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TOC\o"1-2"\h\u4245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总论 496001.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4270221.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4317811.1.2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4129441.2质量方针与目标 5259651.2.1质量方针 5103451.2.2质量目标 5294181.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598481.3.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5108241.3.2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531837第二章管理职责 67082.1管理承诺 6312472.1.1最高管理者应保证制定并实施组织的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并对其进行定期评审,以保证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6131492.1.2最高管理者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理解和实施,并对组织内所有层级的人员传达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117292.1.3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展现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6326492.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6272922.2.1组织应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以实现质量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6241652.2.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689432.3质量职责与权限 7309252.3.1组织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与权限,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7172022.3.2最高管理者应授权一名或多名管理人员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监督和改进。 773502.3.3质量管理体系的负责人应具备以下职责与权限: 7204852.3.4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以下质量职责: 7309022.4管理评审 7287242.4.1最高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7186142.4.2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718352.4.3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79484第三章资源管理 8276733.1人力资源 8285653.1.1人力资源规划 8274313.1.2员工招聘与选拔 8303523.1.3员工培训与发展 8269893.1.4员工评价与激励 8254043.2基础设施 824453.2.1设施规划与建设 8313753.2.2设施维护与管理 8240883.2.3设施更新与改进 9103683.3工作环境 9246193.3.1工作环境规划 9211743.3.2工作环境维护与管理 9214753.3.3工作环境改进与优化 95532第四章产品实现 9208994.1产品设计与开发 9264084.1.1设计与开发策划 987604.1.2设计与开发输入 9135344.1.3设计与开发过程控制 9198024.1.4设计与开发输出 10324624.2采购过程 10299934.2.1采购计划 10162884.2.2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10119214.2.3采购合同管理 10127824.2.4采购质量控制 10178454.3生产过程 10177864.3.1生产计划 1058424.3.2生产过程控制 11273924.3.3生产质量控制 11100544.4销售与售后服务 11214304.4.1销售策略 11183184.4.2销售合同管理 11270694.4.3售后服务 113709第五章测量、分析与改进 11125485.1监测与测量 11161325.1.1目的与范围 11318645.1.2监测与测量的内容 12300025.1.3监测与测量的方法 123675.1.4职责 1272685.2不合格品控制 12255215.2.1目的与范围 12326955.2.2不合格品的识别与隔离 12262565.2.3不合格品的处理 1238935.2.4职责 1350965.3数据分析 1318855.3.1目的与范围 13286745.3.2数据收集 13220045.3.3数据分析 13188635.3.4数据评价 13118345.3.5职责 13286945.4持续改进 1340945.4.1目的与范围 1392195.4.2改进过程 13246175.4.3改进方法 1422475.4.4职责 1426288第六章内部审核 14145566.1内部审核策划与实施 14258736.1.1审核策划 1412646.1.2审核实施 14209406.2审核结果的处置 15225316.2.1审核发觉 15267316.2.2审核结果处理 15209246.3审核后续活动 15315186.3.1整改跟踪 15287086.3.2持续改进 1566546.3.3审核记录与归档 1511358第七章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与控制 1613767.1文件编写要求 16189807.1.1编写原则 16194377.1.2编写格式 16149407.2文件控制程序 1637647.2.1文件发布 16127887.2.2文件分发 17286777.2.3文件保管 17256807.3文件修改与审批 17189837.3.1文件修改 1797117.3.2文件审批 1710850第八章记录控制 17221668.1记录的标识与保存 18252168.1.1记录标识 1877888.1.2记录保存 18270128.2记录的检索与使用 18132648.2.1记录检索 18321618.2.2记录使用 18255388.3记录的维护与销毁 19280508.3.1记录维护 19181118.3.2记录销毁 195585第九章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 1975509.1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 19229709.1.1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程序,以识别和获取适用于其活动和产品的法律法规。 19218649.1.2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的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1947799.1.3组织应保证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开展,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20178409.2标准的识别与实施 20146299.2.1组织应识别并获取适用于其活动和产品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标准。 2047149.2.2识别和获取标准的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2082279.2.3组织应对已识别的标准进行实施,包括: 20197249.3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监督与合规 2071719.3.1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程序,以监督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最新要求。 20261719.3.2监督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20311429.3.3组织应定期对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包括: 20253119.3.4组织应保证在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持续合规。 214027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21582410.1认证准备与申请 211724010.1.1认证准备 213104810.1.2认证申请 212515610.2认证审核与监督 21335510.2.1认证审核 21220810.2.2监督审核 222294810.3认证结果的维持与提升 221352210.3.1认证结果的维持 221171710.3.2认证结果的提升 22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总论1.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质量活动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方式。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关注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旨在实现顾客满意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1.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基本概念:(1)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能力。(2)质量管理: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3)质量保证: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满足质量要求的信任进行保证。(4)质量控制: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质量要求。1.1.2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1)质量方针与目标:明确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以及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采取的措施。(2)组织结构: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资源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4)过程控制: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满足质量要求。(5)测量、分析和改进: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1.2质量方针与目标1.2.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它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质量方针应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性:质量方针应具体、明确,易于理解和执行。(2)适应性:质量方针应适应组织的发展和环境变化。(3)先进性:质量方针应具有前瞻性,引导组织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1.2.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所制定的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质量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度量:质量目标应能通过数据或指标进行量化。(2)可达成:质量目标应在组织的能力范围内,保证能够实现。(3)时限性:质量目标应明确实现的时间节点。1.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3.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质量方针与目标。(2)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3)建立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4)配置资源,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5)实施过程控制,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要求。1.3.2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1)培训员工,提高质量意识。(2)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证各项质量活动得到有效控制。(3)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4)开展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5)对外部审核和认证,提升组织的质量信誉。通过以上措施,组织可以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顾客满意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管理职责2.1管理承诺2.1.1最高管理者应保证制定并实施组织的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并对其进行定期评审,以保证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1.2最高管理者应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理解和实施,并对组织内所有层级的人员传达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1.3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展现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a)对质量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负责;b)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负责;c)对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的提供负责;d)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推动负责;e)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监督和评审负责。2.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2.2.1组织应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以实现质量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2.2.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适用性;b)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c)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d)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e)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计划;f)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2.3质量职责与权限2.3.1组织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与权限,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2.3.2最高管理者应授权一名或多名管理人员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监督和改进。2.3.3质量管理体系的负责人应具备以下职责与权限:a)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b)组织和实施内部审核;c)监督和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d)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e)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3.4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应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以下质量职责:a)遵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相关过程;b)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c)及时报告质量问题,参与质量改进;d)参与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提供相关信息;e)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和提高。2.4管理评审2.4.1最高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2.4.2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a)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b)评审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c)识别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和机会;d)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e)审核和更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4.3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a)管理评审报告,包括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措施;b)管理评审记录,包括评审过程和评审决策。第三章资源管理3.1人力资源3.1.1人力资源规划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应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和能力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应与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质量方针相结合,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1.2员工招聘与选拔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招聘与选拔制度,保证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招聘过程中,应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保证选拔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同时公司应重视内部员工的培养和选拔,激发员工潜能,提高整体素质。3.1.3员工培训与发展公司应制定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同时公司应鼓励员工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升个人能力。3.1.4员工评价与激励公司应建立科学的员工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评价内容应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公司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晋升、加薪、表彰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2基础设施3.2.1设施规划与建设公司应制定基础设施规划,保证基础设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求。基础设施规划应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办公环境等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关注设施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3.2.2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司应建立设施维护与管理制度,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设施维护应包括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等内容。同时公司应加强设施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2.3设施更新与改进公司应关注设施更新与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设施更新应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等因素,保证设施始终保持先进性。同时公司应鼓励员工提出设施改进建议,持续优化设施配置。3.3工作环境3.3.1工作环境规划公司应制定工作环境规划,保证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工作环境规划应包括办公区域、生产区域、休息区域等。在规划过程中,应关注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3.3.2工作环境维护与管理公司应建立工作环境维护与管理制度,保证工作环境的正常运行。工作环境维护应包括定期检查、清洁、绿化等内容。同时公司应加强工作环境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3.3工作环境改进与优化公司应关注工作环境改进与优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改进应结合员工反馈、公司发展需求等因素,持续优化工作环境。同时公司应鼓励员工提出工作环境改进建议,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四章产品实现4.1产品设计与开发4.1.1设计与开发策划为保证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有效进行,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设计与开发策划方案。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设计开发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定设计开发过程的阶段划分;制定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明确所需资源和支持。4.1.2设计与开发输入设计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要求、功能指标、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等。企业应保证输入信息的充分性、准确性和有效性。4.1.3设计与开发过程控制企业应按照策划方案,分阶段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设计开发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各阶段工作按计划进行;对设计开发成果进行评审,保证产品满足输入要求;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保证变更合理且不影响产品功能;对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4.1.4设计与开发输出设计开发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标准、生产设备要求等。企业应保证输出文件的完整、准确和有效。4.2采购过程4.2.1采购计划企业应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和供应商情况,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采购物品名称、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限等。4.2.2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信誉等方面。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作。4.2.3采购合同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采购合同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等。4.2.4采购质量控制企业应对采购物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采购物品满足生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对采购物品进行进货检验;对采购物品进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4.3生产过程4.3.1生产计划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库存情况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任务、生产周期、生产资源需求等。4.3.2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应保证生产过程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保证生产稳定进行;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4.3.3生产质量控制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保证产品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成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处理。4.4销售与售后服务4.4.1销售策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制定销售策略。销售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市场定位、销售渠道、价格策略、促销活动等。4.4.2销售合同管理企业应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销售合同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等。4.4.3售后服务企业应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以下方面:对客户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对产品进行维修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收集客户满意度信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第五章测量、分析与改进5.1监测与测量5.1.1目的与范围监测与测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组织的运行过程和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本节规定了监测与测量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职责。5.1.2监测与测量的内容组织应针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与测量:(1)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2)过程的有效性;(3)顾客满意度;(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5)资源的充分性和适宜性。5.1.3监测与测量的方法组织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测量:(1)过程控制;(2)产品检验;(3)内部审核;(4)外部审核;(5)顾客满意度调查;(6)数据分析。5.1.4职责组织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监测与测量过程中的职责,并保证其有效履行。5.2不合格品控制5.2.1目的与范围不合格品控制旨在保证不合格品得到及时识别、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一过程或交付给顾客。本节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purpose、范围、方法和职责。5.2.2不合格品的识别与隔离组织应建立不合格品识别与隔离的程序,保证不合格品在发觉后立即得到标识和隔离。5.2.3不合格品的处理组织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纠正;(2)纠正措施;(3)让步;(4)退货;(5)报废。5.2.4职责组织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不合格品控制过程中的职责,并保证其有效履行。5.3数据分析5.3.1目的与范围数据分析旨在通过对监测与测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价,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依据。本节规定了数据分析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职责。5.3.2数据收集组织应建立数据收集程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3.3数据分析组织应采用以下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1)趋势分析;(2)统计分析;(3)过程能力分析;(4)质量成本分析;(5)其他适用的分析方法。5.3.4数据评价组织应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识别改进机会和潜在问题。5.3.5职责组织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职责,并保证其有效履行。5.4持续改进5.4.1目的与范围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原则之一,旨在不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本节规定了持续改进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职责。5.4.2改进过程组织应建立以下改进过程:(1)识别改进机会;(2)制定改进计划;(3)实施改进措施;(4)评价改进效果;(5)持续跟踪与优化。5.4.3改进方法组织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持续改进:(1)过程改进;(2)产品改进;(3)管理体系改进;(4)组织文化改进。5.4.4职责组织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持续改进过程中的职责,并保证其有效履行。第六章内部审核6.1内部审核策划与实施6.1.1审核策划内部审核策划应保证审核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策划内容主要包括:(1)明确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2)确定审核的频次、时间、地点;(3)选择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审核员;(4)制定审核计划,包括审核流程、方法、工具和资源;(5)保证审核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组织要求。6.1.2审核实施内部审核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成立审核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进行审核前的准备,包括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组织情况等;(3)现场审核,采用交谈、观察、查阅文件等方法,获取审核证据;(4)编写审核报告,记录审核发觉、不符合项和建议;(5)召开审核总结会,向被审核单位反馈审核结果;(6)提交审核报告,报请相关部门或领导审批。6.2审核结果的处置6.2.1审核发觉审核组应根据审核证据,对被审核单位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识别以下审核发觉:(1)符合性: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组织要求的情况;(2)不符合项: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3)改进机会:管理体系可改进的方面。6.2.2审核结果处理对于审核发觉,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对符合性审核发觉,予以确认,并纳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2)对不符合项,要求被审核单位制定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3)对改进机会,鼓励被审核单位采取措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6.3审核后续活动6.3.1整改跟踪审核组应对被审核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被审核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2)进行现场复查,验证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3)对整改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6.3.2持续改进内部审核的目的是促进组织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被审核单位应根据审核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审核发觉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2)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完善;(3)将改进成果纳入管理体系,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6.3.3审核记录与归档内部审核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计划、审核报告、整改报告等文件;(2)审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如交谈记录、观察记录等;(3)审核后续活动的记录,如整改跟踪报告、复查报告等。审核记录应按照规定归档,便于查阅和追溯。第七章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与控制7.1文件编写要求7.1.1编写原则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2)保证文件内容完整、准确、清晰、易懂;(3)文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便于查找和理解;(4)充分考虑组织的实际情况,体现组织的管理特色;(5)保证文件编写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7.1.2编写格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应统一,包括以下要素:(1)文件编号:按照组织内部规定进行编号;(2)文件名称:简明扼要,反映文件内容;(3)编制日期:明确文件编制的时间;(4)版本号:体现文件修改的次数;(5)编写人员:明确文件编写责任人;(6)审核人员:明确文件审核责任人;(7)批准人员:明确文件批准责任人;(8)文件内容:包括目的、范围、职责、程序、记录等;(9)附件:如有相关附件,需在文件中注明。7.2文件控制程序7.2.1文件发布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前,应进行以下程序:(1)编写人员完成文件编写后,提交给文件审核人员;(2)文件审核人员对文件内容进行审查,保证符合相关要求;(3)文件批准人员对文件进行审批,批准后予以发布;(4)文件发布后,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7.2.2文件分发管理体系文件分发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保证文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2)文件分发记录完整,便于追溯;(3)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找和使用;(4)保证文件在分发过程中不受损坏。7.2.3文件保管管理体系文件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文件存放环境应安全、干燥、通风;(2)文件应分类存放,便于查找;(3)文件柜(架)应加锁,防止文件丢失或损坏;(4)定期对文件进行清点,保证文件完整。7.3文件修改与审批7.3.1文件修改管理体系文件修改应遵循以下程序:(1)文件修改需由编写人员提出,并说明修改原因;(2)文件修改内容应经文件审核人员审查,保证符合相关要求;(3)文件修改后,需重新进行审批,批准后方可发布;(4)文件修改记录应完整,便于追溯。7.3.2文件审批管理体系文件审批应遵循以下程序:(1)文件修改后,编写人员提交给文件审核人员;(2)文件审核人员对修改内容进行审查,保证符合相关要求;(3)文件批准人员对修改后的文件进行审批,批准后方可发布;(4)文件审批记录应完整,便于追溯。第八章记录控制8.1记录的标识与保存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组织的管理与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记录的有效性,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标识与保存:8.1.1记录标识记录应具备清晰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记录名称: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记录内容;(2)记录编号:采用统一编号规则,便于检索;(3)版本号:反映记录的修改次数,以区分不同版本;(4)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明确记录的责任主体;(5)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记录的形成时间。8.1.2记录保存记录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保存:(1)保存介质:根据记录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保存介质,如纸质、电子等;(2)保存环境:保证记录存放环境安全、干燥、整洁,避免记录受损;(3)保存期限:根据记录的重要程度和法律法规要求,确定保存期限;(4)保存方式:对纸质记录进行分类、编号、装订,对电子记录进行备份、加密;(5)借阅管理:建立借阅制度,对记录的借阅进行登记和跟踪。8.2记录的检索与使用为提高记录的利用效率,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检索与使用:8.2.1记录检索建立记录检索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分类索引:按照记录的类型、用途等分类,便于快速查找;(2)关键词索引:提取记录中的关键词,便于精确检索;(3)全文检索:对记录内容进行全文检索,提高检索效率。8.2.2记录使用记录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保证记录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2)按需使用:根据工作需要,合理使用记录,避免过度使用;(3)保密管理: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记录,采取保密措施;(4)及时更新:及时更新记录,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8.3记录的维护与销毁为保证记录的质量和合规性,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维护与销毁:8.3.1记录维护记录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对记录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记录的完整、准确、有效;(2)修订管理:对记录进行修订时,应按照修订程序进行,保证修订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3)备份管理:对电子记录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4)迁移管理:在更换存储介质或系统时,保证记录的迁移顺利进行。8.3.2记录销毁记录销毁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根据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确定记录销毁的合规性;(2)必要性:根据记录的重要程度和使用价值,合理确定记录销毁的必要性;(3)安全性:采取安全、可靠的销毁方式,保证记录无法恢复;(4)责任主体:明确记录销毁的责任主体,保证销毁过程的合法合规。第九章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9.1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9.1.1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程序,以识别和获取适用于其活动和产品的法律法规。9.1.2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的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与组织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b)确定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c)获取和更新法律法规的文本;d)保证法律法规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e)记录和跟踪法律法规的变更。9.1.3组织应保证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开展,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9.2标准的识别与实施9.2.1组织应识别并获取适用于其活动和产品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标准。9.2.2识别和获取标准的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与组织业务相关的标准信息;b)确定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标准;c)获取和更新标准的文本;d)保证标准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e)记录和跟踪标准的变更。9.2.3组织应对已识别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卫生承包协议书
- 合租房屋增修协议
- 如何管理和维护老顾客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全套 0-课程介绍 -15-投稿流程示例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竞技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铁路货物运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供应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商洛2025届三月调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人教B版选修2-2网课(导数及其应用)测试题含解析
- 产品质量奖惩管理规定
- 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限塑令”有效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江苏教资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 (高清版)DB11∕T1205-2024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编制与审核技术规范
- 湖北省 -2025届高考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舌诊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水利报社第二批招聘3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完整
- 经典常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