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学习资料_第1页
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学习资料_第2页
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学习资料_第3页
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学习资料_第4页
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循环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与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贮存血量: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到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一次性运动对血容量的影响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短时间运动时总血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储血库里的血被动员入循环,使循环血量增加;而短时间运动出现的血液相对浓缩,其原因可能由于储血库的血中血浆量相对较少,血细胞容量较大,进入循环血中使血细胞浓度相对增高。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的溶血,肾脏和消化道也常常排出少量红细胞,但一般数量极少,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影响不大,红细胞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血容量的改变主要是由血浆水分转移情况决定,如果血浆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到组织间液或排出体外,将引起血浆容量减少,产生血液浓缩现象。反之,如果组织间液的水分渗入到毛细血管,血浆容量增加,则血液稀释。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寿命:平均为120天数量:成年男子450-550万个/立方毫米平均为500万个成年女子380-460万个/立方毫米平均为420万个作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运动后即刻观察到的红细胞数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所引起。长时间运动时,排汗和不感蒸发的亢进引起血液浓缩。

短时间的静力性或动力性运动中,肌肉持续紧张收缩使静脉受到压迫,血液流向毛细血管增多,并贮留在那儿使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浆中的水分渗出,也使血液出现浓缩。2.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三)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全血标本中0.37-0.5、即37%-50%,女子低于男子。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胞数的变化相一致。(四)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1.红细胞流变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即被动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流的阻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细胞的流变性。红细胞流变性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的轴向集中以及红细胞内的胞浆流动等。2.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依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种:①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②红细胞内部粘度;③红细胞膜的弹性。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比红细胞大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的细胞浆含有颗粒,根据颗粒染色的不同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一)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30%分类:单核细胞占2~8%嗜酸性粒细胞占0~7%嗜碱性粒细胞占0~1%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肌动白细胞增多

概念:把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为肌动白细胞增多

(三)运动时白细胞的变化研究表明,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其增加的幅度随最大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无论是短时间(5分钟)还是持续长时间(30分钟),运动停止后即刻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增加幅度都显著低于最大负荷运动后即刻。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增加幅度反而减少。(四)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的恢复速度越慢。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血小板生理特点及功能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血小板功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功能特性:☆粘着: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

(二)运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研究表明,血小板数的增加只在大强度运动下发生,其增加的幅度与负荷强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增加幅度最大达18%。这些血小板多是以脾脏中贮存的那部分“中老年”血小板。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一、血红蛋白的功能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我国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每100毫升血液中为12-16克,平均14克;成年女子血红蛋白含量为11-l5克,平均约13克。对象例数血红蛋白数值(克%)研究者及时间男女中国人288914.3512.75易见龙等综合(1959)日本人93514.112Sell(1956)加拿大奥运会队员18714.712.9Glement等荷兰奥运会队员17915.514.4Dewijn等我国运动员(11项)58013.8314.44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1974)我国成年运动员(42项)113014.4512.91秦孝梅等(1984)我国青少年运动员(42项)38314.0113.11秦孝梅等(1984)北京体院学生11114.7613.01宋成忠等(1978)血红蛋白功能①运输O2的作用②运输CO2和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

由于Hb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血液的有形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正常情况下Hb的变化与红细胞的变化是一致的,运动中凡能影响红细胞的因素都能影响Hb。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一)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Hb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在应用Hb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低,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2.运动员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生物周期等的周期性差异。3.虽然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男运动员Hb值不应超过17克(170g/L),女运动员不应超过16克(160g/L)。最低值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80%。同一次检测中,如果个别运动员Hb值与同队平均值相差过人时,应引起注意。4.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恢复时,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也最好,可能这一时期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最佳期”。这个“最佳期”并不是出现在人们想象的“超量恢复期”。

5.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如根据1-2周时间内运动员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反应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等,而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在观察分析Hb指标变化时,应结合其他指标(如无氧阈、尿蛋白、心率等),以及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6.Hb指标的应用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项目。其他项日只能以此作为参考指标。(二)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践证明,按每名运动员的Hb平均值,可将Hb值的个体差异分为三个类型,即偏高型、正常型和偏低型。每一个基本类型中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按标准差(SD)大于1克%为波动大者,小于1克%为波动小者。因此,理论上可以把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只有四个类型:即偏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和偏低波动小者。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力性项目运动较好。而以血红蛋白值偏低波动小者为较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