭配不恰当。【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画波浪线句子“于敏隐姓埋名,很少有人知道”可以用“鲜为人知”来概括,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情,突出了于敏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特点。【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卓越:用来形容“两弹”工作者非常合适,他们在科研领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平和杰出的才能,为国家的核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可歌可泣:恰当,“两弹”工作者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值得歌颂和赞美。C.榜样:是对他们的准确评价,他们的精神和成就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D.不恰当。从五国研制氢弹的时长表可以看出,中国在研制氢弹方面用时极短,这体现了于敏、邓稼先等“两弹”工作者的卓越才能和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他们是人们的榜样。“不可捉摸”意思是难以捉摸、揣测,与“两弹”工作者的形象和贡献不相符。故选D。【小问6详解】本题考查字义、字形。“霄”,上面“雨”字头,与云、天空有关,如“云霄”“九霄云外”等;“宵”,上面是“宀”,表示房屋,与夜晚有关,如“元宵”“宵夜”“深宵”等。所以“深霄”应写作“深宵”。【活动二】2.家国情怀留言——同学们纷纷在班级留言墙留言①小语:家国情怀,简而言之,是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它______是一种情感的寄托,______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的基调。②小文:我应该像先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家国情怀的真谛,好好学习本领,为建设强大的中国。③小博:家国情怀代表着我们对家的怀念,对故土的眷恋,也代表着我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关心。(1)为小语留言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第②、③两条留言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答案】(1)不仅还(不但而且)(2)第②条留言有语病。修改意见示例:在“中国”后加上“而努力奋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即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不仅……还……”(或“不但……而且……”)是典型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使用这两组关联词能够准确地体现出家国情怀在情感寄托之上,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传承意义,所以此处填“不仅……还……”(或“不但……而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②条留言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为建设强大的中国”一句中,“为”是介词,后面需要接一个完整的谓语结构来表达目的或行为方式。原句缺少与“为”搭配的动词短语,语义不完整。在“中国”后加上“而努力奋斗”,这样句子就完整地表达出“为了实现建设强大中国的目标而付出努力”的意思,使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晰。而第③条留言没有语病,它清晰地阐述了家国情怀所代表的两个方面内容,语言表达通顺合理。第二部分(3~20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3.小文对本月学过的古诗文按照“境——情”主题进行了梳理,请完成填空。“①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让我们在宁静的环境中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此夜曲中闻折柳,②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伤离惜别的曲调唤起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③______,④______”(《木兰诗》),出征的路上,英雄也难免产生对亲人和家乡依依不舍的深情;“⑤______,⑥______”(《木兰诗》),前线的苦寒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木兰的坚强、战争的残酷。【答案】①.深林人不知②.何人不起故园情③.不闻爷娘唤女声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⑤.朔气传金柝⑥.寒光照铁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默写能力。注意易错字:何、闻、唤、溅、朔、柝。(二)(共6分)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诗(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可汗大点兵”中“可汗”的正确读音是______;“愿为市鞍马”中“市”的意思是______。5.“女叹息”的原因是什么?6.节选的诗歌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品质?【答案】4.①.kèhán②.买5.为征兵的名册中有父亲的名字而叹息;为父亲已年老、自己又无兄长而叹息;为自己一旦出征无法陪在父母身边而叹息。6.孝顺、勤劳能干。【解析】【分析】《木兰诗》这一片段开篇描绘木兰织布时的叹息,设置悬念。随后点明因可汗征兵,名册有父名,家中无壮丁,木兰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短短几句,勾勒出木兰勤劳孝顺的形象,既展现其身为女子的细腻情思,又凸显面对家国责任时的果敢担当,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基础,尽显木兰巾帼风采。【4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义。①“可汗”的读音是“kèhán”,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②“愿为市鞍马”中“市”是“买”的意思。木兰决定为了替父出征去购买鞍马等出征用品,在古代,“市”有交易、买卖的含义,这里作动词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可以看出,木兰叹息是因为征兵的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年老,不适合去从军打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表明家中没有成年的兄长可以代替父亲出征,这让木兰为父亲的处境和家庭的责任而忧虑。同时,木兰作为女子,一旦出征,就意味着要离开家乡,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这也是她叹息的原因之一。【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孝顺:木兰看到父亲被征召入伍,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家中又无兄长,毅然决定替父出征,这体现了她对父亲的关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孝顺的表现。勤劳能干:开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描绘了木兰织布的场景,表明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子,在家里承担着织布等家务劳动,展现了她的勤劳能干。这种品质也为她能够勇敢地面对出征后的各种困难埋下了伏笔。【点睛】参考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说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可汗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三)(共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①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②。权闻之,益③以悲感。(选自《三国志·吴书》)[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④,将数百人故过侯⑤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国⑥米,各三千斛⑦,肃乃指一国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选自《三国志·吴书》)【注】①敕主者:吩咐管事的人。②约:节俭。③益:更加。④居巢长:即居巢县令。⑤候:问候。⑥困(qūn):圆形谷仓。⑦斛(h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3)遂相亲结遂:______8.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B.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C.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D.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权闻之,益以悲感。10.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吕蒙、鲁肃的形象。【答案】7.①.到了,等到②.另外,再③.就,于是8.A9.(1)长兄明白(这个)事理怎么这么晚呢!(2)孙权听到这些事,更加悲痛感动。10.吕蒙:坦诚豪爽(读书勤奋),俭朴(一心为公)。鲁肃:乐交朋友(敬才爱才),仗义疏财(乐于助人)。【解析】【导语】这三篇文言文围绕吕蒙与鲁肃展开。甲文展现吕蒙经劝学后才略大进,体现其读书勤奋、坦诚豪爽;乙文写吕蒙未死前安排身后事,尽显俭朴与一心为公。丙文通过鲁肃资助周瑜,凸显其仗义疏财、乐交朋友。整体生动呈现了吕蒙与鲁肃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物交往特点。【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及:到了,等到。(2)句意: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更:另外,再。(3)句意:于是(两人)就相互亲近结交。遂:就,于是。【8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里很富有,生性喜欢施舍给予别人。“鲁肃字子敬”,这是对人物姓名的介绍,语义完整,应单独断开。“临淮东城人也”,“临淮东城”是籍贯,“……人也”是判断句式,表明其身份,应断开。“家富于财”描述鲁肃家庭的经济状况,“性好施与”说明他的性格特点,二者语义不同,应断开。所以正确断句为“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大兄: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长兄”。何……之……:是一种固定句式,表示“怎么……这……”。见事:明白事理。(2)权:指孙权。闻:听到。之:指代前文吕蒙把所得赏赐归还、丧事从简这件事。益:更加。悲感:悲痛感动。【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吕蒙:从甲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吕蒙坦诚豪爽,面对鲁肃的夸赞,他直率回应。同时,他听从孙权的劝说开始学习并才略大进,体现出读书勤奋。从乙文中“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可知,吕蒙将赏赐封存,要求死后归还,丧事从简,表现出他的俭朴和一心为公。鲁肃:甲文中“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因为吕蒙才略的变化而与他结为朋友,体现出他敬才爱才、乐交朋友。丙文中鲁肃家中富有,面对周瑜的求助,他毫不犹豫地将一仓米送给周瑜,展现出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吕蒙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把所得到的金银财宝等赏赐全部交付给府库收藏,吩咐管事的人在他死的那天都归还给朝廷,丧事一定要节俭办理。孙权听到这些事,更加悲痛感动。[丙]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里很富有,生性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周瑜担任居巢县令的时候,带领几百人特意来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里有两仓米,各有三千斛,鲁肃就指着其中一仓送给了周瑜。周瑜更加了解到他的奇特不凡,于是和他相互亲近结交。二、现代文阅读(一)(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①1992年6月28日,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②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1929年,钱三强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班学习,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当年清华大学的招考是极其严格的,只招收了28个人。③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钱三强酷爱体育锻炼,篮球、乒乓球都很拿手,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因此好友周丰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三强”。钱三强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个名字比自己原来的名字好记、好写,于是经过父亲的同意后,正式改名为钱三强,寓意着德强、智强、体强。父亲手书的“从牛到爱”④为了激励钱三强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父亲钱玄同于1933年为他手书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像牛一般勤勉,向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方向前进。⑤“从牛到爱”这则四字箴言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着他,是他终生行事的准则,也预示着他的人生发展轨迹:铆足牛劲、勇执牛耳、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⑥1937年,钱三强有了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此时父亲钱玄同已经病重,钱三强对出国颇为犹豫。钱玄同对儿子说:“日前我们的国家危难,处处落后,你不去求学、用科学救国,留在家里有什么用?”这句话,让钱三强铭记在心,爱国,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⑦1947年,34岁的钱三强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中国人。1948年,国内形势巨变,钱三强和何泽慧毅然决定回国,此时,他们的大女儿刚刚出生,还不到1岁。⑧面对大家的不解,钱三强回答:“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⑨临行前,导师约里奥·居里夫妇为钱三强共同签署了一份《个人品格评议书》:“钱先生对科学事业满腔热情,并且聪慧有创见。毫不夸张地说,十年期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代人当中,他最为优秀。”要走自己的路,把事情做好⑩钱三强经常教导孩子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总想着依靠父母。”而且,他不准孩子们对别人说自己的父亲是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只能说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生活上也要求孩子们简朴。⑪1983年,七十余岁的他在给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的钱思进的家书中写道:“你祖父和我们都是对社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虽有不少缺点,但是问心无愧的,希望你们也能做到问心无愧,并对社会作出有益贡献。”⑫钱三强院士一生脚踏实地、艰苦攻坚,创造了世界导弹研究领域的奇迹,为共和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最终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也实现了他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学以致用,报效祖国。”11.文中第一部分的“从牛到爱”中的“牛”有哪些含义?12.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1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14.本文和课文《邓稼先》一样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文的小标题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1.①“牛”的勤勉精神;②“牛劲”的坚韧;③是“牛顿”的简称,成为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④“牛”的服务、奉献精神;⑤“执牛耳”的敢为人先。12.示例:科学的事业在任何国家都可以去做,但祖国只有一个,科学家们爱自己的祖国,无论它是贫穷还是富有,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更需要每一个人去建设祖国,让祖国强大起来。13.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概括总结了钱三强一生的成就与贡献;揭示主题,表达对钱三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照应第一部分中钱玄同对钱三强说的话。14.示例:①三个小标题概括了钱三强“为理想求学”“归国”“教子”等典型事件,便于读者准确了解他的一生;②小标题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③小标题体现了钱三强的精神品质,可以帮读者抓住关键信息;④小标题可以引导读者阅读,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解析】【导语】文章围绕“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展开,先介绍其病逝及求学改名经历,接着借“从牛到爱”阐述其成长动力,再讲他毅然归国及对子女教导。通过这三部分,展现出钱三强勤勉坚韧、爱国奉献、教子有方的品质,他的一生践行了报效祖国的诺言,为国家核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令人敬仰。【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首先,根据第④段“父亲钱玄同于1933年为他手书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像牛一般勤勉”可知,“牛”代表着勤勉精神,这是父亲希望钱三强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的品质,像牛一样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其次,“牛劲”也体现了坚韧的含义。在面对学习和科研道路上的困难时,需要有像牛一样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轻易被困难打倒。从第④段“向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方向前进”可以看出,“牛”是“牛顿”的简称,父亲希望钱三强能够以牛顿等伟大科学家为榜样,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像牛顿一样的杰出科学家。第⑤段“铆足牛劲、勇执牛耳、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表明,“牛”还有服务、奉献精神,就像“孺子牛”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执牛耳”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钱三强在科学研究中也展现出了这种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也是“牛”的含义之一。【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画横线句子中“科学没有国界”是说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受国界的限制,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应用,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科学家作为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国籍和民族身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责任感。钱三强和何泽慧在国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发展机会,如第⑦段“1947年,34岁的钱三强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中国人”,但他们依然选择回国。因为他们深知祖国是自己的根,无论祖国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割舍对祖国的热爱。“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体现了钱三强等科学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他们明白,祖国的落后需要有人去努力奋斗,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来推动祖国的发展,让祖国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示例:钱三强所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深刻展现其爱国担当。科学知识全球通用,可科学家的情感与责任归属于祖国。钱三强在法国科研顺遂,却在1948年国内形势巨变时,毅然携家回国。他深知祖国是根,即便彼时积弱,也不能割舍,要以己之力,用所学为祖国添砖加瓦,助力其走向富强,这正是对祖国最真挚深沉的热爱。【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段“钱三强院士一生脚踏实地、艰苦攻坚,创造了世界导弹研究领域的奇迹,为共和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最终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也实现了他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照应了题目“‘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总结了全文,对钱三强的一生进行了概括,让读者对钱三强的成就和贡献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从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对钱三强一生成就的描述,表达了对钱三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同时,第⑫段“也实现了他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照应了第一部分中父亲对钱三强的期望(第④段父亲手书“从牛到爱”,希望他报效祖国),使文章的情感脉络更加清晰。【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标题的作用。从内容呈现角度看,三个小标题“父亲手书的‘从牛到爱’”“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要走自己的路,把事情做好”分别概括了钱三强“为理想求学”(在父亲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以“从牛到爱”为座右铭)、“归国”(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教子”(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希望他们走自己的路,对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典型事件,使读者能够通过小标题迅速准确地了解钱三强的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便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结构条理方面,小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层次分明,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轻松地梳理文章的脉络。从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体现上,小标题体现了钱三强的精神品质,如“从牛到爱”体现了他的勤奋、追求卓越和爱国精神;“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突出了他的爱国情怀;“要走自己的路,把事情做好”展现了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人生道路的正确引导,这些小标题帮助读者抓住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钱三强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从阅读引导角度,小标题可以引导读者阅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对每个部分的内容产生兴趣,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让钱三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二)(共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铁血忠诚映湘江①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央军委发来命令,要求红三十四师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不惜一切代价,阻击尾随之敌,为先头队伍渡江争取时间。而作为师长的陈树湘没有一丝犹豫,当即掷地有声地代表整个红三十四师向中央军委表态:“三十四师坚决完成任务!”③11月27日,决定整个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打响。先头部队开始从全州、兴安地段强渡湘江,而陈树湘则率部在湘江东岸的灌阳一带布置兵力,阻击后追之敌。次日一大早,敌机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湘江两岸,只要发现红军部队,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便如雨水般落在江面和阵地上。随即,敌人的陆军部队也先后收紧包围圈,各系军阀的部队轮番向陈树湘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此时,红三十四师仅剩6000余人。而追击的敌军,再加上地方反动部队有近10万之众。④战前陈树湘给部队下了死命令:“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掩护党中央,为了掩护其他同志们安全过江!保留革命的火种救国,唯一死而已!我命令,哪怕战斗到只剩一兵一卒,打到全军覆没,也绝不退缩!”陈树湘极富激情的讲话感染了三十四师上下,战士们无一不斗志高涨。经过几个昼夜的浴血感战,三十四师将薛岳所率的国民党第三军压制在防线之外,不得寸进。⑤后来军委来电,命令三十四师残部迅速退回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山区休整。得到命令后,陈树湘带领剩余不多的部队且战且退,沿途同敌军激战多次,终于率余部来到了牯子江渡口。当队伍乘坐木船行至江心时,江对面的密林中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随即两岸的枪声响个不停,不时有机枪子弹击中渡河的战士。两岸都有敌军环伺,为今之计只有一往无前进行抢渡。陈树湘立刻指挥木船抢渡,他端起重机枪朝敌人的火力点不断扫射,为部队渡江进行火力压制。眼看部队即将靠岸之际,一颗子弹击穿陈树湘的小腹,腹部被撕开一个豁口,透过豁口能看见里面的肠子。陈树湘大叫一声,强忍疼痛,将皮带扎紧继续指挥战斗。⑥一路前行,进入道县。陈树湘腹部涌出的鲜血将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不哼一声痛,反而给战士们做起了思想工作:“同志们,现如今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甩开敌人,保留一切能革命的力量以图来日!说不定我们将来还要再回井冈山,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正在穷途末路、弹尽粮绝之时,江华、宁远、道县的保安团蜂拥而至,战士们来不及休整,立刻撤退。陈树湘知道自己的伤势严重,叫来了参谋长王光道,嘱咐他一定要将队伍带出包围圈,为革命保留力量。随即陈树湘不顾战士们的阻拦,强行翻身下了担架……⑦当最后一发子弹从弹夹中射出,陈树湘长叹了一口气,让警卫员搀扶着他走进敌人的视线。看着乌泱泱上前围剿他的敌人,陈树湘目光炯炯,毫无惧色。在敌人抬着他前往道县庆功之际,陈树湘趁敌不备,撕开绷带,绞肠而殁。他用自己最后一滴血,奉献出了一生的忠诚。(选自“新华网”)15.文章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仿照示例,概括红三十四师的战斗过程。16.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只要发现红军部队,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便如雨水般落在江面和阵地上。(从比喻修辞手法的角度)(2)陈树湘腹部涌出的鲜血将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不哼一声痛……(从描写方法的角度)17.本文题目可否改成《血染湘江》,请说明理由。18.本文表现了红军将士怎样的革命精神?请举出一例。【答案】15.①阻击敌军,死战不退,完成掩护任务②边战边撤,抢渡过江,师长中弹负伤16.(1)将子弹和炮弹比喻成雨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子弹、炮弹的密集、多,表现了战争的惨烈。(2)运用肖像描写,写出了陈树湘被子弹击中后的样子,表现了其坚强、勇敢的品质。17.示例:不可以,因为本文主要讲了三十四师的作战,其中又以陈树湘为主要人物,改后的标题不能直接表现他们忠诚勇敢的精神。18.示例:表现了红军将士对党忠诚、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比如陈树湘被俘后,趁敌不备绞肠明志,无惧死亡。【解析】【导语】文章聚焦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以陈树湘为核心,详述其阻击尾敌、抢渡受伤及壮烈牺牲的经过。先点明湘江战役的关键意义,再叙红三十四师以寡敌众坚守阵地。后通过陈树湘渡江负伤、艰难行军及最后绞肠明志等情节,展现红军将士对党忠诚、不惧强敌、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令人动容,也凸显了战役的惨烈与重要性。【1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围绕红三十四师在不同地点的战斗经历展开。从第③段“11月27日,决定整个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打响。先头部队开始从全州、兴安地段强渡湘江,而陈树湘则率部在湘江东岸的灌阳一带布置兵力,阻击后追之敌”以及第④段“经过几个昼夜的浴血感战,三十四师将薛岳所率的国民党第三军压制在防线之外,不得寸进”可知,红三十四师在湘江东岸灌阳一带阻击敌军,尽管敌众我寡(此时红三十四师仅剩6000余人,而敌军近10万之众),但他们死战不退,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从第⑤段“后来军委来电,命令三十四师残部迅速退回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山区休整。得到命令后,陈树湘带领剩余不多的部队且战且退,沿途同敌军激战多次,终于率余部来到了牯子江渡口。当队伍乘坐木船行至江心时,江对面的密林中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随即两岸的枪声响个不停,不时有机枪子弹击中渡河的战士。陈树湘立刻指挥木船抢渡,他端起重机枪朝敌人的火力点不断扫射,为部队渡江进行火力压制。眼看部队即将靠岸之际,一颗子弹击穿陈树湘的小腹”可知,红三十四师接到命令后,边战边撤到牯子江渡口,在抢渡过江的过程中师长陈树湘中弹负伤。【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比作“雨水”。从第③段整体语境来看,此时正处于激烈的湘江战役中,敌机轰鸣,敌人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如雨水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子弹和炮弹的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就像雨水倾盆而下一样。通过这种比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惨烈程度,突出了红军战士面临的危险处境。(2)此句运用了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的方法。“腹部涌出的鲜血将衣襟染透,他脸色煞白,满头汗珠”细致地描绘了陈树湘被子弹击中腹部后的外貌状态,显示出他伤势的严重。然而在如此重伤的情况下,“不哼一声痛”,通过这种对比,更鲜明地表现出陈树湘坚强、勇敢的品质,即使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意志,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精神。【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不可以改成《血染湘江》。文章主要围绕红三十四师在湘江战役中的战斗经历展开叙述,并且着重刻画了师长陈树湘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第②段陈树湘代表红三十四师向中央军委表态,到后续他带领部队战斗、负伤直至牺牲的过程,都体现了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以及陈树湘个人对党和革命事业的铁血忠诚。“铁血忠诚映湘江”这个题目直接突出了这种忠诚精神与湘江战役的联系。而“血染湘江”只强调了湘江战役的惨烈,没有突出红三十四师以及陈树湘等将士们忠诚勇敢的精神内涵,不能准确地涵盖文章的主旨,所以不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示例:不可以。原标题《铁血忠诚映湘江》重点突出“铁血忠诚”,精准抓住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尤其是陈树湘师长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这一核心精神,“映湘江”又点明事件发生背景是湘江战役,二者融合展现将士精神与战役关联。而《血染湘江》仅描绘出战役的惨烈,未能凸显红三十四师在战役中体现的忠诚、英勇无畏等关键品质,相较之下,原标题表意更契合文章主旨与情感表达。【1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精神。本文表现了红军将士对党忠诚、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等革命精神。例如,从第⑦段“当最后一发子弹从弹夹中射出,陈树湘长叹了一口气,让警卫员搀扶着他走进敌人的视线。看着乌泱泱上前围剿他的敌人,陈树湘目光炯炯,毫无惧色。在敌人抬着他前往道县庆功之际,陈树湘趁敌不备,撕开绷带,绞肠而殁。他用自己最后一滴血,奉献出了一生的忠诚”可以看出,陈树湘在战斗到弹尽粮绝、被俘后,面对敌人毫不畏惧,以绞肠明志的方式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这种行为正是红军将士革命精神的典型体现示例:本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红军将士对党忠诚、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比如在第④段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陈树湘给部队下死命令,“哪怕战斗到只剩一兵一卒,打到全军覆没,也绝不退缩!”全体战士深受感染,斗志高涨,死战不退,将敌军压制在防线之外。这体现出红军将士在面对强敌时毫不畏惧,坚决完成任务的英勇果敢,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誓要为革命胜利保驾护航。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9.在名著推荐主题班会上,小文同学想向大家推荐《骆驼祥子》这本书,下面是他写的推荐词,请发挥你的想象,帮他补写完整。100字左右。同学们,“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引发亿万人的共鸣。新时代的中国,到处是追梦人奔跑的身影。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然而,_____________。20.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遇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影响着祥子的生活和思想。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说说他对祥子的影响。100字左右。备选人物:孙侦探曹先生刘四爷【答案】19.示例:在一百年前的旧中国,有梦想的人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遭遇哪些挫折?他们会经历怎样苦辣酸甜的人生?今天,我们将走进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体味一位人民艺术家的悲悯情怀,近距离感受一个草根追梦人跌宕起伏、用血泪铸就的人生!20.示例一:孙侦探是敲诈祥子的人。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地积攒钱准备第二次买车,结果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所有积蓄化为泡影,买车的希望又一次落空,生计也成了问题。他走投无路,只得重回人和车厂。孙侦探毁了祥子的理想,是他人生中的噩梦。示例二: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他是一个善良的雇主,待祥子非常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曹先生因被认为思想激进而被侦探调查,祥子受到曹先生连累,被孙侦探敲诈走了买车钱。曹先生从上海回来后,愿意雇佣祥子,还愿意帮助小福子,给了祥子最后的希望。【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补写的内容要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从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中展现的积极追梦氛围,转到《骆驼祥子》中主角祥子追梦失败的悲剧上。需简洁概括祥子在梦想追求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强调其与新时代积极追梦场景的反差,以引出对《骆驼祥子》的推荐,吸引同学们阅读。示例: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旧时代,有个叫祥子的年轻人,怀揣着买车的梦想拼命拉车。但黑暗的社会如恶魔般一次次碾碎他的希望,使他从勤劳善良走向堕落。想知道祥子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让我们走进《骆驼祥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对于此类题目,要先明确所选人物在《骆驼祥子》中的身份、行为特点,再分析其行为如何对祥子的生活轨迹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以孙侦探为例,他的敲诈改变了祥子的经济状况和对生活的期望;曹先生对祥子的帮助和尊重影响着祥子对生活的信心和做人的准则;刘四爷对祥子的态度及相关事件影响着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及后续生活走向。答题时需结合具体情节阐述影响。孙侦探: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祥子,抢走了他辛苦积攒准备买车的钱。这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再次破灭,让他陷入绝望,对生活的信心大受打击,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逐渐走向堕落。曹先生:曹先生是祥子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人,他关心祥子,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他,还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祥子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使祥子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坚定了他继续努力拉车、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刘四爷:刘四爷是虎妞的父亲,他自私、霸道。他看不起祥子,百般阻拦祥子与虎妞在一起。这导致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充满波折,也让祥子在经济和精神上陷入困境,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间接改变了祥子的命运走向。第三部分(21题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荣誉不仅是成功的标志,更是奋斗的见证。荣誉是个人的,是团队的,是国家的。荣誉是岁月的印记,它让人铭记过往,勇往直前;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照亮前行之路。请以“荣誉”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5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例文:镌刻在时光里的荣誉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那落满灰尘的奖杯上,折射出微弱却又熟悉的光。刹那间,往昔为荣誉拼搏的日子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3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课件
- 合同协议-快速卷帘门购销合同6篇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3 我的一天《我很整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新版)沪教版
- 主题三:红色之美 第8课《 人民的光荣-朱德》(教学设计)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6《古对今》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1 《用身体说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1 茶香四溢第2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浙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 2025年铅锌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贵州省办事处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 考试焦虑量表TAI(共2页)
- 初中趣味数学(课堂PPT)
- 刘也-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设计和制备
- 砌筑工程计量计价-砌筑工程计量计价
- 直销团队管理办法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