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趣味识字小朋友们,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本单元就像一座汉字宝库,它们能带我们走进精彩的语文天地。本单元我们将通过《春夏秋冬》感受四季变换,借《姓氏歌》了解姓氏文化,在《小青蛙》的故事里识字,从《猜字谜》中收获智慧。让我们一起开启趣味识字之旅!第一课时趣味识字初体验1.学生能明确本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单元课文,初步认识文中生字。2.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学习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3.对本单元趣味识字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主动识字的意愿。借助拼音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本单元为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四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感、韵律感”。2.生齐读,明确单元主题。3.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探寻无尽精彩与奥秘吧!板块二:借助拼音,自主读文1.借助拼音自主朗读《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把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向同桌请教。2.在小组里交流不会读的字词。3.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课文,拍手读、划分节奏朗读。板块三:结合插画,概括课文内容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明确:《春夏秋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姓氏歌》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用姓氏组合的方式向我们介绍姓氏,激发我们识字的兴趣。《小青蛙》介绍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保护小青蛙。《猜字谜》课文通过字谜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我们识字的兴趣。趣味识字初体验了解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趣味识字初体验借助拼音,自主读文结合插图,概括内容A类:借助拼音朗读单元内每篇课文一遍,圈出生字词。B类:挑选一篇课文,口头向家长概括主要内容。C类:收集与四季、姓氏、动物相关的图片,各准备一张。第二课时《春夏秋冬》的四季之旅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学习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6个字。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3.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理解四季相关词语。2.体会四季的美好,感受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说说你眼中的四季是怎样的?示例:春天温暖,百花盛开;夏天炎热,绿树阴阴;秋天凉爽,瓜果飘香;动天寒冷,白雪飘飘。2.导入新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独自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如画的四季美景吧!师生共同板书课题。3.指导读好:春(chūn),翘舌音,前鼻音;冬(dōng)后鼻音。板块一:图文对照,随文识字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2.看图识词,随文识字。(1)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教师个别指导。翘舌音:霜吹池入后鼻音:霜讲整体认读音节:入(2)读课文,看图识字。①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学生读一读。②观察图片,认识“秋霜”。教师指导: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白色细微颗粒,这就是霜。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③认读“霜”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④认识“雨字头”:带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带雨字头的字还有哪些?课件出示:雪雾雷。(3)做一做,知动作。①春、夏、秋、冬是怎样来到人们身边的?请你用圆圈圈画出来。预设: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吹、落、降、飘”是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出了这些景物的特点。②借助动作,认识“吹”字。并指导朗读:春风吹到脸上什么感觉呢?预设:柔柔的,软软的。③想象画面理解“落”字。并指导朗读:夏雨如何落下呢?预设:夏雨通常伴随着闪电哗哗地落下,噼里啪啦地都在窗玻璃上。④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落”的场景?预设:树叶飘落太阳落山飞机降落⑤教师引读“秋霜降”:到了深秋,天气越来越凉了,秋霜就降落下来了。结合动作发现,“降”和“落”意思相近,可以组成词语“降落”。⑥字理识字:甲骨文“降”字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一串脚印。本义是指从高处向低处走。⑦认识“双耳旁”。“降”的偏旁是双耳旁。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双耳旁吗?(降队阵……)⑧观察画面认识“飘”。思考:为什么“飘”是风字旁?预设:雪花轻轻柔柔,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⑨小游戏“拍手歌”: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朗读,注意读好停顿。(3)观察图画,随文识字。①出示课文“原野”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并自由表述:你看到了什么?预设:远处的青山上开满了红色的花朵。清澈的河水中,有的鱼儿游来游去,有的鱼儿跃出了水面。河岸边长满了嫩嫩的青草,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一只只鸟儿正快活地飞入林中。②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移动到相应位置: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想一想,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正在做什么?池草青山花红 鱼出水鸟入林③看图识记生字“游”。④熟字比较:人——入他——池④男女生拍手读。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板块二:课文赏析,欣赏美景1.读课文,理解内容。春风吹:春天,和暖的微风轻轻吹过大地。夏雨落:夏天,一阵瓢泼大雨降落下来。秋霜降:秋天清晨,白霜降落到小草身上。冬雪飘:冬天,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2.动词“吹、落、降、飘”交代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来到人们身边的方式。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4.说一说:请你把这四个生字宝宝送到正确的词语中。飘吹落降雪花()春风()秋霜()夏雨()辨析:“飘”,雪轻轻柔柔,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吹”要用上口;“落”,夏雨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降”和落意思相近,可以组词:降落。5.联系生活想一想:它们来到我们身边后,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示例:春风吹,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吹黄了油菜花……春风让这个世界五颜六色。夏雨落,赶走酷热,带来凉爽。秋霜降,天气变凉,要添加衣服。冬雪飘,天气寒冷,雪后一片白茫茫。6.读课文: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7.说一说,你的脑海中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示例:池草青:池塘边的小草绿油油的。山花红:红色的野花开满了山坡。鱼出水:调皮的鱼儿跳出水面。鸟入林:可爱的小鸟飞入树林。8.想一想:池塘里可能还有什么?山花的颜色还可能有哪些?示例:池塘里还可能有青蛙、水草、小乌龟。山花的颜色还可能有紫色、蓝色、黄色。9.伴着音乐读一读,朗读指导:(1)春花、夏雨、秋霜、冬雪。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词一停,一词一景。(2)春花红,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这里点出了不同季节景色的特点,所以“吹”“落”“降”“飘”要重读。(3)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四个词语,四种动植物,读的时候一词一停。(4)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青”“红”“出水”“入林”点出了这些动植物的特点,要重读。10.记一记,诵全文。①再次大声朗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美丽的景色留在脑海中。②出示课文填空,尝试背诵全文。板块三:学习书写1.教师提出书写姿势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观察“春、冬、花、吹、飞、入”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春:三横要注意长短的变化,最后一横稍长。撇、捺要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横,使整个字保持平衡。冬:折文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些,最后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花:草字头要写得宽扁,两个竖向笔画略向里斜。“化”字,右下竖弯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吹:“口”字小,略靠上,“欠”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飞:横斜钩要圆润倾斜,撇、点两笔像长在小鸟背上的翅膀要相接,但不能连笔写。入:与“人”相似,但不同。撇起笔靠近竖中线,捺起笔在撇是左上方。3.教师范写讲解,生书空。学生描红、临写。4.同桌互评修改。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看图、熟字比较和动作演示等方法,认识了好多的生字朋友,并且在识字中认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积累了有关四季的词语,体会到四季景色的不同。《春夏秋冬》的四季之旅春春风池草青四季夏夏雨山花红秋秋霜鱼出水冬冬雪鸟入林A类:1.熟读课文三遍,圈出不认识的字,向家长请教并标注拼音。2.把本课生字写三遍,用所学生字口头组词,每个生字至少组3个词,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B类:仿照课文,选择一个季节,用几句话描述季节特点。C类:制作一张关于四季的手抄报,图文并茂展示四季特色。第三课时《姓氏歌》的文化探寻1.通过诵读儿歌,会认“氏、什”等10个生字,会写“姓、什”等6个生字,认识偏旁弓字旁和子字旁。2.正确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姓氏歌》,熟练背诵课文。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4.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了解中国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1.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了解姓氏文化。2.感受姓氏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传承文化的意识。联系实际,激趣导入师生交流。师:你的姓氏是什么?生1:我姓王。生2:我姓赵。生3:我姓张。师:为什么大家的姓都不一样?2.出示课件,了解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什么是姓氏呢?(1)姓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种族称号,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姓的分支。(2)《百家姓》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收录姓氏四百九十八个,其中单姓四百三十六个,复姓六十二个。3.板书课题,注意正音,识记方法:(1)“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2)加一加:女+生=姓;减一减:纸-纟=氏4.学生齐读课题。板块一:自主识字,了解儿歌1.朗读儿歌。朗读要求:(1)大声朗读儿歌。(2)标一标儿歌小节。(3)圈出儿歌中要求会认的生字。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全班齐读。3.认读生字。(1)出示需要认识的字。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2)学生朗读,教师重点指导发音。平舌音:孙翘舌音:氏什长前鼻音:什言孙后鼻音:张弓整体认读音节:氏吴板块二:趣味识字,巧记姓氏1.再读儿歌,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出现的姓氏。预设:李、张、胡、吴、徐、许、赵、钱、孙、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2.读课文,通过加一加的方法,拆分部件识字。(1)问答游戏1①读课文,提问班里姓李的同学。师:你姓什么?生:我姓李。师:什么李?生:木子李。②课件出示“李”,观察发现介绍方法——拆分部件,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李”。“加一加”的方法:木+子=李。③读课文,用加一加的方式,认识“张”。师:你姓什么?生:我姓张。师:什么张?生:弓长张。“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④认识新偏旁“弓字旁”。教师介绍:弓是古代兵器之一,带有“弓”的字大多与弓箭类武器、丝弦类乐器等有关。例如:弦引强弛(2)问答游戏2①读课文,用加一加的方式,认识“胡、吴”。师:你姓什么?生:我姓胡。师:什么胡?生:古月胡。师:你姓什么?生:我姓吴。师:什么吴?生:口天吴。②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古、吴”两个字。预设:古+月=胡口+天+吴③总结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④我还知道哪些字可以加一加:明=日+月尖=小+大男=田+力尘=小+土2.偏旁识字①读课文观察,思考:“徐”和“许”姓的介绍方法和以上几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师:你姓什么?生:我姓徐。师:什么徐?生:双人徐。师:你姓什么?生:我姓许。师:什么许?生:言午许。明确:“徐”和“许”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②试一试,用学会的方法介绍这几个姓氏?预设: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3.读第二小节,认识新偏旁①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姓氏。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②除了刚才我们学的李、吴,赵、钱、孙、周、郑、王,也都是姓氏。③学习新偏旁“子字旁”。孙=子+小“孙”,它的偏旁是子字旁,含有子字旁的字通常表示与孩子或后代相关的意义,如:孩、孔、孕、孝……4.认一认,了解复姓。①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多种形式朗读。④观察:在这些姓氏中,有一些很特别的姓氏,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小结:我国的姓氏,大多数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⑤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人物,他们都是复姓,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人物呢?预设: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3.开展多种形式诵读比赛,如小组赛、男女生赛、小组长挑战赛……,并尝试背诵课文。4.思考:除了分解偏旁和说部首的方法,还可以有哪些识字方法呢?①预设:方向的方组词法②仿照课文说一说你自己的姓氏吧!板块三:指导写字,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书写姿势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出示生字“姓、什、么、国、言、古”,观察、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姓:左右结构,“女”作偏旁时,第三笔“横”改为“提”,且不能超过撇。右边三横距离均等,竖画写端正。什:左右结构,单人旁的撇起笔稍重,右边“十”的竖要写直,且要垂直于横中线,收笔可略顿。么:独体字,撇折起笔稍重,向左下方写撇,然后顿笔向右上方写折,折角处要干脆利落,不能过于圆滑,且折的长度不宜过长。国:全包围结构,国字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言:独体字,首点居正,横画平行且间距均匀,首横最长,下两横较。古:上下结构,上“十”横短竖长,竖画稍向右斜;下“口”呈扁方形,上宽下窄。2.教师范写讲解,生书空。学生描红、临写。4.同桌互评修改。5.拓展延伸。(1)读一读:《百家姓》节选。(2)中国姓氏知多少:最古老的姓(中国上古时期):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笔画最少的姓: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傈僳族姓。字数最多的姓:十七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是云南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姓氏歌》的文化探寻新偏旁新偏旁识字方法说偏旁组词A类:1.熟读课文三遍,圈出不认识的字,向家长请教并标注拼音。2.把本课生字写三遍,用所学生字口头组词,每个生字至少组3个词,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B类:向长辈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和家族故事,简单记录下来。C类:制作姓氏卡片,一面写姓氏,另一面写姓氏名人或趣事,与同学分享。第四课时《小青蛙》的环保之行1.正确认读“河、晴”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2个偏旁;会写“青、清”等6个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3.正确区分青、清、晴、请、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正确朗读儿歌。学习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取明显信息。5.了解青蛙是益虫,形成自觉保护大自然,保护小青蛙的意识。1.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区分形近字。2.理解课文中与青蛙相关内容所传达的环保意义。激趣导入: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谜底:青蛙。2.教师引导: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青蛙写诗》一课,小青蛙带我们认识了标点符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青蛙写的诗!学生:朗读《青蛙写诗》。这节课小青蛙将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板块一:多元朗读,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共有几句话,圈出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2.认读生字。①出示需要认识的字。河晴眼睛保护苗吃事情请让②学生朗读,教师重点指导发音。翘舌音:事吃让前鼻音:眼后鼻音:睛晴情请整体认读音节:吃事(5)把会认得到字放在课文里读一读。教师指导:眼睛事情,要读得又轻又短。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1)字族识字。①文中中带有“青”的字有哪些?预设:清、晴、睛、情、请。②仔细看一看,这首儿歌里有很多长得很像的生字,你们发现了吗?预设:读音与“青”相近,字形相近,都是给“青”加偏旁,但偏旁不同,字的意思也不一样。③了解形声字。教师指导:这几个字都是“青”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偏旁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像这样的字就是形声字。学生根据偏旁说说字的意思,并组词。预设:“清”指的是河水纯净透明,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可以组词:清水、清扫、清洗;“晴”是指天气晴朗,太阳出来了就是晴天,所以是日字旁,可以组词:晴天、晴朗、放晴;“睛”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眼”也是如此;“事情”的“情”是竖心旁,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表示心情、事情;“请”字表示礼貌,如:请坐、请求、请客,与说话有关,所以是言字旁。学生诵读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④学习目字旁。“眼”“睛”这两个生字都有目字旁,目字旁的字多和眼睛有关。例如:瞪、瞧、瞅、盯、瞎等。⑤学习竖心旁。“情”这个字的偏旁是竖心旁,“心”字发生了变形,变得又瘦又窄,所以叫竖心旁。竖心旁的字多和心情有关。例如:恨、怜、怕、怪、忧等。⑥出示课后第二题,想一想,填一填。预设:眼睛、请问、清水、晴天、心情。过渡:文中的其他生字又该如何识记呢?(2)字形演变认识汉字“事”。①出示图片,教师指导:甲骨文中的“事”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预设:事。②课件出示:“事”字的演变过程。板块二: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教师提出书写姿势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观察临摹,规范书写:“清、晴、情、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重点指导“情”中“忄”的笔顺,以及“请”中“讠”的写法。“忄”的写法:一笔为左点,二笔为右点,三笔为竖,竖要直,左点低,右点高。“讠”的写法:点画凌空靠上写,横折提中横短斜,折竖笔直提向右。“请”字书写提示:①横折提中的“折”要写得直,和第一笔“点”要基本保持在一条线上②右边“青”的第四笔横要紧挨着横折提的“横”。“情”字书写提示:①一笔为左点,二笔为右点,三笔为竖。②竖要直,左点低,右点高。4.描红、临写、展示。板块三:朗读儿歌,读出趣味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画出节奏。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2.多种形式朗读(师生接读、同桌接读、男女生接读)。3.出示课文插图:请你一边读课文,一边仔细观察插图,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小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河水清清天气晴)预设2: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小小青蛙大眼睛)预设3:小青蛙做了哪些好事情?(保护禾苗吃害虫)4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象。预设:田里的禾苗长得绿油油的,一只大青蛙正在捉禾苗上的害虫。5.理解“保护”与“爱护”。①你知道一只小青蛙一年能吃多少只害虫吗?预设:15000多只。②小青蛙保护了禾苗,吃掉了很多害虫,它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要怎么对待小青蛙呢?预设:“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③教师指导:教师讲解:保护即保卫,指很有责任心地照顾,如,保护禾苗,保护眼睛;爱护是珍惜、爱惜,如,爱护小青蛙,爱护公物。④选一选,填一填。【保护爱护】小青蛙,本领大,()禾苗吃害虫。小朋友,有爱心,()青蛙不捉它。6.你们喜欢这只青蛙吗?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采用字族识字、字理识字、加一加和编顺口溜等方式认识了许多生字,掌握了自主识字的本领。不仅如此,我们还更加了解了青蛙。小小青蛙本领大,吃掉害虫护庄稼。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像小青蛙一样,保护着庄稼,保护着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爱护这些小动物,爱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小青蛙》的环保之行大眼睛外形爱护小青蛙保护禾苗不生病吃害虫本领A类:让爸爸妈妈帮你听写本课生字,并用这些生字各组词、造句。B类:画一幅青蛙的画,并在旁边用几句话介绍青蛙对人类的益处。C类: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份保护青蛙的小计划。第五课时《猜字谜》的智慧挑战1.认识“猜、边”等13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反文旁3个偏旁;会写“字、红”等6个字。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的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3.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4.初步体会字谜的乐趣,培养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1.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学会猜字谜方法。2.根据谜面准确猜出谜底,体会汉字的趣味性和奥秘。趣味导入:1.出示“元宵节猜灯谜”图片,观察,交流:这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这一天,小朋友们在干什么?预设:这是元宵节的晚上,小朋友们在猜灯谜。2.出示两个灯谜,进行猜灯谜游戏。①山上有山。(打一字)②一加一。(打一字)预设:出王3.介绍“字谜”:刚刚写在花灯上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同学们猜出的答案叫“谜底”,如果谜底是一个字,这样的谜语就叫“字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猜字谜。4.教师板书课题:猜字谜。5.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猜”“字”两个生字。猜=犭+青字=宀+子板块一:趣读谜语随文识字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朗读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谜语读正确。②课文中有几则字谜?③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2)检查朗读情况。2.认读生字。(1)出示需要认识的字。猜边凉喜欢时怕攻令感动万云(2)学生朗读,教师重点指导发音。平舌音:猜翘舌音:时前鼻音:边欢感万云后鼻音:凉攻令动整体认读音节:时云3.交流生字技巧。(1)加一加。犭+青=猜(猜谜)(猜测)辶+力=边(左边)(一边)冫+京=凉(凉水)(清凉)日+寸=时(时间)(当时)忄+白=怕(不怕)(害怕)云+力=动(感动)(运动)情境识字“喜欢”。我喜欢读书。哥哥喜欢踢足球。你喜欢什么?课件出示“喜”的甲骨文,及日常生活中的“喜”字图片。教师引导:这是很久很久以前“喜”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擂鼓庆祝,下面的“口”代表笑着的嘴巴,人们高兴时,常常会咧开嘴笑,有些时候还会敲起锣鼓来庆祝呢!所以“喜”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学习偏旁:又字旁。欢:又+欠=欢“欢”字左边的部分叫“又字旁”,含有又字旁的字还有:戏双劝取学习偏旁:两点水“凉”字的偏旁是两点水,两点水的字大多和寒冷有关,含有两点水的字还有:冷冰冻。我们学习过三点水,三点水的字大多和水有关。字源识字。“攻”的本义是攻击、进攻。“攻”是形声字,从攴(pū),工声。“攴”像手持器械的样子,表示击打,本义与军事行动有关,后引申出很多和进击相关的意思。学习偏旁:反文旁。“攻”字右边的部分叫反文旁,反文旁(攵)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尤其是击打、鞭策、治理等动作相关。如:牧、政、教、散……4.识字小游戏。正确读出盒子上的字,能得到小奖励哦!板块二:赏读课文学猜谜语1.学猜第一则字谜。(1)学生自读谜语。(2)试猜谜底,全班交流:谜底是什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预设1:从“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可以猜出,这个字时左右结构的字。(相机点拨:合体字)预设2:“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可以猜出右边是“火”,左边是绿色的事物,喜欢及时雨,那可能是“禾”。它和“火”合起来是“秋”。预设3:“秋天”是凉爽的季节。教师总结猜字谜的方法:合成法,通过字的结构和字义合成。(3)转换儿歌,巩固理解。课件出示改编的儿歌,师生问答朗读。什么绿?禾苗绿。什么红?火苗红。“禾”“火”相遇会怎样?“禾”“火”相遇起凉风。什么喜欢及时雨?禾苗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火苗最怕水来攻。2.学猜第二首字谜。(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正确跟读,一边画出停顿。(2)联系生活,理解“尊重”,随文识记“言、互”。①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字,你一用到它,就能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如:有人到你家做客,你会说:“——”当你想让人让路时,你会说:“——”预设: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让一下。②课件出示:请的偏旁是“言字旁”,“言”就是说话。组词:语言、方言、自言自语。(3)联系实际,理解“感动”,随文识记“令、动”。①指名说一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一个时刻你心里暖暖的?②课件出示“情”:这种暖暖的感觉就是“感动”。“感动”是我们的一种心情。③你用什么办法识记“令、动”?预设:熟字加一加:今+ヽ=令,云+力=动。(4)结合图片,理解“万里无云”,随文识记“万”。①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万里无云”。课件出示“晴”:天气十分晴朗。②你用什么办法识记“万”?预设:减一减:方-ヽ=万(5)结合图片,理解“纯净、透明”。①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清”:“纯净、透明”的水就是干净、清澈的水,清得能透过水看到别的东西。②课件出示图片:纯净的天空、纯净的河水,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纯净的();纯净的()。(6)试猜谜底。①课件出示“请、情、晴、清”及第二则谜语,朗读,并对应标红“言字旁、竖心旁、日字旁、三点水”。②指名回答,揭示谜底:“青”。③教师总结猜字谜的方法:减一减,通过形声字的特点。④齐声朗读第二则谜面,读出节奏。(7)猜谜小竞赛:请你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猜这个谜语。有草花将开,有水可泡荼。有脚飞快走,有火打敌人。(打一字)预设:包板块三:示范指导,整合书写1.教师提出书写姿势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出示本课会写字“字、红、时、万、无、明”。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要点。上下结构:字左右结构:红时明独体字:万无3.教师示范书写。①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写法。②学生书空跟写。重点指导:字:宝盖头的宽度要适中,“子”要藏在宝盖头下。红:绞丝旁的三个笔画要写得紧凑,“工”字要写得平稳。时:两个部件要写得瘦长些,比例要匀称。“寸”的点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叉处。万:首笔横长,横折钩稍向左斜。无:撇从两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方撇出,竖弯钩要写得舒展,弯处圆润,钩向上。明:日字旁写得稍窄,横短竖长;“月”字撇为竖撇,中间两横分布均匀。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再次书写生字。《猜字谜》的智慧挑战A类:端正坐姿,在田字格里工整地书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B类:用学过的生字自己创编一个字谜,让同学或家长猜。C类:收集5个有趣的字谜,与小组同学开展猜字谜比赛。第六课时综合学习与实际运用1.正确认读6个数量短语,认识“册、支”等10个生字和三个偏旁。初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2.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3.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能将它们按照韵母“ɑn、ɑnɡ”准确分类并正确书写。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5.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写好几个全包围的字,并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6.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7.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学习数量词;学习《字母表》;辨别前后鼻音;进行书写训练。2.通过词语积累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通过阅读训练体会儿童诗的趣味性。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词语。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2.再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些词语是我们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东西。3.认识数量词。“册、支”等词表示事物的单位,我们叫它量词。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这样的词,前面是表示数的数词,后面是表示事物的量词。它们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数量词”。4.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巩固量词。5.你能说出更多这样的词组吗?示例:一条鱼一朵花一个苹果一头牛一只蝴蝶一串糖葫芦6.学习生字“册支台电视部机衣裤被”。(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生字。(2)注意生字发音。“册”是平舌音,“支、视”是翘舌音,“电”是前鼻音,“支、视、衣”是整体认读音节。借助图片识字,学习新偏旁。①一台电视“台”是电视的量词。“视”可以组词:电视视力重视“视”是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叫示字旁。含有示字旁的字一般和祭祀、礼仪、祈福等有关。如:礼祝福祈祷②一部手机“部”是手机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部”是左右结构,可以组词:一部部队部分。“部”右边的部分叫双耳旁。双耳旁可以在左边,也可以在右边。如:队降都郑③一条裤子“条”是裤子的量词,还可以说“一条金鱼”“一条新闻”。“裤”是左右结构,可以组词:电裤子棉裤秋裤。“裤”左边的部分叫衣字旁。含有衣字旁的字大多和衣服、服饰有关。如:袄衬袖裙被(4)识字小游戏:打地鼠。7.学写生字“支、衣”。(1)出示生字“支、衣”,观察、描红、临写。教师指导:支:上下结构,横短竖长,横撇转折自然,捺画舒展。衣:独体字,点居横画上方正中,撇捺舒展且对称。(2)教师范写讲解,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播放《汉语拼音字母歌》,初识字母。(2)仔细观察,发现规律。①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预设:CcKkOoPpSsVvWwXxZz②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预设:FfIiJjLlMmNnTtUuYy③哪几对大小写字母完全不同?预设:AaBbDdEeGgHhQqRr④学生试着用身体部位来识记“AaBbDdEeGgHhQqRr”这几组字母。好的动作全班交流。(3)学生跟唱《字母歌》后,试唱《字母歌》。2.读一读,写一写。(1)课件出示“见、万、王、羊、长、言、半、上”,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前鼻音和后鼻音。(2)出示“anang”和“见、长”,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按照前鼻音和后鼻音分类。(3)按要求分类,并正确书写。(4)全班核对。再次分类朗读生字。(5)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韵母是an,哪些汉字的韵母是ang?示例:韵母是an:山、看、弯韵母是ang:忙、光、向3.读一读。(1)创设情境:当姹紫嫣红的春天来到我们身边时,你知道我们祖国的大江南北是怎样的情景吗?(2)课件出示儿歌《祖国多么广大》,多种形式朗读。说说这首儿歌描写了祖国的哪些地方?明确: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3)指名朗读——齐读。(4)出示中国地图及“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图片,请学生对应图片进行朗读,并质疑:同样的季节,大兴安岭在下雪,长江两岸的柳枝已经发芽了,海南岛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祖国非常广大。(5)朗读指导:这首儿歌赞美了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特点。朗读时应该读出轻松、欢快,突出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6)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板块三:书写提示1.出示“书写提示”中的三个字(1)教师演示“国、四、白”的书写,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先外后内再封口(2)自主书写。重点指导“国”,口字框写得方方正正,玉写得端端正正,中间一横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3)这样的生字还有:困、园、自等。板块四:日积月累1.出示课件,朗读古诗。2.了解作者。3.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孟浩然的《春晓》,题目中的“春”是春天,“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说明诗人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读出节奏感。(3)理解古诗意思。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4)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4.同学们,春天在诗人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