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司马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知陈州司马光上疏乞罢保甲①,曰:自唐开元以来,民兵法坏,戍守战攻,尽募长征兵士,民间何尝习兵?国家承平百有余年,戴白之老,不识兵革,一旦畎亩之人,皆戎服执兵,奔驱满野,耆旧叹息,以为不祥。事既草创,调发无法,比户骚扰,不遗一家。又朝廷时遣使者,遍行按阅,所至犒设赏赉,糜费金帛,以巨万计。此皆鞭挞平民铢两丈尺而敛之,一旦用之如粪土。而乡村之民,但苦劳役,不感恩泽。农民之劳既如彼,国家之费又如此,终何所用哉?若使之捕盗贼,卫乡里,则何必如此之多?使之戍边境,事征伐,则彼远方之民,以骑射为业,以攻战为俗,自幼及长,更无他务。中国之民,大半服田力穑,虽复授以兵械,教之击刺,在教场之中坐作进退,有似严整,必若使之与敌人相遇,填然鼓之,鸣镝始交,其奔北溃败可以前料,决无疑也,岂不误国事乎?(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九十二》)材料二:温公②之所以难保甲法者,其所持之理由,不过如此而已。吾今试得取而辨之:其谓民不知兵者已百余年,故民兵势不可复。夫人之所以贵于万物者,以其学焉而能也,就令前此未尝经见之事,苟国家有以奖教之,则无不可以驯致,而况于百年前之遗迹,湮没未尽者耶?如温公言,则国家之一切教养大政,皆可不举,宁独保甲也?其言“耆老不识兵革,见有戎服执兵者,叹息以为不祥”。大臣为国家谋百年大计,而其政策乃取决于乡鄙之耆老,天下事可知矣。如温公言,举国讳兵,而执冰以嬉,其于歌舞太平良得矣,而后此胡骑长驱,百城尽靡,吾又不知其何祥也?其言“草创之初,调度无法,比户骚扰”。夫事之属草创者,未积经验,举措乖方,谅所难免,然亦闻事之当行否耳。苟其当行,则虽累挫失,犹不当戛然止也。况温公建言之时,距熙宁草创十七年矣,吏已习其事,而法已睹其效。追罪往昔,宁得谓平?而况乎昔以民所未习之而兴举之固为骚扰今以民所已安者而废坏之宁得曰非骚扰乎?其言“犒设赏赉,糜费国用”,似矣,独不思保甲之所费,咸取诸封椿及省兵之羡饷,未尝动户部一文乎?夫为保持国家起见,虽费亦不可以已。今世各国,不惜掷数亿万以造舰队是也,而况乎其有省于前也?至其最后所论,谓中国之民,虽教之以武事,亦无所用。如彼言,则是外国之民,在理宜永为征服者,而中国之民,在理宜永为被征服者也。(节选自梁启超《王安石传》)[注]①保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②温公:司马光。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况乎昔[A]以民所未[B]习之而兴[C]举之[D]固为骚扰[E]今以民所[F]已安者而废坏之[G]宁得曰非骚扰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苦,意动用法,与《师说》“而耻学于师”中的“耻”用法相同。B.“填然鼓之”与《曹刿论战》“公将鼓之”中的“鼓”用法相同。C.难,排斥,与《答司马谏议书》“难壬人”的“难”意思不相同。D.“以其学焉而能也”.与成语“心不在焉”的“焉”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认为自从唐开元时开始,征调农民当兵的法度已废弛,战争之事都交给了招募的长于征战的士兵来承担。B.司马光反对让百姓参与军事,包括捕捉盗贼,护卫乡里,认为农民在耕作之余,还要进行军事训练,劳民伤财。C.梁启超认为大臣应为国家作长远考虑,不能只从耆老的感受出发制定政策,不应为了享受歌舞升平而讳言战争。D.梁启超认为要想保家卫国就不能吝惜费用,更何况保甲法施行过程中虽产生了一些费用却未加重国家财政负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朝廷时遣使者,遍行按阅,所至犒设赏赉,糜费金帛,以巨万计。译文:(2)夫事之属草创者,未积经验,举措乖方,谅所难免,然亦闻事之当行否耳。译文:14.驳论文一般会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论证展开反驳,请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驳论如何体现上述策略。(5分)【答案解析】10.DEG11.C。“难壬人”中的“难”也是“排斥”的意思。12.B。从“若使之捕盗贼,卫乡里,则何必如此之多?”可知司马光并非完全反对让平民百姓参与军事。13.(1)朝廷又时常派遣督查的人,到处巡视检阅,所到之处就安排犒劳赏赐,浪费的财物可以用巨万来计算。(“按”1分,“赏赉”1分,“糜费”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2)任何属于开始实行的事情,(由于)没有积累经验,举措有失当之处,料想在所难免,但也要看它是否值得去做。(“事之属草创者”定语后置1分,“乖方”1分,“谅”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14.①驳论点:司马光认为“中国之民,虽教之以武事,亦无所用”,梁启超通过归谬法,对其观点的合理性进行了反驳。②驳论证:司马光以保甲法“事既草创,调发无法,比户骚扰”来否定保甲法,梁启超认为其无视变法成效而“追罪往昔”,对其论证的逻辑性进行了反驳。③驳论据:司马光以“耆老不识兵革,见有戎服执兵者,叹息以为不祥”来证明保甲法的不合理,梁启超认为国家政策不能取决于部分见识短浅的老人,对其论据的有效性进行了反驳。(答对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时任陈州知州的司马光上疏要求停止实行保甲法,他写道:自从唐朝开元年间以来,征调农民当兵的法度已经废弛,戍守攻战都靠招募的长于征战的士兵,民间哪有懂得打仗的人?我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头发花白的老人都不认识兵器。一旦在田间务农的人都穿起军服拿起武器,在田野里奔跑驰骋,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叹息不已,认为是不祥之兆。这件事从一开始调度就很混乱,挨家挨户地骚扰,一户都没有遗漏。朝廷又时常派遣督查的人,到处巡视检阅,所到之处就安排犒劳赏赐,浪费的钱财可以用巨万来计算。这些钱财都是很残忍地从老百姓手里一分一尺收敛来的,使用时却像对待粪土一样(毫不珍惜)。那些乡民百姓,只会觉得劳役很辛苦,不会(因为给他奖赏)就感恩戴德。农民这样辛劳,国家的花费又是如此之大,而这些民兵最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让他们捕捉盗贼护卫乡里,则用不了这么多人。如果让他们戍守边境,从事征伐,则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外族民众,平时就靠骑马射箭为生,攻伐作战是他们的风俗,从小到大,没有别的事情。而中原的老百姓大多数从事农业,在田间劳作,即使再把兵器发给他们,教他们武艺,在练兵场上按照阵法或进或退,看上去很整齐,很有章法,但如果派遣他们和敌军遭遇,刚一击鼓鸣镝交战,就可以预料到他们会溃败,这一点不用怀疑,这难道不是耽误了国家大事吗?(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九十二》)材料二:司马光排斥保甲法的原因,根据他所秉持的理由也不过如此罢了!我今天就试着选取(一些内容)和他讨论一下。他说百姓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上百年了,所以不能恢复民兵制度是形势所迫。但是,人为万物之首,最为尊贵,其原因就在于人是善于学习的,就算以前没有见过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如果国家用奖赏来鼓励他们学习,那么没有不能训练成功的,更何况百年之前的遗迹并没有完全湮没呀。如果按照司马光的说法,国家一切教育训练的事业都可以不做了,为什么只说保甲呢?他还说,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不熟悉战争了,见到身穿军服、手拿武器的人,会叹息并认为是不祥之兆。大臣应该为国家谋划百年大计,但是他的政策却取决于边远乡村那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天下的事就可以想见了。如果像司马光说的那样做,举国讳言打仗,执冰以嬉,对于歌舞升平来说是很好了,但此后北方外族长驱直入,百座城池都望风披靡,我却不知道它这又是什么祥兆呢?他还说,保甲法刚开始实行的时候,调度很混乱,每家每户都受到骚扰。任何属于开始实行的事情,(由于)没有积累经验,举措有失当之处,料想在所难免,但也要看它是否值得去做。如果值得做,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发生一些问题,也应该坚持下去,不能戛然而止。何况司马光说这番话的时候距离熙宁初年开始实行保甲法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官吏已经熟悉了此法,而且法令也已经有了成效,这时却翻出老账,难道公平吗?况且,过去因为百姓不熟悉军事才要兴办这样的民团进行教练,也许骚扰了百姓,但今天要把百姓已经熟悉的生活完全改变,难道不是另一种骚扰吗?他还说,用于奖励和赏赐的钱财浪费了国家财政,表面上好像是这样。但为什么不想一想,保甲的经费其实来自封椿和禁军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制脱硫喷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2025年全新借款授信合同样本下载
- 2025年中国数字电视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龙岩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 医用无纺布合同范本
- 物资贸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版多人股东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新型环保材料脚手架搭设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优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八段锦口令标准版合集
- JCT414-2017 硅藻土的标准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完整版本课件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全册课文及翻译(中英文Word)
- 腊八粥 第一课时自学导学单
- 心灵手巧织美好-精美挂件我会编 (教案)-二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 IPO项目律师尽职调查查验计划表模版
- 医院信息系统HIS知识培训教学课件-HIS的主要内容
- 经济法通论债权法总论
- 合成聚氨酯原料及助剂生产项目
- 微信个人简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