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经济发展战略方案TOC\o"1-2"\h\u2023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 3175751.1农业科技创新 3174921.1.1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3110861.1.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 3281801.1.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44061.1.4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4109471.1.5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 4242081.1.6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措施 4260751.1.7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455861.1.8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527287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5234861.1.9发展背景与意义 585991.1.10发展目标 533461.1.11发展措施 5145231.1.12发展背景与意义 5153311.1.13发展目标 5283371.1.14发展措施 6300581.1.15发展背景与意义 6184361.1.16发展目标 639241.1.17发展措施 6250191.1.18发展背景与意义 61121.1.19发展目标 6301451.1.20发展措施 610224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战略 719611.1.21现状分析 7162861.1.22战略目标 793641.1.23建设重点 7226951.1.24政策保障 7141421.1.25现状分析 7327591.1.26战略目标 7147201.1.27建设重点 8200251.1.28政策保障 858281.1.29现状分析 822851.1.30战略目标 8284821.1.31建设重点 8259201.1.32政策保障 8107521.1.33现状分析 8170271.1.34战略目标 9296691.1.35建设重点 985611.1.36政策保障 931845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917111.1.37治理目标 911691.1.38治理措施 9107831.1.39污染防治目标 9152401.1.40污染防治措施 1087061.1.41生态补偿目标 10316521.1.42生态补偿措施 10286721.1.43绿色产业发展目标 10219721.1.44绿色产业发展措施 1018314第五章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 1112831.1.45政策背景 11246281.1.46政策内容 11290551.1.47培养目标 11317361.1.48培养措施 11278271.1.49激励机制设计 12185631.1.50激励机制实施 12204121.1.51转移就业意义 12153581.1.52转移就业措施 1215267第六章农村金融支持战略 12207111.1.53概述 12287231.1.54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目标 13250831.1.55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措施 1358361.1.56概述 13118501.1.57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向 1322221.1.58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措施 1338021.1.59概述 1352441.1.60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14293281.1.61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1494931.1.62概述 1467111.1.63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措施 14317271.1.64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方向 147640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战略 149241.1.65政策背景与目标 14199081.1.66政策内容与措施 1589921.1.67产业发展定位 15217591.1.68产业发展措施 153151.1.69就业创业政策 15286521.1.70就业创业措施 15242861.1.71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16249341.1.72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1610847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战略 16250141.1.73引言 16146261.1.7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6240541.1.75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6173751.1.76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17214831.1.77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1724992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战略 17136651.1.7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7246251.1.79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18223951.1.80构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1832281.1.81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 18219301.1.82预防农村社会矛盾 18217261.1.83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18197411.1.84完善农村法治体系 18133111.1.85加强农村法治实施 1915591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监测与评估战略 1992671.1.86监测目标与原则 19307741.1.87监测内容与方法 19283301.1.88评估原则 19172221.1.89评估方法 20120891.1.90预警目标与原则 20145881.1.91预警指标体系 20210021.1.92预警方法 20179981.1.93战略调整原则 20173841.1.94战略调整措施 21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一、导言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本章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个方面,阐述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1.1农业科技创新1.1.1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1.2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3)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二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1.1.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2)促进农业产业链协调发展(3)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1.1.4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发展特色农业(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农业产业链延伸1.1.5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3)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1.1.6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体系(2)加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3)推进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第四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1.7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1.1.8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1)加强农业废弃物收集与处理(2)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第一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1.9发展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实现农村产业优势互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1.1.10发展目标(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2)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1.1.11发展措施(1)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承载能力;(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二节特色产业发展1.1.12发展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条件。特色产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农村经济效益。1.1.13发展目标(1)发挥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2)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14发展措施(1)深入挖掘地区特色资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2)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3)建立健全特色产业技术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4)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节农村旅游开发1.1.15发展背景与意义农村旅游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16发展目标(1)发挥农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2)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1.1.17发展措施(1)加强农村旅游规划,明确发展思路;(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3)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4)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体验。第四节农村电商发展1.1.18发展背景与意义农村电商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兴领域,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19发展目标(1)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提升农村电商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1.1.20发展措施(1)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2)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提升电商运营能力;(3)引导农村产业向电商转型,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4)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战略第一节农村交通设施建设1.1.21现状分析农村交通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网络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1.1.22战略目标以提高农村交通设施水平为核心,优化农村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23建设重点(1)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改善农村公路路况;(2)加强农村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推进农村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提升农村交通便捷性。1.1.24政策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交通设施建设;(3)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二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1.1.25现状分析农村水利设施是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1.26战略目标以提高农村水利设施水平为核心,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1.1.27建设重点(1)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标准;(2)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维修养护,保证农村水利设施正常运行;(3)推进农村水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1.28政策保障(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3)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三节农村能源设施建设1.1.29现状分析农村能源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能源结构单一,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农村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有待提高。1.1.30战略目标以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为核心,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加强农村能源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1.1.31建设重点(1)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加强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能源供应保障能力;(3)推进农村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1.1.32政策保障(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村能源设施建设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能源设施建设;(3)加强农村能源设施建设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四节农村信息化建设1.1.33现状分析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信息素养较低,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1.1.34战略目标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核心,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1.1.35建设重点(1)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2)开展农民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3)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民多元化信息需求。1.1.36政策保障(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3)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第一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1.1.37治理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恢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1.1.38治理措施(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2)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3)实施重点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第二节农村污染防治1.1.39污染防治目标农村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权益。具体目标包括:(1)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1.1.40污染防治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3)实施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减少环境污染;(4)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第三节农村生态补偿机制1.1.41生态补偿目标农村生态补偿的目标是激励农村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保证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2)实现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需求;(3)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1.1.42生态补偿措施(1)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对象、范围和标准;(2)设立生态补偿基金,保障补偿资金的来源;(3)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管,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4)开展生态补偿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第四节农村绿色产业发展1.1.43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培育绿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3)推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1.1.44绿色产业发展措施(1)制定农村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2)加强绿色产业技术支持,提高产业竞争力;(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加强农村绿色产业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度。第五章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第一节农村人才引进政策1.1.45政策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村人才引进政策,旨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建设。1.1.46政策内容(1)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2)加大资金支持。对农村人才引进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降低人才引进成本。(3)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引进提供科学依据。(4)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为农村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第二节农村人才培养计划1.1.47培养目标以提高农村人才整体素质为核心,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1.48培养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村人才。(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才就业竞争力。(3)促进人才交流。加强城乡人才交流,促进农村人才开阔视野、提升能力。(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节农村人才激励机制1.1.49激励机制设计(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职务晋升等多种方式,激发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农村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发展。1.1.50激励机制实施(1)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人才激励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保证政策落地。(2)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人才政策,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3)完善监督考核。对农村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保证政策效果。第四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1转移就业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转移就业,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1.52转移就业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4)加强劳动权益保障。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提高其就业质量。第六章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第一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1.1.53概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推进三农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旨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应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1.54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目标(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2)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和配置。(3)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1.55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措施(1)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其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2)引导国有大中型银行设立农村金融服务分支机构,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3)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第二节农村金融产品创新1.1.56概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旨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应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民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1.1.57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向(1)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2)创新支付结算产品,提高农村支付结算便利性。(3)创新保险产品,增强农村风险保障能力。1.1.58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措施(1)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2)加强农村金融科技研发,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在农村地区应用。(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创新活力。第三节农村金融风险防范1.1.59概述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应关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1.1.60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提前发觉和防范风险。(2)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3)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度。1.1.61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策略(1)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2)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降低金融风险传播速度。(3)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减轻农村金融风险压力。第四节农村金融政策支持1.1.62概述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旨在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产品创新和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保障。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应充分发挥的引导作用,构建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1.1.63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措施(1)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3)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1.64农村金融政策支持方向(1)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能力。(2)支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3)支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第一节脱贫攻坚政策实施1.1.65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政策实施过程中,明确了扶贫目标、任务和路径,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1.1.66政策内容与措施(1)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2)实施精准扶贫: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放。(3)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强不息,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第二节贫困地区产业发展1.1.67产业发展定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1.1.68产业发展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2)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3)拓展销售渠道: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4)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第三节贫困人口就业创业1.1.69就业创业政策(1)培训提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竞争力。(2)就业援助: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施就业援助,提供就业岗位。(3)创业支持:给予贫困人口创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1.1.70就业创业措施(1)发展就业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就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优化就业环境: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降低就业门槛。(3)激发创业活力: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第四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1.1.71基础设施建设重点(1)交通设施:加强农村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通达性。(2)能源设施:推进农村电网、光伏等能源设施建设,保障贫困地区能源供应。(3)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抗灾能力。(4)通讯设施: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提升贫困地区信息传播速度。1.1.72基础设施建设措施(1)加大投入:增加财政投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2)创新融资模式: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3)强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战略1.1.73引言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本章主要围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战略,重点探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以及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1.1.7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待遇水平较低等。(二)发展战略(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2)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接轨。(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1.1.75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一)现状分析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面临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比例偏低等问题。(二)发展战略(1)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提高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2)优化报销程序,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效率。(3)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1.1.76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一)现状分析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农村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救助力度和覆盖范围仍有待提高。(二)发展战略(1)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加大救助力度。(2)扩大农村社会救助范围,实现对农村特困群体的全面覆盖。(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动态管理机制,保证救助政策的精准实施。1.1.77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一)现状分析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在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服务设施和水平仍有待提升。(二)发展战略(1)加大投入,完善农村社会福利设施,提升服务水平。(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3)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战略的实施,有望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战略第一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1.7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优秀员干部担任组织负责人。(3)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开展员教育培训,提高员素质。1.1.79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1)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法律法规,明确自治组织的地位和职责。(2)加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选举工作,保障村民选举权利,提高自治组织的民主性。(3)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第二节农村社会治理机制1.1.80构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1)建立以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2)明确各级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3)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率。1.1.81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1)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2)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依法治理农村社会事务。(3)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三节农村社会矛盾化解1.1.82预防农村社会矛盾(1)加强农村社会矛盾排查,及时发觉和化解矛盾。(2)深入开展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防社会矛盾的发生。(3)加强农村社会矛盾预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预警机制。1.1.83化解农村社会矛盾(1)建立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明确化解矛盾的责任主体和程序。(2)加强农村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3)引导农村社会矛盾双方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矛盾。第四节农村法治建设1.1.84完善农村法治体系(1)制定和完善农村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2)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3)建立健全农村法治监督体系,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对策
- 施工设备维护与防水协议
- 定制家具展览合作协议
- 商务会议服务协议
- 商品质量管理与保障合同(2篇)
-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测试“过山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说课课件
- 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溪山行旅》教学课件
- 心内科健康教育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大班健康《不吃三无食品》微课件
- (完整版)离婚协议书标准版下载
- 新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经验交流汇报课件
- 森林区划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法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
- 欧盟农残标准
- 《艺术鉴赏》第五章 中西方传统建筑系列
- YY/T 0935-2014CT造影注射装置专用技术条件
-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 【备课精研】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GB/T 1836-201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 GB/T 13869-2017用电安全导则
- GB 21521-2014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