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不良生理和心理性因素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职业性病伤: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及健康伤害。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一)职业病职业病:指当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制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损害,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0大类,132种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具有群发性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重在预防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二)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指由于劳动者受到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致使劳动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得职业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升高,这类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统称~,也称为职业性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三层含义: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职业因素影响了劳动者的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的疾病病情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以促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二)工作有关疾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的职业从业者的健康伤害。
(三)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三)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三)工伤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一)高温作业与中暑高温作业:是指作业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23w/(m3.h)或84KJ/(m3.h);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是度以上。(一)高温作业与中暑1.高温作业类型和职业接触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铸造、炼铁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印染、造纸夏季露天作业:农业劳动、建筑等2.中暑及临床表现
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热致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热射病: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
,开始出汗,以后无汗热痉挛: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钾过量丢失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热衰竭:脑部暂时供血减小(一)高温作业与中暑诊断:职业史+体温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依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3.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隔热、通风保健措施: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体检个人防护噪声作业场景噪声从卫生学意义上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损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噪声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不仅会干扰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一定强度的噪声,还会造成健康损害。噪声是一种很常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的、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二)生产性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来源与职业接触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矿山、筑路爆破、铆接、织布、打桩、搅拌等(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二)生产性噪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因病缺勤↑安全事故↑1.听觉损伤:噪声性听力损伤与噪声性耳聋。2.全身性健康危害:高血压、失眠、食欲下降、胃溃疡、生殖功能紊乱。3.影响生活:易怒、疲乏、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和紧张。
噪声引起听力损伤,一般经历由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有可逆到不可逆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如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则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二)生产性噪声(1)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机体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阈可提高10dB~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即可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机体一种生理性保护现象。(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2)永久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由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其具有内耳病理性改变基础。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永久性听阈位移的大小是评判噪声对听力系统损伤程度的依据,也是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依据。(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噪声性耳聋--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长期接触噪声可造成内耳损伤不断累积,发展成病理状态,而出现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严重的听力损失即为噪声性耳聋。(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噪声性耳聋特征:早期听力损失只限于高频声段,受损者自身感觉不到听力下降,病情进展,听力损失延伸至其他频段,当累及较低频率的语言频段时,受损者开始感觉听力障碍(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非听觉系统(1)对神经系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类神经征,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情绪不稳、烦躁等。(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非听觉系统(2)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如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不稳或升高、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非听觉系统(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月经不调,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也可产生不良影响。(4)对消化系统影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变化(二)生产性噪声2.噪声对健康的损害职业噪声接触史+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耳聋+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二)生产性噪声3.噪声性耳聋的诊断(二)生产性噪声4.噪声损害的防治措施(1)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如果接触时间减少一半,标准容许放宽3dB(A);无论接触噪声时间多短,其强度均不应超过115dB(A)噪声的监测职业健康:噪声剂量计
校准音源
(二)生产性噪声4.噪声损害的防治措施(2)进行噪声治理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隔声室、隔声罩(二)生产性噪声4.噪声损害的防治措施(3)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的劳动组织听力保护和健康监护泡棉耳塞佩戴方法123泡棉耳塞佩戴方法佩戴时间的重要性佩戴时间%保护效果dB(A)50360470580790109513992099.930dB有效防护12330小时12345678佩戴时间戴一会儿总比不戴强是错误的……(二)生产性噪声4.噪声损害的防治措施(3)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的劳动组织听力保护和健康监护
截止目前为止,对于噪声性听觉损伤与噪声性耳聋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再次强调预防为主!(二)生产性噪声四、化学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毒物: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1.理化性质蓝灰色重金属,比重11.3,熔点327.4℃
,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形成铅烟。铅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溶解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不同价态的铅化合物,其毒性亦不相同,一般Pb4+的毒性较Pb2+大。铅的化合物易溶于弱酸,而人的呼吸道就是一个弱酸的环境。铅中毒
金属铅:铅矿开采、含铅金属冶炼、熔铅,造船厂中的熔割、电焊,印刷业的浇版铸字,铅化合物:蓄电池、涂料、玻璃、橡胶制品等。2.接触机会当前国内危害最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铅中毒2.接触机会铅中毒3.毒理学(1)吸收途径污染形式:粉尘、烟或蒸气。呼吸道:主要途径。以粉尘、烟、雾、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吸收较为迅速和完全,约40%进入血循环。消化道:消化道吸收相对较少,约占摄入的5%~10%皮肤:铅的无机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肤,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黏膜吸收。铅中毒
铅
血液
与红细胞结合血浆
(90%)(血浆蛋白铅或磷酸氢铅)
早期分布于肝、肾、脾、脑等器官
数周后转移至骨骼、毛发等蓄积
(磷酸铅)(90%~95%)
体内酸碱平衡失调(2)分布血Pb含量是表示Pb吸收最常用指标。因血Pb易被清除,所以只能作为最近吸收的指标,不能反映体内铅的总负荷。铅中毒(3)代谢人体内的铅最终大部分沉积在骨骼内,是一种稳定状态。先进入骨小梁部,然后逐渐分布于骨皮质。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任何影响钙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铅的代谢。缺钙骨骼中的磷酸铅酸碱平衡破坏(感染、饮酒、外伤)磷酸氢铅骨疾病(溶解度增加100倍)(骨质疏松、骨折)血液铅中毒发作铅中毒(4)排泄主要由肾经尿液排泄。尿铅可代表人体铅吸收情况。正常人每日由尿中可排泄约20~80μg。小部分经粪便、唾液、汗液排泄。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影响子代。乳汁中的铅可影响婴儿。铅中毒4.临床表现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可致急性铅中毒,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绞痛等,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已极罕见。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为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的损害。工业性亚急性中毒也可发生。铅中毒(1)神经系统表现中毒性类神经症: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
外周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或四肢末端呈手袜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运动型: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垂腕症);损害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节,则呈足下垂(垂足症)。混合型:二者表现均有。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受损症状。在国内已十分罕见。慢性铅中毒病人
—周围神经炎(腕下垂)(2)消化系统表现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是常见症状。口腔卫生较差者,在门齿、犬齿牙龈边缘可见蓝黑色“铅线”。严重时可出现腹绞痛。
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每次发作自数分钟至几个时。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可有呕吐。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
腹绞痛是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铅中毒慢性铅中毒病人
—铅线(PbS,蓝黑色)(3)血液和造血系统表现可有轻度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卟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4)其他:女性患者的月经不调、流产、早产等。铅中毒5.诊断(1)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2)诊断标准:GBZ37—2002铅中毒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轻度、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给予积极治疗和休息。6.处理原则铅中毒7.治疗驱铅治疗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首选
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
二巯基丁二酸(DMSA)(注意副作用:肾损、微量元素丢失等。)对症治疗腹绞痛时,可静脉给予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等。铅中毒8.预防
降低空气中铅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是关键:(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
用无毒或低度物代替铅
改革工艺: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作业。
加强通风
控制熔铅温度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职业禁忌症: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铅中毒(二)生产性粉尘与硅沉着病生产性粉尘定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AED<15u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为可吸入性粉尘AED<5um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的深部或肺泡区,为呼吸性粉尘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的阻留呼吸性粉尘<15μm-可吸入性粉尘>15μm-非吸入性粉尘上呼吸道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10~15μm5~10μm<5μm气管粉尘作业打眼隧道开凿粉尘作业矿石粉碎水泥搬运粉尘作业采煤作业粉尘作业喷涂作业金属削磨粉尘作业电焊烟尘粉尘行业-水泥厂粉尘行业-采石场(二)生产性粉尘与硅沉着病尘肺病--法定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
(silicosis)
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
病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的矿物性粉尘,俗称矽尘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矽尘作业
石英玉髓硅藻土2.主要接尘作业矿山:凿岩、掘进、爆破、运输挖掘隧道:筑路、水利工程工业原料的破碎、研磨、筛分、配料机械制造业:铸型、清砂、喷砂硅沉着病3.发病的影响因素(1)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2)
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石英变体: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晶体结构: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
(3)
粉尘浓度与分散度(4)
个体因素
年龄、营养、遗传、个人卫生习惯等(5)防护措施硅沉着病速发型矽肺少数接尘者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在1~2年内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晚发型矽肺
有的接尘工人虽吸入较高浓度矽尘,但脱离矽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尚不能诊断为矽肺,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硅沉着病4.病理改变-肉眼观察硅沉着病基本病理改变: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1)结节型矽肺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典型病变为矽结节。典型的矽结节是由多层同心圆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其中央或偏侧有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气管,横断面似葱头状。典型矽结节4.病理改变硅沉着病(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型矽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或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但粉尘量较少。病理特点:纤维组织的弥漫性增生。肺间质纤维化4.病理改变硅沉着病(3)矽性蛋白沉积型矽肺
短期内接触高浓度、高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尘的青年工人。
(4)团块型矽肺
上述类型矽肺进一步发展,病灶融合而成。
矽结节融合4.病理改变硅沉着病(1)
症状和体征
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随着病程进展,尤其出现并发症后,症状、体征渐趋明显。(2)X线表现
矽肺诊断的重要依据:类圆形、不规则形小阴影及大阴影。重要参考:肺纹理、肺门、胸膜等改变
5.临床表现硅沉着病(3)肺功能改变早期:肺功能正常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4)并发症
肺结核:矽肺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并发症。肺部感染。肺心病。自发性气胸。5.临床表现硅沉着病(1)
诊断原则和方法
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技术质量合格的高仟伏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充实备考资料2024年CPBA商业分析师试题及答案
- 小学英语六下试题及答案
- 中铁七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酒水知识的学习与调查分享:试题及答案
- 新疆乌鲁木齐市初中体育 第九周《跑:400米耐久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四单元 欣赏 野蜂飞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上册
- 文学风格与流派对比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主题二 活动四《书桌收纳有“法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劳动三年级上册东北师大版
- 开展2024年公务员省考的自测试题及答案
- 突破常理的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 质量管理的标准管理规程SMP
- 铁总建设201857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 关于做好高速铁路开通达标评定工作的通知
- 财产保险实务-教案项目1、2走进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
-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课件
- 中国饮食文化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04月江苏南通市红十字会机关招考聘用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环保处罚陈述申辩范本
-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解读课件
- 陕西省二级以上医院信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