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教师版 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教师版 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教师版 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教师版 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商务星球版)教师版 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知识点01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页共23页

(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这些天体又构成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

如: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高到低的层级,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二)银河系

银河系有数千亿颗恒星组成,太阳是其中的一颗。地球位于银河系的边缘,距银河系的中心

约2.6万光年。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

量的99.86%。太阳系八颗行星均按照各自轨道绕太阳公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

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除了水星、金星外,其他行星均有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两者

共同组成了地月系。

(二)地球

第2页共23页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与其他行星相比,其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因而具有适宜生

命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如光照、温度、液态水、大气等。

知识点02地球的形态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臆想“天圆地方”②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

似球体。③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地球是个球体④卫星拍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表层

第3页共23页

1、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的。

2、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土壤等都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知识点03太空探索

(一)探月工程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与地球相互绕转。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潮汐、日食等均与月球密切

相关。

2、探月工程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各种探测任务的总称。

3、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

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二)火星探测

1、1960年10月,苏联相继发射了两枚火星探测器,开启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截至2021年5月,人类

共执行火星探测任务51次,其中,着陆器成功着陆的有10次。

2、我国的火星及其他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

3、“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区沙丘表面发现了含水矿物,为研究火星演化历史、探寻火星生命提供了关

键线索。

(三)空间站建设

1、空间站,又称太空站,是一种可供航天员巡访、工作和生活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建设与运营推

动了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2、1971年4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1986年,发射了第二个空间站“和平

号”。3、2010年,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16个国家联合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开始全面使用,是迄今

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目前,国际空间站严重老化,即将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载

人空间站。

第4页共23页

重难点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天圆地方(主观猜想)月食现象(推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初步

证实)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2)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海边观测海上的帆船站得高,看得远

重难点2地球的大小

请在图中填写地球平均半径、极半径、赤道半径、赤道周长与地球表面积的数值

第5页共23页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6页共23页

知识点01地球仪

(一)地球的模型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2、请在图中填写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的名称。

第7页共23页

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应面对地球仪并将其从左往右缓缓拨动。

(二)经纬网

1、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特形状半圆圆

点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是最长的纬

线

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2、经度与纬度

经度纬度

度数起止点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

第8页共23页

度数划分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向南、向北各分作90°

0°-30°为低纬

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代号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把地球分为南北半

【点拨】

1.东西半球的划分

度数范围: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2、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或者纬度为北纬在北半球,纬度为南纬在南半

(三)经纬网定位

第9页共23页

1、图中的A代表经线,B代表纬线。

2、图中a点位于西(东/西)半球和北(南/北)半球,C点位于低(高/中/低)纬度地区。

3、图中b点位于东(东/西)半球和北(南/北)半球,c点位于低(低/中/高)纬度地区。

4、请写出a-d四点的经纬度:a:30°W,23.5°N,b:0°,30°N,c:60°E,23.5°N。

【点拨】在经纬网上判断某点的经纬度位置

(1)先确定纬度:读纬度值,再判断南北纬

(2)再确定经度:读经度值,再判断东西经

(3)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先写纬度,再写经度

知识点02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请用箭头在图中标注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

方向。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或24小时。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第10页共23页

1、昼夜交替

(1)图中A、B处在黑夜,C地处在白天,其中B地将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

(2)B地将在经过晨昏线时看到日出现象。

2、时间的差异

(1)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时刻早,所以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或日落。

3、日月星呈的东升西落

4、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

【点拨】地球上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产生的。

知识点03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或365天。

第11页共23页

4、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的倾斜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现阶段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移动方向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

春分日→夏至日(向北移动)

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北回归线

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向南移动)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

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向北移动)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2、四季的交替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月份3、4、5月6、7、8月9、10、11月12、1、2

包含节气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

前后前后)前后)日前后)

3、五带的划分

(1)据各地获得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第12页共23页

(2)五带的分布及气特点: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23.5°N-66.5°N或23.5°S-66.5°S),既无太阳直射

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上(66.5°N纬线以北,66.5°S纬线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4、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直射点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周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春秋分日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春分日至昼长>夜长昼长<夜长北极周围出现极昼

北半球

秋分日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周围出现极夜

秋分日至昼长<夜长昼长>夜长北极周围出现极夜

南半球

春分日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周围出现极昼

【点拨】

(1)根据太阳光照图判断二分二至日时,既可以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双可以观察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

况,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北极圈是否发生极昼或极夜。

(2)赤道上任何一点,全年都是昼夜等长。

(3)极昼极夜现象只会出现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知识点03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第13页共23页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准

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

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重难点1“经度、纬度、半球”的划分、判断

(1)南、北纬度的判断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越往北,纬度越大;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

示,越往南,纬度越大。

(2)南北半球的判断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第14页共23页

(3)东西经度的判断

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越往西,经度度数越大;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越往东,经

度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判断

重难点2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

3.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等。

(2)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在冬至日,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而春分日或秋分日这天,太阳直射赤

道,全球昼夜等长。

(3)四季的划分: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

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4)北半球四节气的划分: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纬度小于23.5°的地区,太阳一年直射两次;纬度等于

23.5°的地区,太阳一年直射一次;纬度大于23.5°的地区,无太阳直射。

(6)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23.5°N/S),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66.5°N/S)。

第15页共23页

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第16页共23页

第17页共23页

知识点01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判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一般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米或千米,

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线段式:

数字式:1/5000000或1:5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50千米

3、图幅相同的地图比较

比例尺内容范围

云南省地图大详细小

中国地图小简略大

【点拨】

1、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都可以转换成数字比例尺,因此,比例尺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比

第18页共23页

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

大,内容越简略。

(三)图例和注记

1、常见的图例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示陆高、水深的数

字等。

知识点02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三)等高线地形图

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海拔地表特点

山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第19页共23页

高原500米以上中部高而广阔,起伏和缓,四周陡峭

丘陵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盆地与海拔无关四周高,中间低

2、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3、等高线的特征:

(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海拔。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相等。

(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

示地面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缓。

4、等高线图上常见地形部位及特点

地形部位示意图等高线图等高线特点

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闭

合状态

山脊等高线从高处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从低处凸向高处

鞍部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第20页共23页

【点拨】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褐色等颜色越深,代表海拔越来越

高。

知识点03地图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一)地图的选择和使用

1、常用地图类型:交通图、旅游图、政区图、地形图等。

2、地图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地图。(如: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地形图等)

(1)外出旅游或游玩——旅游交通导游图或电子地图

(2)查找国内某地位置——中国(省区)政区图

(3)查找某国家地理位置——世界政区图

(二)数字地图的应用

数字地图也称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可供查询的地图。数字地图最早用于土地

与地籍信息管理,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

(三)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种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有美国的

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