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质量监测说明:1.请考生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主观题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2.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19分)材料一:在叙事性抒情长诗《离骚》的下半部分,屈原以大段篇幅,写到了诗篇主人公因在楚国处处碰壁,很不得志,而不得已离开人世远游天国的情节。他在向重华陈辞后,踏上了“往观乎四荒”的征程,《离骚》后半部分的大部分篇幅里,诗篇的主人公都在幻想的广阔天国遨游,上下求索,“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只是因为仍然心系楚国,不忍心去而不返,才中止了天国之行,最终回到了现实人间。毫无疑问,《离骚》中这部分远游天国的情节,乃是诗人屈原展开想象翅膀,让诗篇主人公神游天国世界的生动表现,是诗人想象力丰富的充分体现。不过,在屈原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是否已达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居然可以离开人世,去往宇宙天际?为何之前的《诗经》,以及同时期北方地区的诗歌或歌谣中,却罕见类似艺术性的夸张描绘或表述?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楚国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想到了楚国的历史史料,其中尤以楚国本土出土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它们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最能说明屈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楚人的民风、民俗。我们先从楚国出土的工艺品说起。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虎纹禅衣的图案与纹饰、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漆器圆盒的造型和绘画图式,都表现了鸟兽与云霞在天际空间的翱翔飘飞形态,给人们以强烈的漂浮动感,这些都毫无疑问地让人们了解到,楚人在当时已具有了朦胧的宇宙空间意识。再看楚墓出土的帛画,这是能直接体现楚人企求灵魂升腾上天意识的文物。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三号墓的内棺外表丝织物上,其图案为龙凤;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内棺上画有鸟身执戈奋翅的羽人,羽人上方有风,这些帛画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借龙凤而登天飞仙,离开人世到宇宙天国去。从帛画在当时的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死者祭魂、招魂、安魂、护魂,代表生者对死者的祭奠与祝愿,而这种做法的最终理想归宿,乃是死者灵魂的升入天国,到天国世界去寻找欢乐。由此,我们再来看屈原《离骚》中的神游,也就更可明白问题的实质了。作为生于楚地、长于楚国的屈原,深染楚风,是不容置疑的,加上他博闻强记,熟谙文史,对天文星象之类,一定深怀好奇之心,并有所专研,正因此,一旦他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情绪难以自己,抒发天国神游、寻找理想境界和归宿之情,便是自然而然的了。鉴于此,我们可以断言,屈原《离骚》中的神游描写,与出土的楚国文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出土的楚国文物,为我们寻求屈原神游思想及其创作表现,提供了最好的来源和富有说服力的实据。(摘编自徐志啸《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离骚〉的神游》)材料二:所谓的神游,就是超越时空,出入古今,在时间隧道中穿行,在虚实相兼的空间中漫游。对于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精神寄托,古今楚辞学者所作的论述可谓多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叙事一个重要的指向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在时间隧道中的逆向穿行,追本溯源,最终把楚族祖先圣地作为精神家园。由对时间隧道的逆向穿行而导致精神依托空间挪移,表现出深沉的恋祖情结。《离骚》正文最末一段提到的旧乡,指的不是楚国疆域,而是指此次神游的目的地——西海。西海是楚族的发祥地,传说颛顼就在那里出生。西海是孕育楚族的摇篮,屈原把那里称为旧乡,可谓名副其实,恰如其分。抒情主人公神游太空,来到西海的上方,当他俯视到自己祖先出生之地,就悲伤怀恋而不离去。言外之意,抒情主人公要在这里驻留,守护楚族发祥的圣地。正因为如此,乱辞称“又何怀乎故都”,他认为自己决定在楚族发祥地驻守,就没有必要再怀念当下楚国的首都。由此可以断言,《离骚》正文结尾及乱辞,所表现的不是屈原的爱国情怀,而是他的恋祖情结,即对楚族发祥地西海的眷恋,也是对祖先的崇敬和守护。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之后所作的选择,以此作为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把屈原定性为忠君爱国诗人,这个历程从贾谊、司马迁就已经开始。到王逸为楚辞作注时,这种看法被渗透在楚辞注解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到古今注家的普遍认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屈原的爱国情怀又被进一步放大,把他说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的恋祖情结则被淡化,乃至被忽略。对屈原所作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定性成为主流话语,导致诗人的恋祖情结被遮蔽埋没,很少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屈原的确没有离开楚国,这是历史事实。可是,先秦楚辞作为浪漫之作,抒情主人公的神游却是上天入地,远离楚国,并且把自己的最终归宿锁定在祖先圣地,以恋祖情结取代先前的忠君爱国情怀。文如其人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人们往往根据作家的立身行事去解读他的作品,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这种理念出发,既然屈原是爱国诗人,最终没有离开祖国,那么,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对自己归属的设定,就只能是楚国故都,而不应该是其他的地方。根据这种逻辑推理,本来是祖先圣地的旧乡,却被说成是当时的楚国,把诗人在现实中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叙事抒情混为一谈。(摘编自李炳海《先秦楚辞神游叙事的恋祖情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较《诗经》和《离骚》可知,先秦时期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民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B.材料一认为,屈原《离骚》中神游情节主要源于屈原的博闻强记、熟谙文史及对天文星象的钻研。C.材料二认为,古今楚辞学者对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精神寄托的论述不乏有价值的观点,但不能否认他们对某一重要指向的忽略。D.材料二认为,王逸等古今注家深受文如其人这一理念的影响,往往从忠君爱国的角度出发解读楚辞作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及同期北方诗歌极少有神游这样艺术性的夸张描绘或表述,说明当时北方地区人们的思想中不存在灵魂飞升意识。B.材料一以出土的工艺品和帛画等多种文物为例,从宇宙空间意识和灵魂升天意识两方面证明了楚人想象力的丰富。C.材料二认为,《离骚》正文结尾及乱辞表现了诗人屈原的恋祖情结,这是屈原没有忠君爱国情怀的有力证明。D.材料二认为,如果根据作家的立身行事去解读他们的作品,必然导致对其作品的片面解读甚至错误理解。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玉覆面是入殓时覆盖在逝者面部的楚玉,造型独特,内涵丰富,反映出楚人对自然生命的孜孜探索和浪漫情怀。B.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兽形壶采用夹砂红陶制作,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造型生动,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身。C.长沙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的反映楚地文化的帛画《人物御龙图》,画面上是人物与飞龙,呈现出人物驾驭飞龙试图上天的情景。D.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的漆奁,其外壁一周的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胳。(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神游”进行阐释,但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袖里乾坤鲍鲍天边泛起一片绯红,染得这个鲁东南的小山村懒洋洋、醉醺醺的。新开张的牛肉馆里升起来一缕炊烟,空气里满是牛肉的鲜香。前几年镇上统一主持旧村改造,村主干道旁新起了两层沿街楼,思路活泛的村民纷纷购租了铺面,卖杂货的卖五金的卖风味美食的,做得风生水起。路过牛肉馆的时候,老刘瞥了一眼大红的门帘和随风摆动的帆布招牌,排队买牛肉的人揣着手寒暄着。老刘撇过头去继续走,顺手摸了一下旁边黄牛的后颈儿。那牛擤了两声响鼻,甩着尾巴,慢悠悠跟在老刘后头。大集还是在老地方,周围拔地而起的一片楼房把大集围剿在一片树林中。本村大集逢五逢十,集上杂货小吃、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应有尽有。到了牲口市场,不大的地方早已经挤满了牲口。老刘先在市场逛了一圈,今天的牛只有稀稀拉拉的三两头。老刘打小在牲口市转悠,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经纪。再难伺候的牲口,只要转悠到他的手里,没有卖不出去的。天长日久,乡里人送他一个外号——刘万能。老刘牵着那头黄牛找了个还算清静的地方站下了,黄牛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从胃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巨大声响。这是一头上了年纪的牛,从下垂的眼睑和略带浑浊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它的疲态。但是毛色纯正,连半根杂毛也没有。脊梁上深深的勒痕和大腿上两条精壮的腱子肉告诉人们,在它还算漫长的一生中,它辛勤又出色地耕种过主人需要耕种的所有土地。老刘身边很快就围上来一群人。有人掰开牛嘴看牙口,有人凑上来拍拍牛的身架,更多的抱着胳膊看行情。“这牛身架可以,就是牙口老了点,指望它下地干活怕是不中大用了。”一位买主说。“这两年哪里还用黄牛耕地咧,不都换上喝油的大家伙了吗?你再瞅瞅这市场,早些年数黄牛最多,这几年呢,怕是想买都买不到了。”买主思量一番,凑近老刘:“什么价钱?”老刘抬起袖子,对方也把手交过来。只见他们的手在老刘宽大的袖管里比划一番。袖管鼓上来一会儿,瘪下去一会儿。买主瞪大眼睛,抽出手来,临走时扔下一句“你这牛今天还得再牵回去”。“摸袖管”,这是牲口市场交易的老规矩,“丁一闷二品字三,糊零四拐子五挠六,捏七憋八勾拉九。”买卖双方所有的交易价格都在袖管里捏手指头进行,除非看客长一双火眼金睛,否则任谁也看不透这袖里乾坤。日出三竿,村口的牛肉馆前油汪汪一片,倒在地上的牛肉沫混着泥土味被太阳耀着一阵阵腥气直窜上来。牲口市里冷清了不少,买主卖主都想早交易完,家里还有一堆活儿等着呢。一整个中午,老刘都眯着眼睛蹲在黄牛身边。没人问询的时候,他就卷个旱烟,一边看着黄牛反刍一边吐着烟圈,看着周围人来人往,碰到脸熟的也笑着打声招呼;有人来了,老刘便把烟袋杆子别在裤腰上,抓过对方手来,在袖管里捏一阵手指头。对方先是惊一阵,接着嗤笑一阵,最后总是摇着头离开。倒数十几年,那个时候黄牛市场是大集上顶热闹的地方。在机械化没有普及的时代,黄牛是耕田下地的一把好手,是庄户人家绝好的帮手,也只有大家大户才置办得起一头结实的黄牛。更多的普通人家都是来看看热闹,也学着买主的样子摸摸牛后颈儿,拍拍牛肚皮,看看牛牙口,然后半蹲在地上,揣着手琢磨一下那袖管里的门道,猜哑谜一般。日头把老刘和黄牛的影子投成一个黑点,老刘在前面走,黄牛跟在后面,他们各自踩着自己的影子,离开了牲口市场。经过牛肉馆,那一阵被日头烤起的荤腥味让老刘的胃里翻江倒海。回到家,老刘的儿子小刘也刚下班回家。儿子从小跟在牛尾巴后面长大,老刘一心盘算着儿子能别再吃这口庄户饭,好好念书,出人头地。等到老刘发现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他又连夜盘算着让儿子接过自己手里的本事,把一袖管门道教给他。如果不是仿佛一夜之间来到的城镇化建设,这一切现在都已实现。几年前,村边空地上建起了工厂,农民小刘一下子成了工人小刘。眼看着一个个新厂房向村子越挨越近,村里人大都把土地流转出去,过起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朝九晚五的日子。看着老刘把黄牛牵回来,儿子一惊:“爸,你咋又牵回来了呢?不是叫你拉到集上去卖了吗?”老刘把脸拉下来:“我是去卖了,可是没人稀得买。”“谁不知道你刘万能啊,只要你想卖的牲口,有卖不成的?”儿子扭过头去,一脸不快。“让我卖我也去卖了,以后不许再提这茬事。这牛跟了我一辈子,咱家哪块地它没走个千把趟?现在不中用了,就‘卸磨杀驴’?”“怎么就是转不过这个弯儿来呢爸,村里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种地?这么大年纪了,干啥还去地里受那风吹日晒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咱还不是想让你在家享享清福?”“地没了,牛没了,我还享啥福?整天蹲在家里喝茶看日头就是享福了?”儿子不再说话,只把头转向门外。门前那片土坡上,一座座新厂房正拔地而起。夕阳西下,老刘牵着黄牛去坡上找了个向阳地儿靠下来。黄牛喘着粗气,卷着舌头把青草一口一口送到嘴里,老刘深深地吸一口烟袋,再深深吐出来。那烟圈飘啊飘,飘向不远处高耸入云的烟囱。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刘摸摸黄牛的后颈儿,黄牛“擤了两声响鼻”“慢悠悠跟在老刘后头”,体现出人与牛的亲密和谐,为下文做了铺垫。B.老黄牛曾是辛勤又出色的好牛,可现在老了,失去了用武之地。老刘虽然心中不舍,但在儿子的催促下只能去市场卖牛。C.小说结尾对老刘吸烟动作和烟圈飘向烟囱的描写,体现出人物内心深深的无奈,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父亲想让儿子继承父业,儿子却成了工人;儿子想让父亲卖牛,父亲却敷衍了事,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构成小说情节的主线。7.关于文中卖牛的情节,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卖牛是老刘的拿手好戏,因此他信心十足,不慌不忙,在集市上找个清静的地方站下。B.小说插入对以前黄牛市场热闹场面的描写,与现在的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了时代变化。C.老刘“吐着烟圈”看着周围“人来人往”,表现出老刘在黄牛无人问津时的落寞沮丧。D.老刘因循守旧,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依然在用以前的方式卖牛,导致卖牛无果而终。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9.本文的标题“袖里乾坤”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文本一: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宪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文本二: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注】胡梅林,即胡宗宪,梅林是他的号。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B.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C.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D.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可指将帅在外临时设置的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泛指官署。B.“信心而行”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井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C.“久之,怒而去”与“诗次之”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D.疏,古代区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相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宗宪看重徐渭,徐渭也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胡宗宪下狱后,徐渭一心求死,以示忠贞。B.胡宗宪为徐渭的省试竭尽心力,嘱托来访考官,可最后还是出了意外,令人惋惜。C.徐渭懂兵法,诗文出众,无惧权威,但也有一些为人不齿的行为:恃宠而骄、自残杀妻等。D.两则材料都写了胡宗宪对徐渭的器重,但《明史》较为概括,袁宏道的叙述更生动详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2)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徐渭“其名不出于越”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9分)舜庙怀古陆游云断苍梧[注]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注]苍梧:相传舜帝驾崩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断苍梧”点明了舜帝的离世之地,营造了一种哀伤凝重的氛围。B.诗人来到江边舜庙凭吊,眼前朱扉紧锁的清冷景象,让他感慨不已。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的主观感受移到自然景物上,融情于景。D.舜帝曾经的辉煌已消失殆尽,诗人乘坐一叶渔舟在落日余晖中远去。16.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同为怀古之作,但情感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3)运用典故可以使文章达到辞近旨远的效果,《蜀道难》中“,”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渲染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0分)古诗词与现代歌曲的融合,犹如一股清流,为现代音乐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①这种融合既是现代艺术创新的具体实践,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这一文化现象不仅令古老诗词的面貌A,更加生动且贴近现代生活,还借助音乐这一媒介,跨越时空,将古诗词中的情感、哲理与意境传递给每一位听众。在诗词与旋律的交织中。听众仿佛穿越时宏,与古人对话,深切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迫情怀。深刻体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思绪。亦或是深入体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豁达心境。这些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和情感,通过现代歌曲的演绎,引发跨越时代的情感共呜。此外,将古诗词元素融入现代歌曲创作,是提升公众审美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此举不仅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更激发了大众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然而,任何文化创新都会面临挑战,(甲)。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如果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过度包装或随意改编,可能会扭曲诗词的原意,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和误读。这不仅会误导听众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可能削弱古诗词在现代歌曲中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审美疲劳,与创作初衷B。因此,创作者在将古诗词融入现代歌曲时,应怀有敬畏之心,不仅要注重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结合,还要深入挖掘(乙),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曲解诗词原意。②同时,社会各界也应鼓励、支持和引导高质量和有深度的创作,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总之,古诗词与现代歌曲的跨时代融合,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现代的旋律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带给人们无限的感动和振奋。在享受其带来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警惕潜在的挑战和问题,共同努力,让这一文化融合现象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歌曲《上春山》将古诗词融入现代歌词中,请结合材料对下面节选部分进行点评。(6分)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刘兰芝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焦仲卿是这样评价刘兰芝的:“女行无偏斜。”而焦母是这样评价刘兰芝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难免会被人评价,我们应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B3.C4.①开篇提出观点:先秦楚辞神游叙事表现出深沉的恋祖情结。(1分)②接着从神游的目的地“旧乡”是楚族的发祥地说明《离骚》是表现屈原对祖先的崇敬和守护;然后指出导致诗人的恋祖情结被遮蔽埋没的原因是对屈原所作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定性成为主流话语;把诗人在现实中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叙事抒情混为一谈。(3分)5.①材料一关注的是神游天国;材料二关注的是神游“旧乡”;②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神游情节与楚国文化的关联,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屈原神游诗歌中恋祖情结被遮蔽的原因。(每点6.D7.B8.①运用插叙,交代老刘的身份和卖牛的能力,使小说内容完整。②与后文没能卖出黄牛形成对比,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4分,每点2分)9.①指牲口交易市场上的老规矩,买卖双方在袖管里商谈交易价格。②老刘卖牛“摸袖管”时故意要高价,有自己的想法,谁也摸不透。③“袖里乾坤”是农耕时代传统生活方式的体现,表达了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像老刘这样的农民对传统生活的留恋。(6分,每点2分)131胡宗宪)叫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关系好的学士,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篇上报朝廷。(2)那时胡宗宪统率着众多兵将,威震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军士(在他面前)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14.①省试不遇;②不入七子文社;③不结交、迎合达官贵人;④率性而行,特立独行。【参考译文】文本一: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徐渭当生员时就有盛名。总督胡宗宪将他招进幕府,与歙县余寅、鄞县(鄞州区)沈明臣一同掌管书记职务。胡宗宪得到一只白鹿,准备献给朝廷胡宗宪)叫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与他相好的学士请这名学士)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篇上报朝廷。学士拿徐渭所拟写的表文进呈,世宗大喜,特别宠爱胡宗宪,胡宗宪也更加器重徐渭。徐渭熟悉兵法,好用奇计。胡宗宪擒获海寇徐海和王直,都是徐渭参与谋划的。徐渭借胡宗宪之势,颇为骄横。后胡宗宪下狱,徐渭害怕灾祸,得了疯狂病,用大锥刺耳,深达数寸,又用椎击碎肾囊,都没有死掉。随后徐渭杀死他的后妻,官府依法将其打入死牢,同乡张元忭极力救他出狱。徐渭游历金陵,到达宣、辽等地,考察了诸边寨要地,与李成梁诸子十分交好。(接着)徐渭进入京师,在张元忭家做客。张元忭要他讲述礼法,徐渭不遵从,过了一段时间后含怒而去。后来张元忭去世,徐渭身着白衣去祭吊,抚棺恸哭,也不告诉主人家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徐渭天资超人,诗文高出同辈。善写草书,工于绘画花草竹石。徐渭曾自称:“我是书法第一,其次是诗,再次是文章,最后才是画。”嘉靖时期,王世贞、李攀龙创立“七子社”,谢榛因是一介平民而被排斥。徐渭对于达官贵人压迫平民这件事非常气愤,誓不与王世贞、李攀龙等为伍。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漫游越中,得到徐渭诗文残稿,给祭酒陶望龄看,二人都大加赞赏,并将徐渭诗文刻印成集,流传于世。文本二:徐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徐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徐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众多兵将,威震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军士(在他面前)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徐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胡宗宪既怜爱徐文长的才华,又哀叹徐文长屡次考试不中,适逢省试,凡是做考官的,胡宗宪都暗中嘱托说:“徐文长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说:“遵命。”有一个知县因有其他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胡宗宪恰巧忘了嘱托这名知县,试卷正好分发在这名知县的房中,于是(徐文长)又没有被取中。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地抨击,耻于和这些人相交,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做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徐文长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家,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16.①本诗侧重抒发由对舜的追思引发的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自身的孤寂无奈;②《蜀相》侧重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惋惜,也暗含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6分,每点3分)17.(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8.A焕然一新B背道而驰(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9.①这种融合既是现代艺术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②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引导、鼓励和支持高质量和有深度的创作,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