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的感课件_第1页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课件_第2页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课件_第3页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课件_第4页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护理部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获得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感染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当个体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的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项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报告程序:出现流行趋势---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上报主管院长—24h内上报当地卫生部门—24h上报省卫生部门—24h内上报国务院卫生部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与控制一、手术部位感染概况19世纪中期以前,在无麻醉、无任何消毒、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手术患者通常都得出现刺激热,然后出现手术切口流脓、全身败血症,手术切口切口感染率为70-80%,进80%患者术后或术中死亡。1867年,李斯特引入无菌原则,推广外科医生在术前用石碳酸洗手及消毒器械,使得术后感染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报告数据:SSI是医院感染的第三位,占14-16%,是外科患者常见感染,占38%。

美国CDC认为,SSI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从2009年开始,美国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补助机构,并不再支付医院由于可以预防的差错、伤害和感染而导致的住院费用。SSI诊断标准浅表切口SSI皮肤深部切口SSI皮下组织深部软组织器官和腔隙SSI器官腔隙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菌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局部红肿热痛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生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局部的发热、肿胀及疼痛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注意:1、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2、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需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器官或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腔隙脓肿或其他器官腔隙感染的证据。注意:1、穿刺口周围感染根据其深度分为皮肤与软组织感染,而不视作SSI.SSI影响因素:患者因素和手术因素患者因素:年龄、免疫力系统受损、糖尿病非手术区域的感染灶、伤口分类、营养不良、吸烟、肥胖、术前住院天数过长、激素应用。手术因素: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管理、体温、吸氧、血糖、手术时间过长、皮肤的准备、外科洗手、手术室环境、手术衣和铺巾、手术技术:止血、无菌技术、异物、器械的灭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SSI是外科医生的灾难,美国预防SSI干预的一揽子(bundie)方法:1、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0.5-1小时应用抗菌药物。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2、正确脱毛方法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维持结肠直肠手术患者的正确的体温5、血糖控制6、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报告感染率。核心策略: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正确的备皮方法患者保温控制血糖皮肤的消毒非手术部位的感染灶的治疗外科手消毒、人员的管理伤口护理抗生素预防应用的时间2847例病人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给药时间定义SSI发生率早期手术前2-24h3.8%术前手术前2h内0.6%术中手术开始后0-3h1.4%术后手术开始3h后到24h3.3%总结:抗菌药物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最有效。手术部位备皮的方法与切开感染率的关系正确备皮备皮方法剃毛刀备皮5.6%脱毛0.6%备皮时间术前24h前大于20%术前24h内7.7%手术即可3.1%方法/时间术前即可1.8%前一晚4.0%备皮器的选择备皮器优于剃刀剃刀:皮肤划痕、皮肤切割伤、微小皮肤损伤、从而导致手术部位细菌污染,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备皮器:损伤最小,最合适的备皮方法,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备皮操作建议剃刀/不备皮:手术区域无需备皮时,不备皮比剃刀剃毛更有利于减低SSI剃刀/备皮器:备皮器是预防SSI的更好的方法剃刀/化学脱毛剂:腹部清洁切口手术,化学脱毛更有利于降低SSI术前备皮时间:使用备皮器备皮,建议术前2h以内进行。体温控制术中低体温: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可减少胶原蛋白的沉淀,伤口愈合延迟。术中保温:增加组织的血液和含氧量,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受,确保所有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对421名清洁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显示:术中未进行保温的患者ssi的风险为14%,术中保温组患者ssi风险为5%具有显著差异。保温措施有保温毯,手术液体加温箱控制血糖维持术中及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血糖正常的患者,不但SSI风险更低,而且中风,尿路感染,肠梗阻,术后出血及死亡的风险均更低。美国拯救10万生命运动将体温和血糖控制作为干预措施的基础。无菌技术是降低SSI最重要的措施之一SSI细菌的来源:手术室的空气,皮肤的消毒不彻底,手术人口手,器械,植入物。第一个执行lister无菌技术的美国外科医生Williamwkeen(1837—1932)Keen推行的无菌操作:去除病房内的无关的家具和地毯术前一天,清洁手术室墙壁和天花板,地板,设备表面石碳酸擦拭手术当天早晨用石碳酸喷洒房间术前一天,剔除头发,使用肥皂和水清洁手术器械煮沸2h,纱布用石碳酸预处理外科医生用肥皂和水清洁双手,并用酒精和石碳酸消毒近代19世纪中叶开始推荐使用漂白粉洗手1883年提出使用灭菌的手术衣和帽子1890年外科学之父—威廉姆.哈尔斯帝得提出医护人员戴外科手套保护双手,防止消毒剂的腐蚀。1897年引入外科口罩1891年提出对手术器械进行加热灭菌1900年进行的手术,医生护士已经戴上了帽子、口罩,穿上了白大褂,这些技术产品的应用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下降,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外科手消毒使用酒精性免洗手消毒液揉搓比传统洗手方法更有效。美国CDC手卫生指南,10分钟传统洗手方法并无科学依据,用消毒剂2-6分达到同样效果,酒精加洗必泰具有快速、持久的作用,更值得推荐。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小组成员携带的微生物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室人员是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手术室进出人员应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增加5名,微生物数量会增加15倍某些特殊人群,带菌数量高于常人,在手术室内会增加伤口感染。外科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1、目的监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3、监测的方法人员培训: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病房护士了解手术后的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医生、协助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