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_第1页
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_第2页
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_第3页
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_第4页
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径蹲踞式起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和技术要领。8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基本动作,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环节,起跑反应时较之前有明显提高。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在50米跑中运用蹲踞式起跑技术,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包括双脚的位置、膝盖的弯曲程度、手臂的摆放等。明确"各就位""预备""跑"三个环节的动作顺序和节奏,尤其是"预备"姿势时身体重心的前移和臀部的抬起。2.教学难点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快速启动能力,能够在听到口令后迅速蹬地起跑,发挥出最大的起跑速度。保持起跑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和协调,避免出现起跑犯规或身体失衡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和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2.分解练习法将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动作分解为"各就位""预备""跑"三个环节,分别进行针对性练习,逐步掌握每个环节的动作技术,降低学习难度。3.游戏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和竞赛活动,如起跑接力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蹲踞式起跑技术的能力。4.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动作,通过个别指导、集体纠正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技术,提高动作质量。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3分钟)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安排见习生。2.教学组织四列横队集合,如图所示:××××××××××××××××××××××××××××××××教师位于队列前方。

准备部分(7分钟)1.慢跑热身学生成两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两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在慢跑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呼吸节奏,调整身体状态。2.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头部前后左右转动,幅度适中,每个方向转动4次。肩部运动:双肩向前、向后绕环,各绕环4次;双肩向上、向下耸动,各耸动4次。扩胸运动:两臂胸前平屈,然后向两侧打开扩胸,重复4次。腰部运动:双手叉腰,腰部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各转动4次。膝关节运动:双手抱住膝关节,做屈伸运动,每个动作重复4次。手腕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做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各转动4次。教学组织:学生跟随教师口令,在原地进行关节活动操练习。3.专项准备活动小步跑:学生成两路纵队,在跑道上进行小步跑练习,要求频率快、步幅小,每组练习30米,共练习3组。高抬腿跑:学生成两路纵队,在跑道上进行高抬腿跑练习,要求大腿高抬,频率适中,每组练习30米,共练习3组。后蹬跑:学生成两路纵队,在跑道上进行后蹬跑练习,要求蹬地有力,摆动腿积极前摆,每组练习30米,共练习3组。教学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进行各项专项准备活动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强调动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基本部分(25分钟)1.蹲踞式起跑动作讲解示范教师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蹲踞式起跑是通过降低身体重心,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迅速蹬地起跑,从而获得较快的初速度。教师进行完整的蹲踞式起跑动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各就位":双脚前后站立,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半左右,后脚距离前脚一脚左右,两脚的中轴线与跑道中心线平行。双手撑地,与肩同宽,手指向前。膝盖跪在地上,两膝距离略宽于肩,身体重心落在两手和前脚上。"预备":听到"预备"口令后,臀部慢慢抬起,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此时肩部稍超出起跑线,同时前腿的膝关节仍保持弯曲,后腿的膝关节逐渐伸直,但不要完全伸直,脚跟不要离地。眼睛注视起跑线的前下方,注意力集中,准备起跑。"跑":听到"跑"的口令后,双手迅速推离地面,同时两腿用力蹬地,使身体向前上方跃起,迅速进入加速跑阶段。起跑后的第一步要小,第二步要大,逐渐加速。学生观看教师示范,认真倾听讲解,初步建立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表象。2.分解动作练习"各就位"姿势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观察并纠正。练习者按照"各就位"的动作要领,做好起跑前的准备姿势,保持30秒左右,然后交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纠正学生双脚位置、膝盖弯曲程度和身体重心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各就位"姿势。"预备"姿势练习在"各就位"姿势的基础上,学生听到"预备"口令后,进行"预备"姿势的练习。注意臀部抬起的高度和身体重心的前移,同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晃动。每组练习保持1520秒,重复练习34组。教师再次强调"预备"姿势的关键要点,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纠正,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提高动作质量。"跑"的动作练习学生在做好"预备"姿势后,听到"跑"的口令,迅速蹬地起跑,向前跑出1015米。重点体会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快速启动能力,注意蹬地的力量和方向,以及手臂的摆动配合。每组练习跑23次,重复练习34组。教师观察学生的起跑动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对于起跑力量不足的学生,指导其加强腿部力量练习;对于起跑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示范和指导。3.完整动作练习学生进行完整的蹲踞式起跑练习,从"各就位"开始,依次完成"预备"和"跑"的动作。要求动作连贯、协调,起跑速度快。每组练习完成后,休息片刻,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每组练习跑12次,共练习56组。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节奏感,鼓励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学习,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4.游戏竞赛起跑接力比赛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学生站在起跑线后,依次进行蹲踞式起跑。第一名学生起跑后,跑至50米处绕过标志杆返回,将接力棒传递给第二名学生,第二名学生重复上述动作,依次类推,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比赛过程中,教师强调起跑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比赛顺利进行。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蹲踞式起跑技术的能力。

结束部分(5分钟)1.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拉伸活动,如手臂拉伸、腿部肌肉放松等。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深呼吸,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手臂拉伸: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在身体后方交叉,然后慢慢向上抬起手臂,感受肩部和手臂的拉伸,保持1520秒。腿部肌肉放松: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握住一侧小腿,慢慢向身体拉近,感受大腿后侧肌肉的拉伸,换另一侧重复练习,每个动作保持1520秒。教学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在原地进行放松活动,教师在队伍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放松身体。2.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主进行蹲踞式起跑的练习,每次练习1015分钟,重点体会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让学生思考蹲踞式起跑与站立式起跑在动作上的区别,并与同学交流讨论。4.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教学组织:学生有序解散,教师收拾器材。

五、教学预计1.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基本动作,起跑反应时较之前有明显提高。2.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为40%50%,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3.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部分学生起跑时爆发力不足,蹬地力量不够。解决方法:加强腿部力量练习,如深蹲、蛙跳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起跑爆发力的专项练习,如快速起跑冲刺等。部分学生起跑姿势不正确,如身体重心不稳、手臂摆动不协调等。解决方法:加强动作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要领,通过分解练习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起跑犯规的情况。解决方法:强调起跑规则,让学生明确"预备"姿势的要求和"跑"的口令下达后才能起跑,在练习过程中加强监督,及时纠正犯规行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蹲踞式起跑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起跑动作,起跑反应时也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竞赛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协调性的差异,掌握起跑技术的速度较慢,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