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10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常现关键词
考法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认识物质考法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考向一物质的变
的变化和性及应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的基化和性质
质之间的关考法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能量、原子的种类和质
本特征
系。变化量
2.认识根据考法4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变化和考法1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物理变化的考法2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考向二四种基本置换反应、复分解反
本质区别。考法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反应类型应、单质、化合物、交
3.知道化学考法4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换成分、新物质
性质与物理考法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性质的差别。
还原性、氧化性、氧化
4.认识四种几种常考向三氧化和还考法1氧化反应
反应、还原反应、失去
基本反应类见的化原反应考法2还原反应
(得到)氧
型。学反应
5.认识氧化考向四光合作用考法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和还原反应。与呼吸作用新陈代谢
6.会判定反
考向五反应类型
应的类型。考法1反应类型的判定
的判定反应属于、判定、类型
•
第1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考向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法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2023•成都)《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火煮盐
【答案】D
【解析】A、挖凿盐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剖竹去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汲取卤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井火煮盐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3•怀化)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扫地抹灰B.摘菜洗菜C.淘米下锅D.烧火做饭
【答案】D
第2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解析】A、扫地抹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摘菜洗菜的过程中,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淘米下锅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火做饭过程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米做成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法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3.(2023•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裁玻璃B.金属铜作导线
C.石墨作铅笔芯D.稀硫酸除铁锈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
性质,故A错;
B、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B错;
C、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其硬度小,且呈深灰色,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
性质,故C错;
D、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其能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考法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4.(2022•杭州)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
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A、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故A错误;
第3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正确;
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
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故C正确;
D、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A。
考法4化学反应的实质
5.(2021•济南)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B.利用化学反应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
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利用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
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些化学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易错易混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
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
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4)化学反应的实质: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向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考法1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6.(2023•苏州)下列HCl参与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NH3+HCl═NH4Cl
B.Mg+2HCl═MgCl2+H2↑
C.2HClCl2↑+H2↑
D.KOH+HCl═KCl+H2O
【答案】A
第4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解析】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
意;
B、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
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故选:A。
考法2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7.(2023•扬州)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3Fe+4H2OFe3O4+4H2
B.3Fe+2O2Fe3O4
C.2Fe(OH)3Fe2O3+3H2O
D.Fe(OH)3+3HCl═FeCl3+3H2O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
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法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8.(2022•株洲)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aCO3+H2O+CO2═Ca(HCO3)2
B.CuCl2Cu+Cl2↑
C.3CO+Fe2O32Fe+3CO2
D.CuSO4+Fe═FeSO4+Cu
【答案】D
【解析】A、CaCO3+H2O+CO2═Ca(HCO3)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
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第5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B、CuCl2Cu+Cl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错误。
C、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CuSO4+Fe═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法4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9.(2023•永州)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图1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
是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模型。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原子序数是29。
(2)A点所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Cu。
(3)B点所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Cu2O,其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4)C、D、E所对应的物质存下列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填序号)。
①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Cu(OH)2CuO+H2O
【答案】(1)29;
(2)Cu;
(3)+1;
(4)①。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
(2)A点所对应物质为铜元素形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Cu。
(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x+(﹣2)=0,则x=+1价。
(4)①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第6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②Cu(OH)2CuO+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考法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10.(2023•潍坊)“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从不同角度完成对NaHCO3
性质的学习。
(1)NaHCO3的水溶液pH>7,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填“碱”“盐”或“氧化物”)。医疗上用于治
疗胃酸过多症,请根据图1分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
子。
(2)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请分析并推测: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
(OH)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3)灭火器是航母上的必备用品。泡沫灭火器的原料之一是NaHCO3,其反应原理为Al2(SO4)
3+6NaHCO3═3Na2SO4+2X↓+6CO2↑,X的化学式为Al(OH)3,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
少的离子是Al3+、(用符号表示)。
(4)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和两种常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
【结论】NaHCO3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还能与部分盐反应,且受热不稳定。
2+
【应用】Ca(HCO3)2溶液中存在Ca和,下列物质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是D(填字母序
号)。
A.石灰水
B.食醋
C.纯碱
D.食盐
【答案】(1)盐;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2)产生白色沉淀;
3+
(3)Al(OH)3;Al、;
第7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4)2NaHCO3Na2CO3+H2O+CO2↑;
(5)D。
【解析】(1)NaHCO3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图1可知,该反应的
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故答案为:盐;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
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2)图2是向NaHCO3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示可知,氢氧根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
子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则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氢氧根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
子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碳酸根离子又能与钙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3)由Al2(SO4)3+6NaHCO3═3Na2SO4+2X↓+6CO2↑可知,反应前有:2个铝原子、3个硫原子、6个
钠原子、6个氢原子、6个碳原子、3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硫原子、6个钠原子、6个碳原子、24
个氧原子,因此2X中含有2个铝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Al(OH)3;从微
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铝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Al3+、;故答案
3+
为:Al(OH)3;Al、;
(4)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碳酸钠,还有两种氧化物——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5)A.石灰水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碳酸根离子又能与钙离子
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B.食醋中的氢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C.纯碱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D.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与碳酸氢钙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结合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因此不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特别提醒
(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考向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考法1氧化反应
11.(2022•哈尔滨)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第8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1)下列实验过程中均有放热现象,请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C(填
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2)请认真阅读资料卡片,并根据其中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两组分解反应中,甲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填“有”或
“没有”)变化。对比甲、乙两组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得出,四个反应中有单质(填物质分类)生
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甲组
Cu(OH)2CuO+H2O
H2CO3═H2O+CO2↑
乙组
2H2O22H2O+O2↑
2NaCl2Na+Cl2↑
资料卡片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可以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凡是有元
素化合价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C;化学;
(2)没有;单质。
【解析】(1)由实验可知,A中红磷燃烧放出了热量,实验A与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
由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
(2)由化合价原则可知,甲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对比甲、
乙两组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得出,四个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一
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法2还原反应
12.(2022•重庆)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
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第9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和水能反应的性质,错误;
B、该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体现还原性,正确;
C、该反应是物质阴阳离子的交换,不体现还原性,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阴阳离子的交换,不体现还原性,错误。
故选:B。
特别提醒
(1)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2)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考向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考法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3.(2023•山西)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中有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它描绘了绵绵春雨
百草充满生机,隆隆春雷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
变化最大的是()
A.光合作用加强B.能量消耗减小
C.新陈代谢加强D.物种数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惊蛰是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了,说明惊蛰之后自然界中生物变
化最大的是新陈代谢加强。
故选:C。
特别提醒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
气的过程。
►考向五反应类型的判定
考法1反应类型的判定
14.(2023•益阳)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Fe+CuSO4
=Cu+FeSO4,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第10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Fe属于单质,CuSO4属于化合物,Cu属于单质,FeSO4属于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15.(2023•辽宁)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
(1)硅的原子序数为14。
(2)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3)硅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4)生产硅涉及的反应:SiO2+2CSi+2CO↑,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该反应的基本反
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答案】(1)14;
(2)28.09;
(3)非金属元素;
(4)+4;置换反应。
【解析】(1)左上角属于原子序数,硅的原子序数为14;
(2)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属于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28.09;
(3)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4)SiO2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
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14;
(2)28.09;
(3)非金属元素;
(4)+4;置换反应。
特别提醒
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
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
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第11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1.(新情境)(2023•鄂州)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
主快速交会对接,六名宇航员的“太空会师”引起世界关注。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点火发射D.自动对接
【答案】C
【解析】A、火箭转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燃料加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C、点火发射的过程中,燃烧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自动对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2.(跨学科)(2021•镇江)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
(1)装置X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装置Y是将化学能转为电能(填“电”或“化学”)。
【答案】(1)2H2O2H2↑+O2↑;
(2)化学;电。
【解答】(1)装置X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
案为:2H2O2H2↑+O2↑;
2)在装置Y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故答案为:
化学;电。
3.(新情境)(2022•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
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第12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分解。
【答案】分解
【解析】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2023•开平市校级模拟)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玉石B.葡萄酿酒C.汽油挥发D.冰川融化
【答案】B
【解析】A、雕刻玉石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汽油挥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川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3•江岸区校级模拟)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开始广泛被使用。以下关于纸的用
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将纸印刷装订成书籍B.用废纸生煤炉的火
C.用纸写字和绘画D.节日用纸来包装礼品
【答案】B
【解析】A、将纸印刷装订成书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废纸生煤炉的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项正确;
C、用纸写字和绘画,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节日用纸来包装礼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023•商水县一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同一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类别。下列反应中,既
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第13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
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
项正确。
故选:D。
4.(2023•盐都区二模)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图所示,若大椭圆代表氧化还原反应,小
椭圆代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则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a可能是化合反应B.b一定是分解反应
C.c一定是置换反应D.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a
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b可能是分
解反应,故B不正确;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故D正确;
故选:B。
5.(2023•西城区二模)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石墨双炔包覆的锑纳米空心立方盒,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
材料。把纳米铜颗粒转化为锑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SbCl3+3Cu
2Sb+3Cu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6.(2023•德宏州模拟)下列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B.火药爆炸C.陶罐烧制D.粮食酿酒
【答案】A
【解析】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第14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B、火药爆炸,燃烧过程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陶罐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7.(2023•梁溪区校级二模)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很多重要文物。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填序号)。
A.用矿石冶炼铜
B.锻打金块制鸟型金饰片
C.雕刻玉石
D.打磨铜像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
铜大(填“大”或“小”)。
(3)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金说法正确的是B。
A.金原子的质子数是197
B.金的元素符号是Au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熔点很低,所以便于做面具
【答案】(1)A;
(2)大;
(3)B。
【解析】(1)A、用矿石冶炼铜,铜是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锻打金块制鸟型金饰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雕刻玉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打磨铜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2)“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3)A、根据金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根据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金原子核内有79个质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金的元素符号是Au,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金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
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金原子核外有79个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制成金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第15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8.(2023•东港区校级三模)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于济南举办,本届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近期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生物复合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在该化肥
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填元素符号);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两
种元素的原子质量之比为3:32(填最简整数比)。
(2)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SO2+2NaOH=Na2SO3+H2O,对应产物中硫的化合价为+4。
(3)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H2O(填
化学式),不污染空气。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答案】(1)O;3:32;
(2)SO2+2NaOH=Na2SO3+H2O;+4;
(3)H2O;电。
【解析】(1)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1:
(16×4)=14:6:31:64,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在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氢、氧
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6):(16×4)=3:32;
(2)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在Na2SO3中,已知Na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S的化合
价为x,(+1)×2+x+(﹣2)×3=0,x=+4;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H2O,对环境无污染;在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9.(2023•博山区三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Ⅰ)。将“灰”溶于
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Ⅱ)。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填序号)d。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②中(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Ⅰ)(Ⅱ)两反应中需要吸收
热量的为Ⅰ(填“Ⅰ”或“Ⅱ”)。
【答案】(1)d;
(2)CaO+H2O=Ca(OH)2;Ⅰ。
【解析】(1)由“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酸铜和铁,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
第16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基本反
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选:d;
(2)“煤饼烧砺房成灰”涉及到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aO+CO2↑,为吸热反应,将“灰(氧化钙)”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指的是生石灰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1)d;(2)CaO+H2O=Ca(OH)2;Ⅰ。
10.(2023•桂林模拟)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学习思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某些复分解反应
的实质。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③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盐酸
④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质疑】从微观角度思考,上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讨论】
+﹣﹣2+
(2)反应①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反应②的实质是OH和Cu结合生成Cu(OH)2沉
淀。
【小结】
(3)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是某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应用】
(4)请在Ca2+、、这三种离子中选择合适的离子填入下面合适的“()”中,使其形成一
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中直线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
【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
﹣2+
(2)OH和Cu结合生成Cu(OH)2沉淀;
(3)气体、沉淀;
(4);Ca2+;。
【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
第17页共21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Na2SO4+Cu(OH)2↓;
﹣2+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的实质是OH和Cu结合生成Cu(OH)2沉淀;
(3)根据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所学的其它反应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必须有气体、沉淀或
水生成;
(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知道: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两两结合应该沉淀或气体或水,
在这三种离子中与OH﹣能产生氨气和水,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产生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硫酸根
离子产生白色沉淀;
11.(2023•迎泽区校级二模)“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常用的方式。
(1)从微观知宏观
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①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写出12号和9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F2。
(2)从宏观知微观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结合如图A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氧气中的氧分子比空
气中的氧分子和木炭接触面积大;
②H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微观变化过程如上图B所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2+2﹣
Ba、SO4(填离子符号)。CuCl2溶液能与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估与造价咨询协议
- 拍卖物品归属未确定协议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件 第1、2章 Python 概述;Python 基础语法
- 舞台地板施工方案
- 提问我国远洋重大件货物标准是重长宽讨论冷藏货物要保证哪两方
- 中医中药课件
- 个人消费贷款合同利率调整协议
- 建设项目合同纠纷处理实务案例
- 【课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课件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2025年度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合作协议
- 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警示教育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DB12∕T 947-2020 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职场人压力调查报告-智联招聘-202407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 T-SHZSAQS 00278-2024 智慧农场水肥一体化系统运行技术规程
- 基于STM32的锂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正式版)
- 新概念2测试题及答案
- 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任务分解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