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7/35/wKhkGWer_VCAE9e0AAEgukCp-3U589.jpg)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7/35/wKhkGWer_VCAE9e0AAEgukCp-3U5892.jpg)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7/35/wKhkGWer_VCAE9e0AAEgukCp-3U5893.jpg)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7/35/wKhkGWer_VCAE9e0AAEgukCp-3U5894.jpg)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7/35/wKhkGWer_VCAE9e0AAEgukCp-3U5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表现为群体发病的特点。传染病发生病原体宿主感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1.自然因素(1)对传染源的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传染源。(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影响媒介节肢动物。(3)对易感人群的影响:影响抵抗力和感染机会。2.社会因素(1)对传染源的影响:隔离控制传染源。(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3)对易感人群的影响:预防接种。(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与社会预防。2.加强传染病监测。3.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4.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传染病报告(1)报告病种与类别: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也在不断调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2)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或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报告。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要做到“五早”,实行分级管理。(2)病原携带者:登记并管理,定期随访。(3)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4)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及危害予以消灭、捕杀或隔离治疗。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灭鼠杀虫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一)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种类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2007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方案规定: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bnormalreactionofvaccination):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多发性神经炎及脑炎和脑膜炎等。最为常见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发病过程缓慢、病程较长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致死原因,由其导致的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致死率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趋势。随着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持续增加,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将越来越严峻.1.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见表6-1)2.慢性病增长速度较快3.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4.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高(见表6-2)表6-12011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县顺位死因死亡率
1/10万构成比
%死因死亡率
1/10万构成比
%1恶性肿瘤172.3327.79恶性肿瘤150.8323.622心脏病132.0421.30脑血管病138.6821.723脑血管病125.3720.22心脏病123.6919.374呼吸系病65.4710.56呼吸系病84.9713.315损伤及中毒33.935.47损伤及中毒56.508.85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18.643.01消化系病13.842.177消化系病16.352.6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10.561.658神经系病7.631.23传染病6.751.069泌尿生殖系病6.601.06泌尿生殖系病6.501.0210传染病5.510.89神经系病4.850.76
10种死因合计
94.17
93.51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
表6-2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对于遏制慢性病的高发势态,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科学指导合理膳食切实加强烟草控制工作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逐步实现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服务,对癌症患者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三)提高诊治康复的效果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社区调查诊断,发展适合当地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推进省级地方政府与卫生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合作项目,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水平。(五)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统筹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制度。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六)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加强慢性病相关研究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研究的支持,加强慢性病防治技术与策略、诊疗器械、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具,推广慢性病预防、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等适宜技术。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全球行动,与国际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和院校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广泛协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一)疾病管理的概念疾病管理(diseasecontrol):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疾病的恶化,以持续性地改善个体或人群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果。1.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定义
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diseaseselfmanagement,CDSM):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达到控制慢性病的目的。它通过教给病人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来帮助慢性病人主要依靠自己解决慢性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任务医疗或行为管理情绪控制角色任务管理基本技能设定目标与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决策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寻找和利用社区资源王某,男性,52岁。身高170cm,体重85kg,腰围95cm。每天吸烟1包。空腹血糖7.8mmol/L,血压为130/90mmHg,平时很少运动。请分析:王某现阶段最需要干预的是什么?他的体重是否正常?王某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解析:王某现阶段组需要干预的是血糖问题;他的体重属于超重;他进行自我管理时应注意:定期检测血糖、血压,戒烟,减少能量摄入,每天进行适量运动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所有人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表现为群体发病的特点。传染病发生病原体宿主感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1.自然因素(1)对传染源的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传染源。(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影响媒介节肢动物。(3)对易感人群的影响:影响抵抗力和感染机会。2.社会因素(1)对传染源的影响:隔离控制传染源。(2)对传播途径的影响: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3)对易感人群的影响:预防接种。(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与社会预防。2.加强传染病监测。3.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4.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传染病报告(1)报告病种与类别: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也在不断调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2)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或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报告。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要做到“五早”,实行分级管理。(2)病原携带者:登记并管理,定期随访。(3)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4)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及危害予以消灭、捕杀或隔离治疗。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灭鼠杀虫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一)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种类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2007年12月卫生部印发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方案规定: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发病过程缓慢、病程较长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致死原因,由其导致的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致死率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趋势。随着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持续增加,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将越来越严峻.1.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见表6-1)2.慢性病增长速度较快3.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4.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高(见表6-2)表6-12011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县顺位死因死亡率
1/10万构成比
%死因死亡率
1/10万构成比
%1恶性肿瘤172.3327.79恶性肿瘤150.8323.622心脏病132.0421.30脑血管病138.6821.723脑血管病125.3720.22心脏病123.6919.374呼吸系病65.4710.56呼吸系病84.9713.315损伤及中毒33.935.47损伤及中毒56.508.85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18.643.01消化系病13.842.177消化系病16.352.6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10.561.658神经系病7.631.23传染病6.751.069泌尿生殖系病6.601.06泌尿生殖系病6.501.0210传染病5.510.89神经系病4.850.76
10种死因合计
94.17
93.51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
表6-2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对于遏制慢性病的高发势态,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科学指导合理膳食切实加强烟草控制工作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逐步实现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服务,对癌症患者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三)提高诊治康复的效果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社区调查诊断,发展适合当地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推进省级地方政府与卫生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合作项目,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水平。(五)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统筹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制度。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六)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加强慢性病相关研究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理血药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疫情背景下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新思路
- 波箱油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 木片加工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东北漫川漫岗区极端降水与土壤水力侵蚀特征研究
- 甘露糖修饰脂质体包装ASFV CP204L基因mRNA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评估
- 资源编排视角下国检集团连续并购的价值创造研究
- 贵阳某医院制冷与新风系统耦合配置研究
- 20级大学物理(下)A卷期终试卷及答案解析-南京理工大学
-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人教版八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2021版)
- 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脚本
- 中国经济转型导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课件
- 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有效途径
-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资料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三版 Book 2 unit 8 教案 讲稿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硬笔书法字帖
- X52K铣床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