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勤奋用功,才有真才实学天才的人是有的,那是人们成才的一种内因。但是天才不肯定能成才,历史上幼年聪慧伶俐,却不立远大志向,也不勤奋学习,长大后无所作为变成庸才的也很不少。另有一些青少年,天资聪颖,但是读了几本书,有了一点儿基础学问以后,便自高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甚至到处出言不逊,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于是良师益友视之为鸱枭,不敢再接近他;而他自己固步自封,学问到此为止,最终成了半瓶醋、半桶水,难以真正成才了。所以,有了天才的内因,还必需自幼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努力,刻苦用功,不断求进步,才能真正成才。勤奋刻苦是自己的事,和树立远大志向一样,别人代替不了,也不能硬加压迫,所以也是成才的内因,并且是比天才和立志更为重要的内因。那些自幼不很聪慧,甚至智力略低于常人的人,因为他自知不如别人,就自幼立定了迎头赶上的志向,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上肯加倍努力地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到头来最终得以成才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这样的成才更为珍贵,对别人更有启发。古人把求学与成才比作植树,春天肯为树木松土浇水施肥,秋天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这种比方是颇为恰当的。
这里先举些原来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用功,后来最终成才的实例:
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有人说他是生而知之者,可见他在幼年是很聪慧的,但是他的家庭并不富有,幼年未能受到良好的教化。他的学问是从15岁那年起,自己知道发奋读书了,通过勤学好问的刻苦自学,才渐渐地积累起来的。他曾经说过,他在学习的时候,从来也不会感觉到厌倦。他读《易经》的时候,把这部用竹简编写的书翻来覆去地读了很多遍,连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三次,这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韦,就是熟牛皮。韦编,就是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坚韧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三次,这说明孔子读《易经》是多么的勤奋用功。读《易经》如此,读其他书也莫不如此。正是因为孔子既有天才,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高校问家,成为影响中国达二千多年之久的大圣人。
东汉时期的王充,自幼不同于其他儿童,别人宠爱捕雀捉蝉,他却宠爱读书写字。六岁时,父亲起先教他读书,他过目不忘。八岁进书馆读书,同学百余人,几乎人人都因为顽皮或成果差而挨过老师的鞭子,只有王充按部就班、成果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老师教他读《论语》、《尚书》,他一天能背诵千余字,并且能懂得意思,真可以说有点儿天才。他并不以自己有天才而自满,而是始终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正是因为他以勤奋出名,所以出身寒素的他才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进了太学,在良师益友的教化与熏陶下,他更加发奋用功了。他的老师班彪讲课时宠爱旁征博引,内容非常丰富。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肯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有了体会,才自信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他在太学读书几年,太学里保藏的书都读遍了,于是他在课余去洛阳街上书铺里读书。他买不起书,但是每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能背诵。如此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的王充,后来最终成长为历史上闻名的思想家。他的不朽著作《论衡》,被誉为“黑夜里放射出的人民才智之光的明灯”,由此可见其内容的精湛。像王充这样天才加勤奋的成才典型,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教化意义。
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的王筠,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写文章,16岁那年写的《芍药赋》,文辞极美,被人们广为传诵,在乡里颇有点儿名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年。可是王筠并不因为自己聪慧过人而傲慢,他为人非常虚心,学习非常刻苦。他读《五经》,每部都读了七八十遍。他尤其爱好《左氏春秋》,把它读得滚瓜烂熟,并且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他抄书成了习惯,从十三四岁起,每读一部书,都要把这部书整个抄写一遍。除了《左氏春秋》外,他抄写《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各两遍,子史诸集各一遍,抄成的本子,共有百余卷。王筠自己说,经过这样又读又抄,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书中的内容才记得牢牢地恒久不会遗忘了。因为王筠如此刻苦用功,所以他的学问大有进步,文章越写越好,连当时闻名的文学家沈约,每次读到他的文章时,都要反复吟诵,自叹不如。后来王筠受到重用,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他做过尚书吏部郎、秘书监、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等官,不光在政治上很有建树,并且还著书百余卷,流传后世。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闻名学者李铉,自幼非常聪慧,但因家庭贫困,九岁那年靠着亲戚挚友的帮助才起先上学读书。他一边上学,一边还得帮助家里干地里的农活。农忙季节还要短暂停止学习,抢收抢种。但是李铉读书比别人用功,成果也比其他同学要好得多。16岁那年,他就读完了《诗经》、《尚书》、《礼记》、《周礼》、《仪礼》、《左传》等儒家经典,写了很多读书笔记。在家乡已经没有人再能教他了,他便和同学结伴外出求学,拜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儒学大师徐遵明门下受业。李铉跟徐遵明学了五年,五年中很多日子都是黎明即起,到深夜才睡觉,连睡觉时也经常是衣不解带,偶有心得就赶快起来写读书笔记。他这样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继承了老师的学问,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果告辞老师回家。后来李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书,完成了《孝经义疏》、《论语义疏》、《毛诗义疏》、《三礼义疏》、《春秋三传异同》、《周易义例》等多种著作,成了当时很闻名的一位学者。
唐朝的李绅,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悯农》诗,是人们所熟知的闻名诗人。他六岁丧父,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李绅天资聪颖,接受实力极强,是个别出心裁的天才少年。在母亲的教化下,李绅知道聪慧还必需加上刻苦用功,学业才能有所成就。他特殊宠爱诗,每读一首前人的闻名作品,都要十遍百遍地吟诵,不但要求自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并且还要求自己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用字押韵的精妙之处。李绅15岁时,寄住在无锡惠山寺里读书,在宁静的寺院中,在惠山的松林怪石之间,他更加刻苦用功,用心致志地读书,写下了很多诗篇。《悯农二首》,就是他视察了山下农夫的辛勤耕耘和贫苦生活、地主收租时的残酷剥削以后,写下的早期作品。李绅的成名,虽然有天才的因素,但是主要缘由还是刻苦用功的结果。
宋朝闻名的政治家文彦博,幼年就很聪慧。有一次,他和很多小伙伴在一起踢球,一不当心,把球踢进了一个很深的树洞里。他们轮番着用手去掏,都没有掏着;想用两根竹竿像筷子夹菜那样去夹,也夹不上来。文彦博在树洞边视察了一阵以后,灵机一动,想出了个灌水浮球的方法。他叫小伙伴们拿来水桶木盆,大家一齐往树洞里灌水。树洞灌满了,球也就浮了上来。小伙伴们都很佩服文彦博的聪慧能干。在学习上,文彦博并不倚仗自己的聪慧,而是聪慧再加勤奋,非常刻苦地用功。他拜在当时闻名学者史炤门下,攻读四书五经。史炤的母亲懂点相面之术。她细致地视察了文彦博的容貌和举止以后,认为他长大后可以做到枢密使一类的官。师祖母的话给了文彦博以极大的鼓舞,他更加刻苦用功了。他不但非常细心地读书,并且努力熬炼身体,留意边防形势和军队的训练,成了个文武全才。他10多岁进士及第,从知县始终做到宰相,对整顿财政、加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了宋朝一位非常精彩的政治家。
宋朝的司马光,人们也都是很熟识的。他自幼聪慧,七岁就凛然如成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句句记在心头,回家后能原原本本地讲给家里的人听。打破水缸救出落水同伴的故事,也是他少年时代的作为,后来京洛间甚至以这件事情为题材,绘成年画卖钱,用以教化孩子。由此可见,司马光也是有点儿天才的。可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赋较高而满意,自幼就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音乐、律历、天文、书数都广泛涉猎探讨,除了释老之学以外,他都有丰富的学问和精彩的著作,《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稽古录》、《潜虚》是他的不朽名著。他于20岁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后来官至宰相,可以说是青年成才、老当益壮的闻名历史人物,是天才加勤奋而成才的典型。
下面再举些幼年不很聪慧,但是有自知之明,肯于刻苦用功,后来最终成才的实例。
晋朝的周处,从小死了父亲,因为没人管他,从来不爱动脑筋,更谈不上有没有天才。他没有上学,一天到晚游游逛逛,打拳踢腿,舞刀弄棒,到10多岁时,虽然练就了一身力气,却到处惹是生非,闹得四邻担心。人们把他和南山上的猛虎、长桥下的蛟龙,合起来称为“三害”,只要一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不敢和他接近。后来,他从父老口中知道人们都很胆怯 猛虎和蛟龙,就上山射死猛虎,入水勇斗蛟龙。他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才把蛟龙杀死。当他回到家里时,看到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正在相互庆贺,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害,被人与猛虎蛟龙同等看待,于是就下决心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他到苏州去请教当时出名的高校问家陆机、陆云兄弟,对陆云说:“我想好好自学,却怕岁月蹉跎,已经太晚了。”陆云说:“我听得古人有句谚语,‘能改过自新的人是最珍贵的’。你虽然比一般的学童大了几岁,但是终归还很年轻,我只怕你不愿立志,不怕你学业无成。你只要肯立志努力学习,将来肯定会成才的。”周处听了陆云的劝说,从今起先好好学习,他虽然天资不高,并且走了一段弯路,学习起来很是吃力。但是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重新做人,他就加倍地努力学习,后来他最终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在对敌斗争中以身殉国,还留下了好几部著作。
晋朝的皇甫谧诞生在穷苦的家庭,幼年过继给在乡间务农的叔父。皇甫谧并无天才,不像那些聪慧伶俐的孩子讨人宠爱,而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吃、睡、玩。到了20岁,他还不宠爱学习,成天东游西逛,与人打闹嬉耍,别人都当他是个傻子。但是皇甫谧很敬重他的叔母任氏,别人送给他瓜果,他就拿回家里孝敬叔母。叔母对他说“你要是没有出息,就是抬了猪牛羊三牲来奉献给我,我还是要说你是个不孝的孩子。你今年都20岁了,仍是不想学习,一点道理也不懂,拿几个瓜果来有什么用,我能吃得下去、兴奋得起来吗?”叔母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掉在瓜果上,把瓜果都弄湿了。叔母的一番话,最终打动了皇甫谧,他觉得自己的年龄虽然大了些,但是只要迎头赶上,还来得及。于是他跪下向叔母发誓,从今以后肯定要好好学习。他拜一位名叫席坦的老先生为师,起先与六七岁的孩子坐在一起,从最简洁的课本读起。同学们看到一个长得又高又大的青年,读的却是和他们一样的课本,经常当面讥笑他,可是皇甫谧毫不在乎,他加紧学习,下决心把奢侈掉了的时间夺回来。别人读三年的功课,他一年读完。叔父家里缺少劳动力,农忙时,皇甫谧得下地干活。为了抓紧时间,他把书和农具一起带到田间,锄完一块地,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读书,拔完一块地的草,再坐下来休息读书。劳动一天,农活干了不少,书也读了不少。读着读着,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甚至到了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地步。别人劝他应当留意身体,别累坏了。他回答说:“早上懂得了道理,晚上死掉也就不足惜了。何况寿命长短是早就注定了的!”经过这样加倍的刻苦用功,皇甫谧最终在短时期内读完了四书五经和九流百家之言,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又集中精力探讨医学,撰著了《针灸甲乙经》这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创立了一套针灸学理论体系,成为针灸学理论的奠基人。
清朝的考据学家阎若璩,从小口吃,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脑子也很笨拙,理解力很差。他六岁上学,老师教一篇课文,同学们读上三遍五遍就能背诵,阎若璩读了几百遍还背不下来,因此经常要挨板子。阎若璩虽然皮肉受了苦痛,但是始终不灰心。他信任功到自然成的说法,认为只要自己比别人加倍用功,多花力气,肯定能赶得上同学。晚上放学回家,吃完晚饭,他就在灯下十遍百遍地读书,不把当天学的课文背下来,决不睡觉。天赋较差的阎若璩,就是依靠这样的加倍努力,最终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但赶上了同学,并且还渐渐超过了他们,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标准版模板
- 自家房屋转租合同
- 2025有关权益保障反担保合同范本
- 电子设备购销合同
- 个人购房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范本模板
- 铲车出售协议书模板
- 房产收取钥匙协议书
- 2025年03月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开选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15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扬州市广陵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工龄认定文件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课件
- 高低压开关柜培训资料课件
- 寄生虫虫卵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tlc4000中文说明书在使用本产品前务必先仔细阅读并按照相关要
- 舆论学教程PPT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2022年水果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管道单线图绘制与管理软件入门介绍-V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学校竞赛论文)
- 海马CVT-VT2变速箱培训
- 第三章延伸孔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