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1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2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3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4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TOC\o"1-2"\h\u12093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 34477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4250301.1.1定义 4252791.1.2特点 4177981.2新兴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431374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225411.2.2改善农产品品质 4193861.2.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16401.2.4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499021.3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4247331.3.1生物技术 5326331.3.2信息技术 597571.3.3智能技术 5115161.3.4节能环保技术 523208第二章智能农业技术 5129852.1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5203452.1.1概述 5291362.1.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109362.2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5171962.2.1概述 519152.2.2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194512.3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6232692.3.1概述 699432.3.2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284502.4智能农业设备的发展 639202.4.1概述 628912.4.2智能农业设备的发展趋势 627320第三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224013.1转基因技术 782913.1.1转基因作物的种类 7181073.1.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711973.2细胞工程与组织培养 7235743.2.1细胞工程技术 8300963.2.2组织培养技术 84017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8318893.3.1生物农药 8305523.3.2生物肥料 8105593.4生物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814726第四章环保型农业技术 8124564.1生态农业技术 8178074.1.1概述 83594.1.2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 9250634.2循环农业技术 9146534.2.1概述 9271124.2.2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 941774.3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978144.3.1概述 9121694.3.2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10188894.4绿色农业技术 10211514.4.1概述 10130714.4.2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 1023511第五章节水农业技术 1047065.1喷灌与滴灌技术 10283005.1.1技术概述 10254385.1.2技术特点与应用 1038145.2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 11154935.2.1灌溉制度优化 11308375.2.2灌溉管理创新 11138075.3节水型农业品种选育 11108955.3.1品种选育目标 116955.3.2品种选育方法 11247295.4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 11149985.4.1技术集成 1175915.4.2技术推广 1232135第六章高效农业技术 12281896.1高效种植模式 12106086.2高效养殖技术 12223116.3高效农业设施 12230706.4高效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327475第七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3281857.1农业大数据技术 13298347.1.1概述 13243447.1.2技术原理 13264277.1.3应用案例 13294717.2农业云计算技术 14121517.2.1概述 14132027.2.2技术原理 14123627.2.3应用案例 14168237.3农业物联网技术 14201287.3.1概述 1473007.3.2技术原理 14277557.3.3应用案例 14188637.4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576587.4.1概述 1592987.4.2建设内容 15292527.4.3建设策略 1526020第八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127508.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 15183628.1.1农业废弃物种类 15285338.1.2农业废弃物特点 16312318.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6190398.2.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6270638.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630967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16264458.3.1生态农业模式 16236078.3.2循环农业模式 16166828.3.3产业链延伸模式 16319798.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 16104418.4.1政策支持 17273938.4.2措施保障 1726960第九章农业灾害防治技术 1772139.1农业气象灾害防治 17174509.1.1气象灾害概述 17278189.1.2干旱防治技术 17110599.1.3洪涝防治技术 17151509.1.4霜冻防治技术 1734399.2农业生物灾害防治 1785149.2.1生物灾害概述 17211049.2.2病虫害防治技术 1850279.2.3草害防治技术 18168389.2.4鼠害防治技术 18210759.3农业生态环境灾害防治 18161889.3.1生态环境灾害概述 1837119.3.2土壤侵蚀防治技术 18188619.3.3土地沙漠化防治技术 1872829.3.4盐碱化防治技术 18229539.4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技术 19312639.4.1灾害预警技术 19261999.4.2灾害应急技术 1930483第十章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策略 191898210.1新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192886910.2新兴农业技术培训与宣传 192004910.3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与法规 192832210.4新兴农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9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特点1.1.1定义新兴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新兴农业技术涵盖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多个领域。1.1.2特点(1)创新性:新兴农业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突破传统农业技术的局限,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集成性:新兴农业技术将多种技术手段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3)高效性:新兴农业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4)可持续性:新兴农业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2新兴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兴农业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过程,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2.2改善农产品品质新兴农业技术能够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2.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1.2.4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兴农业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1.3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1.3.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新兴农业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生物防治等方面。1.3.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1.3.3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农业设备、农业、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1.3.4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在新兴农业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第二章智能农业技术2.1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2.1.1概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它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1.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智能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调节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3)病虫害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发觉病虫害及时防治。(4)农产品追溯:通过物联网技术,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2.2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2.2.1概述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2.2.2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智能种植: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作物生长周期,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种植。(2)智能施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自动调节施肥系统,实现精准施肥。(3)智能收割: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作物的自动收割。(4)智能养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生长状况,提高养殖效益。2.3无人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2.3.1概述无人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航空遥感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覆盖面广等特点。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2.3.2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作物监测:无人机可以搭载相机、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2)病虫害防治:无人机可以喷洒农药,精确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地形测绘: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农田地形数据,为农田规划提供依据。(4)作物种植规划:无人机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为作物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4智能农业设备的发展2.4.1概述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农业设备正逐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4.2智能农业设备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程度提高:智能农业设备将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2)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农业设备将具备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精准管理。(3)网络化发展:智能农业设备将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远程监控和调度。(4)多样化应用:智能农业设备将应用于更多农业生产领域,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3.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增强原有性状的一种技术。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等方面。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与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1.1转基因作物的种类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土豆等。这些转基因作物具有不同的抗性性状,如抗虫、抗病、抗旱、抗除草剂等。3.1.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作物的抗虫性:通过导入抗虫基因,使作物具有抗虫性,减少农药的使用。(2)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通过导入抗病基因,使作物具有抗病性,降低病害的发生。(3)提高作物的抗旱性:通过导入抗旱基因,使作物在干旱环境下仍能正常生长。(4)提高作物的抗除草剂性:通过导入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在施用除草剂时不受影响。3.2细胞工程与组织培养细胞工程与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性繁殖途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节省土地和劳动力等优点。3.2.1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基因组的改造,培育出新品种。3.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器官或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发育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育种、脱毒等方面。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出的具有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作用的生物制品。3.3.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开发的具有防治病虫害作用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3.3.2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肥料,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生物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3.4生物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2)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植株。(3)利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利用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减轻环境压力。第四章环保型农业技术4.1生态农业技术4.1.1概述生态农业技术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技术注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1.2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防护林建设、生态农业废弃物处理等。1)生态种植:采用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2)生态养殖:推广低碳、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如发酵床养殖、生态循环养殖等,减少粪便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生态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生态农业废弃物处理:采用生物降解、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4.2循环农业技术4.2.1概述循环农业技术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技术注重农业内部各环节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4.2.2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循环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农业能源循环利用等。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秸秆还田、粪便发酵制肥等,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农业能源循环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4.3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4.3.1概述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旨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4.3.2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1)节能技术: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节能型住宅等,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减排技术: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4.4绿色农业技术4.4.1概述绿色农业技术是一种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4.4.2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1)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2)绿色养殖技术: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降低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的使用,提高动物产品质量。3)绿色加工技术:采用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提高产品附加值。4)绿色包装技术:推广环保型包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节水农业技术5.1喷灌与滴灌技术5.1.1技术概述喷灌与滴灌技术是现代节水农业中的两种重要技术。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模拟自然降雨,提高灌溉效率。滴灌技术则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准供水。这两种技术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1.2技术特点与应用喷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节水效果显著,可节省水资源20%以上;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作物和地形;操作简便,易于管理。滴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节水效果更加显著,可节省水资源30%以上;灌溉均匀,作物生长条件得到改善;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品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作物需求、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喷灌或滴灌技术。例如,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可优先采用滴灌技术;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地区,可采用喷灌技术。5.2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5.2.1灌溉制度优化节水灌溉制度优化主要包括灌溉时期、灌溉量、灌溉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合理确定灌溉时期,保证作物关键生育期水分需求得到满足;优化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的资源浪费;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5.2.2灌溉管理创新灌溉管理创新是提高节水灌溉效果的关键。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推广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信息化;加强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提高设施利用率。5.3节水型农业品种选育5.3.1品种选育目标节水型农业品种选育旨在培育具有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作物品种。通过品种选育,提高作物在干旱、水资源紧张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5.3.2品种选育方法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节水型农业品种选育。具体包括:基因挖掘与遗传育种,筛选具有节水基因的优异种质资源;分子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抗逆性育种,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作物品种。5.4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5.4.1技术集成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是将多种节水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喷灌与滴灌技术集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技术集成,提高灌溉效果;节水型农业品种选育与推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4.2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节水农业技术的扶持力度;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节水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创新推广模式,发挥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第六章高效农业技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效农业技术在新兴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效农业技术进行探讨。6.1高效种植模式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种植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土壤、气候、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实现作物间优势互补。(2)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确掌握作物需肥规律,提高肥料利用率。(3)病虫害防治: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4)水资源合理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2高效养殖技术高效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1)品种改良:选用高产、抗病、适应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2)科学饲养: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合理搭配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3)疫病防控: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降低疫病风险。(4)环境友好: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6.3高效农业设施高效农业设施是指运用现代工程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环保的生产条件。其主要类型如下:(1)智能温室: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优化调控。(2)节水灌溉设施: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3)农业机械化设备:推广高功能、低能耗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农产品加工设施: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6.4高效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高效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采用高效种植模式和养殖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2)保障农产品质量:运用高效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高效农业设施和资源利用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4)增加农民收入: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高效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七章农业信息化技术7.1农业大数据技术7.1.1概述农业大数据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农业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1.2技术原理农业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环节。通过物联网、遥感、智能终端等设备收集农业数据,再利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1.3应用案例(1)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病虫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进行研究,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防治建议。(2)农产品市场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监测,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市场趋势预测和价格指导。7.2农业云计算技术7.2.1概述农业云计算技术是指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农业云计算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7.2.2技术原理农业云计算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应用三个层次。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为农业用户提供在线服务、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按需分配和高效利用。7.2.3应用案例(1)农业物联网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农业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2)农业电商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农业电商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在线交易、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等服务。7.3农业物联网技术7.3.1概述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市场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传输和处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科学化和服务个性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3.2技术原理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个环节。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再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7.3.3应用案例(1)智能温室: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2)奶牛养殖: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奶牛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提高养殖效益。7.4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7.4.1概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提供信息发布、数据查询、在线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的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传播的效率,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7.4.2建设内容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信息发布与查询:为用户提供政策法规、市场行情、农业技术、农产品供求等信息。(2)在线咨询与解答:为用户提供在线技术咨询、市场咨询等服务。(3)数据查询与分析:提供农业数据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功能。(4)技术支持与培训: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在线教育等服务。7.4.3建设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效率。(3)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第八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8.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8.1.1农业废弃物种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秆等;(2)农作物残余物:如蔬菜残叶、水果皮核等;(3)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如农药包装、化肥袋等;(4)畜禽粪便:如猪粪、牛粪、鸡粪等;(5)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8.1.2农业废弃物特点(1)数量巨大: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2)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多种作物和养殖领域;(3)资源价值高:农业废弃物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4)污染风险大:未经处理的农业废弃物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8.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8.2.1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如粉碎、筛选、干燥等;(2)化学处理技术:如发酵、消毒、脱毒等;(3)生物处理技术:如堆肥、沼气发酵等。8.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秸秆还田: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将秸秆经过处理后作为动物饲料,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3)秸秆生物质能:将秸秆发酵制取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4)畜禽粪便肥料化:将畜禽粪便发酵后作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5)畜禽粪便饲料化:将畜禽粪便处理后作为动物饲料,降低饲料成本。8.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8.3.1生态农业模式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例如,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技术。8.3.2循环农业模式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推广畜禽粪便肥料化、畜禽粪便饲料化等技术。8.3.3产业链延伸模式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例如,发展秸秆加工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等。8.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8.4.1政策支持(1)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3)完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8.4.2措施保障(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利用体系;(3)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4)加强监管,保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第九章农业灾害防治技术9.1农业气象灾害防治9.1.1气象灾害概述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霜冻、冰雹等。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本节将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治技术进行探讨。9.1.2干旱防治技术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防治干旱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调整作物布局,选择耐旱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9.1.3洪涝防治技术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防治洪涝的技术措施包括: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调整作物布局,降低洪涝风险;加强植被建设,提高地表水保持能力;实施农业保险,减轻灾害损失等。9.1.4霜冻防治技术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防治霜冻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抗霜冻品种,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调整播期,避免霜冻危害;采用保护地栽培,降低霜冻风险;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等。9.2农业生物灾害防治9.2.1生物灾害概述农业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草害和鼠害等。这些灾害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防治生物灾害是保障农业丰产的重要措施。9.2.2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等。9.2.3草害防治技术草害防治技术包括:合理轮作,减少草害发生;采用化学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实施农业生态调控,降低草害风险;加强草地管理,提高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