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材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材料力学材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材料力学材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材料力学材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材料力学材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力学材型

编码:MS04208Code:MS04208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材型)CourseTitle:MaterialMechanics

课程类别:学类核心Coursecategory:CoreCoursesin

GeneralCategory

学分:3Credit(s):3

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OfferingCollege/School:

CollegeofMechanical&VehicleEngineering

课程描述:这是一门针对工科学生的专业平台课,该门课程主

要讲授固体材料及其制成构件承受各种载荷时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等力学性能。该课程是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材

料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

后续课程、掌握土木和机械工程设计技术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也

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门考试指定的考试科目之一。通过《材

料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问题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具有比较熟

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

Coursedescription:Thisisanimportantprofessionalbasiccourse

formajorsofengineering,suchasaerospace,mechanical

engineering,civilengineeringandmaterialsengineering,

introducingthestrength,stiffnessandstabilityofsolidmaterials

andtheircomponentssubjectedtovariousloads.Asoneofthe

subjectsfor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thiscourseisa

necessarytheoreticalbasisfortheprofessionalfollow-upcoursefor

studentslearningtocivilengineeringandmechanicalengineering

technology.Themaincontentsofthiscoursearethebasicconcepts,

approachesandknowledgeofstrength,stiffnessandstabilityof

solidmaterialsandtheircomponents.Thestudyofthiscourse

developsthebasicanalysiscapability,computingpowerand

capacityofacertainexperiment.

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相应毕业要求:1.3、

1.4、2.3、4.4):

1.具有能够掌握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一维问题一杆件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相关的后续专业课程,如

弹性力学、有限元等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2.通过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基本假设,掌握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相应毕业要求:

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特点;

2.材料力学的任务;

3.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4.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5.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学时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

教学目的:正确理解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

截面法。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胡克定律、

强度条件,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

性能,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内力和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应力的概念,轴向拉

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材料拉、压时的力学

性能;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静不定问

题。

教学难点:内力和应力的概念,拉压杆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应毕业要求:

教学内容:1.理解轴向拉压杆的外力及变形特征,学会用截面

法来计算轴力及画轴力图。

2.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

其强度条件学会计算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强度校核、设计截面尺

寸和确定许用载荷。

3.理解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阶段及材料的强度和

塑性指标。

4.理解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材料与脆

性材料力学性质的异同处。

5.理解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蠕变和

松驰的概念。(自学)

6.建立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概念,掌握

轴向拉压杆轴向变形的胡克定律以及平面桁架节点位移的计算

方法。

7.熟练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8.了解拉压杆的变性能的概念。

9.理解直接剪切的定义和掌握其剪切、挤压的实用

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0学时

第三章、扭转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扭转内力的计算方法;正确

理解并熟练掌握扭转剪应力、扭转变形的计算方法、剪切胡克定

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

教学重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圆轴扭

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相对扭转角)计算。

教学难点:扭转剪应力推导过程,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相应毕业要求:1.3

教学内容:L理解圆轴扭转的内力特点,学会计算外力偶矩和

扭矩。

2.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掌

握圆轴扭转强度计算的方法。

3.理解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一一相对扭转角和切应变

的概念和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掌握刚度计算的方法。

*4.了解扭转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5学时

第四章、弯曲内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弯曲变形与平面弯曲等基本

概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弯曲内力;熟练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

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

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教学重点:剪力图和弯矩图;建立、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积

分关系;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教学难点:利用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积分关系作内力

图;利用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相应毕业要求:1.3

教学内容:L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

2.截面法及简便方法求弯曲内力;

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4.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

图和弯矩图;

5.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五章、弯曲应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

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

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掌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基本

概念和含义;掌握各种形状截面梁(矩形、圆形、圆环形、工字

形)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和计算;熟练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强

度条件的建立和相应的计算: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确定薄壁杆

件切应力流的方向;理解弯曲中心对开口薄壁杆件的重要性,掌

握确定弯曲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分析推导;横力弯曲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计算;弯曲

的强度计算;弯曲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教学难点:弯曲正应力、剪应力推导过程和弯曲中心的概念。

相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1.理解纯弯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推导方法。

2.理解纯弯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在横力弯曲的推广

条件。

3.了解弯曲切应力分布规律。

4.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的计算。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8学时

第六章、弯曲变形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求梁变形的两种方

法:积分法和叠加法,明确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掌握用变形比

较法求解静不定梁。

教学重点:梁的变形分析;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求变形;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静不定梁。

教学难点:积分法求变形时边界条件的确定和物理意义;复杂内

力图的叠加法;静不定梁的求解方法。

相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1.理解梁的变形的度量一一挠度和转角的概念。理解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学会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2.熟练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方法。

学会由梁的刚度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设计。

3.熟练掌握弯曲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7学时

第七章、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会从具有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

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和特殊

空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主方向的计算,并会排列主应力的顺

序;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复杂应力状态比能的概念;了解主

应力迹线的概念。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

式(按破坏现象区分);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

条件、强度条件;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了解莫

尔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

行强度计算。

教学重点: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主应力及主方

向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强度理

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以及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面单元体并标

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中关于正负符

号的约定。应力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主应力的大小、方向的

确定。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危险

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相应毕业要求:1.3

教学内容:L理解一点的应力状态的表示方法和应力状态的分

类。

2.理解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目的。熟练掌握用解析

法平面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3.学会求主应力和主方向。最大切应力及其所在平面。

4.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会求已知一个主应力

求另外二个主应力的方法。

*5.理解平面应变状态的概念,及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变分析的

目的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6.理解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公式,掌握

利用广义胡克定律计算各类工程问题的方法。

*7.理解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变比能的概念。

8.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

9.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与其相关的相当应力

的概念。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八章、组合变形

教学目的: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斜弯曲、弯扭、拉(压)

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式的概念和区分、危险截面

和危险点的确定、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计算、中性轴的确

定等。正确区分斜弯曲和平面弯曲。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常见

截面的截面核心计算。

教学重点: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

式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组合变形的变形和应力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相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1.理解斜弯曲的概念,斜弯曲与平面弯曲的判别。

2.理解弯扭组合变形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建立

其强度条件并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

3.理解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其应力状态的特点

和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8学时,小班讨论2学时

第九章、压杆稳定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平衡、不平衡的稳

定性与压杆失稳的概念,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细长压杆的临界载

荷・欧拉公式、超过比例极限时压杆的I临界力■经验公式,临界应

力总图。掌握压杆稳定性设计的步骤、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重点:压杆稳定的概念;欧拉公式。重点掌握欧拉公式只有

在弹性范围内适用。掌握细长杆、中长杆、短粗杆的划分界限。

教学难点:欧拉公式的推导;安全系数法与稳定系数法的应用。

相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1.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类别及其压杆失稳与强度

问题的区别。

2.理解细长压杆失稳时的临界力的计算公式。

临界力与压杆长度、横截面形状、杆端约束的关系。

3.理解压杆的柔度的概念,掌握各类压杆的临界应力的计

算方法。理解临界应力总图。

4.理解压杆的稳定条件,熟练掌握稳定计算的方法。

5.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7学时,小班讨论2学时

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教学目的:掌握静矩和形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极

惯性矩、惯性半径和惯性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和极

惯性矩的关系;熟练掌握某些几何量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转换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