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最终一课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执教者课题6.最终一课单元(章节)课时授课时间老师复备栏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作品2.初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3.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性格。2.依据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领悟人物形象的意义3.理解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细微环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主要教法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小组探讨法,归纳法。教学协助手段多媒体协助教学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由学生记忆有关爱国的诗词句引入本文教学二、作家作品介绍:1.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闻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斗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很多以这场斗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终一课》《柏林之围》等。2.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斗争刚结束两年。在普法斗争中,法军大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恒久遗忘祖国,为了恒久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不允许这两个地方的人民接着学习法语。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阿尔萨斯沦陷以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语的状况下所表现的悲愤心情和爱国精神。3.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依据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依据题材可分为科幻、历史、武侠、推理等。依据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三、初学感知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提示学生积累字词。2.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1)“最终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谁能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示意了这一背景?(3)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依据地点、时间的变更理清故事情节。(5)凭感觉,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这部分的问题比较简洁,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沟通)四、研读探究1.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看法有什么变更?什么缘由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更?(要求学生用评点法在文中圈点勾画,可从对待老师、学习、敌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详细语句来回答)——(1)小弗郎士在上课前的表现:①胆怯 老师。②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迟到③不懂事(2)小弗郎士在课堂上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终一堂法语课时,“心里万分难受”,思想看法发生了明显的变更,详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酷爱法语。②从怕老师到理解、怜悯并尊敬老师。③从无趣不懂事到酷爱祖国(3)小弗郎士前后心情、看法发生变更的缘由有①基础缘由:小弗郎士本质上并不坏,尽管贪玩,不爱学习,但还能管住自己。②本能的反应:对即将失去的美妙事物的眷念③根本缘由,也是最重要的缘由:韩麦尔先生充溢爱国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激发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2.体会下面两处细微环节描写的作用(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似乎很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这一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天真的酷爱祖国的深情。——(2)这一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这句话中的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两年来,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验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很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即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句,还通过孩子的怀疑的眼光,在小说一起先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来的最终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五、课堂小结学习小说,要把握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依据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变更,就能把握小说的主题。六、作业布置: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思想感情,朗读重点片段,理解疑难语句的含义其次课时一、研读课文细致读课文并思索1.韩麦尔先生在上最终一课时的穿戴有何特殊?其用意是什么?2.韩麦尔先生讲了哪些话?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3.品析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学生相互带着问题细致阅读课文,边读边评点,然后分小组沟通并明确):1.韩麦尔先生在上最终一课时“穿上了他那件挺美丽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他穿上这套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终一课”,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2.韩麦尔先生的讲话大致可概括为三点:①宣布“最终一课”,希望孩子们专心学习;②指责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切;③赞美法国语言。这些话显明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剧烈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1)表情:“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2)语言:“我的挚友们啊,我——我——”(3)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出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据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苦痛之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作者从外貌(穿戴)、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细致地刻画韩麦尔先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剧烈的爱国感情。二、质疑探究学生质疑,探讨沟通下列问题1.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小弗郎士这一形象在文中除了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组织的?(师生共同研讨后明确):——1.“监狱大门”比方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方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驾驭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战胜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2.充当线索人物,贯串故事情节,把不同的场面,众多的人物串联在一起;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3.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支配情节的。►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务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总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呈现出来了。三、朗读感悟朗读“宣布下课”部分,再次感受韩麦尔先生剧烈的爱国感情,也算是我们对他崇高的敬意1.老师范读后作出指引(1)“我——我——”两个“我”字读出颤音,表达极其哀思的感情(2)“法兰西万岁!”音调要高亢,读出激情(3)“放学了,——你们走吧。”音调低沉,速度放缓,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