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_第1页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_第2页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_第3页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_第4页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诗的诗意,体会诗人对音乐的独特描绘和情感表达。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深入理解两首诗中对音乐描写的精妙之处,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清晰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2.难点体会诗人如何通过诗歌传达对音乐的主观感受,以及这种感受背后的深层情感。从文化背景等角度理解两首诗艺术风格差异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初步体会诗意。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3.讲授法:对诗歌的背景知识、重点字词、表现手法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古筝曲《渔舟唱晚》,营造音乐氛围,然后提问学生:听完这段音乐,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如果让你们用文字来描绘这段音乐,你们会怎么写?由此引出古代诗人对音乐的精彩描写,进而导入新课--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1.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韩孟诗派"之称,代表作有《师说》《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出身于皇室后裔,但家道已经没落。李贺一生愁苦多病,27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想象力极为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梦天》等。2.背景介绍《听颖师弹琴》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韩愈在长安,仕途不顺,心情抑郁。颖师是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演奏的琴声让韩愈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而闻名京城,李贺听了他的演奏后,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两首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两首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两首诗描绘的音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四)理解诗意(15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两首诗,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开始,如同小儿女在耳边亲昵地私语,诉说着恩恩怨怨。"昵昵"形容声音柔和细腻,"尔汝"表示亲昵。"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忽然,琴声变得高昂激越,就像勇士奔赴战场。"划然"形容声音突然变化,"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像浮云、柳絮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飘荡。形容琴声悠扬、空灵。《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在深秋时节,弹奏起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连空山上的白云也被吸引,凝聚起来不再飘动。"吴丝蜀桐"指箜篌的精美,"张"指弹奏,"颓不流"形容云被琴声吸引而静止。"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素女也为之愁容满面,因为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江娥"即湘娥,"素女"是神话中的神女,这里用她们的愁来衬托李凭箜篌声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仿佛使女娲炼石补天之处也被触动,石头被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形容箜篌声的奇异和震撼力。

(五)分析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20分钟)1.小组讨论:两首诗分别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从描写的角度、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描写角度《听颖师弹琴》:从演奏者和听众的角度来写。诗中既描写了颖师弹琴的高超技艺,如"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等,又通过诗人自己听琴时的感受,如"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侧面烘托出琴声的感染力。《李凭箜篌引》:主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来写。通过描写音乐引发的各种奇妙景象,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展现了箜篌声的神奇魅力。描写手法《听颖师弹琴》: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如"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将琴声比作小儿女的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将琴声比作勇士赴敌,"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将琴声比作浮云柳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琴声的变化;"湿衣泪滂滂"则是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触觉感受,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李凭箜篌引》:运用了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等手法。如"石破天惊逗秋雨"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箜篌声的震撼力;诗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如"江娥啼竹素女愁""女娲炼石补天处"等,创造出奇幻瑰丽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浪漫色彩。3.多媒体展示相关音频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两首诗中描写的音乐,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描写手法。

(六)体会诗人情感及诗歌风格(15分钟)1.思考: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有何异同?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高度赞美之情。韩愈通过描写颖师弹琴的技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动;李贺通过描绘李凭箜篌声的奇妙,表达了对李凭高超技艺的惊叹。不同点:《听颖师弹琴》中诗人的情感较为直接和强烈,从开始的欣赏到中间的感动,最后泪湿衣衫,情感层层递进;而《李凭箜篌引》中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奇幻、浪漫,通过一系列神话传说和奇妙景象,将对音乐的赞美之情融入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中。3.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风格特点:《听颖师弹琴》风格较为写实,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描绘了琴声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情感真挚动人。《李凭箜篌引》风格奇幻浪漫,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想象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七)比较阅读总结(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两首诗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点。2.强调比较阅读的重要性: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在今后的诗歌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给出一些描写音乐的诗句,让学生判断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并与《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中的手法进行比较。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让学生仿照两首诗中对音乐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某种声音的文字,字数在200字左右。

(九)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对两首诗的理解、比较阅读的方法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等方面。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代诗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十)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并默写《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音乐描写诗,写一篇赏析短文,重点分析其描写音乐的手法和情感表达,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诗歌原文、注释、相关图片和音频等。2.打印好的诗歌原文及练习题,分发给学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比较阅读教学,学生对《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这两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诗歌鉴赏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