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3.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4.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陆定一、写作背景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层次。2.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朗读下面的诗歌。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教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在饥寒交迫、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战士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展现出怎样的精神?让我们走进《老山界》,一起探寻那段波澜壮阔又震撼人心的历史。板书课题:6老山界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进作者教师展示作者“陆定一”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预设: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为党的思想传播贡献卓越。在文学领域,他以《老山界》一文闻名。其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老山界》创作于1934年12月,背景正是波澜壮阔又艰难卓绝的红军长征。彼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妄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红军浴血奋战突破封锁线后,为向湘西进发,必须翻越老山界。这座山陡峭险峻,山路崎岖,给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红军凭借顽强意志成功翻越,粉碎敌人围堵计划。陆定一作为亲历者,满怀对红军的敬佩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写下此文,生动展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无畏。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2)析一析多音字。(3)辨一辨形近字。释一释重点词。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学生: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学生:同学们,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学生: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教师: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学生默读课本,勾画分析填写。)预设:教师点拨:方法指导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2)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困难一:行路难学生勾画语句: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学生:用火把形成的“之”字形的景象表现老山界山势险峻、迂回曲折的特点。学生勾画语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学生: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细致生动的描写突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之难。学生勾画语句: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学生:详细地描写了雷公岩的陡峭程度,看上去就那么吓人,更别提攀登了。学生勾画语句: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学生:通过写马摔下悬崖后脚骨断裂,从侧面表现出雷公岩的陡峭。教师:困难二:睡觉难学生勾画语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学生:路窄石硬。学生勾画语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学生:寒气逼人。教师:困难三:吃饭难学生勾画语句: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学生:可见粮食短缺。学生勾画语句:肚子很饿,气力不够。学生:可见肚子饥饿。教师:困难四:处境难学生勾画语句: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学生:条件艰苦,处境困难。学生勾画语句: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学生: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分析。)学生:“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教师:上面红军战士对待困难,可见他们打趣逗笑,奋勇登山。教师追问: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学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还能笑出来,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学生勾画语句: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学生: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学生勾画语句: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学生:“缀”字在这里指装饰,生动传神而又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作者交代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二者是否矛盾?(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不矛盾。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横着心”既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学生:“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学生勾画语句: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教师:能否将“鼓”换成“凭”,为什么?学生:不能换。因为“鼓”字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文中指“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坚毅、顽强和无畏的精神。如果把“鼓”换成“凭”,就缺乏这种表现力。学生勾画语句: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学生:“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情形。教师:可见,红军战士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学生勾画语句: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学生:可见红军战士讥笑敌机。学生勾画语句: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学生:可见红军战士毫不畏惧。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矮子”,表面上写的是站在山顶上向下看时山显得很小的样子,实际上表现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教师:同学们,说一说: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写医务队的情况?(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带着伤员病员的医务人员翻越老山界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伤员病员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更何况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女性。因此,这种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学生:医务人员是整支队伍的一个写照,写医务队的情况就表现了整支队伍的精神面貌。教师总结:表现了红军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文中精彩、富有深意的语句,领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感悟红军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理清了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这篇记叙文的叙事方法。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勾画语句:一开始,她看到红军时,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一袋米”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学生: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教师:同学们,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翻越老山界过程中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勾画语句: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抢答: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学生抢答:“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这里通过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出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同学们,我们讨论一下,第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第18段的描写行不行?(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不行。学生:这段描写是对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时壮丽宏伟的景象,表现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勾画语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学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作一口井。这样写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一样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对长征必胜的信念。学生勾画语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非常多。学生:“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夜山风之大,同时暗示了寒风刺骨。学生:“像山泉在呜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泉的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学生:“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教师总结:这些声音的特点:远、近、大、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讨论:课文前面讲述老山界如何之险,为何在下山的时候作者还有心情欣赏周围的景色?学生勾画语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迈的胸怀、畅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赞颂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革命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三、课堂小结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文章通过描写行军路上的陡峭山势、恶劣环境以及战士们的乐观态度,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为了实现革命理想甘愿吃苦、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崇高精神品质,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长征的伟大与艰辛。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面对陡峭山路、饥寒交迫,他们无畏艰难,相互扶持,凭借顽强意志成功翻越。这启示我,生活中的困难与之相比,微不足道。在学习和生活里,遇到难题时,应学习红军的坚韧,不轻易放弃,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将困难视为成长阶梯,努力突破自我,为实现目标奋力拼搏。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叙事富有特色,描写方法运用出彩。叙事极具特色,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条理清晰地叙述红军翻山历程,使读者如临其境。描写方法更是精妙绝伦,自然环境描写绘声绘色,“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既写山之高,又衬夜之静,烘托红军乐观精神。人物细节描写细致入微,战士们相互鼓励扶持,凸显团结互助,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4.板书设计。四、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市家居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1《村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全屋定制家具合同范本
- Lesson 5“Days of the Wee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轮椅采购合同范本
- 11仰卧起坐教学设计7-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 13足球绕杆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 Unit 1 Myself Fun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课时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fob加工合同范本
- 幕墙工程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管理标准化手册
-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获奖版)课件
- 幼儿园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网页设计和制作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食用油营销整合规划(含文字方案)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绪论
- 超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立项申请(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