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检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6682第一章医学检验基础理论 4283231.1检验方法概述 487311.1.1生物化学检验 4189541.1.2免疫学检验 520221.1.3微生物学检验 5305351.1.4分子生物学检验 542191.1.5临床检验 5103131.2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5108341.2.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5114651.2.2试剂的质量控制 573881.2.3样品的质量控制 5293561.2.4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 666141.3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 667761.3.1诊断疾病 698311.3.2指导治疗 6185691.3.3预防疾病 65131.3.4疾病监测 624815第二章血液学检验 685302.1血液常规检验 628322.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7178752.3血液生化检验 79002.4血液细胞学检验 716050第三章尿液检验 8137773.1尿液常规检验 815803.1.1物理检验 894443.1.2化学检验 8180653.1.3显微镜检查 883193.2尿液化学检验 8277813.2.1蛋白质检验 8304553.2.2糖检验 8225933.2.3酮体检验 835713.2.4其他检验 935503.3尿液细胞学检验 9250983.3.1红细胞 912633.3.2白细胞 9113793.3.3上皮细胞 9312233.3.4管型 9100283.4尿液微生物检验 9308433.4.1尿液细菌培养 9274453.4.2尿液细菌鉴定 9191393.4.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9472第四章生化检验 993524.1血清生化检验 10187194.1.1葡萄糖测定:血清葡萄糖测定是评估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0184584.1.2胆红素测定: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血清胆红素测定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对黄疸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032854.1.3肝功能检测: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损害程度。 1086554.1.4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102094.2尿液生化检验 10296144.2.1尿糖测定:尿糖测定有助于发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10282514.2.2尿蛋白测定:尿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0152884.2.3尿酸测定:尿酸测定有助于痛风等疾病的诊断。 10137974.2.4尿比重测定:尿比重反映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 1044164.3组织匀浆生化检验 1039594.3.1肝组织匀浆检验:包括ALT、AST、ALP等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损害程度。 10230834.3.2心肌组织匀浆检验: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1019094.3.3肌肉组织匀浆检验: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反映肌肉损伤程度。 10325324.4酶活性测定 10252644.4.1转氨酶测定:包括ALT、AST等,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11157794.4.2肌酸激酶测定:反映心肌、肌肉损伤程度。 11112304.4.3碱性磷酸酶测定:反映骨骼、肝脏等病变。 11293464.4.4乳酸脱氢酶测定:反映组织缺氧、心肌损害等。 1132235第五章免疫学检验 11167735.1抗原抗体反应 11311725.1.1抗原的性质 11280465.1.2抗体的性质 1129565.1.3抗原抗体反应的应用 1163215.2免疫标记技术 115995.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1324745.2.2免疫荧光技术 12222385.2.3免疫胶体金技术 12144225.3流式细胞术 1284045.3.1流式细胞术的原理 1293075.3.2流式细胞术的应用 12306455.4自动化免疫分析 12258665.4.1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器 1290385.4.2自动化免疫分析的应用 1324681第六章分子生物学检验 13249146.1核酸提取与纯化 1356586.1.1概述 13288466.1.2核酸提取方法 13224916.1.3核酸纯化方法 13226626.2核酸扩增技术 1389906.2.1概述 13204736.2.2聚合酶链反应(PCR) 1331236.2.3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1454036.3核酸测序技术 14286256.3.1概述 14135216.3.2Sanger测序 1415576.3.3高通量测序 1447196.4基因芯片技术 1425926.4.1概述 14136316.4.2基因芯片分类 1410226.4.3基因芯片应用 1421346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 14282897.1细菌检验 1532477.1.1概述 153067.1.2检验方法 1575387.1.3检验结果分析 15262467.2病毒检验 15205407.2.1概述 15104867.2.2检验方法 15284537.2.3检验结果分析 15137467.3真菌检验 16143827.3.1概述 1625607.3.2检验方法 16137367.3.3检验结果分析 1621877.4寄生虫检验 1688977.4.1概述 1677247.4.2检验方法 1614617.4.3检验结果分析 1623024第八章病理学检验 16133538.1组织病理学检验 16313448.2细胞病理学检验 17234818.3病理生理学检验 17170698.4病理影像学检验 1714290第九章临床检验技术 18151229.1样本采集与处理 18100399.1.1采样原则 18264459.1.2样本采集方法 1899649.1.3样本处理 19249.2检验设备操作与维护 1995759.2.1检验设备操作 19307689.2.2检验设备维护 19307599.3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1935859.3.1检验结果分析 19202609.3.2检验报告 19306859.4检验室信息管理 1973559.4.1信息录入与存储 19262909.4.2信息查询与统计 2024069第十章检验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201525610.1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202014010.1.1目的与意义 202833910.1.2质量控制内容 202309610.1.3质量控制方法 20519610.2检验室间质量控制 202933910.2.1目的与意义 203045610.2.2质量控制内容 213205110.2.3质量控制方法 21742510.3检验室安全管理 21839310.3.1目的与意义 211530310.3.2安全管理内容 211842710.3.3安全管理方法 212336810.4检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11928510.4.1目的与意义 211849210.4.2生物安全管理内容 211882910.4.3生物安全管理方法 22第一章医学检验基础理论1.1检验方法概述医学检验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验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等。以下对各类检验方法进行简要概述。1.1.1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以反映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该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滴定法等。光谱法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特性来检测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色谱法利用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电化学法通过测量电极上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滴定法则通过滴定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1.1.2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生物体内的免疫物质进行检测。该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等。免疫荧光法通过检测抗原抗体结合后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分析待测物质;ELISA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通过测量酶活性来定量分析待测物质;免疫印迹法则通过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反应来检测特定蛋白质。1.1.3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分类等方面,以诊断传染病和评估环境微生物污染。该方法包括培养法、镜检法、分子生物学法等。培养法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观察其生长状况;镜检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分子生物学法则通过检测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来鉴定其种类。1.1.4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对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该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PCR技术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来检测待测物质;基因测序则直接读取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基因芯片则利用微阵列技术对大量基因进行高通量检测。1.1.5临床检验临床检验主要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验,以及生化、免疫、微生物等特殊检验。临床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2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介绍。1.2.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工具,其功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包括定期校准、维护和保养,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1.2.2试剂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对试剂的质量控制包括试剂的选择、储存、使用等环节,保证试剂质量符合标准。1.2.3样品的质量控制样品的质量控制包括采集、储存、运输等环节。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以减少检验过程中的误差。1.2.4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包括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检验人员的培训等。通过规范操作,降低检验过程中的误差。1.3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检验结果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简要介绍检验结果在临床应用中的几个方面。1.3.1诊断疾病检验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类型、病变程度和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3.2指导治疗检验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策略。1.3.3预防疾病检验结果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发觉潜在的健康风险,为预防疾病提供依据。1.3.4疾病监测通过定期检验,可以监测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觉并处理并发症。第二章血液学检验2.1血液常规检验血液常规检验(CompleteBloodCount,简称CBC)是临床医学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发觉潜在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发展趋势。血液常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红细胞计数:反映红细胞数量,判断贫血程度。(2)血红蛋白浓度:反映血红蛋白含量,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3)白细胞计数:反映白细胞数量,判断感染、炎症等状况。(4)血小板计数:反映血小板数量,判断出血倾向。(5)红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比例,与血液黏稠度相关。(6)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红细胞大小,有助于贫血类型的诊断。(7)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8)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2.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基本步骤:(1)血型鉴定:采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进行鉴定,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2)交叉配血:将供血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试验,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以保证输血安全。2.3血液生化检验血液生化检验是对血液中各种生化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和疾病状况。以下为血液生化检验的常见项目:(1)血糖:反映机体糖代谢状况,用于诊断糖尿病等疾病。(2)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3)肝功能:包括ALT、AST、ALP、GGT等指标,反映肝脏功能状况。(4)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反映肾脏排泄功能。(5)电解质:包括钠、钾、氯、钙、镁等,反映电解质平衡状况。(6)无机离子:包括铁、铜、锌、硒等,反映机体矿物质代谢状况。2.4血液细胞学检验血液细胞学检验是对血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功能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以发觉和诊断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等。以下为血液细胞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外周血涂片:观察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发觉异常细胞。(2)骨髓涂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诊断血液病。(3)细胞化学染色:通过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内特定成分,辅助诊断。(4)流式细胞仪: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和计数。(5)细胞免疫学检测: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物,诊断免疫性疾病。(6)分子细胞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血液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为疾病诊断提供更精确的信息。第三章尿液检验3.1尿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尿液的物理、化学及显微镜检查。以下为尿液常规检验的具体内容:3.1.1物理检验物理检验主要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指标的检测。尿液颜色通常呈淡黄色至深黄色,受食物、药物等因素影响。透明度分为清晰、微浊和混浊。比重反映了尿液浓度,正常范围为1.010~1.030。3.1.2化学检验化学检验主要包括尿液酸碱度、蛋白质、糖、酮体等指标的检测。尿液酸碱度通常在pH5.0~7.0之间波动。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呈阴性,阳性提示肾脏病变。糖和酮体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控。3.1.3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观察。红细胞增多提示血尿,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上皮细胞增多可能与尿路感染、结石等有关。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其出现提示肾脏病变。3.2尿液化学检验尿液化学检验是对尿液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肾脏功能及全身性疾病。以下为尿液化学检验的主要内容:3.2.1蛋白质检验蛋白质检验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定性检验采用试纸法,根据颜色变化判断蛋白质含量。定量检验采用比色法、免疫比浊法等,以mg/24h为单位表示。3.2.2糖检验糖检验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定性检验采用试纸法,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糖含量。定量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以mg/24h为单位表示。3.2.3酮体检验酮体检验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试纸法进行定性检验,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酮体含量。3.2.4其他检验其他检验包括尿液中电解质、微量元素、激素等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3.3尿液细胞学检验尿液细胞学检验是对尿液中的细胞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发觉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以下为尿液细胞学检验的主要内容:3.3.1红细胞红细胞增多提示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统疾病、结石、肿瘤等引起。3.3.2白细胞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3.3.3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增多可能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3.3.4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其出现提示肾脏病变。3.4尿液微生物检验尿液微生物检验是对尿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鉴定,以诊断尿路感染。以下为尿液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3.4.1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细菌培养是将尿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尿液中细菌数量超过10^4CFU/mL时,可诊断为尿路感染。3.4.2尿液细菌鉴定尿液细菌鉴定是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特征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细菌种类。3.4.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检测尿液中的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第四章生化检验4.1血清生化检验血清生化检验是医学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血清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辅助临床诊断和评估病情。以下为血清生化检验的几个关键项目:4.1.1葡萄糖测定:血清葡萄糖测定是评估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1.2胆红素测定: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血清胆红素测定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对黄疸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1.3肝功能检测: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损害程度。4.1.4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4.2尿液生化检验尿液生化检验是对尿液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以了解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病情。以下为尿液生化检验的几个关键项目:4.2.1尿糖测定:尿糖测定有助于发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4.2.2尿蛋白测定:尿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4.2.3尿酸测定:尿酸测定有助于痛风等疾病的诊断。4.2.4尿比重测定:尿比重反映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4.3组织匀浆生化检验组织匀浆生化检验是对生物组织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以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以下为组织匀浆生化检验的几个关键项目:4.3.1肝组织匀浆检验:包括ALT、AST、ALP等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损害程度。4.3.2心肌组织匀浆检验: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反映心肌损害程度。4.3.3肌肉组织匀浆检验: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反映肌肉损伤程度。4.4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是医学检验中重要的生化检测项目,主要用于了解酶的代谢状态和疾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酶活性测定:4.4.1转氨酶测定:包括ALT、AST等,反映肝脏损害程度。4.4.2肌酸激酶测定:反映心肌、肌肉损伤程度。4.4.3碱性磷酸酶测定:反映骨骼、肝脏等病变。4.4.4乳酸脱氢酶测定:反映组织缺氧、心肌损害等。第五章免疫学检验5.1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免疫学检验的基础,其原理在于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见的复合物。抗原是指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则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反应主要包括亲和力、特异性、比例性和可逆性等四个特点。5.1.1抗原的性质抗原具有以下性质:异物性、特异性、大分子性和复杂性。异物性指抗原物质非机体自身成分;特异性指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的专一性;大分子性指抗原分子量较大;复杂性指抗原结构复杂,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5.1.2抗体的性质抗体具有以下性质:特异性、多样性、亲和力、分泌性和记忆性。特异性指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专一性;多样性指抗体种类繁多,可针对不同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亲和力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分泌性指抗体可分泌至体液中发挥免疫作用;记忆性指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产生的长期免疫记忆。5.1.3抗原抗体反应的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在医学检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血清学诊断、病原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等。抗原抗体反应还可用于疫苗研发、免疫防治等领域。5.2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将抗原或抗体与某种标记物结合,通过检测标记物来间接反映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等。5.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与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检测酶活性来反映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方法。根据检测原理,ELISA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竞争法和双抗体夹心法等。5.2.2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或抗体与荧光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判断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方法。5.2.3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体金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观察胶体金颗粒聚集现象来判断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方法。5.3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参数检测。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是将细胞悬液通过激光照射,细胞表面的荧光标记物发出荧光信号,通过检测荧光信号来分析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5.3.1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悬液制备、荧光标记、激光照射和信号检测四个步骤。细胞悬液制备是将待测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荧光标记是将特定荧光染料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激光照射是将细胞悬液通过激光束照射,激发荧光染料发出荧光信号;信号检测是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分析。5.3.2流式细胞术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验、肿瘤学、血液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等。5.4自动化免疫分析自动化免疫分析是将免疫学检验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通过自动化仪器完成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标记、信号检测等步骤,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5.4.1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器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器主要包括自动化免疫分析仪、自动化洗板机、自动化酶标仪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可自动完成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标记、信号检测等步骤;自动化洗板机用于清洗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标记物;自动化酶标仪用于检测酶活性,反映抗原抗体反应结果。5.4.2自动化免疫分析的应用自动化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传染病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等。通过自动化免疫分析,可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工操作误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分子生物学检验6.1核酸提取与纯化6.1.1概述核酸提取与纯化是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其目的是从生物样本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核酸,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良好的模板。核酸提取与纯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本类型、核酸类型以及所需纯度。6.1.2核酸提取方法(1)玻璃珠法:利用玻璃珠的机械破碎作用,将细胞破碎,释放出核酸。(2)离心柱法:采用离心柱吸附核酸,通过离心力将核酸与杂质分离。(3)离心管法:在离心管中加入提取试剂,通过离心力将核酸与杂质分离。(4)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使细胞破碎,释放出核酸。6.1.3核酸纯化方法(1)硅胶膜法:利用硅胶膜吸附核酸,通过洗涤和洗脱步骤,纯化核酸。(2)酸性酚法:利用酸性酚与核酸结合,通过离心力将核酸与杂质分离。(3)阴离子交换法: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核酸,通过洗涤和洗脱步骤,纯化核酸。6.2核酸扩增技术6.2.1概述核酸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旨在放大特定核酸序列,以便于检测和分析。常见的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6.2.2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DNA复制过程的技术,通过循环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实现对特定DNA序列的扩增。PCR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手段。6.2.3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通过荧光染料或探针监测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核酸的定量分析。qPCR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6.3核酸测序技术6.3.1概述核酸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用于确定核酸序列的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3.2Sanger测序Sanger测序是一种基于链终止法的测序技术,通过合成终止子标记的DNA链,确定核酸序列。Sanger测序具有高准确度、长读长等优点,适用于小片段测序。6.3.3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测序、Roche454测序、ABISOLiD测序等,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短读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分析。6.4基因芯片技术6.4.1概述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核酸分析技术,通过将大量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与待测样本杂交,实现对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6.4.2基因芯片分类(1)cDNA微阵列:以cDNA片段为探针,用于检测基因表达。(2)基因寡核苷酸微阵列:以寡核苷酸为探针,用于检测基因表达和突变。(3)基因组微阵列: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用于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6.4.3基因芯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功能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地分析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生物学研究和医学检验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7.1细菌检验7.1.1概述细菌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测和鉴定各类细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细菌检验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抗原结构、遗传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7.1.2检验方法(1)显微镜检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及染色特性。(2)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和菌落特征。(3)生化试验: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如糖发酵试验、氨基酸代谢试验等。(4)抗原检测: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的抗原,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5)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用于检测细菌的遗传特征。7.1.3检验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7.2病毒检验7.2.1概述病毒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类病毒,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支持。7.2.2检验方法(1)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2)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和感染现象。(3)生化试验: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抗体。(4)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用于检测病毒核酸。(5)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用于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7.2.3检验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毒进行分类和鉴定,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7.3真菌检验7.3.1概述真菌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类真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支持。7.3.2检验方法(1)显微镜检查: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特征。(2)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观察真菌的生长状况和菌落特征。(3)生化试验:检测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糖发酵试验、氨基酸代谢试验等。(4)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用于检测真菌的遗传特征。(5)免疫学方法: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用于检测真菌抗原。7.3.3检验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7.4寄生虫检验7.4.1概述寄生虫检验是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类寄生虫,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支持。7.4.2检验方法(1)显微镜检查: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等特征。(2)粪便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成虫。(3)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寄生虫抗原或抗体。(4)组织切片:观察寄生虫在组织中的寄生状况。(5)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用于检测寄生虫的遗传特征。7.4.3检验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和鉴定,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第八章病理学检验8.1组织病理学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是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制片、染色、观察和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组织取材:在手术、活检或尸体解剖过程中,从病变部位取出适量组织。(2)制片:将取出的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3)染色:对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便于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4)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分析细胞形态、排列、间质改变等。(5)诊断:根据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8.2细胞病理学检验细胞病理学检验是通过对病变部位细胞进行制片、染色、观察和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细胞取材:从病变部位采取适量细胞,如脱落细胞、穿刺细胞等。(2)制片:将取得的细胞涂抹在玻片上,进行固定、染色。(3)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排列、核浆比等。(4)诊断:根据细胞观察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8.3病理生理学检验病理生理学检验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生理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功能检测:如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2)代谢检测:如血糖、血脂、电解质等。(3)形态学检测:如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病理生理学检验的目的在于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8.4病理影像学检验病理影像学检验是利用影像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X射线检查:包括透视、平片、造影等。(2)CT检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病变部位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图像。(3)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病变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4)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特性,观察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边界等。(5)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功能等。病理影像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九章临床检验技术9.1样本采集与处理9.1.1采样原则临床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采样时机: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保证样本的代表性。(2)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避免污染和损伤。(3)严格无菌操作:采样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样本污染。(4)采样量适中: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适量的样本,避免过多或过少。9.1.2样本采集方法(1)血液样本采集:采用真空采血管、注射器等设备,采集全血、血清或血浆样本。(2)尿液样本采集:采集新鲜尿液,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3)粪便样本采集:采用粪便采集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4)其他样本采集:如唾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根据检验项目要求进行采集。9.1.3样本处理(1)样本保存: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适当的保存,如冷藏、冷冻等。(2)样本预处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过滤、稀释等,以满足检验设备的需求。9.2检验设备操作与维护9.2.1检验设备操作(1)设备准备:保证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行预热、校准等操作。(2)样本加载:将处理好的样本按照设备要求加载到检验设备上。(3)操作流程:遵循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验项目的测定。(4)结果读取:读取检验结果,并进行记录。9.2.2检验设备维护(1)定期清洁: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保持设备表面清洁,防止污染。(2)定期校准: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