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3分共分)1.下图为画家李可染1950)A.彻底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B.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C.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变革D.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2.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区域省份项目数(个)计划投资额(万元)东部京、冀952433中部晋、皖、赣、豫、鄂、湘37604727西部蒙、川、渝、滇、陕、甘、新48579762东北黑、吉、辽56785256A.以“备战”为指导思想B.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C.强调质量与效益统一D.统筹兼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3.据统计,到1952年底,河南省全省工农业生产已超过1936年的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39.01亿元,比1951年增长1949年增长58.6%57661951年增长24.8%。这一现象()A.说明农业集体化已势在必行B.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C.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D.为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奠定基础4.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同与会国政府代表团广泛接触,增进了解和友谊,提出开展经济与文化合作,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此举()A.冲击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B.成功化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C.使中国与亚非各国普遍建交D.有力塑造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5.196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西南铁路建设会战问题。会议认为成昆铁路是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的西南战略后方基地的主要干线,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铁路修到攀枝花。上述现象的出现()A.根本上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B.推动了八字方针的有效落实C.有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D.基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考量6.1958年北戴河会议后全国的中小型厂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仅据四个省的统计,新建厂矿就有15000多个,全国职工人数也急剧增加。但到1962年全国城镇人口在上年基础上减少了453514明()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得到落实B.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阻碍重重C.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已解决D.三线建设受到国内形势影响7.1983的利润,按百分之五十五的税率交纳所得税。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照国家核定)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了按劳分配的经济原则C.扩大了国营企业的市场参与权D.体现了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8.1983年10到1984年底,撤社建乡工作基本完成。撤社建乡旨在()A.精简政府机构以提高治理效率B.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建立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D.保障和推动农村的各项改革9.1993年5月开始,中国90%以上的县(市)放开了粮油销售价格,并先后放开了钢铁产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国家定价的比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只占5%,一大批区域性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相继建立。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1019931992年和1996()A.拓展外交活动空间,创造经济发展环境B.提升自身国际形象,展现大国责任担当C.配合其他大国行动,共同主导国际秩序D.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1988)A.强化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B.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D.宣示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12.据下图信息可知,人类早期文明()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B.都发源于大河流域C.彼此隔绝独立发展D.呈现多元一体格局13282条,包括诉讼手续、财产权、债权、奴隶制度、婚姻、遗产继承、刑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且保留有同态复仇和神明裁判的原始痕迹。据此可知,古巴比伦()A.社会等级森严且法律极不公正B.法律深受宗教和习俗的影响C.奠定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D.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利益14.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缺陷导致城邦危机,引发反民主制思潮。公元前年寡头派趁机发动政变,民众妥协,先后建立起400人极端寡头制和5000人温和寡头制。但在雅典民主传统的影响下,公元前410年,雅典又恢复直接民主制。据此可知()A.城邦内部的混乱导致文明衰退B.雅典政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C.直接民主的弊端引发寡头政治复兴D.妥协智慧推动雅典城邦的民主进程15.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但其生死取决于他能否维护秩序,任何失序现象都会被视为法老已丧失众神支持的征兆。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法老()A.削弱了神权在埃及的影响力B.建立了专业行政官僚队伍C.修建了金字塔凝聚国民认同D.强化了对自身的道德要求16.下图所示为迪蒂摩斯墓碑,所处时代大约在托勒密时期或罗马控制埃及后不久。墓碑中心是圣书体象形文字,其下是希腊文,紧接着是世俗体象形文字。由此可见,当时()A.希腊文化深受埃及文明影响B.埃及文字是西欧诸文字的鼻祖C.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存在交流D.埃及文明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分)1716分)材料1950年7月20日至9月211950年10月14查勘测量,实施灾后工程建设计划。1950年至1957年间,新中国治淮成效显著。国家为治淮投资13.3亿元,共完成工程土方15水土流失治理由一家一户分散单一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1983年党中央支持“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国务院在19932003年政府倡导开发了关于水土保持的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摘编自李瑞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8分)(28分)1812分)“复杂社会”指的是在古代世界的一些地区中出现的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形态。早期的复杂社会都是建立在粗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剩余粮食使得很多人能够集中居住在城市,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在公元前3500年到前500年间,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独立产生了复杂社会。绝大多数的复杂社会都建立了政治权威和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税收和收取贡赋的方式将社会剩余产品集中起来,再分配给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大多数的复杂社会都发明或是借用了文字系统,创建了正规的教育体系,并让知识精英掌握那些能够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技能。同狩猎采集的小群体、小规模的农业群体或者游牧民族相比,复杂社会创造的财富,支配人力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复杂社会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地域上施展自己的能量,追逐利益,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念。——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复杂社会”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复杂社会”6分)1912分)材料书籍,沉淀着文明。由文明而思民族、而思国家,在饱含人类生活悲欢离合的字句间,去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信念和胸怀。《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记忆》《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记忆》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成就。某出版社计划创作一本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书籍,请你仿照示例为其拟一书名并设计至少两个篇章标题,并说明12分)2012分)材料一1979年,我国确立了环境保护费制度。2016收环保税。环保税的征收主体为税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由当初主导征税变为协助征税的角色。过去的排污费制度仅仅规定了一档费收减免档次。但现实情况复杂多样,一个减免档次过于笼统,使得减免不能分层次进行。环保税情况决定如何适用税率。排污费征收后实行的是分配制度,按照中央和地方19不再进行税收分成。——摘编自苗博然《一字之差的高度——环保“费改税”的变化分析》材料二环境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特点。对于排污的企业和个人来讲,违反税法,将受到比污染收费更加严格的法律制裁。同时环保税,也将政府征税的权力关进了法律的笼子里。环境税把企业污染生态环境的社会成本转换成其自身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成本高过收益,企业就会破产。通过税收方式真正将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收税制度使企业增加对环保技术的需求,这对环保技术发展有促进作用,带动了绿色经济。我国治理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由于受到我国财力的制约,我们用于环保事业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资金缺口非常大。环境税作为一种征收面广、强制程度高、刚性强的税种,无疑能够筹集到稳定、充足的环保资金,能很好地缓解我国环保资金奇缺的现状和困境。——摘编自李霁友《环保费改税对我国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16分)(28分)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DDACDCD题号1213141516答案BABBBC1【答案】B【解析】据图片《新得的黄牛》及创作时间1950年可知,当时正处于土地改革时期,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故选B项;土地改革只是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小农经济分散性在后来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后才逐步得到改善,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实现土地公有制的根本变革,排除C项;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排除D项。2【答案】D【解析】“一五”计划在全国各区域都有工程布局,体现了统筹兼顾;同时东北项目数和投资额都较多,D为指导思想是20世纪60计划(1953—1957年)并非以“备战”为指导,排除A项;从表格数据看,东北项目数56个,计划投资额785256万元;东部项目数9个,计划投资额52433万元等,各区域项目数和投资额差距明显,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排除B项;表格仅呈现了“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在不同区域的布局与投资情况,没有关于工程质量与效益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河南省在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的良好发展成果,为国家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在经济等方面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经验和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故选D1952年底的经济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工农业生产等整体经济发展情况,未涉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问题,不能由此推断出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题干时间1952年底不符,排除B1952经济已经基本恢复,而不是这一现象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时间逻辑错误,排除C项。4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可知,中国政府代表团通过广泛的接触,增进了与其他亚非国家的了解和友谊,展示了中国的开放态度和友好姿态,说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有力塑造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故选D项;万隆会议主要参与者是亚非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处于独立初期,正在努力摆脱殖民统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限于亚非地区,促进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并未造成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A项;万隆会议的主要参与者是亚非国家,而不是西方国家,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并未直接解决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虽然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意愿,但“普遍建交”的说法过于夸张,建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凭一次会议就实现,排除C项。5【答案】D【解析】1964年,中国正处于冷战时期复杂国际环境中,面对严峻的外部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国家决定实施“三线建设”战略,成昆铁路作为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其建设对于开发西南资源和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决策体现了国家对国际形势的考量,通过加强内陆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国家自给自足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外部威胁和可能的军事冲突,故选D项;成昆铁路的修建对西南地区交通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根本上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交通网络的改善和区域均衡发展的支持,排除A项;成昆铁路的建设主要是基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考量,特别是应对美国和苏联的威胁,虽然成昆铁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落实,但其核心目标是增强国防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经济调整,排除B项;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涉及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成昆铁路的建设更多基于增强国防力量需要,与国际形势严峻有关,排除C项。.6【答案】A【解析】1958年北戴河会议后掀起了大跃进等运动,出现了“大炼钢铁”等情况,使得全国的中小型厂矿大量建立,职工人数急剧增加,但后来由于“左”倾错误等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之后开始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降低工业生产指标,关停并转效益差的企业,精1962年全国城镇人口和职工的减少表明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得到了落实,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人口和职工的变化情况,属于合理的调整,而不是强调城市化进程的阻碍问题,排除B项;1962年时国民经济调整还在进行中,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三线建设主要是从1964年开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和现象关联不大,排除D项。7润可以留给企业,使得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支配资金,从而扩大了国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参与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主动性,故选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利改税主要是调整了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企业内部的分配方式并没有被改变,依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来激励员工,排除B项;利改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内国营企业的活力,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与对外开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8D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途径,排除A项;虽然“撤社建乡”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条件,但其主要目标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治理效率的提高,而非直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更多体现B来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步提出来的战略目标,排除C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993年中国绝大部分市县放开粮油等商品的价格,国家定价比重大幅下降,同时区域性交易市场相继建立,这是受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影响,大大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控,扩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为价格机制的改革和市场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制度保C1984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的决定,排除B项;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但对内价格机制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并不直接依赖于对外开放的程度,排除D项。101993面有各种限制,加入了各种国际公约等,这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举措,也体现了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选D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有助于拓展外交活动空间,材料体现的是限制化学武器出口等,与拓展外交空间关系不大,排除A项;加入各种国际公约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但这属于材料中措施的影响,并非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大国,不体现配合行动,且“主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可知,邓小平强调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重视高科技B1995A是发展科技,未强调用市场还是计划发展经济,1992年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C项;结合时间“1988D项。1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可知,古代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古代印度河、中国的商朝,都诞生了不同形式的文字且有些文字延续发展出更多类型文字,这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多元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古代克里特文明不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排除B项;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排除C项;人类早期文明相对独立,多元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保留有同态复仇和神明裁判的原始痕迹”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法典序言中充满了对汉谟拉比的神化和对神权的强调,宗教仪式在司法过程中极为重要,同时原始的报复性法律观念,属于原始公社时期B步性,故“极其不公”一词表述过于片面,排除A项;虽然《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对后世法律体系有一定的影响,但法典中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与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不同,排除C项;法典确实维护了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但材料不仅涉及到对于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保障,还涉及到法律审理中的部分原则,故“维护奴隶主”表述相对片面,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尽管雅典经历了寡头制的政变,但在民主传统的影响下,最终还是恢复了B衰退”与题意相悖,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直接民主的缺陷导致城邦危机,并引发了寡头派的政变,但并未说明这引发了寡头政治的复兴。寡头政治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恢复了民主制,排除C项;材料中有提到民众妥协建立起寡头制,但并未强调这种妥协智慧推动了雅典城邦的民主进程。而且,最终恢复民主制的原因更多是受民主传统的影响,而非妥协智慧,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法老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维持国家秩序,这要求法老有一支专业的官B老并没有削弱神权的影响力,排除A项;修建金字塔是服务于法老对死后继续统治的念想,并不是为了凝聚国民对其统治的认同,排除C项;道德要求对于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古埃及这样的专制社会中,它并不总是足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法老的统治地位更多是基于其神性、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仅仅基于其道德行为,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圣书体象形文字,其下是希腊文,紧接着是世俗体象形文字”可知,迪蒂摩斯墓碑上文字既有希腊文字,也有埃及文字,反映了这些地区间存在着交流,故选C项;据材料“托勒密时期或罗马控制埃及后”可知,这些时期或事件都反映了欧洲对埃及的侵略,是欧洲文化影响埃及文明,排除A项;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排除B项;墓碑上出现不同地区的文字,反映了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宗教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6分)(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颁布法律并成立专门机构;群众广泛支持、积极参与;治理方式多样;统筹安排,与8分,任答4点即可)(2)意义:改善了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8分,任答4点即可)【解析】(11950年10月14日颁布了......1993年1960年水土流失治理由一家一户分散单一治理发展......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可知,群众广泛1983一创举,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可知,将治理淮河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注重淮河经济开发;2003共享”可知,注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治理等。(2)据材料“1950年至19572003年政府倡导开发了关于水土保持的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结合所学国民经济的恢复、综合国力的提升等内容,从对淮河的生态环境影响、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治理能力等方面论述。18【答案】(12分)(16分)特点: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已经产生社会分工;社会存在阶级分化;有政治权威和政府管理部门,能够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拥有文字系统和教育体系;实力强大;城市的出现;商业活动的兴起;文学2分,任答三点即可)(24分)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推动文明演进;社会管理更加有序,为文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文字和教育保障人类文明传承;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理部门,通过税收和收取贡赋的方式将社会剩余产品集中起来”可得出“有政治权威和政府管理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