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州区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九年级物理·化学试卷化学部分(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湖北人文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方言独特,亲情浓厚。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美。民俗活动丰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地标建筑见证历史,展示现代化成就。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情景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 B.“点亮长江”烟花秀C.用活字印刷经典名著 D.黄鹤楼夜景灯光秀2.《美丽中国在行动2024》报告在武汉发布,湖北被写入美丽省域建设实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再排放 B.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C.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 D.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3.蕲艾,湖北省蕲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蕲艾中含有丰富的山柰酚()。下列关于山柰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31个原子构成B.属于氧化物C.1个分子中含有3个分子D.完全氧化后的产物是和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 B.食盐水 C.泥浆水 D.矿泉水5.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鼻闻 B.用嘴吹C.用手拿 D.用眼看6.学化学必须过好化学用语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表示2个铜原子 B.——可表示氧化铁C.——可表示氧离子 D.——可表示氦气7.劳动光荣,劳动最美。下列劳动中,应用的化学知识与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解释A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B家中生煤火取暖,装烟囱并打开门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不宜用钢刷擦洗铝制品钢刷会破坏氧化膜D杂物间的纸箱着火,浇水扑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A.A B.B C.C D.D8.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硼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B D.相对原子质量为9.氨作为一种无碳燃料,其能量密度高于汽油,可作为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如图是氨燃烧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化学式为2N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10.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中气球先变大,后恢复原状B.实验1如果不用橡胶塞和气球,电子秤读数会变大C.实验2反应前称量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总质量D.实验2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稀盐酸也能达到目的11.金属蚀刻是利用金属与蚀刻剂发生反应,形成所需图案的工艺。黄铜(铜锌合金)板具有良好的色泽效果,是目前市场上蚀刻画的首选板材。下列有关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的熔点高于纯铜B.黄铜的硬度小于纯铜C.黄铜属于单质D.稀盐酸可用作黄铜的蚀刻剂12.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A.比较铜、铝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C.探究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D.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实验方案A.A B.B C.C D.D13.《天工开物》中介绍了制取某种红色染料的方法:“摘红花,捣熟(熟:烂)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捏成薄饼,阴干收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捣熟”增大了接触面积 B.“水淘”只溶解了红色色素C.“布袋”起过滤作用 D.“阴干”过程中水分蒸发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14.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校园的饮水间贴有如图1所示图标,该图标是国家__________标志。(2)图2中,为提高净水效果,入水口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a”或“b”)。(3)图3中,氦气可用于填充氦气球,这主要利用了氦气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的特点。(4)图4中,田径场上发令枪响,这涉及磷的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5.请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二氧化碳“充电宝”即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为压缩气体储能的一种。具有电-电转换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寿命长且成本低等特点,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工作过程分储能与释能两个阶段。储能时,低压气态二氧化碳由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却器,冷却器吸热并将热量存于蓄热罐,二氧化碳被常温水液化后存于高压储罐。释能时,高压储罐中的二氧化碳经加热器升温气化,推动叶轮发电,同时加热器出口的低温蓄热介质冷量被储存在蓄冷罐,末级出口二氧化碳返回低压储罐。该系统借助输入工业低谷电或风光废电,将电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内能、压力能及蓄热工质热能储存,用电高峰时释放二氧化碳发电,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电网蓄能调峰,且运行产生的热负荷可用于区域供热,达成高效多能联供。(1)二氧化碳“充电宝”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条)。(2)储能时二氧化碳被压缩,该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写一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利用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16.某工厂在粗盐提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盐泥”,其主要成分为、和泥沙(不与酸反应)。利用“盐泥”制备硫酸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温度/℃020406080NaCl溶解度/g35.736.036.637.338.4溶解度/g22033.744.554.655.8(1)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在之间,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2)“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结晶槽”中获得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晶。(4)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__________。17.载人航天器中,通常采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航天员排入舱内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LiCO3)和水,从而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1)LiOH中Li的化合价为______。(2)若吸收0.22g二氧化碳气体,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8.如图是氧气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装置图。(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2)装置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体现氧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4)装置C中,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取长短相同、直径为的铁丝,分别在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氧气含量90%70%60%55%实验现象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难以燃烧,只是发热(1)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就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__________范围。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按图1(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浓度、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3)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微小的铁粉颗粒与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并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探究三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最后量筒内水为(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5)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一条)。20.我国科学家发明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利用防水透气膜将海水和电解槽隔开,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杂质离子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由图1可知,透过防水透气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2)用氢氧化钾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设置超声波场可以提高电解效率,如图2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

襄州区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九年级物理·化学试卷化学部分(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湖北人文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方言独特,亲情浓厚。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美。民俗活动丰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地标建筑见证历史,展示现代化成就。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情景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 B.“点亮长江”烟花秀C.用活字印刷经典名著 D.黄鹤楼夜景灯光秀2.《美丽中国在行动2024》报告在武汉发布,湖北被写入美丽省域建设实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再排放 B.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C.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 D.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3.蕲艾,湖北省蕲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蕲艾中含有丰富的山柰酚()。下列关于山柰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31个原子构成B.属于氧化物C.1个分子中含有3个分子D.完全氧化后的产物是和【答案】1.B2.B3.D【解析】【1题详解】A、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点亮长江”烟花秀,烟花燃烧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C、用活字印刷经典名著,只是文字的印刷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黄鹤楼夜景灯光秀,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B。【2题详解】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符合美丽省域建设主题;B、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会浪费大量的木材资源,不符合该主题;C、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主题;D、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属于清洁能源,符合主题。故选:B。【3题详解】A、山柰酚由山柰酚分子构成,1个山柰酚分子()由个原子构成,A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山柰酚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山柰酚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不含O2分子,C错误;D、山柰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氧化后的产物是CO2和H2O,D正确。故选:D。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 B.食盐水 C.泥浆水 D.矿泉水【答案】C【解析】【详解】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蔗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错误;B、食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错误;C、泥浆水是泥沙等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不属于溶液,C正确;D、矿泉水是多种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错误。故选:C。5.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鼻闻 B.用嘴吹C.用手拿 D.用眼看【答案】A【解析】【详解】A、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正确;B、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应用灯帽盖灭,错误;C、不能用手那药品,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错误;D、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错误。故选:A。6.学化学必须过好化学用语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表示2个铜原子 B.——可表示氧化铁C.——可表示氧离子 D.——可表示氦气【答案】A【解析】【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表示2个铜原子,故正确;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表示氧化亚铁,故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氧离子可表示为,故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e,故错误;故选A。7.劳动光荣,劳动最美。下列劳动中,应用的化学知识与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解释A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B家中生煤火取暖,装烟囱并打开门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不宜用钢刷擦洗铝制品钢刷会破坏氧化膜D杂物间纸箱着火,浇水扑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是为了及时补充水中溶解的氧气,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A错误;B、煤燃烧不充分容易生成一氧化碳,家中生煤火取暖,装烟囱并打开门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正确;C、铝制品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具有良好的防锈蚀作用。用钢刷擦洗铝制品,会破坏氧化膜,导致氧化膜的防锈蚀作用失效,所以不宜用钢刷擦洗铝制品,C正确;D、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杂物间的纸箱着火,浇水扑灭降属于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正确。故选:A。8.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硼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B D.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C【解析】【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则硼质子数5,故A说法错误;B、硼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则硼元素符号表示为B,故C说法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故选:C。9.氨作为一种无碳燃料,其能量密度高于汽油,可作为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如图是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化学式为2N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氨气(NH3)与氧气(O2)点燃生成氮气(N2)和水(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的化学为N2,说法错误;B、由分析可知,反应前有7()个分子,反应后有8()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说法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氮、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说法错误。故选:C。10.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中气球先变大,后恢复原状B.实验1如果不用橡胶塞和气球,电子秤读数会变大C.实验2反应前称量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总质量D.实验2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稀盐酸也能达到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A、实验1中加热铜粉,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气球先变大,反应结束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且比原来更瘪,不会恢复原状,A错误;B、实验1中铜与氧气反应,若不用橡胶塞和气球,生成的氧化铜会留在锥形瓶内,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空气进入锥形瓶内,装置总质量较反应前增大,则电子秤读数会变大,B正确;C、实验2是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称量的是硫酸铜溶液、铁丝、锥形瓶的总质量,C错误;D、实验2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逸出体系,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减小,不能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D错误。故选:B。11.金属蚀刻是利用金属与蚀刻剂发生反应,形成所需图案的工艺。黄铜(铜锌合金)板具有良好的色泽效果,是目前市场上蚀刻画的首选板材。下列有关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熔点高于纯铜B.黄铜的硬度小于纯铜C.黄铜属于单质D.稀盐酸可用作黄铜的蚀刻剂【答案】D【解析】【详解】A、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则黄铜(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铜,说法错误;B、合金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则黄铜(铜锌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说法错误;C、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说法错误;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H)>Cu,则锌可与稀盐酸反应,则稀盐酸可用作黄铜的蚀刻剂,说法正确。故选:D。12.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A.比较铜、铝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C.探究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D.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实验方案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试管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第二个管中铝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铝比银活泼,但是无法比较铝、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万能瓶内压强增大,使得墨水的液面发生变化,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催化剂一变两不变,不仅需要能改变反应速率,还要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不能证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变,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红色物质,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应设计对比实验,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13.《天工开物》中介绍了制取某种红色染料的方法:“摘红花,捣熟(熟:烂)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捏成薄饼,阴干收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捣熟”增大了接触面积 B.“水淘”只溶解了红色色素C.“布袋”起过滤作用 D.“阴干”过程中水分蒸发【答案】B【解析】【详解】A、“捣熟”使其破碎,增大了接触面积,故说法正确;B、“水淘”过程中溶解了多种无机盐,故说法错误;C、“布袋绞去黄汁”是将汁液和花渣分离,所以“布袋”起过滤作用,故说法正确;D、“阴干”是在常温下,利用风吹使水分蒸发,故说法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32分)14.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校园的饮水间贴有如图1所示图标,该图标是国家__________标志。(2)图2中,为提高净水效果,入水口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a”或“b”)。(3)图3中,氦气可用于填充氦气球,这主要利用了氦气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的特点。(4)图4中,田径场上发令枪响,这涉及磷的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节水(2)b(3)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4)【解析】【小问1详解】图1所示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小问2详解】若入水口选择b,水可以与活性炭层充分接触,经过活性炭的吸附等净化作用,能更好地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杂质,提高净水效果,同时可以避免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覆盖在活性炭层上。若从a口入水,水与活性炭接触不充分,净化效果不佳。【小问3详解】氦气可用于填充氦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这样气球才能在空气中上升;同时氦气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时比较安全。【小问4详解】磷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15.请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二氧化碳“充电宝”即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为压缩气体储能的一种。具有电-电转换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寿命长且成本低等特点,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工作过程分储能与释能两个阶段。储能时,低压气态二氧化碳由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却器,冷却器吸热并将热量存于蓄热罐,二氧化碳被常温水液化后存于高压储罐。释能时,高压储罐中的二氧化碳经加热器升温气化,推动叶轮发电,同时加热器出口的低温蓄热介质冷量被储存在蓄冷罐,末级出口二氧化碳返回低压储罐。该系统借助输入工业低谷电或风光废电,将电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内能、压力能及蓄热工质热能储存,用电高峰时释放二氧化碳发电,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电网蓄能调峰,且运行产生的热负荷可用于区域供热,达成高效多能联供。(1)二氧化碳“充电宝”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条)。(2)储能时二氧化碳被压缩,该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写一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利用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答案】(1)电-电转换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寿命长且成本低(2)加压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4)温室效应【解析】【小问1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充电宝”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原因是:电-电转换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寿命长且成本低;【小问2详解】储能时二氧化碳被压缩,该过程的微观实质是:加压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小问3详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自煤的燃烧,煤主要成分是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则利用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16.某工厂在粗盐的提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盐泥”,其主要成分为、和泥沙(不与酸反应)。利用“盐泥”制备硫酸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温度/℃020406080NaCl溶解度/g35.736.036.637.338.4溶解度/g22.033.744.554.655.8(1)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在之间,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2)“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结晶槽”中获得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晶。(4)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__________。【答案】(1)①.36.0②.(2)(3)降温(4)饱和硫酸镁溶液【解析】【小问1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时,的溶解度为;在之间,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小问2详解】盐泥主要成分为、和泥沙,“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结晶槽”中获得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小问4详解】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饱和硫酸镁溶液,是因为饱和硫酸镁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镁,但是可以溶解其它物质,能除去杂质,且减少损耗。17.载人航天器中,通常采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航天员排入舱内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LiCO3)和水,从而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1)LiOH中Li的化合价为______。(2)若吸收0.22g二氧化碳气体,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2)解:设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x=0.24g答: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为0.24g。【解析】【小问1详解】LiOH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设Li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解得x=+1,故填:+1;【小问2详解】见答案。18.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装置图。(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2)装置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体现氧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4)装置C中,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锥形瓶(2)(3)密度比空气大(4)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图像,仪器①是锥形瓶。【小问2详解】装置A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采用此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装置B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体现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小问4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水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从而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逸散到空气中。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取长短相同、直径为的铁丝,分别在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氧气含量90%70%60%55%实验现象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难以燃烧,只是发热(1)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就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__________范围。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按图1(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浓度、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