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_第1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_第2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_第3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_第4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和思维导图9766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部落联盟到封建王朝的高度集权,展现了独特的历史轨迹和丰富内涵。其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相互交织,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时空坐标梳理(一)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1.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影响:开启了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先河,为后续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占卜是重要的决策方式。影响:进一步巩固了王权统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模式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制度: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需向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礼乐制:配合分封制和宗法制,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和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的宗族观念和家庭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礼乐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整合,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政治制度: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士阶层崛起,为各国提供了人才支持,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影响: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促进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变法运动使各国政治制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秦朝统一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士阶层的崛起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政治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九卿分管各项具体事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影响: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郡县制的推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政治制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进一步完善三公九卿制,形成中朝和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影响: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察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朝和外朝制度的形成,使决策权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加强了皇权统治。(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地方行政制度上,州、郡、县三级制逐渐形成,地方势力有所增强。2.影响:九品中正制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阶层固化。地方势力的增强削弱了中央集权,加剧了政治的动荡和分裂。(四)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打破了门第限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节度使制度: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立节度使,掌握军事、行政和财政大权,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2.影响: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后世的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节度使制度的设立初期加强了边防,但后期导致了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五)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1.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科举选拔大量文人担任官职。影响:二府三司制有效地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但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薄弱。2.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政治制度: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民族分化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六)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1.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政治制度: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臣民,强化君主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影响:废除丞相制度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三司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但也导致地方权力过于分散,行政效率降低。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剧了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2.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政治制度: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行密折制度,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密折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官场的控制,导致官员人人自危。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三、思维导图(一)先秦时期夏朝王位世袭制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神权强化王权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春秋战国分封制瓦解各国变法士阶层崛起(二)秦汉时期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中朝和外朝制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州、郡、县三级制(四)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节度使制度(五)宋元时期宋朝二府三司制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民族分化政策(六)明清时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三司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朝军机处密折制度文字狱四、总结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从早期的简单政治模式到后来高度集权的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