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_第1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_第2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_第3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_第4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结第一节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领土被蚕食,主权丧失殆尽。例如,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英国租借威海卫,法国租借广州湾等。这些侵略行径使中国面临着被列强肢解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与此同时,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和镇压人民反抗,不断增加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陷入困境,纷纷起来反抗。此外,清政府还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这些举措不仅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其专制本质,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立宪派原本对清政府抱有一定期望,希望通过立宪实现政治改革,但"预备立宪"的骗局让他们大失所望,转而对清政府产生不满。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新政"的主要内容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增设新机构;编练新军,采用西方军制训练军队;奖励实业,设立商部,颁布一系列鼓励工商的政策;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等。2."新政"的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编练新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培养了一批新式军事人才。教育改革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奖励实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然而,"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新政"的推行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提供了一些条件,如新军成为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重要力量,新式学堂培养的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传播者。3."预备立宪"的骗局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院的权力受到诸多限制,其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这彻底暴露了"预备立宪"的骗局,使立宪派和汉族官僚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式教育的兴起,这些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政治学说,逐渐形成了革命的思想。他们出国留学,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回国后积极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力量。例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为了宣传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许多报刊杂志,如《民报》《苏报》等。这些报刊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民族主义等思想,抨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同时,革命派还组织了一系列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这些团体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通过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以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改善民生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论战的背景和内容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改良派与革命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是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及是否要推翻清政府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他们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革命派则坚决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2.论战的意义这场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而告终。通过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同时,论战也暴露了改良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一步坚定了革命派的信心和决心。

辛亥革命的爆发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1.武装起义的不断发动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失败了,但它们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例如,黄花岗起义中,黄兴率领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2.保路风潮的兴起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将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人民的利益,引发了保路风潮。其中,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四川人民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开展罢市、罢课等斗争,清政府派军队镇压,导致成都血案发生。保路风潮迅速发展为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的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新军各营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占领武昌城。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武汉三镇光复。2.全国响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武昌起义后,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成为当务之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临时政府设有陆军、海军、外交、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交通等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2.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它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许多人开始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生活方式,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鼓励实业、保护工商业等。这些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4.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震动了世界,它为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借鉴和榜样。它展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力量,鼓舞了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国际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