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第2期)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根据
新高考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
子的大意,往往在1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
中设置三个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
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
(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方法指导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
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
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
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为理清句意,二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
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一留、册h换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
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
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
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
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
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3)“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现在已不用的古汉语词
句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
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一一调、补、变
(1)“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
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
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
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
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句子语序表达出来。
(2)"补〃,就是增补C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古汉语中
的省略句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
被省略的语句,古汉语用语简约,前文的内容后文一般就不再重复,而翻译成现
代汉语时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3)“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为表意相同的语句。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
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亳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
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
敢占有〃,才能明确文意。
3.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
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
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
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
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人特别关注
的一项内容。因此,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
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
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
义。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命题人一
般十分看重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
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易造成失分。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
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直接将现代汉语
词义套入古汉语中,否则很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译。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
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
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
轻易地套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的意义来解释古汉语的双音节词汇八
(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
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固定结构时只能用它的
固定意义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
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
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
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
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
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
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
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
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常见误区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应
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
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
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应以词的古义为依据,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
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
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
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看翻译是否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
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
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脂
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
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
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误区六:不辨感情色彩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
似是而非的词,想肖然地进行判定。考生应注意联系文言材料上下文语境,根据
文中的情感进行判断。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
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
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1.单句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
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
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被动句(以
"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为主要标志)等特殊句
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
翻译。
2.复句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
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应注意检验译文是否强加了
关联词,检查译文所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误区八:不懂文言修辞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
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全句
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八一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
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误区九:不懂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可以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
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
职。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
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
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
捐生、就木、溢逝、老、故、逝、终等)有关的常识。
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
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误区十:误译原句语气
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
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
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
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
对点训练
文言文阅读[适用于新高考地区】
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闵、京兆韦著、颍川李
昙。帝悉以安车、玄^备礼征之,皆不至。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
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
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
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常
于家豫炙鸡•只,以•两绢絮渍酒中暴丁,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
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酸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肱与
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不应征聘。肱尝与弟季江俱诣郡,
夜于道为盗所劫,欲杀之,肱曰:"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
季江曰:“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盗遂两释
焉,但掠夺衣资而己。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他辞,终不言
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叩头谢罪,还所略物。肱小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帝既征肱不至及卜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
工竟不得见之阂,安之玄孙也,苦身修节,不应辟召。著隐居讲授,不修世务。
昙继母苦烈,昙奉之逾谨,得四时珍玩,未尝不先拜而后进,乡里以为法。帝又
征安阳魏桓,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夫干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
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
乃慨然叹曰:"使桓牛.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
1.【考点: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蓝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培/以被韬面言/患眩疾/
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B.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
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C.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
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D.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I音/以被韬面言/患眩疾/
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2.【考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负笈,背着书箱,形容读书多,也指游学外地,如〃负笈游学〃。
C.精庐,精美的房屋,地方官府为体现对人才的重视而准备的房屋。
D.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官吏的俸给。文中指追求高官厚禄。
3.1考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章郡太守陈茶赏识徐稚,曾请徐稚出来担任功曹,被拒。从不接见宾客的
他,特地为徐稚撰设一张专用的坐榻。
B.姜肱和姜季江兄弟情深,夜间路遇强盗,强盗要杀他们,兄弟俩的言行感动
了强盗,只被抢劫了衣服和财物。
C.李昙的继母性格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
物,总是先行礼,而后送上给继母。
D.桓帝又征召魏桓,家乡的人都劝他前往应聘。魏桓因为不满皇帝的骄奢淫逸,
权贵的贪污腐败,选择隐居不出。
★4.【考点: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
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于何有哉!〃遂隐身小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徐稚等五处士身上彰显了哪些品质?请从文
中概括出三点。
»»
文言文阅读[适用于全国卷地区]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
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
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才,愿附子喊,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
是连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
皆曰:"诺。〃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日:“天若有吾国,必疾有
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
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李子使而还,则君事之。遏之
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
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
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
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己也。〃去而之延陵。君子以其
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使于晋而反,
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
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
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
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节选自刘向《新序》)
6.【考点: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蓝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
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
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
成曹君君子/日能守节矣
D.曹宜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
成曹君君子/日能守节矣
7.【考点:掌握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必祝曰〃与“巫从旁望空代祝〃(《促织》)两句中的“祝〃字含义相同。
B."必疾有祸予身〃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去而之延陵”与“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非所以赠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
相同。
8.【考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延陵李子是吴国君主的第四位嫡子,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长兄遏让位给季
子,但季子极力推辞并认为长兄遏才是没有争议的继承人。
B.遏、余祭、夷昧三兄弟共同决定王位传弟不传子,为的是最终把王位交给季
子,因此他们不爱惜身体,甚至希望苍天早点降祸给自己。
C.阖闾对僚自立为吴王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和李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
派专诸刺杀僚后把吴国送给季子,但季子最终没有接受。
D.选文有两处对季子的评价,一是对其让国行为表示肯定,二是对其挂剑行为
表示赞赏。这也是《春秋》认为李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
★9.【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解析】"图〃是动词,宾语是“其形状","其"是"形状”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
除A、C项。“韬〃是动词,宾语是“面〃,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口"言''的宾语是"患眩
疾”,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2.C【解析】C项,“精庐,精美的房屋……”错误.精庐指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3.D【解析】D项,“权贵的贪污腐败”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由魏桓所言“今后
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这是说皇帝的骄奢淫逸。
4.(1)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
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
(2)魏桓就感慨地长叹说:“让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
于是隐居不出。
【解析】关键点:(1)耕稼,耕种;让,谦让,礼让:服,佩服;辟,征召;"不起"
前省略主语“他(2)乃,就;生行死归,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于,对;
隐身,隐居。
5.①淡泊名利:②安贫乐道:③重情重义:④以德服人。
【解析】①由“帝悉以安车、玄^备礼征之,皆不至”可知,恒帝对这五人都送给用一马
牵拉的安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由此
可以看出他们对名利的淡泊,②由“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苦身修节,不应
辟召〃可知,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而袁闵刻
苦修养自己的节操,不接受官府和朝廷的征召,由此可知他们安贫乐道。③由"稚虽不
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
寝"可知,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一定背着书箱前往吊
丧,姜肱和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著称,经常同盖一条
被子睡觉,由此口J以看出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④由“所居服其德”“肱托以他抨,终不
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叩头谢罪,还所略物〃可知,他们以德服人。
参考译文:
尚书令陈蕃向桓帝上书,推苕五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豫章人徐稚、彭城人姜肱、
汝南人袁闵、京兆人韦著、颍川人李昙。桓帝对所有的人都送给用一马牵拉的安车以及
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徐稚家境贫穷,经常
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
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陈蕃担任豫章郡太守时,按照礼节请求徐
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但在拜见陈蕃后,即行告退,不肯就职。陈蕃性
格方正严峻,从不接见宾客,唯独徐稚来时,特地为他摆设一张坐榻,徐稚走后,他就
把坐榻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又被推举为“有道”之士,在家中被任命为太原郡太守,他
仍不肯就任。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一定背着书箱前往
吊丧。他通常是先在家里烤好一只鸡,另外将一两绵絮浸泡在酒中,再晒干,然后用绵
絮包裹烤鸡,一直来到死者的坟墓隧道之外,用水将绵絮泡湿,使酒味溢出,准备一斗
米饭,以白茅草为垫,把鸡放在坟墓前面,将酒洒在地上进行祭吊后,留下自己的名帖,
就离去,不去见主丧的人。姜肱和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而著称,经常同盖一条被了•睡觉,他们不肯答应官府的征聘,姜肱曾经和他的弟弟姜季
江一道前往郡府,夜间在道路上遇到强盗抢劫,要杀他俩。姜肱对强盗说:“我的弟弟
年龄还小,受到父母伶爱,又没有定亲娶妻,我希望你们把我杀死,保全我弟弟的性命。”
然而,姜季江却对强盗说:“我的哥哥年龄比我大,品德比我高,是我家的珍宝,国家
的英才,请来杀我,我愿代哥哥一死。”强盗便将他俩都释放了,只将衣服和财物抢走
而已。兄弟二人到了郡府,人们看见姜肱没有穿衣服,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姜
肱用其他原因进行推托,最终没有说出强盗。强盗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惭傀和后悔,就
到姜肱的学舍来拜见他,叩头请罪,归还所抢走的衣物。姜肱不肯接受,用酒饭招待强
盗,然后送走他们。桓帝既然不能将姜肱征聘到京都洛阳,于是下诏,命彭城地方官派
画工画出姜肱的肖像。姜肱躺卧在一间幽暗的房屋里,用被子蒙住脸,声称患了昏眩病,
不愿出来受风,画工终究未能见到他的面目。袁阂,即袁安的玄孙,刻苦修养自己的节
操,不接受官府和朝廷的征召。韦著隐居在家,讲授经书,不肯过问世事。李昙的继母
非常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物,从来没有不先行礼,
而后送上给继母的,乡里都将他作为榜样。桓帝又征召安阳人魏桓,魏桓家乡的人都劝
他前往应聘,魏桓对他们说:“接受朝廷的俸禄,追求升迁高级官职,目的是为了实现
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今后宫美女数以千计、能缩小数目吗?御厩骏马一万匹,能减少吗?
皇帝左右的权贵豪门,能除去吗?"大家都回答说:"不能。"魏桓就感慨地长叹说:“让
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问,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隐.居不出。
6.A【解析】“不义〃的宾语是嘈君",因此"不义曹君"中间不断开,排除B、C两项。“成”
的宾语是"曹君","君子"作后一句的主语,因此在“曹君〃后面断,排除D项。
7.B【解析】A项,两个“祝"均为"祷告"之意。前句句意:吃饭的时候必定祷告说。后
句句意: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B项,"疾",前者意为"赶紧、迅速”,后者
意为“劲疾”。前句句意:一定赶快加祸给我。后句句意:声音并非劲疾了。C项,两个“之〃
都是动词,意为"到"。前句句意:季子就离开吴国到延陵。后句句意:无影无踪,不知
道它去到什么地方。D项,两个“所以”都表示方式方法,译为“用来......的”。前句句意:
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后句句意:是用来传授道埋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8.D【解析】D项,“这也是《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说法错误。“《春
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是“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且《春
秋》评价的只是第一个事迹,不涉及向徐君赠剑。
9.(1)他们坚持要拥立季子,季子抛弃了他的家产去耕田,他们才放弃了立季子的想
法。
(2)(季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代理合同范本
- 个人自建包工合同范本
- 学校证订书合同范本
- 个人藏品交易合同范本
- 临时设施 劳务合同范本
- 房屋工程终止合同范本
- 海边出售地皮合同范本
- 个人定车合同范本
- 2025工程合同范本简化、实际案例解析
- 2025商业办公楼租赁合同模板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GB/T 44333-2024绿色产品评价耐火材料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前程无忧国企招聘笔试题库
- 产业园区开发全流程实操解析
- 2024版滴灌购销合同滴灌合同
- TD/T 1057-2020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正式版)
- 【含答案】高处安装、维护、拆除理论考试200题
-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宁波财经学院
-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 2024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