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4讲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原理
【基础巩固】
(一)细胞呼吸
1、概念: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
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生成ATP的总过程,叫做细胞呼吸。
2、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3、类型:根据是否需要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取材: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可
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a、CO2的检测:
★C0?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可以使漠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牛反应变成灰绿色。
(3)实验装置
接橡皮球
强气相
质垃分数为10%酵母做淮清的祥母萧澄清的
的NsOH溶液培养液有灰水培推液石灰水
甲
(4)实验分析
a、将培养液煮沸冷却的目的:去除培养液中的02,杀死培养液中的杂菌
b、图甲中的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Ch,排除空气中的C02对实验结果
的干扰。
c、乙组装置中将装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
接,其目的是让酵母菌将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掉,确保产物C02只来自无氧呼吸。
d、在检测酒精时,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铭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
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5)科学方法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作相互对照实验。
(6)实验结论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进行细胞呼吸
b、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0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C02和酒精。
(二)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
折叠形成崎,崎使内膜的表面积
大大增加。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
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C6H12。6®-2GHa+4[Hl+少量能量
产能情况:产生少量能量。
(2)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
物质变化:2C3H4O3+6H2O醒-682+20[H]+少量能量
产能情况:产生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
物质变化:24阳]+602一班12H2。+大量能量
产能情况:产生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l2。6+6出0+602-®^682+12力0+能量
(1)元素的转移:
a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CO?中的0来源于水和葡萄糖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0中的。来源于02
(2)为什么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有02
(三)无氧呼吸
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
过程。
2、类型:对于微生物而言,根据产物的不同,可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3、过程
(1)酒精发酵
a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06H葭。6酶*2GHQ3+4[H]+少量能量
产能情况:释放少量能量。
b第二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Sfi
物质变化:2C3H4O3+4[H]--*2C2H5OH+2CO2
产能情况:不产生能量。
酒精发酵总反应式:GH„O3*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种类: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2)乳酸发酵
a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C6Hl2。6082C3HQ3+4[H]+少量能量
产能情况:释放少量能量。
b第二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物质变化:2c3H4。3+4旧]旦2GHa
产能情况:不产生能量。
乳酸发酵总反应式:C6Hl2。6®2c3H6。3(乳酸)+能量(少量)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种类:乳酸菌、动物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5、为什么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远远少于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6、无氧呼吸过程中是否有[H]的积累?
没有,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中[H]参与反应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需氧情况需要氧气不需要氧气
产物CO2和H2O82、酒精或乳酸
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少量能量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相同点
都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四)细胞呼吸有关的计算
1、消耗等量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2、产生等量的C02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3、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02的物质的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02和产生C02的物质的量相等
(五)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1、三看法判断
(1)一看生物
植物、酵母菌有氧呼吸+酒精代谢
动物、人类有氧呼吸+乳酸代谢
特例: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二看气体
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一只有无氧呼吸一有二氧化碳则是酒精代谢;无二氧化碳则是乳酸代谢。
有氧气参加反应一存在有氧呼吸
(3)三看比例
UCO/UO=4/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CO24a.若22
-----=-----b.若KC>2/22>4/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
°3C.若KO2/UO2<4/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_[a.若吠:。2/ko2=l,只存在有氧呼吸;
。2-1。者笈。2>1<>2=1,底物有脂肪;
2、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2)若甲组液滴不动,乙组液滴右移,则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3)若甲组液滴左移,乙组液滴右移,则种子中既存在有氧呼吸又存在无氧呼吸。
(4)若甲组液滴左移,乙组液滴左移,则种子进行了以脂肪等非糖物质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考点剖析】
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接像皮球
(或气泵)
澄清的酵母菌澄清的
石灰水培养液石灰水
A.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杂菌和水蒸气
B.可以通过观察c、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判断呼吸类型
C.装置乙d瓶中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后应立即与e瓶相连
D.从d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铝酸钾溶液可见变为橙色
【答案】B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a瓶中的质量分数
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
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d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
灰水,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铝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防干扰实验
结果,A错误;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
二氧化碳较少,导致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c、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判断
呼吸类型,B正确;
C、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装置,为了防止氧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d瓶中加入酵母菌培
养液后应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后再与e瓶相连接,C错误;
D、由于装置乙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d瓶中有酒精的产生,因此可以从d瓶中取样加入橙色的
酸性重倍酸钾溶液可见变为灰绿色,D错误。
故选B。
2.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有色液滴
潘清的
石灰水Mir
丙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无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02
D.3个装置都要有对照实验,且所用种子和装置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
【分析】甲图中: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乙图中:该装置中
的清水不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差
值。丙图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详解】A、甲装置中设置了温度计,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
B、乙装置中放置清水,有色液滴的移动表示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有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萌发产
生的气体比消耗的气体多,但不能说明只有无氧呼吸,也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
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避免微生物及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正确。
故选Bo
3、将某种微生物放在含等量葡萄糖溶液的4支试管中培养,通入不同浓度的后,在同一时刻测得其
产生的C02与酒精的量如下表,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2浓度abcd
912.51530
co2
酒精96.5X0
(1)该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是,判断依据是o
⑵当5浓度为c时,如何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o
⑶若当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则产生的酒精的量是o
⑷该微生物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是。
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O
【答案】⑴兼性厌氧型在氧气浓度为a、b时,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无氧呼吸,在氧
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
⑵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橙色重铝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
(3)6
⑷没有形成乳酸的酶
(5)C6Hl2。6+6出0+6。2普6co2+12%。+能量
【分析】氧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同时进
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氧气浓度为为a、b时均可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无氧
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该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应为兼
性厌氧型。
(2)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微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02和C2HsOH,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产生CO2,
所以应以是否产生了C2H50H为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的判断依据;故当浓度为c时,应在酸性条件下,
加入橙色重铭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来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3)当浓度为c时,设共消耗葡萄糖的量为X,则有2X/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产生了4X/3的
C02和4X/3的C2H5OH,其余X/3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X,由表格数据可知,当。2浓度
为c时,共产生的C02的量为4X/3+2X=15,求得X=4.5;则产生的C2H50H的量为4X/3=6。
(4)不同微生物无氧呼吸途径不同的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故该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
酸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乳酸的酶。
(5)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
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故总反应式为:
酶
C6Hl2。6+6出0+6。2-6co2+12H2O+能量。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基础巩固】
(一)温度
1、原理: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曲线
o温度
3、应用:
(1)零上低温储存蔬菜和水果
(2)大棚夜间或阴雨天适当降低温度,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3)温水和面发酵快。
(二)氧气浓度
1、原理: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性质,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2、曲线
C
O
2
释
放
量
(1)氧气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2)氧气浓度0——10%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强,
无氧呼吸速率降低。
(3)氧气浓度大于10%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4)氧气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较弱,因此细胞呼吸最弱。最适宜储存蔬菜、
水果、粮食。
(5)氧气浓度大于20%时,有氧呼吸速率最大,闲置因素可能是呼吸底物的量或酶的量或酶
的活性等。
3、应用
(1)中耕松土。可增强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2)为了减少有机物消耗,应控制低氧环境储存蔬菜、水果、粮食。
(三)二氧化碳浓度
1、原理:增加8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应用:地窖中CO2浓度高,有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
(四)含水量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超过一定范围,细胞呼吸速率随
含水量的增加而减慢
2、应用:粮食储存:零上低温,低氧,干燥;
水果蔬菜储存:零上低温,低氧,一定湿度
【考点剖析】
1、实验小组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在不同。2浓度的密闭容器中(底物是葡萄糖),1小时后,测
出容器中。2和C02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2浓度01%2%3%5%7%10%15%20%25%
0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70.7
C0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70.7
据表分析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2浓度为o~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的强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
C.在浓度为5%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氧气浓度为0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0〜3%之间时,吸收量小于
C02释放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大于等于5%时,02吸收量等于C02
释放量,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气浓度大于15%后,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细胞呼吸强度不变。
【详解】A、氧气浓度为。〜3%之间时,吸收量小于C02释放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
氧呼吸,A错误;
B、据表格可知,氧气浓度大于15%后,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细胞呼吸强度不变,B错误;
C、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2浓度为5%时,C02的释放量和的吸收量相等,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C正确;
D、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或者乳酸中,D错误。
故选Co
2、(多选题)图甲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些环境因素对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的影
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条件X和条件Y下产生物质a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若只检测图甲中的物质a是否生成,则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C.由图乙可知,30°C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D.据图乙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最适合有氧呼吸的浓度也会有所不同
【答案】ABD
【分析】分析图1,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为二氧化碳,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b为水。
分析图2,图为氧气浓度和温度对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a点和b点氧气浓度已达到饱和,限制因素为
温度,c点未达到饱和,主要限制因素为氧气浓度。
【详解】A、物质a是二氧化碳,在图甲中条件X表示无氧条件,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条件Y表示有氧条件,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正确;
B、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若只检测二氧化碳是否生成,无法判断酵母
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B正确;
C、根据图乙只能判断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C错误;
D、据图乙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浓度饱和点不同,D正确。
故选ABDo
3、图甲为呼吸作用示意图(A~E表示过程,X表示物质),图乙为表示某植物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
C02释放量和。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fA
乳酸体
co2交1
tXB换
D
c6Hq相
EH^Oo
对
值
酒精+CO2.5。
图
甲
图乙
⑴图甲中的X物质是。图甲中的D过程发生的场所是。CO2可使溶液发生的颜
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黄。酒精用检测。
(2)农田被水淹后,作物烂根主要与图甲中的(填字母)过程有关。
⑶据图乙可知,随着氧浓度的增大,达到图乙中点对应的氧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图乙的器
官是某种子,则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图中B点对应的浓度,原因是o
⑷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o
【答案】(1)丙酮酸线粒体内膜澳麝香草酚蓝溶液酸性重铭酸钾
(2)AE
⑶C此时种子的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最少,细胞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最少
⑷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图中A为有氧或者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X为丙酮酸,B为产生乳酸的无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E为产生酒精和CO2的无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分析图乙可知,A点没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可代表无氧呼吸的C02释放量,在B点所对应的氧
浓度下,细胞的总呼吸强度最低,C点是C02释放量与。2吸收量曲线的相交点,C点为无氧呼吸消失
点,从此C点开始后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1)图中A过程为有氧或者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此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
酸,故X为丙酮酸;D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可以使用浪麝香草酚蓝溶
液检测C02的产生,C02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黄。酒精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铭酸钾
检测。
(2)农田被水淹后,作物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作物烂根,发生的是图甲中的A和E过
程,即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
(3)C点是CO?释放量与吸收量曲线的相交点,此点所对应的氧浓度下只进行有氧呼吸;若图乙的
器官是某种子,则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图中B点对应的浓度,原因是在B点所对应的氧浓度
下种子的细胞呼吸释放的C02量最少,细胞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最少。
(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跟踪检测】
一、单选题
1.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下列有关酵母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面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02,使面团膨大多孔
B.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不同,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不能根据澳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C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发面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02的原理,二氧化碳气体,能导致面团膨大多
孔,A正确;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不同在于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B正确;
C、一些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生物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C错误;
D、澳麝香草酚蓝溶液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但不能根据澳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黄来判断酵母菌的呼
吸方式,因为无论有氧呼吸过程还是无氧呼吸过程均有二氧化碳的释放,D正确。
故选Co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松土可以促进根部细胞吸收矿质营养,并且避免无氧呼吸积累酒精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
B.有氧运动可以减少细胞因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导致的肌肉酸胀无力
C.选用"创可贴”、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为伤口创造透气的环境,避免伤口处的细胞无氧呼吸
D.储藏水果和粮食的仓库,往往通过降低温度、氧气含量等措施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延长保质期
【答案】C
【分析】1、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2、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3、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详解】A、松土能增强根部细胞周围的通气量,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以促进根部细胞通过主动
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同时避免无氧呼吸积累酒精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A正确;
B、如果人剧烈运动,部分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使肌肉酸胀无力,故有氧运动可以减
少细胞因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导致的肌肉酸胀无力,B正确;
C、伤口处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所需的氧气由血液循环供给,纱布透气是为了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
在伤口处的繁殖,防止伤口感染,C错误;
D、水果和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细胞旺盛的有氧呼吸会消耗掉很多有机物,影响品质,所以降低温度、
氧气含量等措施,能适当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质期,D正确。
故选Co
3.下图表示细胞的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④,且②的产生一定与线粒体基质有关
B.产生②的这一阶段产生的[H]最多,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线粒体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原核生物也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D.若对⑤进行同位素18。标记,最先检测到18。的是⑥,一段时间后还可能检测到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
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
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
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①②④都表示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因此数值最大的是④,且②(C02)
的产生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质中,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原核生
物无线粒体,A错误;
B、产生②的这一阶段产生的[H]最多(20[H]),③代表的物质是水,B错误;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C错误;
D、若对⑤(氧气)进行同位素18。标记,最先检测到18。的是⑥,一段时间后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
段,还可能检测到08。2,D正确。
故选D。
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目的错误的是()
选
应用措施目的
项
A种子贮存晒干除去所有的水分,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酵母菌酿
B先通气,后密封加快酵母菌繁殖,有利于酒精发酵
酒
C蔬菜保鲜低温低氧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提高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需氧呼吸,从而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
D栽种庄稼中耕松土
的吸收
A.AB.BC.CD.D
【答案】A
【分析】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
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
水果。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
吸收。
【详解】A、种子贮存过程时需要通过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延长储存时间,A
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发酵时先通气的目的是为了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使酵母
菌大量繁殖,而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无氧环境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B正确;
C、蔬菜保鲜的目的是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而且还需要保证品质,所以保持零上低温是
最好的方法,该条件下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零下低温会冻坏苹
果,C正确;
D、栽种庄稼的过程中疏松土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进而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
用,从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5.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
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
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C.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过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
D.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两侧H+浓度差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中存在一群电
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ATP-
【详解】A、据图可知,图示为线粒体内膜的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
中产能最多的阶段,A正确;
B、在电子传递链中,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生成水,B
正确;
C、据图可知,成从线粒体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的能量是由成的化学势
能提供的,C错误;
D、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建立膜两侧H+浓度差,使能量转换成H+电化学势能,为ATP的合成
提供了驱动力,D正确。
故选Co
6.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的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伴随着大量ATP的生成
C.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酸味的产生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温度的适当降低会抑制酸味的产生
【答案】B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
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
乳酸,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生成少量ATP,B错误;
C、马铃薯块茎储存过程中,随着氧气的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减弱,乳酸减少,会使酸味降低,C正确;
D、马铃薯块茎储存过程中,温度的适当降低,无氧呼吸强度减弱,乳酸减少,会使酸味降低,D正确。
故选Bo
7.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行等,
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会出现适应性
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时,细胞产生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B.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中唯一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C.线粒体内膜上丙酮酸分解成C02和[H]的过程需要H20的参与
D.坚持进行耐力性运动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会适当增加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
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
B、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人体细胞中只有线粒体,B正确;
C、丙酮酸分解成C02和[H]的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C错误;
D、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会出现适
应性变化,坚持进行耐力性运动训练,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会适当增加,D正确。
故选Co
8.荔枝采摘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导致果皮褐变,品质下降。研究发现,低温、短时辐射处理、
调整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比例、对果实表面进行涂膜处理等方式均能有效延长荔枝的储藏时间。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调整气体比例是为抑制荔枝的无氧呼吸
B.低温能够降低荔枝及其附着微生物的酶的活性
C.辐射处理能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从而杀死微生物
D.果实表面涂膜处理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氧气的进入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干涉及的处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荔枝呼吸强度,杀死表面微生物,有利于保存,
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调整气体比例是为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低氧条件下,荔
枝的呼吸作用最低,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A错误;
B、低温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减少荔枝及其附着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适当剂量的短时辐射处理能延长荔枝的储存时间,是因为辐射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杀死
微生物,C正确;
D、荔枝果实表面涂膜,可在果实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阻止氧气进入,降低有氧呼
吸强度,有利于荔枝果实的储存,D正确。
故选A。
9.某小组同学为延长苹果的储存时间,对不同温度和02含量条件下新鲜苹果的C02释放量进行测量,结果
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C>2释放量
温度/℃
。2含量0」%。2含量1%5含量3%。2含量10%5含量20%。2含量40%
36.23.61.24.45.45.3
1031.227.55.921.533.332.9
2046.435.26.438.965.566.2
3059.841.48.856.6100.0101.6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C02释放量
B.。2含量为1%时释放的C0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3℃、02含量为3%是测试条件下储存苹果的最佳环境条件
D.储存苹果需要控制温度和氧含量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胞呼吸
【答案】A
【分析】分析题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氧气浓度和温度,实验的因变量为新鲜苹果的二氧化碳释放
量;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氧气浓度和温度,实验的因变量为新鲜苹果的二氧化碳
释放量,A错误;
B、。2含量为1%时释放的C0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当氧气浓度增加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减少,
说明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但无氧呼吸方式依旧存在,B正确;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温度为3℃、。2含量为3%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少,细胞呼吸速率最低,此
时有机物消耗最少,是储存苹果的最佳环境条件,C正确;
D、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所以储存苹果的温度和氧含量应控制在零上低温和低氧条
件下,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A。
10.将一批刚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
藏在温度为:TC的冷库内,另一份则直接贮藏在:L℃的冷库内。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
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释放量和5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
不一致的是()
照
对
2组
理
处
6组
61
。
贮藏天数/d
A.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0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适宜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0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
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
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
放量和0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
和0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
释放量和。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第20天,处理组CO?释放量和。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比值大于1,存
在无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第40天,对照组CO?释放量和5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
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储藏10天后,处理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2吸收量的比值小于对照组,说明
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o
二、多选题
11.下图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装置中的种子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
影响生命力)。实验开始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均处"0"标志位,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在25℃
条件静置4h,所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不考虑种子代谢释放的热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带夹带夹
橡皮管橡皮管
mmmm3
10g活80-10g灭菌的|_80
大麦种子
九死八大麦攵种”子丁x二-440二
石棉网石棉网/~0
筒状滤纸筒状滤纸瘾f
NaOH溶流播।[J
NaOH溶满
装置AB装置B
A.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高度变化量表示大麦种子细胞呼吸消耗02的体积
B.若种子呼吸作用消耗脂类物质,则吸收0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
C.实验lh时,大麦种子消耗氧气的总量为xmg,可用于分解15x/16mg葡萄糖
D.大麦种子在25℃条件下4h内的细胞呼吸速率为1.75mm3.g,h;
【答案】BCD
【分析】关于细胞呼吸的实验,种子在萌发时消耗有机物产生CO2。装置中的NaOH溶液在吸收CO2后,
会引起装置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故可以根据有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判断出细胞呼吸的类型、强度、
呼吸商等。
【详解】A、装置A中的种子是活的,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5而产生CO2,由于装置中的NaOH溶液
能与CO2反应,装置A中有色液体位置的变化是由于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引起的,装置A中有
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加上装置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越难关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应对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技术挑战及试题及答案
- 细菌抗性机制和检测方法试题及答案
- 项目范围变更的管理流程考点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文档控制流程与规范试题及答案
- 提高项目管理考试通过率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未来职业规划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专业考试内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对策及试题答案
- 微生物文化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及试题及答案
- 资产分红合同协议
- 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报告(2024年度)
- 2025-2030中国团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练习卷(含部分答案)
- 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 2025年福建泉州交发集团(第一批)校园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IT系统架构规划与设计手册
- 口腔门诊6S管理
- 沉浸式体验活动设计合同
- 档案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