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一练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

文体知识

李白(701—762):字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又号“”,与杜甫合称“_____”。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二十五岁时出蜀漫游,希望能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天宝元年,应召赴京,供奉翰林,天宝三载被赐金放还。继续漫游,结识杜甫、高适等。安史之乱爆发,受邀参加永王李璘的部队,李璘败,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后客死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他的诗对当时及后代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流行于汉代以后。魏晋时,文人开始相继创作游仙诗,蔚然成一代诗风。在思想上,游仙诗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而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浪漫的色调。

背景介绍: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文本研读

1.解释加粗词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_________(5)栗深林兮惊层巅

(2)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6)忽魂悸以魄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7)且放白鹿青崖间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C.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

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___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必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C.惟觉时之枕席觉:醒,睡醒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4.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B.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D.虎鼓瑟兮鸾回车

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身登青云梯_________C.古来万事东流水

B.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D.仙之人兮列如麻。

6.《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7.理解性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间流逝飞快:___,

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天姥山巍峨:___,___。

用夸张衬托来体现天姥山高大:___,___。

以仙山的虚幻难觅反衬天姥山的实际存在,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

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中的___,___两句,描写神仙洞府即将打开时,突然电闪雷鳴的震憾场面。

《梦游》中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后仙境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的景象。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越人之口描写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的诗句是“___,___”。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两句由现实过渡到梦境。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拟人手法写明月与自己如影随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的诗句是“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课外拓展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①暗阡陌。

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③,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④,谁知尧与跖!

(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干虹蜺:冲犯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④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一练第1课时答案

文体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文本解读

1.(1)确实,实在(2)超出(3)依据(4)震动

(5)使……战栗;使……震惊(6)因惊惧而心跳(7)暂且(8)低眉,低头

2.D须:等待

3.B因:依据。

4.AA项,“栗”是使动用法,“使……战栗"。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雨:下雨。鼓:弹。事:侍奉

5.BB项是夸张,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6.①不能。此处是以虚衬实。

②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将天姥与充满神秘意味的仙山瀛洲并举,暗示天姥胜景。

③同时以“信难求”的瀛洲衬托“或可睹"的天姥,突出了天姥的可亲可赏,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富有神奇色彩,能够引人入胜。

7.(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列缺霹虏,丘峦崩摧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课外拓展

1.C

2.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

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本诗前八句描写的两种人:一是多黄金的中贵人(宦官),一是不可一世的斗鸡者。显然这两种人是诗人批判的对象。“世无洗耳翁”中运用了许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像许由一样不慕名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谁知尧与跖"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宦官和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的人比作盗跖进行批判。前八句写到宦官和斗鸡者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一练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姓名:

文本研读

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失向来之烟霞(结构助词,的)D.我欲因之梦吴越(代词,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烟涛:烟雾C.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

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或者D.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惟:独、只。C.恍惊起而长嗟而:表顺承。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么。D.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的人。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近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

5.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作为天姥山的陪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本诗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

D.本诗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6.本诗是一首留别诗,可诗人并没有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7.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是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呢?

理解性默写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神仙世界无边无际、与日月交相辉映、壮丽辉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驾乘云彩的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纷纷到来的壮美景象。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群仙迎接自己的盛大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白寻仙访道、寄情山水的人生追求,也表现了他逃避现实的态度。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流水”这一意象抒发人生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云烟缭绕的景象,为写仙人出场做铺垫。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比喻手法写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后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表明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在天姥山半山腰的见闻,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课外拓展

读李白集

【唐】齐己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夸张地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的自然界搜寻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的是李白作品的特点,“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

2.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一练第2课时答案

1.C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2.DA.烟涛微茫信难求烟涛:波涛渺茫;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C.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

3.DD.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

4.B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

5.A作者写瀛洲并非为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而是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6.①一方面,诗人通过构造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美的极乐仙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②另一方面,用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并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

③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在人世间就应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诗人借仙境来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乐观的精神

7.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是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呢?

观点一:是消极的。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东流水”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诗人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流露出消极的情绪。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诗人消极的心态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观点二:是积极的。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只是诗人一时的感触,历史也证明诗人并没有及时行乐,放纵自己。一时的牢骚不能说明诗人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这只是诗人对当时自己受权贵排挤的忧愤。

②忧愤之后诗人有着激昂的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理想政治的志向。

观点三:我认为两者均有。

①李白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

②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想要积极入世,有所作为。

③但是他的侠客情怀,却使他向往自由,放浪不羁,使他与世俗、与官场格格不入。入世不成,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便不免消极避世,游山访仙,故其游仙诗既有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又暗含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

8.理解性默写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神仙世界无边无际、与日月交相辉映、壮丽辉煌的句子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两句描写驾乘云彩的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纷纷到来的壮美景象。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群仙迎接自己的盛大场面的诗句是“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